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的平凡之路 » 第十九章 蝴蝶效应

第十九章 蝴蝶效应

    一天后,大经理部经理办公桌上出现了一篇由一标上报的名为“K19滑坡体清理开工”的彩色简报。

    一天后,二分公司总经理龙总正在看一份蓉南项目一标报来的彩色施工简报,对文中提到的“标准化管理”、“施工前开展安全生产交底”、“企业形象”等词语若有所思。

    更对简报中的那些现场照片所带来的震撼所激动,这是一种全新的工地施工思路,不再是衣冠不整、赤膊上阵的民工形象,而是每个设备和每个人员都成为企业的一部分。这些实施起来并不难,但效果简直好的出奇,所以龙总决定去看看。

    一天后,蜀路集团董事长安文的办公桌上放着二分公司递交的“标准化施工的实用价值”报告。报告从安全、企业形象、现场管理、设备管理等各方面阐述了标准化施工的必备性,并以分公司在蓉南项目试点的结果举例,附上了现场照片。

    两天后,主管交通的省领导看到了蜀路集团送来的“改变思维、顺应时代、打造新路桥”报告。

    报告中,蜀路集团根据国家的建设发展战略,分析得出未来十至十五年里将掀起基建的狂潮。为了能在基建的大潮中占得先机,蜀路企业必须改变创新,改变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并举例了集团正在进行革新试点的项目,附上现场施工图片展示革新的成果。

    领导办公室在第二天向各交通企事单位下达转发了这篇汇报材料,领导作出了重要批示,同时表扬了蜀路集团具有大格局,领导班子是有进取、有活力、有革新精神的队伍。

    随后传出领导要到试点项目去看看!

    消息一传出,蜀路集团从上到下都是鸡飞狗跳,特别是作为施工现场所属的二分公司,龙总更是热锅上的蚂蚁,集团要他准备汇报材料和现场迎检,汇报个蛋啊,所有内容都在照片上面,逼装过头了。

    他很清楚这事是谁搞出来的,解铃还须系铃人,现场的事去现场解决。

    “万总,在哪里?马上跟我走,你的兄弟给我搞事了!”

    ……

    “二筒!”

    始作俑者正在和三个阿婆打小麻将。两个小时前这三个阿婆还在堵工,原因是拉土车子跑起来的灰尘太大了,飘的满屋都是,她们也不要钱,只要不起灰就行。

    在开工第二天,杨帆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与陈伦协商后,决定将项目部的水车拿来使用,就是李三开的那辆,这不就巧了吗?

    再说李三,他跑了几天关系,终于找到一个领导帮忙,当领导打通龙总的电话后,得到了施工队伍已经进场的结果。

    这就没办法了,毕竟这个领导还没达到让龙总必须办事的位置,所以李三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失望之情无法释怀,便将杨帆这个队伍恨上了,说恨也不准确,就是不会助人一臂之力,只会落井下石、雪上加霜、趁火打劫。

    当陈伦安排他去给清方洒水降尘后,他的水车就一直各种机械故障,也不是大问题,买了配件换上就好,总说明天保证可以用,但到了明天又出问题了。

    这样持续了三天的时候,杨帆就知道这不是机器的问题,是人为的因素。他在前世见过太多故意将机器弄坏的机手,以此达到某些目的。

    他立即让杜勇联系水车,租金由他出。谈了三四个,都因为机况差被他否了,最后联系到一个才买了三个月、二十方罐子的水车,但要三天后才能到场,也就是今天下午。

    杨帆还没到工地的时候是老叶在处理,解释了一个小时,但效果不大。阿婆们的态度很明确,不是为了其他目的,又不是等不起这一天两天,就是要老板来表态什么时候才能解决,不解决肯定是不行的。

