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乱世:我靠种田长生 » 第九章 借粮

第九章 借粮

    “什么!!!才十万斤公粮?”

    府衙,粮仓。

    肥头大耳的刘县令脸色沉如阴水,鼻子眼睛都快挤到一块去了。

    一旁,更夫刘老头颤颤巍巍站着;自宁县令来到祁山县这两年时间里,县里德高望重的刘老头第一次这么害怕。

    “还全是糟粕!你这个管家怎么做的!”

    “回,回大人,宁大人在位时定制法度,百姓可凭野味按比例换粮。”刘老头如实回答。

    在宁昌臣来祁山县之前,刘老头就做过其他县令的管家,深知他们的嘴脸,故此不敢有丝毫懈怠。

    “宁昌臣宁昌臣,又是宁昌臣!好好一个府衙,被他搞得乌烟瘴气!”

    “清整!必须清整!”

    ......

    新官上任三把火。

    宁昌臣走的当晚,祁山县宁静祥和的晚饭被一阵急促的铜锣声打断。

    一则则告示很快贴满了家家户户的墙壁,人们围看,立马冷着一张脸。

    告示内容要求祁山县百姓于今夜子时前,家家户户交齐十斤粮食,以充粮仓,违者当重罚。

    可以想像,今晚没有一家人能睡个安稳觉。

    楚家。

    楚王氏在屋子里叹气。

    楚老汉和楚安同往常一样,蹲在门槛那里发愁。

    现在,唯一缺的就是一支烟,一团雾。

    唉!

    这该死的世道,赋税无穷无尽,哪怕收成再好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楚安皱着眉,还是自己不够强。

    祁山县只有一位侠者,那就是元方大人,而仅是如此,元方一家便再没交过赋税。

    做人本没有捷径可走,然而老实本分一辈子却不如人家用实力换来的快。

    “家里连十斤粮都不到了,这日子......”楚王氏说道。

    饭后去府衙交了一次税,甚至把楚安今天打来的兔子都抵上了,家里还是只剩了八斤。

    一丁点都多不出来了。

    “明天我去趟宜城。”楚老汉摸了摸额头。

    “从哪过?”楚安问。

    “翻山吧,一来一回要不了一天,播种耽搁不起。”

    “不行。”楚安摇头。

    楚王氏也走过来瞪着楚老汉。

    “那山上的虎君杀人不眨眼,怎么能让你冒这个险!”楚王氏低声道,“日子紧张点还能过,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的......”

    楚老汉别过脸不说话,他会不知道这个理?

    楚安看着纠结的两人,实在忍不住:“还是我去吧,爹、娘你们每日在田里忙的不行,家里有空的,就我一个人了。”

    这一次,夫妇俩犹豫了。

    楚安说得对,这是一个两全之法,不过两人最在意的还是楚安的安危。

    不翻山绕远路的话脚程就大大增长,一个来回都要两天,让人不放心。楚安还是个孩子。

    “老楚!老楚!”

    这时,隔壁传来一道声音,是隔壁老王的。

    楚家三口人一怔,心里纷纷有了想法:来借粮食来的。

    老王家日子本来就紧,今晚又交了一次税,哪里还有余粮,只能贴着脸皮来借了。

    “借点出去么?明天我去宜城购粮。”借着这个机会,楚安开口。

    楚老汉和楚王氏听了,有些不解地看着楚安。

    这世道,哪还敢乱借粮,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光是之前送去半斤糙米都怕遭人惦记,这次再送,可妥妥是一个冤大头的。

    而且第一次送出去的时候余粮还有不少,现在自家都只剩八斤了。

    更重要的是,借出去,便不指望着能要回来了。

    “安儿,爹娘知道你想替我们分担忧虑,要一个人去宜城。可是,这粮不能乱给出去了,咱们自家的日子......”楚王氏将爷俩拉进屋里,小声说道,“不是娘小气,实在是......”

    楚安知道,更理解。放在寻常,他也不愿借出去,可如今帮助人能让他手册任务进度加快,为了早些变强,不得不这么做。

    “楚大哥!楚大哥!”

    王顺成的喊声再次传来,这次就在自家院子里,称呼也变了。

    “哎,在呢,在呢。”楚王氏给楚安楚老汉两人使了个眼色,然后出门相迎,“老王啊,怎么了?这么急像是有事吧?”

    有事!当然有事!你知我知,大家心里都清楚,但场子还是要走过一下,最后,黯然收场。

    楚老汉拍拍楚安的肩膀,摇了摇头,然后也出去了。

    楚安站在屋内,听着外面的谈话。

    “呦!王妹妹也来了,还有王蛋儿!都来了,到家里坐坐吧?”

