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之龙兴 » 第四十七章 申耽申仪

第四十七章 申耽申仪

    “不知诸位壮士此番持枪跃马,过境上庸,所为何事?可有某能相帮之事?”那人对着李显问道。以此人的阅历,一眼便看出,这个颇文弱的人,必然是这三人的首要之人。

    “吾欲奔赴汉阳獂道赴任,因祖庙座于汉中南郑,故借道宝地,前往汉中拜祭省亲。”

    “原来如此。汝姓李?与那汉中李氏,可有何渊源否?”那为首之人问道。

    “此乃吾之本宗。”

    那人一听李显所言,为之一愣。然后问道:“可是汉中李氏,已故前李太尉之李氏乎?”

    “正是!”

    “原来如此!吾祖上多与汉中李氏往来甚密。如若不嫌,当随吾归家,余自当一尽地主之谊!”

    李显见此人不像说谎,左右看了看甘宁和程平,便答道:“如此,便多有叨扰矣!”

    李显与那为首之人并肩骑行在最前面,而甘宁程平等几人则差半个马头跟在身侧,便向上庸进发。

    李显作揖问道:“尚不知阁下尊讳?”

    那人作揖回礼道:“吾名申耽,上庸人氏,自幼便喜好结交天下豪杰。今逢诸位英雄于此,实为人生之幸事!”

    李显自然不敢托大,连忙推脱。

    就这样,浩浩汤汤得几百人,就这样返回了上庸城。这申耽,当真了不得。动辄出行便是数百人相随,如此排场,就是这上庸城的县长,比起来,怕是也相形见绌了。

    上庸城坐落于汉中郡东侧,离南阳郡并不远,因此风俗习惯与南阳几乎没有区别。

    申宅之中,或者说是申堡之中。因为这申氏已将宅邸扩建,以夯土立墙,上覆碉楼,四周建角楼,建为了坞堡。坞堡即似小型城池,可屯兵聚粮,以备侵扰。

    汉末时候,灾祸不断,流民涌动,许多富家大户为图自保,纷纷构建坞堡,以保护资财和族人免受其害。

    申耽将自己的兄弟申仪介绍给李显,几人同席饮宴。

    席间,申仪起身举杯,面向众人,说道:“仪曾闻,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典故:李固李燮父子),汉中李氏一族,英雄气概,万世皆仰。今日方见李氏后人,果然雄姿英发,满面英雄气!”说完一盏酒便一饮而尽。

    李显听到如此称赞,立马坐不住了,显然,这抬得有点太过了。

    “显本一介芥草,蒙家族恩普得以立命,凭兄弟义气方以苟存,显何德何能,敢与曾祖与从祖相提并论!”说完便举起酒樽,一饮而尽。

    “潜龙初离洛阳,不知如今这朝堂之上,可有何异动?”申仪问道。申氏作为上庸大族,离洛阳并不遥远,这朝堂局势,虽不能说一概不知,但肯定不如李显知道的详细。

    “当今天下,宦官之徒乱政久矣,朝堂之上,自然忿忿之声不绝于耳。奈何天子垂爱,无人可撼其位。然善恶到头终有报,宦官干政之局面,难以长存。”宦官失势,士人必将更进一步,这自然是天下人喜闻乐见的,当然也包括申氏一族。

    ......

    就这样,李显等人在上庸痛饮一日,直到第二日酒醒,才辞别申耽申仪两兄弟。继续赶路,向西而去。

    见着李显等人渐渐远去的背影,申仪有些不解地问道其兄申耽:“兄长,吾等得势于上庸多年,每逢官家之人借道而过,必酒肉款待,遇之甚厚,如今已三年有余,未见成效,可当继行下去?”

    “义节所言,为兄常思之。如今天下异动,各地州郡灾乱不止,若长此以往,恐神器动荡。然天下大乱之时,当是英雄辈出之日。吾等世居上庸,上庸又为兵家所争之地,近可俯瞰南阳,退可虎视益凉,家族之兴衰,尽皆系于吾兄弟二人之手,自当广结善缘,以图家族长存。”申耽一脸严肃的说道。

    “如今天子正直壮年,即便黄巾之乱再起,恐亦难以动其根基。兄长所言,是否言之过早?”

    “若是如此,自然最好!”

    ...

    十日后,汉中郡南郑县动五十里处的乡间小道上,出现了三个骑马的男子。三人风尘仆仆而来,却难以掩饰其眼中的兴奋之意。

    “老翁,吾等寻访南郑而来,敢问此处可已至南郑疆界?”李显对着一个扛着锄头的老翁问道。

    那老翁抬眼看了看李显等人,接着便说道:“此处便是南郑!沿此路继续向西五十里,方至南郑城。”

    李显一听甚为高兴,这千里南郑,终于要到了。

    南郑县地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自成另一番天堂。无怪乎当年高祖能从汉中起势,睥睨中原,夺取天下。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自然功不可没。

    剩下的五十里,很快就走到了尽头。

    远远望去,南郑的城池似乎并不雄伟,甚至,很一般。断不如南阳宛城城池高耸,更遑论洛阳城了。虽然如此,但是李显还是迫不及待想进城一观,这个藏着他身世秘密的陌生的城池。李氏一族的后人李显,来了。

    虽然远观城池低矮简陋,可走进一看,这南郑城还是不错的。城池两丈余高,宽三丈余,这些虽然很普通,但奈何不住,它大啊!南郑城长约十二里,宽近十四里,这占地,可是比洛阳城更甚。

    汉中常驻百姓两万余户,近六万的人口,也彰显着汉中郡作为天下大郡之一的豪迈。

    李显怀着忐忑复杂的心情,迈进南郑县城。城内布置和其他城池大体相仿。城内人虽然很多,但是在街道上的,却很少。

    李显在数次询问未果后,终于寻得一老者得到心中答案,探得南郑李氏的宅邸位置,也就是河南尹李燮的住处。得到指认后,便向着那个方向,进发了。

    寻找了好久,终于在一小巷一侧,见到李氏宅邸。

    此宅很小,甚至可以说,是一处大一些的院落,墙边长满了荒草,显然并没有人时时修剪。来到大门前,是低矮的门头,上面却悬了一块巨匾,几个金闪闪的大字熠熠生辉。

    匾上字曰: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