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车骑山 » 第七十章 情切意真

第七十章 情切意真

    李一峰象个得胜凯旋的将军,带着胜利的喜悦,高兴地和乡亲们打着招呼。

    领着王改布花,穿过香樟树下,快步来到不赌新家。

    老三老四等一大群人,早象喜迎将军归来似的,把一峰王改身上的挎包接过,簇拥着一峰三人,欢天喜地,热热闹闹地往家里迎。

    早有人在屋前路边两旁,放起窜天双声炮。

    只听得先“呯!!”的一下,紧接着,“呜!!”!——地,尖叫着窜上半空,“嘭!!”地在天上炸开!

    窜天炮此起彼伏,自是热闹非凡。

    而紧接着在新屋道地边,预做院子台门口的位置。

    早有两少年,各用一根竹杆挑出了两串万发炮,点着。

    只一刹那,便似万炮齐发,万鼓齐鸣,万马奔腾的劈里拍啦的之声,不绝于耳地,震得耳膜嗡嗡响。穿插着“呯!!”“嘭!!”的窜天声,早把所有的闹猛声全部淹过……

    等炮仗声趋于平静,原先热热闹闹的人声依旧,而此刻听来,倒是安静了许多似的。

    和寿小英等一众长者全站在堂前廊下。见一峰等上前,全部迎下台阶。

    小英泪流满面,拉着布花的双手,早已是泣不成声!和寿站一边,也已老泪纵横!

    老四用力抱着一峰,双手乱敲,竟是一个劲儿吼答吼答地哭。

    眼镜里的镜片,早已是白茫茫的两片,上面似盖了一层霜,煞是古怪!

    嘴里却语无论次的,反复地念着:“花花!小哥对不住你!小哥对不住!”

    惹得一峰想笑,却流下了眼泪。

    大伙儿团团围着一峰心玉王改三人,七嘴八舌问长问短。

    乱轰轰似戏文台下,闹扬扬象电影散场。

    一派热闹喜庆场面,难以尽表……

    道平见现场实在热闹,拉过站在一旁红着双眼的老二大汉,大声吩咐几句。

    老二听了,点着头。

    只见他快步走向道地边,站在那堆高高黄沙上,扯开粗狂的喉咙,叫亲戚朋友统统不要走,全部去桌边坐好。今晚高兴,大家伙一定要尽兴喝,放开吃!

    一边叫不赌的几个老部下,快去招呼大伙儿入坐;一边通知新屋后边,棚子下的厨头大师傅,马上开席。

    大伙儿听老二这么一叫嚷,全都哈哈笑着,欢快地各自找熟悉的,投缘的人坐好。

    堂前六桌,两边屋各八桌,22张八仙桌竟是不够。

    连忙把二楼预备正餐的桌头拖开,实足25桌客人。

    堂前上首正席上,和寿,道平,布法,老汤头,两个族中长辈。一峰大哥一原,打横作陪做下手。

    次席老大不偷,一峰,王改,心玉,一线,老四,不赌作陪。

    六七个不赌老部下,在老二不抢带领下,穿梭似的,进进出出上酒端菜。

    一切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酒宴开始。

    酒还未过一巡,见老二慌慌张张地跑来正席,低声告诉爹爹和大伯伯:

    原本预备只开八桌的,这一下子多出两倍客人,怎么办?

    道平遇事不慌,低声吩咐老二别嚷嚷,拉着和寿到厨下。

    问明情况后,立刻让厨头师傅,把上午杀掉下午煮熟,原本预备往后四天,做小饭菜用的所有鸡鸭鹅羊,全部斩开,切上摆上。

    一面吩咐老二,立马派人去左邻右舍再借盘,碗,杯筷。

    一面叫跟来的不赌,马上带几个人,打着手电,去田里地里,拨萝卜大蒜冬苞菜,凡是可以当下酒过饭菜的,不论什么,弄来再说

    一面又叫来小英,让她与村里各家的女主人商量,把所有能凑盘头的,象腌菜腌肉,霉干菜霉豆,等等,全都弄来。

    让厨头师傅想办法,变花样。

    一切等办了喜事过后结算。……

    众人皆领命而去!

    好在和寿听了大哥吩咐,知道这天开始到元旦,要吃四天小饭的。早把自家的,布法,老汤头家的统共14只鸡,12只秋牯鸭,8只老雄鹅全都杀了,外加两只老山羊,和早上杀的大白猪。

    原本预备着够凑四天的盘头的,这下全部先应付当晚要紧。

    幸亏厨头师傅老倒,早已把这些活口的血啊!内脏啊!连同猪羊在内,全部用一下午时间,分别煮熟放好,留着备用的,这下全派上用场。

    尽管如此,厨头师傅喊救兵。

    一下子多了十七八桌菜,只有一双手呀!

    人手不够人手!

