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治大唐 » 第五十八章:本家哥哥?

第五十八章:本家哥哥?

    “武清风?”

    武敬真自问两京姓武的本家,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但“武清风”这个名字……却着实耳生。

    “据说是王禄恩的弟子。”高顺见武敬真迟疑,便提点了一句。

    王禄恩这个人武敬真与人闲谈时倒是听过,据说起先是个神医,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坠了魔道,用童男童女炼制长生丹药什么的。

    等等……神医?!

    武敬真脑子里灵光一现,试探着问:“三公子,您说的可是太医院的武医士?”

    “对对对,就是那个。”高顺连连点手,瞅着武敬真问:“你们是本家,可认识?”

    “认识啊,怎么不认识。”武敬真想都没想的就认了,怕高顺不信反手指向宣风坊的方向:“他家离着安国寺不远,我这刚从那面过来。”

    高顺哪知道武卓住哪儿啊,听武敬真说的跟真事儿似的,一双眼睛顿时泛起亮光。

    试探着问:“你跟我透个实底儿,他医术到底如何?”

    “那还用问!”武敬真意识到,眼下正是攀上大树的机遇,怎么可能放过。

    凑近了两步,信口说道:“他可是王禄恩真真的嫡传弟子,别看那王禄恩最后坠了魔道,但一身的医术可不是吹出来的。”

    “好好好~”高顺连说了三个好,瞅着武敬真想说什么,可看到了一边儿的俏丫鬟,便止住了话头儿。

    回头顺窗瞅了眼外边的天色,正要拽着武敬真离开,忽然想到了什么。

    皱着眉头问:“今天是不是康家那个老家伙过寿。”

    “没错~”武敬真赶忙点头,想到了下午时受得折辱,便没提去拜寿的茬儿。

    就着之前的话头说:“康侯爷府上离武清风家不远,一个在安国寺西边儿,一个在东边儿。”

    高顺稍稍琢磨了一下,抬手揽住武敬真的肩膀:“走,咱边吃边聊。”

    武敬真大喜,赶忙吆喝俏丫鬟:“快快带路。”

    俏丫鬟原以为今天会遇到一场麻烦,眼见着高三公子的火儿似乎消了,不由得送了一口气。

    赶忙引着俩人进到最后一间临街的包间儿,又小跑着去催促后厨,赶紧照之前那桌原样再上一份儿。

    俏丫鬟忙活的时候,武敬真的心里已经乐开花了,笑意奉承了几句,等上了两道凉菜,便迫不及待的开始殷勤劝酒。

    高顺见多了这种嘴脸,对漆目的也心知肚明。见时间还早,便耐着性子应付了一阵,然后便开始话里话外的试探那个武清风到底手段到底如何。

    武敬真有点慌,生怕说错了什么,失去眼下这次千载难逢的良机,只能含糊其辞的应付。

    武姓人不算稀罕,但绝对是小姓。这让人理所应当的认为,同姓间连一连算一算就算勾不上亲族,也很容易结交。

    武敬真装的又像,高顺压根就没想到,丫的和武卓连正经照面都没打过一次。

    推杯换盏间察觉到对方一遇正题就打含糊,还以为是趁机拿桥要好处。虽然心里暗恨,但爽快的承诺,低价供出一批茶砖和精盐。

    又唠了几句,见武敬真只是一个劲儿的感谢,正事还是含糊。索性一咬牙,答应以后每月平价给武家的铺子供一批糖茶。

    武敬真差点没被天大的蛋糕给砸晕过去,同时他也明白高顺为什么如此大方。

    心里暗自盘算,先糊弄过今晚,明儿个一早就去拜访武清风。大家同宗同源,对方又没什么过得硬的家世,相信很容易就能交好。

    回过头再把人给高顺一引荐,两面都能落到好儿。

    武敬真心里盘算的挺好,等一锅羊肉吃的差不多了,便贼兮兮的邀请高顺去西市儿溜达一圈儿。

    哪知一句话直接让高顺变了脸色,好在他控制住了。坐那缓了足有半分钟,脸上的扭曲狰狞才缓缓平复下来。

    不再说话,阴沉着一张脸,眼睛捎着外面已经黑下的天色。

    武敬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不敢再胡乱开腔儿。偷偷打量高顺脸色时发现,高顺眼睛红的厉害。

    再仔细一看,脖子、鼻角、嘴丫子,被酒气激出了好多小红斑。再一想之前那个管家模样的家伙被骂走,好像是因为劝高顺不能吃羊肉。

    两相合起来一琢磨,感情这高三公子是生了皮热。

    皮热这玩应儿有的传人有的不传人,不是大夫谁也分不清楚,西市的姐儿们自然不愿伺候。

    所以,刚刚提到话头儿的时候,对方才变了脸色。

    想到这里,武敬真自觉的把准了“脉”。

    试探着开口说:“三少爷,皮热又不是什么大毛病。这样,明后天找个时候,您说地方,我带着清风给您诊一诊。”

    高顺斜眼扫了下武敬真,扶桌子站起身。

    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仍在桌上,边往外走边说:“甭明天后天了,你不是知道他家在哪儿嘛,咱现在就去。”