    杜勇打电话给杨帆,不是没信号就是无人接听,只有等他到场。

    杨帆哼着歌、骑着摩托潇洒地将艾莉送到二标后才慢悠悠的来到工地,发现应该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冰封鸦静。问明原因后,先确认了租的水车已经出发了,再嘻皮笑脸的给三个阿婆陪笑脸,然后让她们到施工队驻地去等,什么时候水车来她们就什么时候走。

    恢复了施工后,杨帆见工地上没他什么事就回到驻地,看到三个阿婆坐在院坝里闷闷不乐,为了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他便提出打着麻将等水车。

    三个阿婆本来不想打的,奈何他给每人发了两百元,在“赢了算她们的、输了算我的”的诱惑下,阿婆们可耻地向金钱低头了。

    特别是三个阿婆发现杨帆是个菜鸟,连胡都查不清,一个多小时就输了三百多了,阿婆们可欢心了,已经约好了下场。

    于是就开展了一场三娘教子的牌局。

    “小杨你花猪,赔满赔满!”下家的刘婆婆目光犀利的发现了杨帆还有一张定缺牌没打出,没和牌的她喜出望外的大喊道,中气十足。

    “刘婆,是不是你换了我的牌?你这个老太婆太坏了,坐公交都没人给你让座。”

    “少废话,赔钱!。”

    “你这个老太婆太斤斤计较了,差到,下把给。”

    阿婆们正准备一起声讨这个小无赖时,小无赖的手机响起,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

    “威哥,什么事啊?”

    “……”

    “没有啊,一切都很好啊!”

    “……”

    “知道了,工地上没事,放心。”

    接完威哥的电话,把杨帆整的有些莫名其妙,“龙哥说自己搞事了,难道是开工的时候整的太耀眼了,终于引起他的关注了?肯定是这样子滴,愉快。”

    “来,继续继续,输家不开口,赢家不准走!”

    三个阿婆见他没有借着打电话赖账,也很愉快。一直打到十一点半,阿婆们都很耿直的退还了杨帆出的两百元本金,拿着各自赢的一百多,愉快的回家煮饭了,提都没提灰尘的事。

    “杨总,我炸了些酥肉,哎呀,你这手都没洗,打了一上午麻将,洗了再来吃。”

    李华将一盘用里脊肉炸出的酥肉放在麻将桌上,杨帆伸手就拿起一块放进嘴里,她见状顺口就说道了起来。

    李华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总是会忘记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是老板,经常情不自禁的将他当成了儿子。

    看到杨总没有生气,反而乐呵呵的,不由得想起叶远那个没良心的,三四天都不过来吃顿饭,来了也是嫌这嫌那的。

    “李姨,中午煮的什么饭?”杨帆很喜欢呆在母亲身边,由她照顾自己吃喝,听到对七大姑八大姨说三道四。

    “四季豆腊肉孔干饭,柴火锅煮的,香的很,去把莉莉接下来,她昨天晚上点的这个饭。”

    当老叶打电话让她来打工的时候,她是十分担心老板会不满意。几天相处下来发现跟在家里煮饭一样没区别,老板和她的女朋友都十分喜欢她煮的饭菜。

    “好呢,叶远可能来不了,他这段时间都会很忙,二标为了保证交路任务,二十四小时三班倒施工,无论路基工程还是桥梁工程都是人停机不停。”

    这段时间将持续八个月,春节也不会放假。正是这段时间的高强度施工,将叶远的专业施工技术锻炼的十分优秀。

    杨帆解释完就骑上嘉陵125摩托去二标接艾莉,摩托车是花了8600元买的,方便接送艾莉上下班和自己上工地。

    摩托车驶上滑坡段路基时,斯太尔的驾驶员些立即放慢车速,甚至有些空车停着等他通过。大家现在看杨帆就像看移动的取款机,金贵的很。也很尊重这个老板及老板的钱。

    进场说好的月结、五万方一结账全都作废了!