    布法早已知道情况,他几十年书记加编外厨师的,对今夜的场面,自然有些防到。所以早脱了外套,卷起袖子,自告奋勇地甘愿做二厨。

    布法正配豆腐桶,历来都是布法切菜布盘的下手,见状自是不甘落下,标准夫唱妇随。

    巧娘刚与小英,把各家女主人送来的东西放在厨板上。

    豆腐桶见了,就差巧娘拿这个递那个的,巧娘略略迟疑了半刻,自然而然地凑上去忙开来。

    等所有安排妥定,一切回复正常。

    道平和寿回到主席,继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

    此时的布花,已有些平静下来。

    与坐在旁边的一线,你问我答的回忆着过去。

    大凡儿时做过的糗事,一个人做过,自己往往很容易忘记,可在一起的伙伴,却可能终身不忘,而且连当时的场景,讲过的话都记得一清二楚。

    所以当长大后一个忘了,另一个把细节提起来,往往很快会打开记忆之门,回想起来。

    此刻布花和一线就这样。她们两个年岁虽说差一岁,实际只差了十几天。

    从小天天在一起的,自然有许多属于只有她俩知道的往事。

    所以两个越聊越开心,布花自然而然居然不用普通话,就已能和一线交谈了。

    忽然,布花悄悄地拉了拉一线,朝屋外努努嘴。

    一线顺势往道地外望去,只见堂前外大道地上,白灼灯光所罩着的边缘处,两个风姿卓约的美人儿,正犹犹豫豫的探头在往里张望。

    一线见了,忙对一峰急促喊道:

    ″啊哟五哥你看!”

    一峰见了,叫声:“糟糕!”

    连忙与小妹双双抢出相迎。

    不用说,门外张望着不敢近前的两个,自然是唐巧巧和谢丽娜。

    原来,不赌自妹妹回来,这么大的大喜事,经相迎相会,众亲朋落坐到又着忙的添盘加菜的,到此刻还在村里忙乎,真把巧巧丽娜给忘了。

    而一峰因为大功一件,早被道平和寿及一众乡亲,夸赞得飘飘欲仙,他自己天南地北的在吹牛,实忘了东西南北中。

    而一线毕竟女孩子家,见了花花开心高兴激动过后,全部心思回忆在过去,哪里还会记得到现在?

    巧娘等一干人,早是依着古话,叫做多头忙事,着急火忙的。要紧的事都忙不过来,哪还会留意巧巧她俩有没有来?

    巧巧是个马上做新娘子的人了,碍于风俗,不能与新郎相见。

    所以明知小姑花花回来了,实也不好意思前去相见相认。

    丽娜是外村人,本与花花不识,自没有那相见的心思冲动。

    所以两个人,一个故作矜持欲进还退;一个情谊所在理当同进共退。

    虽然两个人在家里,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些闲话,可两颗心却早已在村口热闹处了。

    村口这边热火朝天的忙煞,上村头巧巧和丽娜两个人,乌清冷落的闲煞。

    两个人,这两天每到饭点,都是标准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所以此时尽管天都暗了下来,却根本不想到要做饭。

    开始时并不在意,等到肚子互唱空城计了,才知道饭点到了。

    就开始等送饭的上来。谁知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人影。

    刚开始体谅村口肯定忙,所以开席迟。

    等到七点多了,还不见送上,才明白过来,下面的人定是把她俩给忘了。

    巧巧和丽娜都是赶时尚的人,自是不会计较这些。

    巧巧是以女主人身份的,更不会使小性子。

    她俩久等不赌,不见派人送饭菜上来,怕再不主动下去,真的会误了饭点。

    在谢丽娜的鼓动下,巧巧干脆不顾老一辈风俗,与丽娜两人,手拉着手,沿着大路边的墙脚,摸黑向村口不赌新屋走去。

    黑暗中两人相互牵手偎依,一点都不觉得怕。等来到新屋外白灼灼的灯光下,望见屋里黑压压的坐满了人,两个反而怯了场。

    一个新娘子,一个陌生人,谁也没有胆子先进去。只好俏然悄立。

    好在布花回老家来,一颗心虽说平复了不少,但在场的所有人,自然是她的心最不平静。

    加上少女心性,不免对旁边的一切十分敏感,好奇。

    所以她一面与一线在相互撩起儿时记忆;一面悄悄环顾眼前一切。

    忽见屋外俏俏地立着两个时尚女孩,不由得惊奇万分……

    一峰抢上前,拉着丽娜的手,本想抱一抱,实不敢造次。

    只一个劲儿地说:“娜娜对不起!把你给忘了!”

