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途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兵朝鲜

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兵朝鲜

    万历二十五年二月,以杨方亨和沈惟敬为正负使的册封使团失败归来,带来了日本平秀吉帅兵大举再次侵朝的消息,大明朝廷上下由推卸责任之争后,又加入了再议东征之争。一时间朝廷上下热闹无比,而朱翊钧案头的奏疏,也每天都堆积的像小山一样。

    朱翊钧对着小山似的奏疏,即便是早有准备,可还是头疼不已。大明的现状,他心中清楚的很,国内的情况比第一次更糟糕,由于有些地方受灾后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小规模的造反此起彼伏,仅湖南一地,就不下二十次!另外缅甸军在南方不断进攻,侵占了大明南方不少的土地,北方少数民族也因为同样遭灾而不断南下犯边……

    这就造成了“连岁用兵,国计频绌”,并且当初从朝鲜归来的南兵撤离时,因户部和内阁没有给足赏,再加上有些将官贪腐克扣,之后发生了士兵鼓噪被杀一千三百多人的重大事件!所以此时“人心迄愤惋,故召募鲜有应者”!

    当初刚收到士兵鼓噪哗乱的消息后,还没等朱翊钧“彻查事件”的圣旨下达,紧接着便传来了“已处理完毕”的“喜讯”。只是科道言官上奏的情况,与那个“喜讯”格格不入!经过彻查,才发现不仅存在赏金不足的情况,更是存在有人克扣了这不足赏金的大半的恶行事件!

    那些人为了抹去自己贪腐大量赏金的证据,把所有从朝鲜归来后,因为不满赏金太少而鼓噪的兵卒全部血腥的镇压了下去!这些人在朝鲜出生入死、九死一生后,没想到因仅仅到手的那可以忽略不计的赏金而提出异议,便被屠杀了一千多人!他们没有死在异国他乡,却在归国后,死在自己人手中……

    朱翊钧虽然知道后大怒,当即下旨把那些参与的将官全部诛杀,发放足额的饷金,并给予了冤死的兵卒以厚待,本以为事件可以平息了,谁知恶果如今显出来了——他下旨各地招募兵卒的布告,应者寥寥无几!

    这虽然是一个坏消息,但还不至于让朱翊钧头疼,大不了下旨强征一些人入伍便是!真正让他头疼的是,内阁和部院大臣中,除了石星等少数人还是一力主张坚决援朝抗倭外,剩下的大部分重臣都明着暗着反对再次劳民伤财的出征朝鲜!

    朝中的厌战情绪也是异常强烈,侍郎周思敬上疏,提出朝鲜之役“劳敝中国”,倡不救朝鲜之说,很多大臣都附和这一观点,纷纷反对东征。

    当然,也有不少支持抗倭援朝的,像御史周孔教针对周思敬的上疏提出“盖朝鲜与辽东接壤,乃我卧榻之侧也”,“若关系国之存亡安危,不得言费!”之言,这也是切合了石星的观点,让朱翊钧总算是有些安慰,至少这次不像国本之争,他并不算太孤立!

    至此,朱翊钧倒是对石星的好感度大增,心中对他由之前“这是一个还算不错的实干官员”,转变为“这老臣还是有几把刷子的,不仅实干,而且还是很有长远眼光的能吏”!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朱翊钧最终拍板,对于和谈失败的责任和处罚有了结果。

    作为和谈的发起人和主张者,兵部尚书石星被罢免了尚书的职务,罚俸一年!但因众人皆知他大闹“内阁”的事情,知道了他之所以主张和谈,是想下一盘大棋,所以对于朱翊钧下旨让石星暂时梳理兵部的后续旨意,也就没有了太大的异议。

    作为和谈的坚决主张者,内阁首辅赵志皋被免去了首辅之位,不过还是内阁大学士,另外罚俸一年!朱翊钧并没有任命新的首辅人选,如此一来,内阁又一次进入了暂无首辅的状态。

    作为和谈的坚决拥护者,内阁次辅张位也被罢去了次辅之位,保留内阁大学士,另罚俸一年!天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朱翊钧不满内阁在立储的问题上与自己作对,进而略施小惩呢?

    剩下的最后一个内阁大学士沈一贯也没有逃脱责罚,不过却轻了许多,只不过是罚俸半年了事。

    剩下的当初主张和谈的各部尚书侍郎等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责罚,但大多数都是数额不等罚俸,对他们并无太大影响。

    作为和谈的前方负责人、册封使团副使、游击将军沈惟敬,被朱翊钧下旨直接一捋到底,再次恢复布衣之身,并被关押于锦衣卫镇抚司,等候战争结束再做定论!