    “啊?”武敬真慌了,眼睛看到外面早就黑透的天色,赶忙找理由:“这,时辰……快关坊门了都。再说了,您什么身份啊,找他瞧病那是看得起他,哪能亲自上门啊。

    要不,要不还是我明天……”

    “废什么话!”高顺脚步不停,出了包间直奔楼梯口。

    “三少爷,三少爷!”武敬真赶忙追上去,想把人扯住,可看到对方颈后浮起的红斑,硬是没敢伸手。

    只能跟在后面苦劝:“三少爷,这晚上光线太暗,不利于瞧病啊。咱明天上午……”

    武敬真拖延的话说不等完,就猛地对上高顺一双满是厌气的红眼珠子,吓得他赶忙住嘴。

    俩人一前一后下到一楼,散台候着的车夫麻溜起身要去后院儿赶出马车。

    “站那!”高顺喝住车夫,吩咐道:“去外边儿喊辆车,完事儿你就先回吧。”

    车夫太了解这位爷的脾气了,一句废话都不敢说,小跑着到街口喊了辆等活儿的马车……

    马车驶向宣风坊的路上,高顺在车厢里低声交代:“别跟那个武清风提我是谁。”

    “明白,明白!”武敬真嘴里应声,心里总算明白了高顺为什么都这么晚了还一定要求医,还特意拉着自己。

    不是因为喝酒吃肉后皮热症犯了难受的厉害,而是为了错开康侯爷府寿宴散后的宾客。

    马车吱吱扭扭的前行,很快转进了宣风坊。车夫按照武敬真的指引,停在了武卓家大门外。

    武敬真跳下车,走到大门前深吸了一口气,抬手拍动门环。

    不多时,里面响起了一声应和。

    披着衣服的杨安达把灯笼插到门洞的卡销上,摘下门栓。

    门扇拉开一到缝,打量了下外面鼻息间透着酒气武敬真,扫到腰间悬着鱼袋,知道是个官身。

    客气的问:“您,什么事儿?”

    “武清风那小子在家不?”武敬真拿捏着架势面色倨傲。

    “已经睡下了,您是?”杨安达试探着问。

    “去喊起来,告诉他,他本家哥哥寻他有事。”

    杨安达一听这话,顿时警惕了起来。他可是知道的,武卓连自己的身世都不知道,哪来的什么本家哥哥。

    “瞅什么呢?”杨安达审视的目光让武敬真异常不爽,不耐烦的催促:“还不快去通禀。”

    杨安达闹不清对方的身份来意,迟疑了一下闷声说:“敢问您的名号,我好通禀。”

    武敬真白天时扫到过杨安达和武卓蹲那一块儿捡煤石,断定眼前这个是那个武清风兄长。

    挺着胸脯说:“我叫武敬真,祖上乃归德将军武泞。”

    归德将军武泞是高祖年间的从三品武将,有些资历却没什么大功,大唐初立封赏百官时,得了个从三品的官儿当。

    也亏得杨安达对武官一系知道的多些,才记得曾经有过那么个人物。

    再次打量了一下武敬真,心知对方多半是个破落户,又扫了眼街边停着的马车。

    心道:“难道真是武家人来寻亲了?”

    口中客气的说:“您稍等,我这就去通禀。”

    而后半掩上门扇,反身往前院儿走。

    “没规矩!”武敬真见对方连门都没请他进,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

    有些心虚的回头看了眼路边停着的马车,暗自权衡着一会儿见到人该如何打招呼攀谈,如何才能不让车里那位爷看出端倪。

    另一边,杨安达穿过前院走到花门前,看到闭合的门扇才记起,眼下中院有了女眷,自己已经不能随便进出了。

    虽说有些不方便,但院子里那几个女子武功都不错,倒是让他省了不少心。只是没想到皇后娘娘居然会派出飞花卫贴身保护武卓,看来皇家对药研院果然期待极高。

    脑子里胡乱琢磨着,抬手压下门侧的扳手。墙内暗线拉动院内响铃,发出一阵叮玲玲的脆响。

    响声传进西厢房,总算缓解了一些屋内的尴尬。

    武卓在给梅检查伤处,原本他的心态还是很中正平和的。只是梅脸红的厉害,躺在那里虽然配合,但整个人都是僵的,甚至还有些微微的发抖。

    这倒没什么,主要是荷和阿茶一左一右的举着油灯,杵在一边儿巴巴的瞅着。

    荷神情淡漠,但武卓总觉得她在用余光瞥自己?

    瞥什么?防色狼吗?

    而阿茶则更加直接,小脸红扑扑的,一双眼睛一会儿落在梅的脸上、露出的皮肉上。一会儿又贼兮兮的盯着武卓看。

    要不是怕打不过,武卓早就抬巴掌拍丫脑袋上了。

    这还不是最尴尬的,更尴尬的是张嬷嬷就坐在屋子当间。

    手里慢悠悠的抚摸着怀里的小狐狸,脸上笑眯眯的透着慈爱。那笑容……就像是在看年轻小情侣约会。

    好吧,其实更像一名老母亲,在看着自家的傻儿子在和漂亮姑娘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