    谢丽娜故意板着脸装作不高兴的样子,被一峰耳边轻轻一句话,引得咯咯咯地只是看着巧巧偷偷地笑。

    巧巧被一线拉着,倒变得很不自然。

    她原本是这新屋唯一的女主人,自新屋动工开建以来,就一直在这劳作,等新屋毛坯造好,更是和不赌吃住都在这里。

    现在只几日不回,却好象是客人,变得陌生,拘束起来。

    布花见外面两个美人儿进来,早从一线处知道,一个是自己三嫂子叫唐巧巧;一个是一峰女朋友叫谢丽娜。

    她少女眼尖心细,见一峰女朋友初见一峰面时,板着脸似乎不高兴的模样,却见一峰附在她耳边,只轻轻一句,就见她不恼反笑,不觉心下大奇。

    她一把拉过王改,轻轻地把心中疑惑告诉王改,让他去问一峰,到底说了句什么话。

    让丽娜立马不恼反笑?王改听了,微笑着点了点头:。

    不赌处理完毕大伯伯交待的事后,看到巧巧丽娜,才知道把新娘子的吃饭问题给忘了。

    连忙上前,拉着巧巧上堂前。

    一众亲朋好友全都站起,哈哈大笑。

    算是提前迎接新郎新娘。

    李和英一家是三十号中午到的。一峰大把兄强龙和不赌表兄陈志高,两人各开了一辆崭新的桑塔纳轿车,满载着和英及在上海的一干亲属,上午八点多出发,只须三个多钟头,还绕道清风桥,居然仍赶上了中饭时间。

    和英与弟弟和寿感叹着,原本去上海,早上天不亮起来,到上海摸着暗了。

    而今个一上午到了,路里还停停歇歇的堵过车呢!

    这社会,进步不要太快噢!

    一峰忙拉着女友,见过强龙及他女朋友。

    强龙见到兄弟,亲热地拍了拍一峰肩膀,笑着问一峰这一年的收获。

    当一峰笑着说没有收获时,强龙略一呆顿,哈哈笑说着早来早来,不急不急。

    一峰听着,不知强哥意思,刚想直问,见强哥忙着与嘟哥表兄陈志高陈志远兄弟俩打招呼。

    也连忙上前,与他们寒喧招呼。

    强龙女朋友也是城关镇上面的人,离谢丽娜家不远。

    这下两个自凑在一旁,十分亲热。

    这一年多来,强龙变化很大。不仅买了车,还一身时尚打扮。强龙身材瘦长,长手长脚长脸,结拜的三兄弟唯他的相貌长得最谦虚。

    三兄弟都长大成人后,强龙常笑说,小辰光结拜时,三个都一样,灰扑溜鳅,瘦不拉几的,咋的大起来就他这一副相貌?

    他衣着质地考究,光鲜气派;皮鞋高档时尚,乌黑锃亮。

    真依着:“佛要金装,人要衣装”的古话。

    强龙派头十足,气势不凡,自是远比一峰不赌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与他自己初闯上海时迟钝木纳的谈吐,竟也不知上升了多少台阶。

    一峰见了,惊喜之余,略微有点失落。

    强龙巧借陈志高之力,已从清理下水道,挖河泥做黄砖,疏通河道等,逐渐地承包了拓宽马路,修建房屋等等。

    一年都不到,工程竟是越包越大,钞票竟是想不到的越来越多,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心里却一直十分的提心吊胆,生怕政策一变,自己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他悄悄地,偷偷地在嵊县城关镇,用女朋友家里兄弟的名义,买下了两套房子。

    根本不敢告诉其他任何人,全村没一个人知道,甚至包括他娘依莲。

    强龙知道娘喜欢显摆,所以连娘都不敢让她知道。

    这一切,强龙不敢相信。

    他真的不知道,通过陈志高,上海居然有这么多匪夷所思的挣钱渠道。

    他本想把这一切,告诉他的两个兄弟。但陈志高的一番忠告,让他一个惊悚,不敢多言。

    陈志高说,政策怎么变来没有定数,说不定哪天天一变,挣得的钱一夜吐出。

    他还例举大上海以前的几个大亨,象杜月笙,黄金荣等等,要强龙一切小心谨慎!

