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道徒因果 » 第八十七章 论阴阳4

第八十七章 论阴阳4

    参与阴阳论道会的不仅仅是强大恐怖的存在,在这来自诸天万域的各种生灵中,同样有平凡的人类。

    虽然他们没有超凡脱俗的不凡之力,但是他们拥有渡过了重重死劫换来的精神力,念力,以及纯肉身之力等,就连他们的魂光都是极为凝实,轻易不灭。

    一位来自古蜀某一村落的老者,他就是渡过了重重死劫的长者,虽然他的发丝雪白,但是却是做到了肉身晶莹,正是所谓童颜鹤发。

    他同样向世人论辩自己的修身养性观点。

    “金晏长老,你是越过数重死劫的活化石级凡人,就由你来论证一下修身养性之法吧。”力心目光尊敬的看向不远处坐席之上的一位长者凡人。

    “好的,尊者大人,很荣幸受到您的点名发言。”

    “俺是来自古蜀的金沙村,就由老朽来与大家说一下修身养性的各种妙法以及益处。”这位长者是活了至少四五百岁的老者金晏,他鹤发童颜,慈眉善目,相信他是至纯至善之人,乃至达到了上善若水的高深境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大意就是君子为人处世犹如水一般,善于便利万物,不与人纷争不休,有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黄帝内经》巧妙地把阴阳和五行结合到一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医五行理论,并以此指导医学实践和疾病防治。”

    古人认为五行在天上对应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人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发生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

    “古代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和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的。”

    五行,五音(宫、商、角、徵、羽)。五声(一、二、三、五、六)。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甘﹑苦﹑辛﹑咸)。辛通辣。五觉(感、知、触、视、察)。

    本的信息,形名是也。

    本之形:【本】字五笔字型。五天为一候(五日)。五行者,古人习惯拿五说事而、轮盘而。

    时间与地支对照参数表二十三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五至七点为卯时;七至九为点辰时;九至十一点为巳时;十一至十三点为午时;十三至十五点为未时;十五至十七点为申时;十七至十九点为酉时;十九至二十一点为戌时;二十一至二十三点亥时。

    那么五行与健康又当如何论辩呢?

    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其在古中华传统观念中和所有事物都分不开的,人的长相、身材、性格等方面也和五行息息相关,根据生辰八字五行分析可以知道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金形之人,从体形上看多较削瘦,骨态较露,节突出。头,肩,腹,手,脚都较小,给人以身形消瘦,单薄之感。

    而从五官看,脸形偏方,肤色较白.金形之人,较强悍,多心急,能当机立断。但也能沉稳欢察事态发展。

    另,金主肃杀,严而有威。因此,金形人多官将之材。金耐寒,畏火,不耐暖热,所以,要特别小心春.

    木形之人,从体形上看如树型,身材多挺直瘦长,头较小,身背较宽。手足也小,皮肤略青.木形之人届于劳碌型,命中多操劳,有任劳任怨之佳行.木喜春夏,畏秋冬。

    所以,木形之人如感风邪极易伤肝,而且多在秋冬季。因为肝属木,故木形之人在秋冬时,一定要加强肝的保护,注意营养,不要过于疲劳,以防染上肝疾。

    水形之人,适合于秋冬,秋冬之季,金水相生.春时,木泄水气显枯;夏时,火蒸水气呈涸。所以,春夏时,水形之人容易染病,而且多属腰肾,不可不防。

    火形之人。从体型上看,火形人面尖头小,肩背宽,身体强壮,手足也较小.火形之人肤色偏红。火形之人,脾气易暴躁,不重视钱财,变化无常,信用较差,能从全面考虑问题,但缺乏做的勇气,耐力较差。

    火喜春夏,不耐秋冬。夏火惧冬水,一旦秋冬感子外邪,容易生心脏方面的病症。心脏病的人多怠于秋冬,与此有关。

    土形之人肉饱满,四肢匀称。土形人脸圆头大,肤色较黄。土形人,心地温和,不喜欢趋炎附势,也不弄权玩势,适合于做慈善事业。土性不而春夏,得时于秋冬。所以,当春夏之时,土形人感染疾病,容易伤脾,导致消化吸收方面的疾病。

    阴阳五行的运用,幻化万千,它涉及之广泛,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全部。

    比如五行与起名。

    人的思想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意识形态无时不在人的头脑里打上烙印。而人的思想是与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紧密相关的。

    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使人们把一生中的荣辱祸福系于五行生克上去,所以在起名时,力求得到阴阳调和、刚柔相济,认为这样可以在一生中逢凶化吉,一帆风顺了。这大概就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以五行理论为根据而命名的缘故吧。

    以五行理论命名始于秦汉时代。当时,主要是把商殷的干支命名法与五行观点配合而命名。

    在周秦时代,人们除本该拥有的“名”外,还要取“字”,因此主要是以天干配五行,取出“名”和“字”来。如楚公子名壬夫,字子千辛,即以水配金,则水生于金,刚柔相济。

    到了宋代,以五行理论对名更为凤行,然而,那时却不重视八字的欠缺,只取五行相生之义用来序辈。

    宋代应用五行相生命名法如下:

