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血阙长歌箓 » 第七十九章 元阴宫阳英

第七十九章 元阴宫阳英

    当阳公主,当然只有一位。

    岳青衣点点头。

    汤柏麓的眉头紧紧的拧在一起,看着岳老先生,半晌说不出话来。

    当阳公主,她可是阙歌王朝的梦魇,这些年兴风作浪,打着“反阙歌复大晟”的旗子,以天下皇室正统为名,在阙歌各地挑起事端。

    可谓是阙歌的一个毒瘤。

    大晟灭国已一百多年,她居然一心想着复国,招惹事端,引起纷争,涂炭生灵。

    这种企图推翻朝庭的祸害,自然令汤柏麓谈虎色变。

    他的表情,皆收岳青衣眼底,只见这老先生呵呵一笑:

    “主公勿需紧张,老朽与她可没有什么瓜葛纠扯……只是当年一斩门门主身负重伤,偶遇老朽,我心生慈怀,救他一命……”

    “……原本没求有所报恩,可你知道这江湖人士,历来讲究,不欠人情,非得挽着我,说是答应帮我做一件事。”

    “……这些年我们试探这瘸腿老黄无果……当然也有宁五同的原因,所以就想到了他。”

    “先生刚才说,那一斩灯是她的人,这样一来,不就同她纠缠在一起了么?”

    “不能这样论。”岳老先生道:“虽然一斩灯灯主听命于她,但他混迹江湖,对江湖规矩不敢相忘……我救他一命,他允我一事,这是江湖往来,与那狠毒冷漠的当阳公主,并无关系。”

    汤柏麓吐出一口气:“这么说来,先生果真与大晟余孽当阳公主并无瓜葛?”

    “那是自然!”岳青衣笑着道:“我还未老糊涂,岂能做这种与虎谋皮的傻事。”

    汤柏麓这才稍微放下心来,但心里仍犯嘀咕。说那灯主也是,别人无意救他一命,他便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什么事情都答应下来,连这种灭门的事情都囊括其中,他自己不要命不说,还涉及他人生死……

    当然,若一斩灯硬着头皮,把这件事抗在身上,一口咬定,自己因收雇主银财,所以才刺杀余州汤府小少爷。

    是那宁五同小觑天上空明灯,不把一斩灯放在眼里,擅自阻杀,为保护自家少爷,最终被杀身亡。

    再死死咬住不知其神雀司密探身份——想来哪有神雀司密探成为别家府上长随的道理,如此倒也可以推脱干净。

    在逻辑上没有一点毛病。

    鉴于一斩灯一贯的行事风格,至死都不出卖雇主这一历史事实,的确,任凭神雀司百般能耐,估计也难查出宁五同的死因。

    只是事关灭门灭派,当时一斩灯门主为报恩情,夸下海口,待真正火烧眉毛,不只他是否还能抗住?

    汤柏麓心里有些疑惑,但岳青衣如此一说,便不再争论。

    姑且信这老病杆子一回,有一斩灯在前面顶着,如果再把宁五同的丧事办得漂漂亮亮,让神雀司瞧不出破绽,这的确是可以瞒天过海。

    所以,如何厚葬宁五同,成为了关键。

    那小哑巴提出厚葬宁五同,在东门市场大开粥棚,这说来也巧了,倒与自己和先生的计谋不谋而合。

    难不成,他小小年龄,也是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想到这里,汤柏麓倒吸了一口凉气。想着这小哑巴若真有图谋自己之心,恐怕自己迟早死在他手里。

    如此心机,纵然他是天生神童,这也太惊奇些了吧!

    思及此处,他把战飞要厚葬宁五同,以及要求为宁五同开粥棚周济贫困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岳青衣。

    岳青衣闻言,脸露惊异之色,未曾想到这十岁黄口小儿,居然替他这个老病杆子擦起了屁股。

    有点小眼光,真是少年可畏!

    当然这位少年的方向是对的,但力度不够。

    岳青衣对汤柏麓道:“东门市场开粥棚三十日,宣扬宁五同的救命恩情,这主意好得很……”

    “……但光是小主公说的要见肉沫和油腥的粥饭,这还不行……我看就直接青椒肉丝、红烧猪手什么的加白米干饭,以显汤家对宁五同的救命恩情。”

    汤柏麓点点头:“先生言之有理,稍后我便吩咐下去。”

    “那宁五同的后事,主公如何安排的?”

