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在三国谋天下 » 第十四章 君臣论道

第十四章 君臣论道

    大雪纷纷扬扬,断断续续下了两日,满地银霜。

    院子里的一株老腊梅凌寒独立,芬芳馥郁,冷风吹过,满树腊梅一片簌簌,落得一地金黄。

    新进宫的一批小黄门已经熟悉了皇宫的生活,几个小黄门已经开始清扫院子里的雪了。

    “黄蛾,这雪景甚是好看,让他们只将这路径扫出几条就可,其他的就留着吧。”刘协淡淡一笑。

    “喏!”黄蛾躬身退下。

    刚行至殿门口,董贵人一身狐裘,娇笑晏晏的,一脚便踏了进来。

    黄蛾躬身行礼,侧身退至门边,大气不敢出。哪怕黄蛾现在已是黄门令,平时训斥起小黄门来凶巴巴的,在董贵人面前,也耸成一团。

    尽管黄蛾如此小心谨慎,董贵人扫视了一圈后,“狗奴才,这么大的雪,来往的宫人都将这踩成汤糊糊了,还不清理干净,脏了我的靴子。”

    刘协本在寝殿外的廊檐下赏雪的,一见董贵人,立马闪身进了屋。可眼尖的董贵人还是看见了,也不打骂黄蛾了,直接就奔寝殿来。

    “陛下,你看,你这宫里的内侍一点都不懂规矩,这靴子是我爹命下人给臣妾新做的,一下子就给弄脏了,这紫色绨可是很难得的。”董贵人娇嗔道,说着抬起那秀气的紫靴。

    刘协伸手轻轻拂了拂那靴面,含笑道:“紫绨?国丈从何得来的?”

    “紫草这种东西只有东莱劳山有,我爹以前还是山贼.....山上住的时候,见当地人种这种草换钱,而当地很多染坊就拿这种草做染料,染出的布匹鲜艳华丽,贵气无双,为那些贵族纨绔们追求,但因产量小,染出一匹不容易,所以价格昂贵,万金难求。现下四处战乱,这种紫草更是难求了。”

    “那国丈现在怎么得到的?”

    “我爹以前藏了些种子,准备安顿下来后就种植起来,结果一放就忘记了,直到今春才记起,就种的试试,不料这种子生命力真是顽强,我家后面长出了一片,然后就去寻得绨布来染了一批,就给我做了双鞋,剩余的布料都让我送给陛下,以后策封用的紫绶带不用愁了。”董贵人说完,娇俏一笑,命下人将那一大卷不料放置道桌上。

    这里不得不扯远点。

    紫色自古以来就是比较吉祥的颜色,最为突出表现紫色地位的一次,便是被乾隆用烂了的“紫气东来”。

    紫色的流行起源于春秋时期,《韩非子》中有记载,齐王好紫衣,国中无异色。是指当初齐王喜欢穿紫色衣服,上行下效,从宫内到宫外,大家都跟着穿起了紫色。但当时染色技术不发达,紫色极难求,价格飞涨,一时成为贵族象征,一种时尚潮流。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慢慢的成为了阶级象征,真正用衣服颜色来比较清晰的界定出阶级和地位的,大概是从隋唐时期开始的。

    发展到汉时,金印紫绶乃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亦为表示品级之服饰。

    后汉书.皇后纪论:“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金印紫绶。”

    这董承这意思很明显啊,当初汉室策封吕布时连金印紫绶都没有,还为此事有求于曹操,现在他董承不仅能解决紫绶,还能解决金印,因为这紫绨价值连城啊,而他却掌握了这财富密码。至于给自己女儿用紫绨做鞋,那就是要踩伏寿的意思。如今汉室衰微,谁还会为这些虚礼去治罪一个有功之臣。

    “陛下,你看臣妾这鞋子好看不好看?”董贵人娇嗔道。

    刘协怔怔的盯着这么大一匹紫绨出神,敷衍道:“好看,好看!”

    “陛下你都没看我!”

