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运皇孙,从海外归来 » 第28章 李莲英不错

第28章 李莲英不错

    李景隆这一次马不停蹄赶回来,也是搀垂那五军都督府职位,已经在湖广地区练兵整整一年,他其实早就坐不住了。

    他父李文忠,生前就曾告诫过李景隆:

    若从文臣,宁走地方,不入京官:

    若改武戎,则宁为京官,不守地方。

    大明朝的武将功勋,在应天府领一闲散职务,比在地方掌管一军要安全得多。

    李景隆召集湖广收纳的七位家将,面授机宜。

    “诸位皆是第一次来应天府,本国公翌日去都督府报道,等你们跟随本国公入府,军队方面,本国公会一齐安排。”

    李景隆扫了七人一眼,其中他重点提及两人:

    “郑明俨,李汝谐,你二人皆是湖广俊杰,你们二人作为左右手副官临时任命,平日里军队的训练,还需要你们两人操持。”

    五军都督府的前后左右中五军,每一军正一品的左右都督,都拥有自己在一军任免将领的权力,分领在京各卫所和外地各都司卫所。旗下还有都督佥事,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而这二人则是朱允熥召唤而来的郑成功,李舜臣,他们也一起跟随李景隆,来到京师。

    “我等能从地方直接到京师任职,乃是一步登天,日后皆从曹国公马首是瞻。”

    郑成功和李舜臣对视一眼,心照不宣,拱手一拜。

    其余五人虽然艳羡,但不嫉恨,他们也有自知之明。

    都是从湖广来的,自然知道郑、李二人的练兵手段,那在军中可是名列前茅,他们不服不行。

    李景隆见事情办完,安排七人的住所,

    曹国公回京后的第三日,蒋瓛也顺藤摸瓜,去柔仪殿捉拿太监总管南午。

    这南午南公公一听蒋瓛和邓文铿,平日气定神闲的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确实也有一些跼蹐不安。

    “这群臭特务手伸的真长,查完老张,就开始查我了,顺藤摸瓜,迟早得摸上去……”

    南公公这边还在想措辞,那边佥都御史邓文铿,欲哭无泪地盯着前面的蒋瓛。

    却说这邓文铿在锦衣处已经待了快两个月了。

    学习的那套审讯法也是越来越娴熟。审讯过的犯人,基本上没有能够瞒天过海的。

    而蒋瓛看他干特务比较有天分,便也不再对他吆五喝六,慢慢把应天府分辖的锦衣卫事务移出来一些,让他帮忙做主。

    邓文铿哪里想干,好好的佥事御史的谏官不做,非要搞特务。奈何上面的朱元璋又明言规定,不破太子投毒案,不让他离开锦衣卫。

    以前做佥事御史,朝里的王公贵戚,他大多都得罪过。

    现在跟着锦衣卫干活,朝里的王公贵戚,对老邓那事更加的记恨心头,恨到牙痒痒的地步。

    两个月了,太子案的眉目仍然没有头绪,只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一些宫里证人可找,顺藤摸瓜又要何年马月,他邓文铿担心再不破案,以后他这佥事御史也做不得了。

    毕竟他的佥事御史已经相当于挂职,基本事务重心都放在了锦衣卫这边。

    俗话说占着茅坑不拉屎,容易让人生厌。后来人想做这佥事御史还有一堆人排队,时间一久,邓文铿这个挂名官职肯定就有人打主意。

    邓文铿现在,也是进退两难。

    “蒋大人,邓大人……不知二位找咱家有什么事情?”

    南公公见到蒋、邓二人,平静言道。

    “南公公,你是宫里老人,洪武二十二年顶替张公公做了这柔仪殿太监主管,这三年发生了什么,你也脱不了干系,随我走一趟吧。”

    “咱家就是个顶替做事的,哪里能牵扯这么大的案子,还请二位大人明察秋毫,不要让老实人蒙冤。”

    “老实人?洪武额二十四年秋九月,你那亲侄子南宜是怎么做上苑马寺主薄的?你自己心里没数吗?”

    南公公额头渗汗,只能跟随蒋瓛走一趟了。

    朱允炆看在眼里,也求情不了。

    柔仪殿南公公被蒋瓛带走后,偌大的柔仪殿竟然连一个能胜任太监总管的人都没有。

    “柔仪殿找不到就去后宫给我找,后宫若是寻不来一个总管,那就将消息传递到民间,去民间搜寻。”

    朱允炆对几个内宦呵斥道。

    柔仪殿作为储君行宫,他作为朱标的二儿子,能住进来就是为了竞争储君做打算。

    若是实在找不到人选,那柔仪殿后勤大大小小事务就得交到朱允炆头上,他很不乐意接手这一摊子。

    在朱允炆寻觅人选时,一个年不过二十五的小宦找到朱允炆,毛遂自荐,愿意一试主管职位。

    “你姓甚名甚,年纪轻轻,就敢妄下海口?你知不知道,若是你任职期间做事不行,我随时能让你离开柔仪殿。”

    “咱家李莲英见过允炆主子,既然咱家敢自夸海口,自然有管理手段。”

    李莲英?

    朱允炆满腹狐疑,他确实信不过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宦。

    但是李莲英敢招惹虎口,也许真有能力说不准,为了一试究竟,朱允炆便让李莲英先临时担任太监总管,为期一个月时间,先看看能力。

    而自从李莲英任太监总管,也有七八日了。

    整个柔仪殿大大小小总共一百七十号人的吃喝拉撒都安排的有条有絮,面面俱到。

    在众宫人眼里,李莲英是一个偶尔机遇被殿下发掘出,一时得宠的年轻太监,但是他又不会像那些“暴发户”一样,突然得到宠幸后就开始傲下卑上。

    温和、斯文始终都是李莲英的代名词,面如傅粉,姿貌俱全,眼角总是能透露出和乐的笑意。

    而在朱允炆这边,李莲英伺候加耳边春风手段高超,在不温不躁的情况下,从他的口中所讲出来的东西,都是恰到好处的。

    “莲英不错,日后可大用。”

    朱允炆对李莲英相当满意。

    自此身边又多一跟班。

    八月两次组织宴会,朱允炆都带上了他,可谓是诸宠集于一身。

    只是齐泰有些看不过去,他瞧不上李莲英这个善于左右逢源的笑面虎,还劝谏朱允炆:

    “自古以来,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殿下若能谨记在心,才有机会登顶九五。这李莲英,短时间内就坐稳了这柔仪殿,不是简单人物。殿下如此宠幸李莲英,日后若是风气形成,恐遭忠义之士心寒啊。”

    对于齐泰的劝谏,朱允炆不以为然,摆摆手说道:

    “齐师,你还是太敏感了。李公公有手段,有能力,又懂做人,还能讨主子欢心,这样的人就算是宦官,也值得我重用他,还请齐师莫要再言李公公,况且我做事也有分寸……”

    齐泰闻言,无可奈何。

    分寸?

    您掌握的分寸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