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迈阿密2010 » 第116章不靠谱的大咖律师?

第116章不靠谱的大咖律师?

    如何快速发展?

    我为自己带盐?

    TT还没推出,现在打造少年科技天才人设,把自己和迷他公司绑定在一起,收益不能最大化。

    等TT发布,自己再出来站台,摇旗呐喊,把少年科技天才的形象和产品TT捆绑在一起营销。

    或许还可以考虑一下,加一个少年艺术家的头衔,做主角把baby的mv拍出来。

    前世可是10亿的播放量!

    “Sir,时间快到了。和莱斯约定的时间为上午9点,在锈船酒吧与他老师见面。”

    莱斯的老师,彼得·秀尔,著名法学家,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秀尔和范律所事务所合伙人…

    握手寒暄后,三人入座,史蒂芬直奔主题。

    “如果我和谷歌打擂台,具体要如何操作,彼得教授?”

    即使现在不采纳方案,但能趁机白嫖,自然要问点实际的。

    家娃通过手机同步录音,都会记录好,方便以后随时查看。

    彼得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一开口讲,就像面前坐着他自述已经毕业了的800名学生,现在的法律界知名人士。

    神态放松,语言生动幽默,不像史蒂芬印象中的律师那么严谨或死板。

    “当小公司不得不与互联网巨头撕逼,要如何制胜?”

    彼得笑呵呵:“毕竟当下互联网圈中夹杂着商业私货的假撕逼、真营销不在少数。乱花渐欲迷人眼,是非判断自有火眼金睛之人可辨。

    “同体量同级别企业撕逼就不说了,我说说小品牌公司与大品牌公司的撕逼。”

    史蒂芬连忙正襟危坐,拿出小时候上学的认真姿态来。

    彼得却端起酒杯,喝了一口他特意点的锈船酒吧招牌酒。

    咝…

    眼神大亮!

    一口干了,咂吧几下嘴巴回味,大喊:“服务生,再来一杯炸弹龙舌兰。”

    史蒂芬看他随性的态度,终于知道,为什么水平如此之高,却不是知名律师,而只是自己律所的合伙人。

    莱斯偷瞥了史蒂芬一眼,尴尬赔笑,生怕自家老师搅黄这单业务。

    “一般情况下,小品牌公司会主动发起攻势。起因要么是小公司不满行业老大长期垄断、挤压其生存空间,不得不去挑战巨头;要么是小公司在发展初期为了在短期内获得强曝光,主动找巨头‘碰瓷’。”

    彼得示意侍者将酒杯放在桌旁,忍住不去看它。

    “成功者,短期内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用户数成倍激增;失败者,伤害行业前景,对自身业务‘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更甚者,成为行业搅屎棍和公敌,被行业几个大佬联手拍死。”

    说了一段,还是没忍住,端起酒杯,却只是闻闻。

    深吸一口气,极陶醉状。

    一分钟后,他接着道:

    “当一个小品牌公司不得不与行业巨头用公关手段正面撕逼时,怎样才能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克敌制胜呢?

    “首先,一切不以事实依据为前提的撕逼,都是耍流氓。无理取闹、无中生有是走不远的。

    “小公司撕逼行业巨头,更要有站得住脚的事实和依据。撕逼的核心内容,最好是硬货猛料,甚至绝对的黑幕!这是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更是本钱。

    “小公司虽然在人力、财力、号召力等诸多方面比不过行业巨头,但如果撕逼的内容,经得起推敲、站得住脚…

    “那任凭行业巨头用‘颠倒黑白’、‘浑水摸鱼’等招式攻击,撕逼的事实都能屹立不倒。

    “其次,要找好关键定位,扮演弱者。

    “两个人吵架,最易博得众人同情的,总是弱势的一方。企业间撕逼也是同理,小公司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弱者。最好是那种转磨当驴、上马当凳,天天受尽地主老财折磨的长工。这样天然会博得观者的好感。而那种整天仗势凌人的黑老大,则会被观者自动地划进黑名单。”

    能熟练使用华夏典故,这老头不像表面那么随意,起码是提前做过功课,知道史蒂芬有华夏血统。

    “再次,要有正义之名。

    “古代打仗都求个‘师出有名’,而往往这个‘名’都被冠以‘正义’之名。因为打仗不光是两军的对抗,更是民心的对抗。有名,才有理;有理,才有号召力;有号召力,才能将士用命,民众支持,社会认可。不占理的战争不得人心,也失去了胜利的要素。