    开工七天,除了前三天是一次性结账,之后都是当天的账当天结清,不论运费还是机械的租金费,一视同仁。

    但这个杨老板规定了运输车的车速,谁被他抓到超速罚款500元,大家看到他后都是小心翼翼的。

    现在每天的运方量稳定在一万方左右,项目部在签定合同的时候是按一天三千方左右的工作量计算,计划一个星期付一次款,哪知是现在这个进度,两天就能干两万方,就要给他付三十万,这也让陈伦很烦恼,“因为项目部账上的钱快不够付了!”

    ……

    工地驻地一楼客厅的圆桌上。

    “李阿姨,我还要点四季豆和腊肉颗颗。”艾薪丝毫不拘束,她已经和李华是很好的朋友了,一个舍得肚子吃,一个舍得变着花样投喂。

    “别给她舀了,已经吃了三碗啦,她哪里有这个饭量,一会又要撑着。”杨帆嘴里还嚼着饭菜,出声阻止。

    “莉莉是娃儿家,多吃点没事,我少给她舀点。”李华说是这么说的,还是给艾莉挑了半碗腊肉粒合着四季豆。

    “谢谢李阿姨。”最受不了的就是她这副甜到齁的表情,娇媚的绝美脸蛋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反差感妖异般动人。她接过碗后还将凳子挪开了一些,远离杨叶的手臂范围,护食。

    杨帆见管不住艾莉,便想起其他事情,“叶叔,你说一下叶勇,让他上桌子吃饭,现在家里面人少,让他慢慢适应。”

    “他十多年习惯了,要他上桌子反而不自在,杨总你不用管。”

    叶勇跟着叶妈都是开工第二天一起到的工地,他有一个习惯,吃饭的时候怎么说都不上桌子,就一个人在厨房里解决。杨帆叫他上桌子一起吃,他就像个憨货一样笑笑,反正就是不上桌子。

    他晩上守夜十分仔细,每个机器下班时剩多少油,他都拿着一根竹竿插进油箱量好记下来,第二天上班前再量一次,迄今为止,还没出现一起偷油、卖油事件。

    打了个饱嗝的艾莉靠在椅背上一脸舒爽,“勇哥人很好的,昨天给我摘了好多梨子,还让我带了些给叶远呢。”

    杨帆将她连人带椅子拉到自己身边,轻轻拍着她的背心助她将饭菜归胃。没好气的说:“他那是跑到刘婆院坝边的树上偷的,今天刘婆才找了我麻烦。”

    艾莉不想和他说话并给他翻了个白眼,转头甜甜的对叶妈道:“李阿姨,叶远也喜欢吃梨吗?”

    “是啊,我们家院坝里有两颗两人才能抱住的梨树,每到七月份还涩口的时候,他就开始爬到树上找向阳的果子吃了。记得有一年九月份,他摘到一个大黄蜂正在吃的梨子,被大黄蜂蛰到了头顶,很快就肿的像个猪头,一个月才消褪完。”

    叶妈在说话时言语轻快,嘴角不自觉的上扬,眼角的鱼尾纹也因为时光流转清晰了许多。

    “你们当时有没有把他猪头的样子照下来?”艾莉突感拍着自己背心的力道突然加大,立即转身对着杨帆抛出一个白眼,口里抱怨道:“我是混凝土吗?你是想捶死我吗?控制好力道,知不知道?”

    此话一出,杨帆干脆就不捶了,起身就出门到院坝里去。艾莉可就不干了,也起身跟着,将背朝着他手臂靠,口里撒着娇:“再拍一下,拍一下嘛。”

    两人就这样在院子里一追一赶转圈圈。

    叶妈叶爸看着快乐打闹的两人,脸上也满是欢乐。

    ……

    下午三点多,龙哥带着秘书和办公室主任,由威哥开车来到了工地上。陈伦早就从刘秘书那里得知了领导的行程安排,带着各部门负责人及主管技术人员早早就等在了这里。杨帆上午也通知过他,比曾秘书还早了几分钟。

    曾秘书还透露了一个信息,领导今天早上得了董事长的表扬,现在的心情很好,到工地是因为集团安排了一些事情必须做好。

    龙总在车上远远就看到了滑坡体顶部山顶的大字标语,确实有点意思。

    等车来到施工现场停稳后,他就看到整齐有序的施工现场,所有人都统一着装,三个挖掘作业面一字排开,运输车井然有序,水车正在降尘,现场除了爆破钻孔,居然看不见灰尘。

    龙总很清楚做到这些一点都不难,但是这么多年为什么就没有人这样做,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陈伦看到领导的车到了,立即就小跑上前拉开了车门,一脸谦卑的表情,“领导好!”