    作为和谈的前方负责人、册封使团正使杨方亨,也被一捋到底,罢免了所有的官职,不过却并没有牢狱之灾,只是被逐出了朝廷而已。

    接下来不几天,朱翊钧以原内阁大学士陈于陛已故为由,终于提出了让内阁提名和九卿公推大臣入阁的事情。这下有希望的各部侍郎尚书们也顾不得争吵是否发兵朝鲜了,各自忙碌起来!谁都知道,入了内阁,便比作为尚书侍郎什么的荣耀不少,所以只要有希望的,都动起了心思。

    不过,九卿公推的结果并不理想,内阁提名了三次,九卿公推了两次,都被朱翊钧驳回了,下旨再次重新公推!如今六部尚书几乎被推了个遍,几名素有威望的侍郎也被推了出来,为何皇上还不满意结果?这让众位大臣都疑惑不已,不知皇上在打什么心思。

    内阁如今仅有的三位大学士赵志皋、张位、沈一贯都是出自南京,全是从南京的侍郎、尚书位置上直接北上入阁的,这次推举新的内阁成员,他们担心自己再推选南京的官员,会彻底得罪北京的大臣,再加上三人都刚刚受罚,唯恐再推选南京的官员让朱翊钧疑心他们结党营私,所以内阁的三次提名人选都是北京的侍郎尚书!

    在朱翊钧又一次驳回了九卿公推的几个人选后,内阁的三位大学士不由得开动了脑筋。南京的官员,大多是得罪了权贵后被打发过去养老的,三人也没少干这事!就连他们三人,当初同样是因为得罪了张居正而被打发到南京去的。难道这次皇上还想要因为得罪了张居正,而被排挤到南京去的官员?

    不过那些当初得罪了张居正而被打发到南京为官的大臣,在张居正死掉后,大部分都调回了北京重用了啊!没办法,三位内阁大学士只好再次把目光关注到南京,仔细的排查了一下被张居正排挤到南京而又有资格入阁的大臣,还别说,真还找到了几个!

    于是,三位内阁大学士自信满满的把名单提交给了朱翊钧,让他从中选择,一人或几人入阁,这次皇上总没什么可说了吧!三人还想,也许内阁不久之后,又会增加一两名“同道”了——之前都被张居正排挤过,都在南京蹉跎过多年,结盟也有天然的优势啊!

    然后,三位内阁大学士失望了,提名的名单刚呈上去,便被朱翊钧黑着脸给甩了回来,还大骂了三人一顿,就南京那几位七老八十的老臣还能入阁?简直是胡闹!

    这下内阁也没辙了,心里不由得都怀疑朱翊钧让九卿公推和内阁提名大学士人选,仅仅是皇上在敷衍大家,毕竟这些年来,大臣和内阁一直上疏要求增加内阁大学士人选,皇上一直都没有答复。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九卿和内阁干脆来了个“车轮战”,把任何有资格入阁的大臣的名字都推一遍,要是皇子再驳斥下来,那也有了反驳皇上的理由。

    在这中情况下,早就有了资格但却一直被内阁刻意打压而没有进入候选名单的石星,终于进入了内阁大学士候选人的名单。在众臣想来,石星进入这个名单也就是应个景,毕竟他刚被免去了兵部尚书的职务,目前只是梳理兵部而已。

    然而,结果再一次出乎三位内阁大学士和其他部院大臣的预料,朱翊钧竟然批准石星入阁了!圣旨颁下,石星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兼梳理兵部。

    这下,所有人都反应过来,一个个不由得恍然大悟,原来皇上是想东征,因此才让有同样心思的石星入了阁!就连石星自己,也是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就这样入阁了!此时,他最感激的不是慧眼识英,提拔他入阁的朱翊钧,而是远在朝鲜的朱常洛!

    石星很清楚,如果自己不是接受了大皇子的建议,及时转变态度的话,别说今日入阁了,恐怕老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一回事了!看来,自己“不得已”而站了队后,如今证明,这很明显是再明智不过的了!

    石星入阁后,他的威望大涨,除了之前的心腹和属下表了忠心后,另外还有许多大臣或明或暗的想要依附。如今形势很明显,内阁首辅赵志皋被免去了首辅之位,内阁次辅张位也没保住次辅的位置,就连内阁大学士沈一贯都受到了牵连,整个内阁威信大跌,特别是赵志皋,个人的威信更是几乎跌倒了低谷!

    而石星则不同,虽然也因为和谈之事被罢免了兵部尚书,但只要不是傻子都清楚,内阁大学士和兵部尚书哪个重要,何况他还梳理兵部!在如今又要战争的时候,内阁大学士加上主管兵部,这种握有绝对实权的人,不见得会比内阁首辅差多少!

    更何况内阁又没有首辅了,连次辅都没有了,算上石星,四个内阁大学士也算是不分高低,可石星却手握兵部,握有兵权,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石星,已经稳稳的压了另外三个内阁大学士一头!

    当然,事情看起来是这样,但真运作起来,石星还是有些放不开手脚,毕竟另外三个内阁大学士肯定会孤立石星,除了兵部之外,石星还暂时在其他方面的发言权不如三人。

    不过,这并不妨碍别的大臣看好石星,如今朱翊钧正对石星恩宠有加,相信照这样发展下去,内阁首辅的位置,对石星来说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随后,朱翊钧的又一道旨意,再次把石星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经过又是几天的争论,石星搬出了一个不错的借口,至少让朱翊钧满意极了,直叹这位新的内阁大学士真是贴心啊!

