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读书读成陆地神仙 » 第十三章:入宫面圣

第十三章:入宫面圣

    神都,武安侯府。

    李林缓缓睁开眼,又回到了现实,与往常一般,无论在前世过了多久,现实只过了一夜。

    接下来的日子如往常一样,李林早上出门摆摊,三字测完便回家。

    测字是为了挣银子改善伙食,回家是为了读书增加浩然之气。

    如此过了几日,除了现在每顿三斤肉食的变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更没有进赵温的前世。

    李林现在已经是炼气后期,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读书,积攒更多的浩然之气突破境界。

    同时,自从学了火球术以后,李林对力量更加的渴望。

    自己现在的火球术最多也就能做个点火之类的小事,想要形成战斗力不知还需要多久。

    李林起了床,然后洗漱了完后正准备出门,青衣突然跑了过来,说道:“公子,侯爷来了。”

    青衣口中的侯爷不是别人,正是李林的父亲武安侯李秉。

    “父亲不是去了阳庭山吗?什么时候回府的?”李林问了问。

    “侯爷刚回府就马不停蹄的过来了,也不知出了什么事。”青衣回道。

    李林点了点头,没有多问。

    在李林的记忆里,多年以来都是李林去请安,对于今日父亲的突然到来,让李林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多时,一个魁梧的身影走了进来。

    只见他身材高大,面容俊郎,四十岁左右的年纪,身着黑色官服,不怒自威。

    来人正是武安侯李秉。

    “孩儿参见父亲。”李林行礼。

    见到眼前的李林,李秉有些吃惊!

    李林在他的印象里身体虚弱,这才几天不见,状态明显好了不少。

    “这几日,你的身体似乎好了许多,为父甚是欣慰。”李秉柔声说道。

    “回禀父亲,孩儿也不知为何,这些时日食欲大增,一时控制不住就多吃了些,身上就长了几斤肉。”李林微微一笑。

    “现在就很好嘛,多长些肉好。”李秉也笑了。

    李林点了点头。

    “这是准备出门?”李秉问了问。

    李林还是点头,没有说话。

    毕竟李林不受重视,父子之间平时也不怎么沟通,要是话多了反而奇怪了。

    “换身衣服,随为父入宫面圣。”李秉观察着李林,似乎想看看他有何异样。

    李林表现的有些惊讶,却与常人第一次面圣无异。

    “敢问父亲,我一介白衣,陛下为何要见我?”李林不解。

    “陛下不知从何处听说你测字很准,特命为父带你入宫见驾。”

    李秉很无奈,因为李林自幼体弱,他断定李林成年后不可能进入官场,平时也没怎么管他。

    若不是今日陛下亲自召见,他也想继续放任李林不管。

    皇宫,昌明殿外。

    李林缓缓跟在李秉的身后,此刻他已经换了一件崭新的华服,看上去比之前英俊不少。

    李秉在前面滔滔不绝,李林不停地点头,短短几十步阶梯,仿佛走了几个时辰。

    直到昌明殿前,李秉还在叮嘱:“为父给你讲的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李林点了点头。

    听到这话,李秉挤成“川字”的眉头才稍稍舒展。

    这时,一名头发花白、尖嘴猴腮的宦官走了出来,用那低沉而嘶哑的声音说道:“奴婢参见武安侯!”

    李秉慌忙上前施礼道:“可是陛下有何旨意?还请黄公公直言!公公如此客气,李秉真是惶恐不安呀!”

    李秉一边说,一边从衣袖里摸出一块金子,放在了黄公公的手心里。

    “陛下口谕,宣李林觐见!武安侯请回吧!”黄公公收下金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犬子不懂宫中礼数,还请公公在陛下面前多多美言,他日李秉定当厚报!”李秉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黄公公。

    “武安侯放宽心!奴婢省得。”那黄公公对李秉施了一礼,又对李林说道:“公子,请吧!莫让陛下久等了。”

    “去吧!记住为父的话。”李秉再一次叮嘱。

    李林点了点头,跟着黄公公缓步走进了昌明殿。

    只见昌明殿内金碧辉煌,以香木为柱,杏木作梁。

    殿阶铺以红色地毯,殿前左为斜坡,右为台阶,黄金制作的壁带,镶嵌着珍奇玉石,处处都象征着帝王的威严与权利。

    天子赵雍四十岁左右年纪,身躯凛凛,相貌堂堂,头戴十二旒帝王冕,身穿九爪龙袍高坐于龙椅之上。

    赵雍当了十八年的太子,直到三十二岁才坐上那皇帝的宝座,仿佛更加看重这些外表的东西。

    “陛下,武安侯府二公子李林到了。”

    黄公公行了一礼,然后就退到了一旁静静地站着。

    “草民李林,拜见陛下。”李林跪拜道。

    “听说你测字很准?”赵雍淡淡的问了一句。

    “都是些市井传言罢了!当不得真!当不得真!”李林始终低着头,语气也十分恭敬!

