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江城那些年 » 第93章 我要做包租公

第93章 我要做包租公

    江鑫钢铁那已经安排好,就等着黎兆会就范了,看他能不能拿出什么新手段。

    所谓过犹不及,李裕书自然也不会在这继续施压,自然有他的供应商们去吵、去闹,有的他头疼了。

    李裕书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梳理手上的资产,现在大陆的资产主要就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各类固定资产,住宅、地皮、写字楼、商铺,再一块就是各类企业的债权了。

    企业的债权之前已经有了安排,先分类整合,想办法获取核心资源,做出品牌,再进行轻资产运营,同时也尽最大可能激发原企业老板的活力,让他们自己变身成为生产队的驴,别人想拉也拉不住,自己不停的干活,这事已经安排给刘爱民去头疼了,不用太操心。

    但固定资产这块,就要好好梳理梳理了,烂尾楼还有不少,有住宅项目,有商业广场,还有写字楼,都得慢慢安排起来。

    既不能太快,那些得到债权的企业还没有梳理清楚,稍微得等一等,而且WK也不会把全部力量都拿来帮他建设。

    虽然是给钱,但也就是现在还处于蜜月期,WK也因为市场处于萧条期,没有大规模开工,一旦等市场回暖,那再想这样可能就不太好说了,都会缺人,所以建设进度得安排好。

    除开这些烂尾楼,还有地皮,工业地皮先不说,这商业地皮也完全可以考虑建一些写字楼或者商业地产。

    特别是商业地产,反正未来万达、吾悦等的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再把wk的物业管理水平学到位,把服务和招商做好,又可以成为一座座吞金兽,每天房租都收到手软。

    除了这些写字楼和商铺,还有茫茫多的住宅,这可是李裕书一直的最爱,因为住宅的涨幅一直是所有固定资产中涨的最好的,不止能涨,还能不停的涨。

    商铺由于互联网购物平台的兴起,价值在涨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一路向下,一铺养三代变成了三代养一铺,坑了不知道多少商铺投资人。

    从专业的角度讲,商铺的选择是一个非常精密的过程,不仅要测算不同的地段的人流量、距离附近居民的距离、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

    就比如说饭点,如果在一个消费能力不行的地方,搞了个装修非常豪华的大饭店,可能因为太大太豪华,怎么也做不起来,而且可能是一直都做不起来,租给一家死一家,这租金怎么涨的起来。

    除了这些,同一地段也得考虑不同的位置,就像菜场卖菜的摊贩一样,有些时候第一家的生意就是不好,问的人多买的少,后面几家生意反而不错。

    当然商铺有商铺的特点,十字路口肯定是最好的地段,但两个都是十字路口,就隔一条马路,看着差不多,可能就是天差地别。

    因为一个朝东,一个朝西,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朝东的一整条街生意都比朝西的好,人流量都聚集在那里。

    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朝西的有西晒,特别是夏天,是个人逛街就希望不被太阳暴晒,特别是喜欢逛街的妹子们,更是视阳光如阶级敌人,那无形之中,朝西的这一整条街真正能做生意的时间就少了很多,更别提后续的集聚效应。

    最终的结果就是,一边每年租金涨价还不愁租,自然升值的快,一边可能还得跌破买入价,想卖还卖不掉。

    除了这些因素,商铺还和一个城市的规划有很大关系,一个新区的出现,肯定会出现很多商铺,能不能买,买多还是买少,都和新区的后续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广州、珠海都有新区成功的经验,但很多城市也有新区失败的教训,政府喊的山响,新区内却既没有产业,也没有人气,就种下了一栋栋房子,坑着不知道哪里的小可爱,谁买谁上当,住宅还好,再不行还可以住,商铺没有人流量,那还玩个蛋啊。

    所以有人说肯德基的成功就是选址的成功,就是能选到人流量爆表的地段,买到同一地段最优质的商铺,生意能赚多少不谈,商铺升值那是稳步增长,再反映到股市更是赚到不要不要。

    商铺大环境越往后越差,更加加剧了对选址的要求,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参与,基本上都是炮灰、接盘侠。

    但是住宅就友好了很多,这也是李裕书一直都青睐住宅的原因,这个市场足够大,至少现在比股市要大的多,可以承载的资金更是天量。

    而且现在这个阶段不用太考虑选址的问题,普涨的时代,但这一次上涨之后,情况就要发生变化了。

    虽然后面十年都还是在普涨,但强弱态势已经呈现明显的分化,北上广深最佳,不同城市也出现了明显分化。

    一个是新区盛行,只要是发展起来的新区,价格从最开始的低到不行,到后面涨的不行,可以说是最大赢家。

    江城的光谷就是典型,在现在这09年,光谷这还是一个半夜时出租车都不去的地方,可想而知会偏僻到什么地步。

    周边一般也就5000元每平左右,等再过十年,光谷的核心地段,关山大道两边,那就是差一点的没有三万谈都不谈,接近三年番一番,达到了每年33%的年化收益。

    如果再加上3至5倍的杠杆,那收益率,就是巴菲特也是拍马也赶不上,当然,房子的流动性天然就比股票要差一点,但相应的收益稳定性就要强多了。

    不可能出现像中概股这样的过山车,几个月天天跌,跌了快80%,某天一天就给涨回来了,大起大伏简直不要太酸爽。

    另一个就是城市的核心区了,那里有优质的学区和商圈,是一个城市最核心的资源,如果能有双学区、多地铁、多购物中心、三甲医院,那就更好了。

    虽然价格高,但是涨起来一点不含糊,跌起来根本没它啥事,抗跌耐涨,除了贵没有别的毛病。

    但住宅买多了,除去贷款太多,还利息有压力不说,租出去也是麻烦,必须要成立专门的物业公司,负责房子的出租、维修、管理租客等一系列问题。

    不然真让李裕书穿个拖鞋、拿个麻袋、腰上挂一串钥匙去收租吗?

    不过别说,这广东包租公的架势还真不错啊,想想都令人激动啊。

    就是人得辛苦点,今天收了深圳的,明天又得去BJ收,深圳穿短袖,BJ穿大衣,怪考验人的!

    这一年收下来,估计人都得收出毛病来,还是换专业班子吧,而且这些人还得帮李裕书盯着市场上的房源,有优质低价房源,直接上手抢,有哪些城市或者板块的房子觉得不行了,要找机会卖掉。

    做他梳理自己手上物业的眼睛和手脚,优化自己的资产结构,在这一波普涨以后,李裕书也会考虑将不好地段的房子换到更有前途的板块和区域,在置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资产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