    “我已做了安排,让汤福亲自操办,请了余州最好的吹鼓手……并已打发人去鱼山,请摸金宗落离,由他亲自为宁五同缝尸和堪舆定穴。”

    岳青衣点点头,用手捋了捋颌下的一绺胡须,道:“主公安排,甚是周全,不过若要堪舆定穴,缝尸葬人,恐怕鱼山摸金落离并非最佳人选。”

    汤柏麓一怔,对岳青衣道:“这鱼山摸金一脉,乃阴阳盛宗,那落离先生,更是名声在外……”

    “……宁五同尸首残缺不齐,那落离先生极善缝尸补体,乃上上人选……莫非先生还有更好的人选?”

    岳青衣微微一笑,只见他轻轻的拍了拍手,一人便从黑暗中走了出来。

    没有一丝声响,来无声,去无息,仿若一个幽灵。

    那人三十岁左右,身材高挑,面目清瘦,皮肤饥黄,生着一对三角眼。乍眼一看,像一个长期卧病在床,不久即将归土的病汉。

    他身着一件灰色的衣服,宽大无比,像极一件道袍,但与道袍略有不同。

    那人向汤柏麓深深的躹了一躬,道:“元阴宫阳英,见过先生!”

    元阴宫?

    汤柏麓闻言,脸色微变,怔怔地盯着岳青衣。

    这老病杆子,给出的惊喜,是接二连三,接连不断啊!

    这元阴宫大有来头,祖师爷元昊,乃前朝大晟钦天监监侯,术术博闻天下,大晟灭亡。阙歌开国帝君敬仰无比,不但赦其罪,还许下重金,让其继续主持大阙歌钦天监所有事宜。

    元昊以忠臣不伺二主为由,宁死不从。最后开国帝君亲自恭送他及弟子十八人走出京都城门。

    帝君深知朝庭百官,对他怀恨在心,已暗中拟定了刺杀他及十八弟子的计划。

    为阻止他人刺杀元昊师徒,京都城门前,帝君手执利剑,割下头上一缕发丝,束好,置于一金囊,双手赠与元昊。

    随行文武百官见状大惊,齐齐下跪。

    随即有人发出指令,取消刺杀元昊一行的命令。元昊带领弟子十八人,上阴山,创建元阴宫。

    元阴宫不涉政事,只是一心研究阴阳术术学说,为天下阴阳术术第一大家。

    元阴宫人,比之鱼山摸金派,在“堪舆定穴”、“缝尸葬人”这些方面,当然更胜一筹。

    只是元阴宫先生,极其难请。

    阙歌有一传言:“欲请元阴宫人下山,难如天上神仙下凡!”

    老先生岳青衣能有如此手段,汤柏麓大为惊叹。

    最主要的,重点还不是在这里。

    而是这元阴宫怎的又与那一斩灯一般,与前朝大晟牵扯上了关系。

    故汤柏麓惊异不已。

    岳青衣好似看穿了他的心思,轻轻一笑,“主公心有顾虑?其实无妨——”

    他顿了一下,继续道:“阙歌开国帝君,以一缕头发亲赠元阴宫始祖元昊先生,此举列入阙歌帝史。试问天下,谁还敢对元阴宫有所猜疑?”

    明面上倒没什么,可暗地里谁知道。并且历经一百多年,开国帝君早就仙逝,也不知他的后世子孙,还有不有他那时的肚量。

    虽有帝书记载,那有如何?随便找个藉口,寻个法子,便可改写帝史。

    心中虽有这般想法,但闻岳先生所言,汤柏麓赶紧拱手,还了元阴宫阳英一礼,以示尊敬。

    岳青衣哈哈一笑,微微点头,对汤柏麓道:

    “宁五同出殡的时辰已定好了,明日辰时。坟地也堪舆好了,在那少爷平时练功的小山头……”

    “……你且让阳英先生随你回府,安葬事宜,听他安排便是。”

    “……这吹吹打打,一定要办得热热闹闹,要让余城家喻户晓,以显彰主公体恤下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