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治大唐 » 第九十六章:慢点儿……疼!

第九十六章:慢点儿……疼!

    “毒种”的事肯定不能让荷和阿茶知道,武卓听到响声赶忙止住话头儿。

    走到小间门外,等荷扶着阿茶出来,关切的问:“伤的如何?”

    “无事,行刑太监留手了。看着青肿的厉害,实则筋骨无碍。”荷小声说。

    关于宫中行刑的那点儿猫腻,身为御医的张文仲再清楚不过了,所以荷根本没避讳他。

    “我开的膏药药性较猛,刚涂上会疼痛加重。不过无需担心,睡上一觉明日便能见效。”张文仲在一旁叮嘱。

    “谢过张侍医。”荷点头道谢。

    “谢……侍医……”阿茶又羞又疼,一张脸红的都快紫了。

    蚊子似得谢了一句,低头拽着荷就往外走。

    武卓跟着两人走到公房门口,一拍脑袋停下脚步。

    转过身陪着笑问:“师伯,您今天什么时候能下值啊?”

    张文仲估算了一下,说:“申时以后吧,陛下午休醒来如果没有大碍,便是没事了。”

    “那个……方便的话,陪我去看个病号呗?”武卓腼腆的打着商量。

    “有疑难的病患吗?”张文仲来了兴趣。

    “其实也不算什么病患,是魏国公府的李令贞。那孙子都快被他老娘给补成猪了。”

    “说些什么浑话。”张文仲拉下脸训斥。

    “嘿,顺嘴了。”武卓挠了挠头,解释说:“李令贞他娘每日拼命的给他进补,这才几天的功夫,人都胖两圈儿了。

    我这人微言轻的,说了国公夫人也不能当回事,还是得您出马才行。”

    “这样啊……”张文仲沉吟了一下,点头说:“那好,申时后你在隆庆门外等我。我若出宫,咱们便去一趟。”

    “那您再当稍帮我还个人情呗?”武卓嘿嘿的笑着,大有蹬鼻子上脸的意思。

    “什么人情?”

    “刑部有个叫赵博昌的公人,那单纲意图害我时出过不少力。他老娘中风后遗症,几年了也不见好。我寻思着,咱从魏国公府出来,拐个弯儿去瞧一眼。”武卓满脸的不好意思。

    “既然帮过你,那人情便不能落下。也不算麻烦,走一趟吧。”张文仲很痛快的应下。

    “得咧,那我走了哈。”武卓扔下一句,扭头出了公房。

    张文仲看着武卓消失的门口,带着些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眉头微皱着坐下陷入沉思……

    武卓几步追上荷和阿茶,无视了四周窥视探究的眼神,跟在俩姑娘后面慢慢挪着步子出了内医局。由外面候着的小太监引路,一路出了宫城。

    武卓是做孙老太监的马车进宫的,荷和阿茶是被皇后派的人接进宫的。

    要是换在平时,三人可以步行穿过天津桥。到南里坊后不管是寻辆马车,还是溜达着走回去都行。

    可眼下阿茶挪步都费劲,让她走那么远的路实在是难为人。

    站在城门楼外,武卓对俩姑娘说:“你俩等我会儿,我去找辆马车。”

    “我去。”荷哪敢让武卓一个人走动啊,赶忙把阿茶塞给武卓。

    “不用,我还能走。”阿茶不愿意让城门卫看自己的笑话,说什么也不在城门口待着。

    正争将呢,一辆马车从右掖门方向驶来。

    赶车人控着缰绳在三人身边停稳,随后跳下马车,冲武卓抱拳道:“千牛备身李元芳,奉皇命随护武大人。”

    “啊?”武卓的注意力完全被“李元芳”三个字吸引。眼睛直愣的看着对方,后面的话根本进耳朵后压根没过脑子。

    “有我们护着他呢,用不着你!”阿茶小脸儿发青,没好气的吐出一句。

    荷虽然没出声,但看向李元芳的眼神也并不友善。

    “李某也是奉命行事,绝无轻视飞花卫的意思。”李元芳诚恳的做出解释,神情言辞极为大气。

    武卓看着眼前这位自称为“李元芳”的家伙,满脑子都是张子健在《狄仁杰》中的形象。

    同时还有那句:“元芳,你怎么看?”

    影视剧里的李元芳高大帅气,好像还是个级别挺高的将军。眼前这位只是千牛备身,中等身材,不算丑也谈不上帅。

    只是双目十分明亮。

    人不显壮硕,但抱拳时可以看到指关节极为粗大。尤其是右手小鱼际处,明显有一层泛黄的老茧。

    被荷悄悄怼了一下,武卓总算回过神来。

    冲李元芳抱拳,确认道:“李大哥,你是要保护我吗?”

    “是的。”李元芳点头说:“陛下有令,在涉隋案尘埃落定之前,李某同飞花卫的几位校尉,共同负责武大人的安全。”

    “那真是辛苦李大哥了。”武卓表现的极为兴奋。

    他之前还琢磨呢,皇帝老子把自己拎来,只草草的问了两句就没后话了。

    这关怀是不是也太敷衍了一些,眼下派出“传说中”的李元芳来保护自己,这才比较靠谱嘛。

    虽然这位李元芳没有张子健高大,但显然是个真正的高手。单从感官上来说,就比皇后娘娘派的三个姑娘靠谱多了。

    当然了,养眼舒心方面,李元芳铁定没法跟三位姑娘比。

    瞅见武卓满脸是笑,阿茶气鼓鼓的冷哼一声。

    “别绷着脸啦。”武卓回头讲事实摆道理:“你和梅都伤了,正经得养一段时间,荷姑娘又要保护我又得照顾你俩,多辛苦啊。是不是?”

