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暖客 » 第七十二章 新农

第七十二章 新农

    几千年的传统耕种模式,造就了农村和农民,父辈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下,无数的农民依旧贫穷,看天吃饭的土地里,长出的粮食仅仅能够让一家人填饱肚子,根本谈不上追上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步伐,许久,种地被社会看成了没有出息的一种表现,而如何能够种好地,并不是时代的课题。

    从改革开放,土地的承包流转变成现实,但是大部分的农民已经厌烦了春耕秋收,因为那样根本无法支撑自己家下一代过上更好的生活,除非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周边的农村才有机会“一夜暴富”,对于大部分的农村来说,有很多词来形容:泥泞、破乱、土气、死气沉沉、老龄化、柴火味、跟不上形势等等,人们更向往城市里的人气,年轻人都到城市打工生活,留下父辈在这里耕种那些没有希望的土地,因为那里长不出希望。

    如何带领农村走出旧的模式,也能搭上幸福的列车,是这个时代留给人们的课题。

    孙逊和珠珠的家就安在村东面,距离孙父和孙母住的很近。孙逊婚后依旧忙着村的各项工作,逐渐走上正轨的村里致富模式,已经逐步发力,大家有工作可做,充分利用村里的资源优势,走出一条适合青岭村的致富路。

    村里的人们收入变成了土地分红的资本,在集体企业中某得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又可以挣到一份收入,大家从身份从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份或者外出打工的务工者,变成集体企业的职员甚至某个业务的负责人,身份的转变代表着思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家里开始在县城里购房,在县城里也做起了相关的小买卖。

    但县城也好,村子也罢,终究相比于大城市缺少等多的机会和眼界。孙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年都会派遣村里骨干到全国各地去考察学习,同时召集从管理到技术的培训班,补充农村人的头脑和知识技能储备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否则这个农村集体企业的“航船”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孙逊作为青岭村这几年改革发展的“领路人”,也得到了县里领导的认可,县里多次找孙逊谈话,表达了向调任孙逊的想法,但孙逊都以村里暂时还需要自己为理由婉拒了,但是一次两次尚且可以理解,几次之后县里的领导也对孙逊的拒绝颇有微词,甚至认为孙逊的责任心和眼界只在村里而没有考虑县里的全局。

    渐渐的孙逊也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去处,孙逊征求珠珠的意见,珠珠的想法是人还是要往高处走,这样才能够做大事情,但孙逊不这么认为,孙逊喜欢在基层做事情,因为这样感觉更扎实和踏实。

    珠珠尽管出生在邻村,但从大学开始就生活在城市里,开始的时候还觉得这欣欣向荣,但日子久了渐渐的开始有了再次回到城市里的想法,孙逊则更希望能够在农村里继续自己的理想,但是当理想照进现实的时候,二人对于未来的不同走向造成了日积月累的矛盾。珠珠希望孙逊可以至少可以到县里去工作,但是目前情况即便孙逊调任到县里也会暂时的到其他县镇先任职一段时间,等到几年之后才有可能回到县里工作。

    在经营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方面,孙逊显得“笨拙”,甚至固执,但也许这就是真实的孙逊,有着动力十足的拼搏精神,有着经营头脑甚至可以带着百姓致富,但是自己的家庭生活如何经营好,孙逊没了主意,在多次的不可调和的争吵之后,珠珠选择了回到市里去上班,还是管理着村里蔬菜物流、直营超市的工作。

    而孙逊则单独留在了村里,彻底陷入思维困顿的孙逊,也在思考着自己何去何从,留在村子里继续带着大家发展,还是完成自己的下一步理想,从身边人的角度,比如林峰,特别希望孙逊能够在这里并肩奋斗,从孙父孙母的角度,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在身边陪伴,从孙逊的角度看来,自己的人生价值到底应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究竟应不应该去实现自己的另一个理想-做一名西部支援教师。

    有的人想把得到作为自己的一切,觉得守住一切就是守住了人生;有的人想把自己内心的理想逐一去实现,但是在人生一步一步中,逐渐向生活做了妥协,但有的人终究是要为梦想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