    “目前企业间撕逼,以‘正义之名’用得最多、效果最好的,就是‘用户利益’了。其次还有‘行业垄断’、‘破坏行业规则’。小公司以弱者姿态,剑指行业巨头不顾用户利益,大搞行业垄断,公然践踏行业规则,将自己与用户捆绑在一起,将巨头放在自己和观者的对立面,这种代表弱者,代表正义的‘自身定位’在与行业巨头撕逼时,屡试不爽。”

    史蒂芬深受启发,不自觉连连点头。

    “然后,要找准对方七寸。

    “打人先打脸,抓蛇抓七寸。这句话说明,在撕逼过程中,你不需要找很多对手的弱点,有时只需抓住对手最致命的一点穷追猛打即可。这就如同拳击比赛,胜负关键不是靠出拳次数,而是靠技术得分。在你乱拳相向的时候,对手只肖一击勾拳,就能直接把你KO在地。

    “其后,要保持娱乐心态。

    “撕逼时最忌讳动气。脑子一热失去理性,很容易被对手钻空子回击。行业巨头被小公司撕逼,很容易用高冷的姿态不予理睬,这正好给了小公司秀自我的机会。从某种角度看,两企业撕逼也是场娱乐秀,小企业最好保持娱乐心态,接地气、解放天性地去撕,必要时还可以厚脸皮。要记住,光脚的永远不怕穿鞋的。

    “再后,策略要得当。小公司做公关往往不能像大公司那样高举高打。更多时候,小公司要靠巧劲和智慧。在与行业巨头撕逼过程中要善用巧打技巧,四两拨千斤。

    “比如,邀请朋友帮忙站台说话。一个人朋友圈的高度,决定了其人生的高度。一个企业无论大小,总会有几个盟友在其左右。

    “若盟友中又有几个行业大佬、专家学者、公众人物,甚至SuperStar,那传播效果一定会呈几何倍扩散。

    “去年,连苹果公司在与美国政府的强权机构FBI就隐私大战撕逼时,甚至得到了联合国的力挺。

    “最后,要有超常规招式。

    “发布CEO公开信、向对手提起诉讼发律师函,这些常规招式不能说没用,但在撕逼过程中处于极其被动时,还得有奇招才能抓住反击的机会。

    “要另辟蹊径,要有抓眼的文案,能瞬间引发广泛关注,博得了社会的同情。

    “一个拥有好笔头能力的文案高手抵得过千军万马。撕逼高手单靠嘴皮子就能把死人说活,把弯管子说直。”

    史蒂芬欣然鼓掌,表示学习到了。

    “听上去就有点麻烦。我不想撕逼,只想躺着就赢了。”

    彼得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很是淡定:“…那就被收购。”

    史蒂芬:“被谁收购?”

    彼得:“谷歌的策略是收购大公司,而且不融合。

    “2005年,Google仅花费5000万美元就收购了Android公司。今天Android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逾80%的份额,是Google历史上最成功的并购。

    “2006年,Google斥资16.5亿美元收购视频分享服务Youtube。目前而言,Youtube每月独立访客达到10亿人,每月视频播放时长超过60亿小时。

    “2007年,Googl花费31亿美元收购网络广告公司DoubleClick,DoubleClick加强了Google的显示广告平台与技术,并提供了精准的广告策略。

    “现在,据内部消息,还很少人知道。Google正在谋划以100亿美元以上,收购陷入困境的摩托罗拉。这是Google截至目前,最大手笔的收购,据说最终金额可能会超过120亿美元。

    “谷歌的收购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对主业的补充;二是移动战略;三是人工智能。

    “Meta科技虽是小公司,但旗下产品,正是谷歌急需的。他们应该会穷追不舍,并且最后会舍得花大价钱。

    “所以,我们坚持得越久,最后获益越多。”

    律师满身都是心眼,先是收一笔巨额代理费,帮你打官司。打到最后,公司要被巨头收购,中间涉及海量法律问题,他们可以参与企业重组,又是一笔巨额的代理费!

    史蒂芬笑笑不说话。

    彼得:“其实,Meta科技很适合引入亚马逊竞争。亚马逊的策略为收购小公司,并且不融合。

    “‘如果无法击败它,那么就买下它’,这是亚马逊一直奉行的商业法则。

    “语音输入法是商品搜索的窗口,亚马逊肯定很需要。”

    说完,老头端起酒杯,又是一饮而尽。

    史蒂芬耳机里已经听到家娃的汇报。

    “Sir,网上对彼得的评价不错,就是有点好酒,委托人怕他误事,大案子很少找他。所以,他的律所是家小律所,很需要这次曝光的机会。”

    需要机会的人,才会更重视机会。

    这单业务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