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血阙长歌箓 » 第十一章 两担乡

第十一章 两担乡

    婴儿思及此处,禁不住潸然泪下,但并未哭出。

    战姓女子因身子太过虚弱,盼君君不来,盼郎朗不至。

    对那自称是京都某狗屁王爷家的纨绔世子哥儿最终死心,三天后含恨而终!

    战姓女子终后第三日,德高望重的岳老先生给婴儿赐名,老先生思及相遇情形,这婴儿“展翅高飞的雄鹰”姿态甚是出奇。

    又思及裹于他身上黑衣披风上那只小鸟。

    略一思索,便赐了一个“飞”字,姓随战姑娘,全名战飞。字鹏起!

    岳老先生真乃神人也!

    既然替战飞取了一个与那世相同的名字。

    如此巧合,当是匪夷所思!

    恐怕也是道之不尽的缘份!

    战飞颇为感激,思之也算这岳老先生给予自己二次生命,后来便亲近于他。

    花魁战姓女子逝世,明寻音明大家便理所当然替战姓女子抚养“遗孤”。如此善举,一时成为青楼美谈。

    遗孤战飞,名不正言不顺的被汤先生夫妇叫着“汤战飞”,成为声名狼藉的汤府老纨绔和老风情的正牌小少爷。

    这小少爷长得倒是乖巧,好似遗传了战姓花魁的美貌。而且更让人惊奇的是,府上之人从未听他啼哭一次。

    三个月大时就长了门牙,口红齿白。

    长长的睫毛,白嫩的脸蛋,甚是让府中人喜爱不已。

    只是让人遗憾的是,到了四岁都不会说话。

    就连治愈了不少哑病的岳老先生,都束手无策。

    研制药方无数,阅尽医籍三百卷。于格物所苦思冥想两年整,皆无果。

    最让岳老先生惊奇的是,这少爷的声带、舌头及舌系带一连串与发音相关的器官与组织都十分完美,远远优于同岁之人。

    如非自己看着少爷由婴儿慢慢长大,且至始自终从未开口说话,老先生恐怕就会在诊断书上写下如此结论:先天……装哑!

    除此外,这位阅历丰富且德高望重的岳老先生还觉得少爷有些古怪。

    比如寻常间的母液喂养。

    有育儿经验之人皆知,母液对幼婴的吸引。

    刚生不久的幼婴,甚至连眼都还未开,但对母液有种天生的敏锐感。

    只要母液伸及小嘴,幼婴既便不张眼,也能准确的衔住……

    但这小少爷却不一样,刚抱回来时,汤先生夫妇怕他饿着,寻得一正在喂养的妇人。结是母液触及少爷小嘴,小少爷便把脸扭向一边。

    稚嫩的脸上还泛起一阵微弱的红晕,居然是羞赧之态。

    对此大家并未在意,只以为口味不对,又接连寻回三位正在喂养的年轻妇人。长得也是十分漂亮,身上还留有青春时的体香。

    想那身上的汁液,绝对甘甜可口,应如少爷之愿。

    却未料,结果依然如斯。

    倒是后来有人盛来糖水,用小勺子放在他嘴边,这个少爷就“唧叭”着喝开了。

    后来连续喝了两日,这婴儿终于开始接受母液——虽才出生十余日,但毕竟附之于身的乃二十好几男子的灵魂。

    男子悲催,至死之时仍乃处男一枚。原本喜遇校花亲睐,桃花幸事开启。却未料,一句不认怂……

    开始之际确有尴尬,但后来饿得没法,也顾不得许多。

    活着最重要,而且母液营养,利于生长。

    只要自己不觉尴尬,想必别人绝不会尴尬。

    如此便有更好奇之事。

    府内丫环、婆子众多,这婴儿除却仆人老黄,就最稀罕岳老先生。

    经常跟着这个老病杆子去本草阁,如若不让,便不要命的嘶喊。

    宛若失去幼崽的母狼,“呜……呜……喔……”

    不得已,只得随他所愿。

    在老病杆子那视为神仙禁地的“本草阁”五楼的寝房里摆了一张小床。

    岳老先生先有顾虑,后逐渐习惯。

    婴孩作息十分规律,胜过诸多大人,每日早睡早起,甚至午憩都于同一时刻,大小便也有规律。

    而且从未尿过床,当需尿尿、屙屎之时,他总会给某种提示。

    譬如咿咿呀呀的乐呵,或者双手使劲的拍着床板。

    更让老病杆子惊奇的是,这小少爷十月大时便迷上了“本草阁”的藏书。

    本草阁位于城郊“妙汤堂药丸坊”内,高有五层,藏书近万卷,是妙汤堂的金字招牌。

    老病杆子一生精经医术药理,但还有一爱好,喜藏书。

    书不分品类和出处,珍稀孤本,地摊贩妇走卒所售,他皆买得回来。

    书类品种繁众,四楼藏有医药典籍三千余册,绝世孤本不下百册,如《黄经内递大虚刚箓》、《略要匮金箓》、《毒雨漫散和风箓》……

    三楼是诗经古考通范,搜集有标本通范和当世历代大学大家佳著近三千余册。标本通范有四书五经,四书为《本学》、《庸平》、《勿语》、《梦之》。

    五经为《曰经》、《商书》、《九记》、《星期》和《夏冬》。还有当代大家譬如破虏国非彼于先生所著的《非诚勿》、南诏文豪白甫所著的《半口酒诗集》。

    二楼是花边小著、奇经怪谭及言情说教的白话本,足足也有三千余册。

    包括远古传说《易远榜神风箓》、《轩远游记》、《你也说聊斋他亦说聊斋》,还有当世神才女子瑾要所著的言情畅销小说《梦楼红晴雪》。

    瑾要,江南人氏,父母皆为目不识丁的农人。

    五岁以一首《咏蛙》闻名于乡间,十岁的《两担乡》震惊江南——“一担乡烟春意复,妙雨滴欢呈链珠。”

    十四岁的《梦楼红晴雪》举国皆惊,但以后便销声匿迹,如同被蒸发了一般,世界留下的只是她的传说。

    五楼是起居住所,一楼乃格物所。

    本草阁除了武者钟爱的武功秘卷没有之外,医药书籍和文学典著中不乏臻品孤绝,但整座阁楼并非有武功高绝的守楼人或者深藏不露的扫地圣。

    楼阁建立至今,只丢失了一卷《花草奇异寻痒箓》,江湖盛传为苗疆毒族首领潘帕斯所盗。

    此书失窃的第十天,便传来潘帕斯死亡的消息,中毒而死——死得十分安详,身体也保持得十分漂亮,既无七窍流血也无全身浮肿溃糜。

    只是从此便落下了一个惊天传闻——妙汤堂本草阁里的每一本书都被老病杆子用世上至毒的毒药煮了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