    刘协不舍的将目光移到了董贵人脚上,笑道:“是真好看。”

    “你看你弄个那个什么黄门令,地都扫不干净,弄脏了我的鞋。”

    “朕来惩罚他,爱妃莫生气!还有,爱妃这大雪天不要出来了,雪天路滑,别惊了肚子里的宝宝,朕有空就会过去看你,乖!”

    “陛下总是这么说,臣妾好久都没见陛下了。”

    刘协本来对发嗲的女生毫无抗拒力,但此时董贵人的嗲让他觉得瘆得慌,忙抓起手边的茶杯喝着。

    “陛下,荀令君求见!”

    赵芸这声简直就是天降奇兵,顺带着连荀彧都是那么可爱了。

    “宣!”刘协唇边已是一抹轻笑。

    “喏!”

    “这荀令君来与朕商讨政事,爱妃你先回去,朕有空了去看你。”刘协一边安慰着董贵人,一面将董贵人推向门边。

    “记得来看我哦!”

    “朕记得的!”

    “记得教训黄蛾哦!”

    “朕记得的!”

    董贵人一步三回头,刘协努力的保持微笑目送她出殿,终于松了口气。

    刚在屋子站定,便听得门外荀彧的声音传来:“微臣荀彧参见陛下!”

    “荀令君,请进。”

    刘协举手示意荀彧坐下,一旁伺候的黄蛾为荀彧捧来一席,奉上茶水,待荀彧安坐,便闪去门口侍立。

    “荀令君今日为何事而来?”刘协直接问道。

    “为桓典和张俭而来。”荀彧豪不绕弯子,冷静的说道。

    刘协笑起来:“荀令君,直言不讳,痛快。”

    荀彧挑了挑眉,叹道:“陛下心思剔透,臣也不以诳语相欺,臣此前来,希望陛下能重新考虑下这件事。桓典和张俭受此惩罚一点不冤,但是以全局来看,臣觉得还是从轻处罚。”

    荀彧诚挚的说道:“自陛下回来之后,这些日子,虽未与臣明言,但臣能明显感受到陛下是想与司空君臣同心的。”

    “桓典此人与司空同是王吉门生,算得上同门师兄弟,感情相当深厚;张俭乃兖州士人,是司空当初为稳定兖州士族所拉拢之人。”

    “臣只言于此,做决定的还是陛下。”

    刘协心中微震,荀彧寥寥数语,直击要害。

    若是趁曹操不在把他的心腹砍了,那还能君臣同心,万世一系吗?

    “以荀令君之见?”

    “陛下不疑臣又私心吗?”

    刘协点点头,鼓励荀彧说下去。

    荀彧娓娓道:“臣以为,此二人惩罚是要惩罚,但还是留其性命。这样陛下与司空的嫌隙也以此为契机,慢慢修复,对朝廷也起到了以儆效尤的效果。”

    刘协笑了起来:“这心肝太透亮了,照见天下阴谋阳谋。朕既然请教于荀令君,望君答疑,如何处置得当呢?”

    “臣以为,现下大兴屯田制,让二人自愿放归乡里任微职。”荀彧说完,凝眸于刘协脸上。

    刘协认真的思考了会,笑道:“朕以为,此事由杨太尉去办如何?”

    “陛下这是何意?”

    “反正这事只要去做,那定是朕的意思。杨太尉去执行呢,亦可缓和杨太尉与司空之间的矛盾。”

    “既然陛下一虑至此,那为何不让董将军去执行呢?”

    “墨子有言‘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

    刘协狡黠一笑,虽然声音平稳无波折,但眼睛却逐渐明亮起来,接着道:“《淮南子》有言‘君臣异道则治,同道则乱’”

    刘协这意思很明确了,前者说的是,君主选能人当臣子,臣子来办具体事务的意思。

    后者说的是,君主不能去处理具体政务,否则一旦出错,权威就会受到影响;当然了,臣子也不能窃取君权,不然其施政的权威更加不足。

    荀彧的嘴唇抿成了一条直线,淡淡道:“臣纵使杀身成仁,也绝不负皇恩。”

    刘协举起手中的水杯,二人相视而笑,共饮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