    “工作干的好,集团领导都点名表扬项目了,不过也安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我先来看看。”

    龙总的年龄本就不大,所以说话的时候很直接,没有什么废话。他的个子要比陈伦矮十厘米左右,体形也小了很多。但在他说话时,陈伦都是躬身的跟在他的身侧,忙着解释他提出的问题。

    “领导,先穿戴一下安全帽和反光背心。”

    陪同龙总走向施工现场内,来到门禁管理处,陈伦拿着一顶崭新的安全帽和反光背心准备帮龙总穿戴。

    门禁就是一杆长达八米的竹竿拦着现场的入场通道,固定端是两三平方的值班室,里面有一人执守。

    龙总看到陈伦手里的背心和安全帽,便驻足问道:“是不是不穿就不放行?”

    “原则上是这样的,这是步行进场必须落实安全措施,领导要是不愿意穿也没人敢说什么。”借一万胆子,陈伦也不敢直接说“不穿不准进”的硬性规定。

    龙总听到这么说后便微微点头,接过衣帽穿上,然后再对身边的秘书说:“这是个亮点,小曾你记上。这一根竹竿挡的不是方便,而是给生命加保险,挡的是死神。”

    “这两个登记册是有什么用?”龙总看到门禁桌子上的本子又问道。

    “这段工地的两个出入口都有两个册子,一个是登记每个人员的入场时间、另外一个是登记离场时间。并且来访人员必须写明入场事由,看稀奇的一律不准进入,我们称为数据化管理。”

    “还因为这儿是爆破区域,实行现场管理配合这个数据化管理。爆破的时候不光再靠吼来提醒人员撤离,两端用对讲机一对数据,就知道有没有人还在危险区内,马上就能确定是谁没有撤离。当然也会有门禁人员工作马虎导致当搁时间的情况,不过人命无小事,只要人安全其他都没什么关系。”

    “小曾,这个也记上。”

    随着龙总一行十多人进入作业区域,挖装施工暂时停了下来,有的机驾人员就下车休息,同样是统一着装,下车就戴安全帽。

    “这些工人他们不闹吗?汗流浃背的要戴着安全帽,身上还要拖一根安全绳。”龙总指着正在钻孔的工人说道。

    “这些都是强制性的,只要违反就立即清出施工现场。领导你最清楚高处重体力劳动者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所以我们将这点设为安全生产的重点管控项目。”

    “小曾,记上。”

    之后龙总又提了几个细节问题,陈伦都作了详细介绍,随后龙总嘴里最多的就是“小曾,记上。”

    随后龙总还找了几个运输车驾驶员询问了“关于这些施工管控措施有没有影响工作”,驾驶员们的回复都是“当然有影响,工地上的闲杂人员少了,行为也规范了,干扰就少了,工作效率和行车安全高多了,不过老板定了限速的规定,跑不起来。”

    有个爱显摆的驾驶员直接捣出一大叠钱,看厚度应该有一万四五左右,“我们这儿都是日结,干着有劲,我现在一天只能挣一千六左右,要是不限速我能上两千”。

    瞧瞧,这是人话吗?

    陈伦也趁机检讨了因为自己坐井观天,没有想过公司派来的施工队伍这么有实力,导致了项目部资金周转紧张,就快保障不了施工。

    听的龙总哈哈大笑,这马屁拍的相当有水平。

    返回项目部的路上,杨帆被龙总叫到了他的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