    这与强龙的性格不谋而合。

    渐渐地,强龙变得异常兴奋,变得很是迷茫,变得十分敏感,变得非常小心。

    他言行举止得体,做事谨慎低调,对李道平,陈志高等毕恭毕敬,对一干兄弟朋友客气和气。

    此刻,他强抑自己激动的心情,一方面非常非常谦卑地接待着和英等一众上海客人;一方面神采飞扬地帮兄弟不赌,照料着婚事现场。

    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对任何人都客客气气。

    一切处理得谦恭自然,得心应手。

    强龙娘依莲,自然母靠子贵。

    她虽不知儿子现在的实际情况,但她那虚荣的心,早被强龙孝敬自己的一大根金项链,和几只金戒指收买了。

    也早改了对儿子强势的态度,反过来不住地巴结讨好未来的儿媳妇。

    常常在乡亲乡邻面前,时时标榜“若要好,大做小”的婆媳处世定律。

    不赌新婚,强龙是他把兄。她自然要来随喜。

    所以31号这天,早早地带着强龙和媳妇来了。

    但见她穿一件棕色呢子大衣,一串黄灿灿亮晶晶的金项链,直接挂在红红的高领毛线衣外,显得十分醒目。

    新烫的卷发,黑里透出花白,倒似端庄大气;衣着也很是得体,忽然使人觉得雍容华贵。

    看她热情地陪着和英,一口一个老太太,说老太太富贵,道老太太福气。

    把个和英哄得开心不已。

    又见她招呼其他上海客人,那是相当的进退有度,落落大方。

    一峰见到她,忙带着丽娜,上前去相见。

    依莲回头看见一峰,故作惊喜,那个亲热劲,着实让一峰感动。

    她连连赞着一峰聪明,不住地夸着丽娜漂亮。

    一番招呼过后,早往陈志高的老婆那拨人处,凑热闹去了。

    不赌大婚,是整个村近几十年来最风光最热闹的一场。

    也是农村的酒席,从十碗头外,又增生了四小碟八大菜的转变。

    从此之后改八仙桌为圆台面,一桌七人变十人。这里就不一一尽表。

    不赌大婚这天,金翠花由笑梅专车赶到,倒让李道平面上有光。

    笑梅正席一过当即回去,毕竟家中尚有襁褓中的女儿。

    结婚的热闹,有的是话题。无非是拜天地闹洞房,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话说不赌大婚第二天,钱心玉坚持着要回江苏。

    王改因假期快满,自然不反对。和寿小英,见失散了十多年的亲生女儿,坚决要回养父母身边,失落之余,心里倒也想通。

    见王改比自己老三还修长挺拨,十分欣慰。

    久悬心头的思念忽然了结,释怀后反有种不过如此的淡淡伤感。

    老四亲热劲也过去。对小妹要走,也没了骨肉分离的那种割舍不下。

    倒是一峰,知道王改心玉要回去,真有些惜惜难舍。

    不赌巧巧正在“回门”。

    这又是农村习俗,新娘子婚后第二天,要与新郎倌双双回娘家。

    正规礼节是带着什么东西去,并不清楚;吃了中饭回转,这叫做“回门”。

    巧巧家里只有一个娘。不赌巧巧早已商定,婚后接巧巧娘来新屋住。

    所以这一回门风俗,只不过是走了个形式。

    加上巧娘也不准备中饭。反正不赌酒席办过,有的是剩菜剩饭。

    农村里节约,可以吃好几天呢!

    所以巧巧不赌两个人上去,不一刻就三个人回来。

    到村口新屋外香樟树下,正巧见王改花花要走。

    不赌忙上前说:“

    花花,真要走,明天早点走。此刻去杭州的长途班车,怕赶不上。说不定到江苏,天就要大黑了,反而不便。再说,我和巧巧,此刻还要去师父坟头祭奠呢!”

    王改听不赌说得有理,正要劝心玉再待一天,一峰笑着说:“

    对呀王改,心玉,你俩不是常问你三哥哥的师父呀!今天正好,我们何不同去坟头拜祭一下?”

    王改听了,欣然同意,看着心玉。

    心玉见情哥哥这么好奇,她自不愿扫他兴,当即笑着点头。

    于是不赌巧巧,一峰丽娜,王改心玉,三对六人,不赌带着,一峰挑一担上坟用的物品。

    大伙一块儿往李家达墓地而去。

    那时冬至刚过。农村风俗,冬至大如年。

    清理杂草,添加黄土,上香祭奠。在农村,冬至这天是与清明一样重要的祭祖节日。

    不赌早已百忙中,在冬至这天抽空去过师父坟头。清理了通往墓地的小路和坟头杂草。

    所以这次进去,自然方便许多。

    前面讲过,家达坟墓,面向曹娥江,墓地前道地狭窄,只允两人通过。

    一峰王改等,见不赌巧巧沉重其事,态度肃穆地祭拜在坟头。

    王改见平时嘻嘻哈哈的一峰此刻也一脸认真,不由得更加好奇,真想再多听听一峰讲讲这老头儿的传奇故事。

    不赌巧巧拜过后,回身过来。一峰牵着丽娜,侧身让过嘟哥俩,也上去认认真真地弓身三躹躬,然后原路返回。

    让王改心玉过去。

    王改心玉见他们这么严肃的脸,也连忙顿起脸,态度端正地到达坟前,双双站定,躹下躬去。

    当王改看着墓碑正中:

    ″李家达之墓”

    心头莫名其妙地突地一个颤抖,心下大惊:

    ″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

    好象哪里见过?

    听谁讲过?……

    但绝不是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