    木生火:父名属木,则子名应属火;

    火生土:父名属火,则子名应属土;

    土生金:父名属土,则子名应属金;

    金生水:父名属金,则子名应属水:

    水生木;父名属水,则子名应属木。

    中医古老的“阴阳五行说“实际上是最古老的“朴素文字分形论“,它是以阴阳的二元(或三元)为分形元的二分(三分)法,具有分形自相似,无标度,多层次的二(三)进制,循环,放大或缩小的最简单,是最古老的“中医分形集“之一。

    其分维是1(相似维数).五行说是以“金,木,水,火,土“五元为生成元(五个一组,五进制,五倍体)构造的五行(元)分形集的分形联系或关系,从宏观到微观,从外(象)到内(藏-脏),从自然界到人体各处,五行–五季-五方-五气-五化-五色-五味--五脏-(五)六腑-五官-五体-五志等。

    我们可以容易地构造出阴阳,五行分形集,它们类似康托集(见我们的“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五行集的分D=1.4650.由阴阳集,五行集我们还能构造出统一化的阴阳五行分形集,其分维D=ln10/ln3=2.0959.它们是现代分形藏象,分形经络理论的基础。

    数理阴Eq阳EP(=EP+Eq=E=U)和哲学逻辑学,模糊数学,集合论数个科学定义和定量评判指标.其中E是能量,P是无序度,q是有序度,U内能新热力学第一定律,普朗克的量子关系,德布罗意关系的引入(“阴阳的科学本质及数理化建构“<<中华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还有阴阳五行的中医气。

    《黄帝内经》中对中医气的解释“精化气”;“少火生气”。气是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物质与空气中的氧产生化学反应的能量代谢(见《探索经络——气》)。

    “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

    《黄帝内经》六节臓象论篇第九中阐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

    “运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则有:运,木、火、土、金、水。

    气,三候(约为十五天)。

    六气,六个三候(约为九十天),亦可称之为时气。一季度时间之气。九十天之气。

    四时谓之岁,一年有四时(四个季度的意思)。四时(季)叫做一年。

    故而:运气=运三候(泛指木火土金水在十五天中的气候的转变,相互推移)。

    五运六气,就是无尽岁月后的气运之力,它是一种虚无缥缈的道力。

    “六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

    “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五运六气”,木火土金水(黄帝内经中所指的五行),随着(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在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所以黄帝内经所说之气,就是气候的气。

    定义简称“运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

    古代先民医家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种十天干以定“运”;再以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地支以定“气”。前人结合五行生克理论,推断每年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

    运气学说是中华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医道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道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

    在现存医药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内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

    他如六节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的刺法论、本病论等也有论述。

    运气学说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中医界内有一句话可说明其重要性:不通五运六气,遍读方书何济?

    谈及历法,论结综述之后。

    在中华人的传统思想中,“阴阳”与“五行”是影响深远,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

    如中华古代的哲学和科学从微观到宏观者概括为“阴”、“阳”两性,“阴阳”成为人们认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本观点。

    金、木、水、火、土“五行”在古人看来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它充盈天地,无所不在。

    尽管人们对这些概念的起源议论纷纷,但我们从彝族的原始宇宙观中发现,古老的彝族原始先民有发达的“阴阳”、“五行”思想。

    十月太阳历的发现为我们寻找“阴阳”、“五行”的起源开辟了新的途径。

    由于古人的认识常常带有自然朴素的性质,各种理论的产生大都与各种具体事物相联系,因此,“阴阳”、“五行”这些概念并不神秘,神秘的是与“阴阳”、“五行”的有关具体事物。

    在十月太阳历中,大小两个新年正好将一年分为两季,第一季从最冷到最热,第二季从最热到最冷,这正符合“阴”“阳”消长的思想。具体地说,十月太阳历用雌雄(阴阳)把五种元素(五行)各“一分为二”,以分别表达一年有长达十个时“段”(即一个月)及五个季节,代表了太阳一年在东、南、西、北、中的五个运动方位。

    所以,“阴阳”、“五行”思想的产生与十月太阳历有密切关系。这种宇宙观,反映了我们祖先洞察天地的认识事物的水平。

    医道五行人体述论。

    “木曰曲直”,代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功能,在人体为肝。

    “金曰从革”,代表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在人体为肺。

    “水曰润下”,代表了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性质,在人体为肾。

    “土爰稼樯”,代表了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在人体为脾(约相当于解剖学上之胰脏,而非脾脏)。

    “火曰炎上”,代表了温热、向上等性质,在人体为心。

    分类实例的五种表述。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色,青(绿),赤(红),黄,白,玄(黑)

    阴阳五行,演变万象,与一切万事万物的生存,运转,力量,时长,意义,价值,重量,质量,数量……等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