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暖客 » 第四章 游戏

第四章 游戏

    孙逊每天放学后,都会懂事的回家先把米饭焖上,烧开锅后习惯的撤火,之后米饭闷熟。然后跑到门口路上和玩伴玩耍。孩子们的游戏简单但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或玩过家家或玩弹玻璃球,有时候孩子们你追我赶的玩起追逐游戏。

    前屋的邻居家没有院墙,在那个年代并不是每家都需要砌上院墙,有的简单的把木棍一排排的埋到土里面,拦腰用木棍横着固定,简易的院墙就算做好了,或者干脆敞开院落,象征性的用土垫高院落。前院邻居院子临村路是一个电线杆,与高起的院子中间有能过一个孩子身位的空隙,每次孩子们追逐时候都会走空隙作为“捷径”。

    因为旁边的村路是孙父孙母回家的必经之路,孙逊就一边等待一边和孩子们一起玩追逐游戏,估计是玩的忘乎所以了,在孙逊钻电线杆空隙的那一刻,孙逊的头却撞在了电线杆上,孙逊脑袋一蒙,顿时眼前不知是汗水还是血水。

    恰巧孙父孙母正好路过,赶忙背着孙逊往后屋跑,孙家爷爷奶奶在吃完饭,孙奶奶看见孙逊额头流血,赶忙从柜子里面拿出一个木盒子,熟练的拿出深灰色药瓶,用碘酒擦伤口,又拿出纱布把孙逊的头包上,一边包一边唠叨着孙逊不听话,每次都是受伤。

    还好伤疤不大,经过孙奶奶的处理,已经不流血了,孙父背着孙逊回来前屋。

    到家之后,孙母不断的嘱咐孙逊,平时玩的时候要小心,也不知道孙逊听没听见,一直在玩草编蝈蝈,因为平时孙逊也没有什么玩具,看样子是在让两只蝈蝈在“战斗”,嘴里还不时的发出几声配音,孙父倒是安慰孙母说:“孩子受点伤没啥事”,孙母用眼睛白了孙父一眼,转身走出了里屋,到外面去做事了。

    农村里的小学,读书的时间很少,其他时间孩子们都是在玩耍,各家的大人们要么忙着农活,要么忙着做工挣钱,基本小孩子在这里都是“散养”的状态。

    村子里面靠近各家院墙的地方,会有很多的大石块,一方面方便村民茶余饭后的“家门口闲聊”,也方便人们平时歇脚。孩子们发现石头掀开后,土表总会有很多的土洞,当地人管挖洞的昆虫叫“地喇蛄”,学名叫蝼蛄,孩子们总拿一根木棍,在里面挖来挖去,一会儿就把“地喇蛄”逮到了,然后放在一个小瓶子里面。

    不过有时候孩子们也会跑到北面的砖厂里完,有时候砖厂停工的时候,不少村民还会在那里挖黄土,用作自己家里房屋的修补或者院墙的搭砌。

    但最吸引孩子们的地方就是学校西面的“合作社”,“合作社”是一排四五十米长、石块垒起的房子,那时候村里还没有商店,“合作社”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虽说现在已经到了九十年代,但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合作社”还是平时老百姓们买东西的地方,从烟酒糖茶、再到布、鞋、针头线脑,家里平时用的东西在这里都能找到。孩子们除了在这里能够买到水果糖,还能够买到玻璃球、“piaji”,“piaji”是当地的土语叫法,第一个字读四声,第二个字读轻声,学名叫做片技,其实就是黄纸壳上账上一张印满图案的纸,图案都是圆形,或大或小,每次买都是一整张,回家用剪子沿着圆形外圈剪下来,如果纸张和下面的纸壳粘的不结实,家长还会给熬一点浆糊再次粘一下,这样孩子们经常在兜里会揣着“piaji”,三五成群的孩子们,蹲着围拢在一起,用自己的“piaji”摔向别人的,如果别人的“piaji”在撞击后换了一个面,那就说明自己赢得了别人的那一枚。

    当然孩子们玩得智力游戏也是不少的,比如地面上用树枝画出多个方框,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单脚或者双脚的蹦跳,看谁可以最先完成。

    女孩子们喜欢玩的跳皮筋,男孩子是不屑于参与的,但是扔沙包是男孩女孩都可以玩的游戏,孙逊的沙包是孙奶奶缝制的,里面放上干苞米粒,打在身上也没有那么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