    楚安在桌子前坐下,手里捏了个茶杯,转圈。

    “不用了,我们来就是有个不情之请。”

    “什么事?”

    “楚大哥、楚大嫂!家里还有余粮没?我们这边实在挤不出来了,想着能不能给匀一点......楚大哥楚大嫂放心!等家里有了立马就送过来。”

    楚安倒了一杯茶,抿了一口。

    嘶!

    烫嘴。

    “害!你说这......实在对不住啊老王,家里也困难,挤不出来。这不,都刚交了十斤粮,日子都没法过了......”

    楚王氏心里也不是滋味,不是不想借,而是真的不能借了。

    同情别人可以,但也得考虑自家啊,八斤粮食养活三口人,按正常饭量来算能吃几顿?

    怕是两天都撑不到。

    省着点倒是可以撑一两周,可一两周后呢?

    所以怎么借?自家活命都是个问题。

    “......”

    一阵沉默。

    “真的不能再匀一点了么?家里还差两斤......差两斤才能凑够十斤......”

    楚老汉和楚王氏闻言皆一怔,原来,老王家连税都交不齐了。

    楚安这次又抿了一口茶,不觉得烫了。

    “......对不住啊老王、王妹妹。”

    “别家借了么?”楚老汉问。

    “唉!借了!都借了,你家是最后一家了......”

    “对不住......”

    “......那我们走了。”

    “慢走......”

    ......

    楚安躺在床上,睡不着。

    脑海里还在想王家的事,不是同情心泛滥,而是换位思考后真的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

    活着......在这个世道真是一件奢靡的事。

    时间的话,应该亥时末了,马上就要子时。

    过了子时,老王一家会怎么样呢?

    原主楚安小时候的记忆还很深刻,那一年闹旱灾,一家实在交不出税,后来,官府强行搬走了那家人家里的东西,连锅碗瓢盆都不放过。

    街坊邻居没人愿意惹事,便没敢帮忙,一周后,一家人活生生饿死在了家里。

    据说,家里的炕还有被啃食的迹象。

    “老王一家现在面临的,是生死难关。”楚安翻了一个身。

    手册任务——助人为乐的判定是对一个人的帮助作用的大小,作用越大任务进度就越容易加快。

    简单来说,同样是给了两人一块馒头,一个馒头可以救其中一人的命,一个馒头对另一个人却可有可无,那么第一个忙起到的任务促进作用将会巨大。

    “而且,上次亏了王叔报官,不然我怕是不能活着回来。我还欠了王叔半条命。”

    “所以老王家的忙......得帮!不仅是为了任务,更是为了人命!”楚安低语道。

    自己明天说什么都要去城里买粮,只要能完好带回来家里就不愁吃的问题;老王家不一样,交得起税哪怕每天啃树叶也能勉强活下去,而交不起税一家人必死无疑。

    这可是三条人命。

    “不过,这忙不能乱帮,不然只会让他们误会了爹娘!得让他们知道自家也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全是为了他们的性命才帮的。”

    楚安觉得,得想一个万全之策。

    毕竟,老的前脚刚拒绝了对方,小的后脚就愿意帮忙,人家哪怕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是会产生芥蒂的。

    “有了!”

    楚安眼睛一亮,随后起床穿鞋,草草披上衣服,出了里屋后朝正屋炕上躺着的楚老汉和楚王氏看了一眼,确认他们熟得很熟后,轻轻打开了门。

    乘着月色离开。

    炕上,楚王氏睁开眼睛,推了一把楚老汉:“不管么?”

    “任他去吧。如果不帮,老王家怕是过不下去了,咱们以后也就少了一个邻居了。”

    “那咱们怎么办?”

    “明天让楚安去城里买粮,日子就能过下去了。”楚老汉说道,然后又解释了一句,“没粮只是暂时的,楚安长大了,让他一个人去买粮没问题。不管怎么样,咱家都还能过活;可今晚不帮老王家......”

    “哦......我不是无情。我也是为了咱家。楚安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

    “没事,办法总比困难多。”

    楚家和王家是邻居,三两步就到了老王家门口。

    老王家的灯还亮着,隔着纸窗,能看见屋里三道影子,依稀间还能听见王婶的哭声。

    快子时了,再凑不起税,就晚了。

    “王叔!”楚安敲了敲门。

    王婶的哭声立时停住。

    显然,屋里的人听出了楚安的声音。一道影子连忙凑近,开了门,正是王顺成。

    “文兴?这么晚了,你......”

