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捻转不止 » 第三十六章道

第三十六章道

    “我们的张大少爷,你能不能靠点谱,根本没有啊。”谭小月无奈的对着张转轮道:“我们找了这么久的小花,结果说消失就消失,你是不是应该给我们一个解释。”

    “你们自己找不到,难道赖我。”张转轮手捧着书,坐在椅子上道:“再说了,不敲门就冲进我的办公室,你觉得我会给你解释?”

    “拜托,咱们俩是盟友好不好。”谭小月恨铁不成钢的道:“现在你那个姐姐好像已经进入鬼楼了吧,一但他找了那个东西,觉醒了,不杀了小花,你觉得她还能活?”

    “找到就找到了呗,跟她的生死有什么关系?”转轮把手中的书翻了一页道:“你不说,我不说,谁会明着来?”

    “你真是我大哥。”谭小月都快急哭了,道:“我怎么就带着陶家跟你混了,我安安心心弄我的拍卖行不行吗?我真是服了。”

    “哦!”

    谭小月听到这个字实在是忍不住了,立马把转轮手中的书抢了过来道:“你能不能尊敬点我。”谭小月抢过书看着书名道:“道德经?咋了,想学道法,进入道家了?”

    “没。”转轮不屑道:“现在的道家,不值得。”

    “那你看这个干嘛?”谭小月好奇的道:“不修道养气,用这个干嘛?”

    “你想不想成仙?”转轮微笑着道:“这个里面,说不定便有成仙的钥匙呦。”

    “成仙。”谭小月眼中出现了炽热,但看着转轮问道:“你这不明知故问嘛,你不想成仙?”

    “不想。”转轮拿过谭小月手中的书道:“你读没读过这本道德经,你觉得道德经的道是个什么东西?”

    “道?”谭小月再次抢过转轮手中的道德经,翻了几页道:“我记着这里面好像有写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谭小月清脆的朗读声传入了转轮的耳中,转轮打量着谭小月,谭小月朗读完了以后,发现转轮盯着自己,脸颊一红,道:“咳咳,这个应该就算是道了吧。”

    “可以这么理解,但是你理解这个道的意思吗?”转轮又问道。

    “不理解。”谭小月无奈的道:“小时候倒是背过注释,不过现在忘得差不多了。”

    “据说有一个东西,他是天地生成的产物,他看不见,摸不着,所在无时无刻运转着,永不停息,我知道他创造的万物,但是我却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强行给你命名为,道。”转轮对着谭小月解释道:“这个,就是这句话的意思。”

    “额。”谭小月惊讶的看着转轮道:“看不出来啊,你还饱腹诗经。不过,这跟成仙有关系?”

    “老子对道的理解,我个人感觉他的理解是对的。”转轮道:“世间万物的运转,你能说得出这个东西的源头,而老子说不出来这个源头是什么东西,所以他便强行把源头定义为,道。”

    “道。”谭小月听着转轮的话不由得沉思了一下。

    “当然,老子也给了道的解释。”转轮道:“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你应该听说过吧。”

    “听说过。”谭小月听到这句话松了一口气,道:“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应该就是这个了吧,毕竟天下公平了公正了,天下才可以太平稳定,百姓才可以安居乐业。”

    “那道是什么东西呢?”

    “道。”谭小月听到转轮的话,思考了一下道:“道义,道德,公德,有了道义道德,世人才能安居乐业?”谭小月不确定的回答道。

    “道义,道德。”转轮笑着道:“如果这样,不就变成了儒家思想了吗?仁、义、礼、智、信、恕、忠、孝?”

    “也对。”谭小月这么一想,发现也对。道:“那你说,道是什么东西?”

    “我说过,道是老子强行定义的,而道,便可以理解为一种规则,而这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能明确的告诉你,你对一个词,有很大的误解。”转轮放下手中的道德经道:“那便是,不仁这个词。”

    “在你们的理解,天地冷酷无情,藐视万物,对待万物便是草扎的狗,而圣人依旧冷酷无情,藐视百姓,对待百姓也是草扎的狗。这这样的无情,便是公正。”转轮道:“不仁,这个词,仁,代表的是仁慈仁爱,而不仁,代表的就是暴虐,而不仁,既不是仁爱,也不是暴虐,而是出现仁爱与暴虐之间,这便是不仁。”

    “额。”谭小月好像不太明白。道:“要不,在说一遍。”

    “你这么理解,在法官执行律法之时,你是想要这个法官有着仁爱之心,还是暴虐之心。有着仁爱之心,就会有偏私,有着暴虐之心,那便没有生机,所以最好的方法那便是通过不仁的方式得到一种公平,这便是道。”

    “有区别吗?”谭小月撅着小嘴道:“最后不都是公平吗?”

    “有区别。”转轮道:“一开始的公平,是后来,圣人通过学习生活等等,明悟而得到的公平,而不仁确实天道的本质,那便是不仁。”

    “那跟成仙有什么关系?”谭小月问道:“你别告诉我成仙便是不仁?”