    “哼,你这是嫌弃我们吗?”阿茶压根就没打算讲理。

    “嫌弃什么呀。”武卓用肩膀轻轻碰下小丫头,小声说:“是不是傻,累活儿有人干了。你就负责好吃好喝好睡,这好事儿哪儿找去?”

    阿茶一琢磨,好像还真是。

    脸上的不爽淡去不少,同时斜眼扫了下李元芳。

    “武大人说的没错。”李元芳非常认真的点头。

    “哼~”阿茶又哼了一声,不过这次显然是在有意拿架子。

    “得啦,上车回家!”武卓拖着阿茶就往马车上送。

    “慢点儿……疼,疼……”

    ————

    邻近申时,李元芳和杨安达一左一右的坐在马车前面,陪着武卓到了隆庆门外。

    宫门卫属于千牛卫一部,李元芳与其中大多数人都相熟或是认识。上前说了几句,转身将马车引向不远处的空地上。

    武卓见空地上停着一辆刑部的马车,待车停稳后,掀开帘子好奇的看去。

    这一看,正和同样好奇的往外瞅的刘博郎来了个脸对脸。

    “刘大哥,你怎么搁这儿呢?”武卓讶异的开口。

    “等张侍医呢。”刘博朗并没有隐瞒来意,解释了一句又问武卓:“你这是?”

    “和你一样。”武卓笑着回话。

    “和我一样?”刘博朗面露不解。

    “我也等张侍医呢,上午时跟他约好,一会儿去魏国公府一趟。然后再去赵大哥家,看看伯母的病情。”武卓解释道。

    “那敢情好啊!”刘博朗大喜,夸赞道:“武老弟真是信人!”

    “别闹,整的像我忽悠过你似得。”武卓开了句玩笑,正色说:“刚好昨天忘了问赵大哥家在何处,你要不忙,一会儿带路呗。”

    刘博朗等张文仲,自然是为了了解他与王禄恩书信往来的事。这也就是张文仲身份特殊,其他人都是被叫到刑部问话的。

    反正也要问话,刘博朗自然不会拒绝武卓。

    俩人隔着马车唠了一阵,眼见张文仲从隆庆门内出来,刘博朗抢先下车。

    快步迎上张文仲,抱拳施礼道:“张侍医,在下刑部刘博朗。”

    “哦?”张文仲得了武卓的提醒,远远看到刑部的马车便知是什么情况了。

    但即便知道,也拿捏出不知情的模样,问道:“不知刘大人寻老夫何事?”

    刘博朗没有急着说明来意,示意了下武卓说:“刚听武医正说,您要去魏国公府。这样吧,烦劳张侍医与在下同车,我们路上说。”

    张文仲看了眼武卓,点头应下。

    就这样,武卓回到车上在前面领路,张文仲和刘博朗上了刑部的马车跟在后面。

    两辆车一前一后用了大概两盏茶的时间到了魏国公府外,武卓下车时,刘博朗殷勤的扶着张文仲也下了车。

    魏国公府管事上午时就跟前院儿等着了,一听张文仲和武卓到了,一边使唤人去后院通禀,一边满面是笑小跑着出来迎接。

    刚把俩人引进大门,国公夫人便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赶出来。

    一番寒暄和客套后,进了李令贞的院子。

    李令贞等武卓等的都快成望夫石了,听到院外热闹声响起,眼泪差点没掉下来。

    虽然激动,但还是假模假式的回到床上躺着。听到丫鬟禀报,才费劲的爬起来,一副虚弱的模样迎接张文仲进门。

    张文仲这趟的目的很明确,路上就已经想好了说辞。

    给李令贞把了下脉,确定已无大碍,故作严肃的问了几句。当得知李令贞每日饮食后,当即把国公夫人好一通数落。

    张文仲在唐人的心目中,地位虽然差孙老神仙很多,但比武卓不知要高出多少。

    即便武卓救了李令贞,跟人家也是没法比的。

    国公夫人听闻自己一味给儿子滋补,非但没有好处,反倒害处良多,甚至儿子变胖都不是什么好事后,对张文仲的话没有半句质疑。

    坐在那一阵自责,老老实实的讨教后续应该如何进食,又应该如何适量运动。

    仔细记下后,一番挽留和推脱,武卓和张文仲总算是出了国公府。

    在国公夫人感激的告别声中,张文仲再次被刘博朗扶上了刑部的马车。

    国公夫人已经知道,张文仲接下来还要为一位刑部官员的老母亲诊病,所以未做奇怪。

    而武卓回到自己马车上后,却对张文仲和刘博朗那边谈话的内容,好奇到不行。

    他真的很想知道,到底都有哪些人和自己的便宜师父有往来。

    又是谁,会为了一点儿霉菌菌丝,而不惜抢夺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