    惊喜、期待、犹豫、担心。

    听见声音的一瞬间,王顺成的心里过程产生了四个变化,直到开门。

    “王叔,家里粮食凑齐没有?”

    “没有。”王顺成摇摇头,只说了这么一句。

    从刚刚看了一眼楚安后他就没再抬头,不敢面对,更不敢再有什么要求。

    此刻,他们王家一家人的命运仿佛悬在了梁上,脚下椅子一动,他们便要纷纷丢了命。

    “王叔,跟我来一下。”楚安没有看王顺成身后的两道目光,他也不敢。

    嗯,与其说不敢,不如说是不知道怎么面对。

    紧张的日子里,见了谁都是尴尬的,不知所措的,只想伴着家人。

    “去哪?”老王抬起头,眼里,有了光。

    “跟我来。”

    楚安不再多说,转身离开。

    犹豫、期待、微有激动。

    这是王顺成现在的心情,他回头吩咐了一句,然后紧紧跟上楚安。

    看着楚安拐向自己家,王顺成的心,终于激动了起来,以至于这么大个人了手掌却是有点颤抖。

    不!小腿肚子也在打颤,差点、差点走不动。

    跟上!

    王顺成咬着牙,走不动也要走,一家人的性命全在此举了。

    楚安站在厨房面前,手里拿着钥匙。

    “王叔,你也知道的,这世道,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是,是的。人命如草芥啊......”王顺成又惊又怕,说得话都有些颤抖。

    “我爹娘的意思......他们也不想的。”楚安叹了口气。

    “哎!哎!理解,我们理解,你们家也要过活的。”王顺成连连点头。

    楚安回过头,看着王顺成:“王叔,我们家不知道你们还没凑齐税,以为你们是凑齐了税又来借粮的......后来你说了,爹娘他们也为难。在那样的情况下,太急了,缺乏考虑。”

    楚安说的是实话,他们事先真不知道王家没凑齐税才来借粮,后来知道了,时间短,必须快速做出一个决定,外加那个时候私心和理性占据更多,便也只得咬牙拒绝了。

    “孩子,你说的叔都明白,也理解,换做我,我也会犹豫,也会拒绝。毕竟你们又不知道我们家连税都没凑齐。”

    王顺成说道,心里也真的理解楚家当时的想法。

    毕竟,日子不好过,将心比心,都会那样做。

    楚安点点头,知道王叔心里的芥蒂真的化解了,然后在他激动的目光下,打开了厨房的门。

    “王叔,我来找你就是向你坦白的,也是爹娘让我来的,只不过今晚的事,他们不好意思再找你。你家差的二斤粮,我家给借。”

    “哎!孩子!叔理解,叔都理解!”听到楚安愿意借粮的话,王顺成那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什么也不多想了,道谢!这是天大的恩德,救人命的东西!

    “孩子,孩子!王叔在这里,真的是谢过你楚家一家了。”

    王顺成此刻很急,很惊措,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楚安,该怎么报答他。

    虽然,只不过两斤粮食,却是在这一刻改变了王家一家三口的命运,王顺成能不感激嘛。

    “叔也没什么好说,受叔一拜!”

    说着,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王叔!使不得!使不得!”楚安也是没想到王顺成的态度会这么好,急忙扶他起来。

    看着王顺成这个样子,楚安心里有些不好意思。他之前还担心对方可能是那种白眼狼,受了好便拍拍屁股走人。

    从王顺成着急的样子来看,是自己小人之心了。

    楚安点上灯,然后把家里唯一的一点存粮全部拿了出来。

    当着王顺成的面。

    做事,要做到底,不管怎样,楚安得让王顺成亲眼看着,自己家里是真的也过不下去了才先拒绝了他,而不是不愿意借。

    一个大麻袋,却是只有底部那一小撮沉甸甸的。

    王顺成虽然憨厚老实,但不傻,一下就明白了楚安的意思。

    他自然不会戳破楚安的心思,反而承诺道:“文兴,叔在这里保证,等凑齐了粮食,叔一定连同之前的半斤,合计两斤半一并还给你们的。”

    “我相信王叔。”

    楚安说道,而不是什么“没事,等宽裕再还就行”。

    对方给了台阶上,自己自然要顺着,这样,是对王顺成的肯定,让他借得不那么愧疚。

    当然,也是在暗示,这粮不是送的,等有了,要立马还回来。

    连同之前的半斤。

    两斤粮食拿到手里,王顺成一个劲地道谢,差点又跪下来。

    楚安哭笑不得:“王叔,时候不早了,快去把税交了吧。”

    “哎!”

    目送王顺成离开,楚安伸了个懒腰。

    这下,有点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