    石星提出,如今皇长子朱常洛还在朝鲜,而日本再次兵指朝鲜,如若此时把皇长子召回大明,岂不是无端被属国耻笑上邦没有担待?耻笑大明的皇子没有胆量?那样的话,大明还有什么脸面可言?而不把皇长子召回,留在朝鲜岂不是危险?那么只剩下一个办法了,再次出兵朝鲜,抗击倭国,一鼓作气把他们赶下大海!

    朱翊钧也适时的开口,大明的储君,绝对不能是一个被人耻笑的懦夫和没有担当的人,大明丢不起这个脸!

    对于石星和朱翊钧一唱一和、配合默契的这种挤兑行,一个个大臣还能怎么说?有心想要皇上召回大皇子,但既然话都已经说开了,提议召回大皇子的话,岂不是心存恶意想让大皇子做不成储君?他们是绝不会给朱翊钧有这么个借口的,所以,很快,众臣达成一致,对朝鲜出兵!并且还要派重兵,多派兵!

    万历二十五年二月末,大明做出决议,派兵入朝,以都督同知麻贵为备倭总兵官,负责筹备大军,从各地抽调兵马集结,统率南北诸军。三月,以杨汝南、丁应泰赞画军前;以山东右参政杨镐为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并以兵部侍郎邢玠加尚书衔,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

    同时,朱翊钧指定石星为统筹总调大臣,专门负责入朝战争事宜,钱粮、兵马等一应保障供给,由他居中协调。

    麻贵、杨汝南、丁应泰、杨镐、邢玠等上任伊始,都先拜见了石星,邢玠更是认真的分析了形式后,提出了“请募兵川、浙,并调蓟、辽、宣、大、山、陕兵及福建、吴淞水师,刘綎督川、汉兵听剿”的请求。

    对于邢玠的要求,石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这场战争,他必须要打赢才行!不仅是因为朱常洛在朝鲜,更是因为这是他入阁之后的第一件差事,打赢了,威望增加,输了,估计卷铺盖回老家都是幸运的了。

    所以,石星异常的重视这场战争。对于这些即将开赴前线的主要将领,石星坐了多年的尚书,还是了解一些的。麻贵是个纯武官,是大明有数的猛将之一,与李如松合成东李西麻,名声在外。当然,这些名声都是靠战绩打出来的,他是石星看重的人之一。

    其他的几个朱翊钧亲自任命的如杨汝南、丁应泰、杨镐、邢玠等都是文官充任,石星主要看重的是经略杨镐和总督邢玠,这两人是前线总指挥。

    对于杨镐,石星知道这个人虽是进士出身,但并不算是文弱书生。这个人在山东屯过田,跟着总兵打过很多次鞑子,是见过血的人。

    而邢玠,石星更看重。

    由于邢玠不仅是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并且还挂了尚书衔,所以就可以称为督师了。没有尚书衔的话,他只是经略,与杨镐平级,但因为那一个尚书衔,就决定了他是督师,要比杨镐更高一级!当然,他这个在平时来说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大权在握,相当于现代的跨战区军政首长的督师,如今头上还有石星这尊统筹总调大臣压着,要看石星的眼神行事。

    石星很清楚,邢玠很有能力,但因为人耿直,不畏权贵,万历二十二年,被排挤出京,远走川、贵,出任川贵总督。也就是在这个总督位置上,让世人见识了他这个进士出身的文官,不仅有文韬,更有武略。

    万历二十年,四川播州土司杨应龙被举发谋反,四川巡抚王继光遂起兵征讨未果。万历二十一年,王继光与总兵刘承嗣等兵分三路开进娄山关,屯兵白石口。杨应龙假装承诺投降,却带领苗兵据关进攻,刘承嗣兵败,死伤大半。王继光无奈再次撤兵,贵州派兵协助平叛,也无果。

    万历二十二年,被排挤出京的兵部右侍郎邢玠总督川、贵军务,上任伊始便讨伐两年未平的播州宣慰使杨应龙。邢玠军势强盛,连打了几场大胜仗,逼迫的杨应龙主动请降,表示愿“执罪人,献罚金”。大明由于当时要援朝抗倭,因此以“应龙向有积劳,可其奏”,杨应龙被革职,其子朝栋接替其职,次子可栋羁府追赎。这场叛乱就这样暂时平息了下来。

    因此,无论是石星还是朱翊钧,都很看重邢玠这位“知兵”的大臣。

    当然,对于邢玠和杨镐,石星在单独接见他们时,都有意无意的提到了朱常洛,并在两人面前大大的盛赞那位远在朝鲜的大皇子一通,且隐晦的表示,希望两人在朝鲜能够多听取朱常洛的意见,这对两人会有好处的!

    这种事情不需要说的太明白,只需要稍微点一下就成,他相信两人都能够听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