    “这个倒不是。”转轮道:“其实人们一开始便觉得世上有一种人,他们掌控着这个天地,所以才出现了祭祀和祈雨,而老子却人为这种人根本不存在,掌控着这个天地并不是人们认识中的那种人,而是一种规则,他们没有感情,不懂仁爱,他们做到了不仁。他主宰万物,却从来不干扰,从而让万物自然生长。而,这段话记载在道德经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谭小月道:“这个翻译,我记着是道应该效法自然?”

    “不。”转轮道:“你的断句,错了。”

    “啊。断句?”

    “你的断句是道法,自然,翻译依然是道应该效法自然,而我的断句是,道,法自然。”转轮道:“人类在土地上生存,与其他的生物相同,自然会遵守大地的规则,大地在天空之下,受到了自然气候的影响,所以依然遵守天空的规则,而天空中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规则,也在影响着大地的节气,这就是道的规则。而道,遵守倡导的,应该就是自然的规则了。所以老子的道,便就是自然。但是讽刺的是自然,好像就在我们的身边吧,一草一木一花,不都是自然。从而老子得出了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谭小月道:“如果我没有猜错,无为而治的意思也跟不仁一样,在为和不为中间吧。”

    “没错。”转轮点了点头道:“意思就是顺应万物的自然规律,不强加约束,也不强加干扰,”

    “额。”谭小月无奈的摇头道:“其实说了这么多,我好像明白了,又好像没有明白,道,究竟是什么,一个人,一个生物,或者是一个规则,一种定律?”

    “我对老子对道的理解理解道,道,就是一种规则。”转轮道:“不过道中不只有一种规则。”

    “道德经四十八章,有一种说法,那便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说法,你应该知道。”

    “求学的人,做学问的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努力使得自己一天一天增长学识,这就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求道的人来说,就要让自己的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私妄减少再减少,就可以达到了无为的境地。”谭小月道:“反正我当时背的注释就是这个,这个是重点,我记得比较深。”

    “没错。”转轮点了点头道:“但是我的理解是学识在随着学习而不断增长,而学道却在不断的损失。学学识增长的是知识,而学道到底是损失的是什么呢?你们觉得是损失欲望,但是你们别忘了道他是一种规则啊。”转轮把道德经翻到了七十七章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便是真相。”

    “真相。”谭小月好奇的看着转轮道:“快说快说。”

    “这个世界存在着天道和人道两个规则,而这两个规则会合成一个大规则,这便是道,这两个规则的运转方式截然相反,天道总是损伤多的,补偿少的,而人道确实损伤少的,补偿多的。”转轮道:“这两个规则自相矛盾,因为世间有一个定律,那便是物极必反。这个也是老子提出的一个定律。”

    “物极必反。”谭小月道:“这个我倒是可以理解,不过这跟道有什么直接性的关系吗?”

    “换句话来说,你希望有绝对的公平吗?”转轮问道:“你觉得是被剥削者需要绝对的公平还是剥削者需要公平?你觉得人人都想做人上人,当一个人真正做上了人上之人,你真的想要公平吗?”

    谭小月听了转轮的话不由得愣住了,道:“但是我好像还是不明白你这个道到底是什么,你说他是规则,也就是不仁的规则执行者,但是这两个规则又跟物极必反有什么关系?”

    “简单来说,你可以这么理解。天地万物出生之时便有一种规则,道,道又分人道天道,两个规则治理之下,万物不断衍生天道为万物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人道为成为为万物发展成为养料的万物提供了生路。在这两个规则的执行下,衍生出了另外一个定律,那就是物极必反,就比如古代帝王家为了减少混乱,加强中央集权,形成无数个政体,最后造成了阶级固化,矛盾油然而生,最后再次导致混乱,这就是物极必反,但是物极必反后又会因为道而再次如出一辙,在这个发展中,万物可能有的会灭亡,可能有的会觉醒,天道让大部分万物受福,人道却让小部分万物觉醒。”

    谭小月听这转轮的话似乎感觉自己明白了什么,但好像又没有完全明白,道:“那你的意思是成仙无望,根本就没有仙?”

    “是吗?”转轮道:“如果道本身就是一个规则,那么,如果一个人打破了这个规则,主导了这个规则或者是创造了新的规则,别为了新的道,主宰了万物,并且永生不死,这难道不就是仙吗?”

    “这。”谭小月这才恍然大悟道:“这就是成仙的方法?”

    “不知道。”

    “啥。”

    “这只是老子的观点,我只是给你说出来,世上又不止道家一家,谁能知道他说的一定对?”转轮道:“不过你要是对成仙感兴趣的话可以试试。”

    谭小月犹豫了一下,看着转轮。转轮笑了笑道:“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

    “物极必反。”谭小月白了一眼转轮道:“我总感觉你知道好多好多。”

    “兴许吧。”转轮把手中的道德经放到抽屉里道:“物极必反,记住了。”

    本书读者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思想启蒙类型的书,而这一章会提出本书带来的思想,也是作业替一个人写下来的东西,可跳过,如果觉得这章枯燥无味,后期作者会给本章的简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