    “朕听说你不仅测字很准,诗词歌赋也是样样精通,就连金陵萧家的公子都与你结拜了兄弟。”赵雍就像是一个和蔼的长者在与晚辈聊家常。

    听到这里,李林暗道不好,这分明是有责怪之意。

    赵雍表面上是在夸赞李林,言外之意确是在说萧文章与他结拜之事。

    萧文章是萧文君的亲弟弟,那数十名黑甲骑士就死在萧文君的剑下。

    萧文君在天子脚下杀了人,还是杀的朝廷军士,最后竟然扬长而去,这简直就是在打天子赵雍的脸。

    李林直冒冷汗,对方是手握生杀大权的帝王,自己稍有不慎,整个武安侯府都会跟着倒霉。

    李林此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惧。

    整理了一下思绪,李林颤声道:“草民与他本不相识,至于答应与之结拜,都是权宜之计、无奈之举,还请陛下明鉴。”

    “武安侯与朕同岁,亡楚之战时还为朕挡过一刀,朕与武安侯不仅是君臣,更是袍泽兄弟,你是朕的子侄,不必拘谨,你怎么大汗淋漓的?可是身体不适?”

    赵雍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黄公公,黄公公心领神会,连忙将李林扶了起来。

    “多谢陛下,草民无碍!陛下威加海内四海宾服,草民有幸目睹天颜诚惶诚恐,还请陛下恕罪!”李林又行了一礼。

    “放松些,朕今日诏你入宫,其实就是想让你给朕测个字。”赵雍笑了笑。

    “既如此,还请陛下赐字。”

    赵雍写了一个“齿”,然后让黄公公递给了李林。

    “不知陛下所问何事?”李林恭敬地问道。

    “朕有一故人,如今下落不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赵雍淡淡的说道。

    “请恕草民直言,陛下这位故人已经不在人世。”李林上前一步缓缓说道。

    “有何根据?”赵雍满脸疑惑。

    “太岁当头,外边重重险恶,终归于凶,所以草民断定此人已不在人世。”李林又问了一句:“不知此人今年贵庚?”

    “三十有六。”赵雍回道。

    “此人必死无疑!齿,正是年数,普天之下,从无三十七齿之人,以齿求测,正值三十六岁,所以此人必无生还的机会。”李林解释道。

    李林说完后,赵雍并没有表示对错。

    反而是黄公公惊叹道:“公子所说分毫不差,此人乃是军中武将唤作周平,多年前在战场断了一条腿,从此杳无音信。”

    “昨日探马来报,竟在北境草原遇到了周平,他当时旧伤复发命不久矣,特让探马回报陛下。”

    “当日他因腿伤昏迷了三天,与朝廷失去联系,醒来后发现被一牧民所救,然后就留在了草原。”

    “周平临终前说自己死不足惜,唯独放不下家中老母,希望朝廷能照拂一二。”

    李林点了点头,深感惋惜,心里很不是滋味。

    “今日除了让你测字,朕还有一事要问你。”赵雍盯着李林,冷冷地说道。

    “还请陛下吩咐。”李林有些疑惑。

    “听说那日春风楼,你也在现场,你可看见王睿是怎么死的吗?”赵雍冷冷地盯着李林。

    听到这话,李林这才明白,开始的测字只不过是皇帝找的借口。

    至于皇帝提起萧文章之事,也只是吓唬自己,今日进宫最主要的目的在这里。

    当今三位皇子夺嫡之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李林自然也是知晓的。

    王睿是晋王的人,崔宏是楚王的人,只有自己与赵温的关系无人知晓,所以皇帝想听自己这个外人来说。

    不过此事实在太大,丞相与太尉都在其中,搞不好就会万劫不复。

    李林一时还真不知从何说起。

    “你也不必有所顾忌,把你看到的如实说出来,不管牵涉什么人,哪怕是牵涉到朕的皇子,朕都保你周全。”赵雍淡淡地说道。

    “草……草民当日见那崔……崔宏在酒坛里一爪,紧接着……崔宏口中念念有词,酒……酒水就变成一柄短剑刺穿了王睿的眉心,燃……然后王睿就死了。”李林故作惊恐,颤声说道。

    其实当日李林看到的就是这样,不过自从学了法术之后,他已知道那一剑并不是崔宏所为。

    再根据后来的事情分析,加上此事对赵温有利,所以李林敢断定此事必与赵温有关。

    但李林毕竟是赵政的仲父兼老师,他不可能去楚王而不帮赵温。

    人都是自私的,李林不是圣人,他做不到大公无私,他相信,无论是谁遇到与自己相关的人,都会去维护。

    更何况权利之争、储位之争,本来就没有是非对错之分,一切的对错都将由胜利者书写。

    “退下吧!朕也累了,顺便替朕去瞧了瞧周平的母亲。”

    赵雍说完摆了摆手。

    李林走出昌明殿的时候就像失了魂一样,整个人都不在状态。

    最后黄公公安排了一辆马车送他出宫,又吩咐四名侍卫带着些礼物,同李林去看望周平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