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中华之工匠 » 十、朱由校登基

十、朱由校登基

    机关盒也叫鲁班盒,一种带有机关的盒子,打开盒子需要一定的技巧,外人如果不了解情况则很难将之打开。由于其设计上的千差万别,而打开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对于竖条式的一般是左右拨动,前后推拉;圆形八卦式的,一般是通过左右旋转,再分层打开;对于分层阶梯式的,是通过抽拉重复打开。正是这些不同的方法技巧,让人倍感神奇,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的欲望,旁观者也是看得目瞪口呆而跃跃欲试。比较难打开的是多面体盒子,每个面都可以旋转,最终打开一个面后,还要再按准部位,才能将你没有想到的另一个面打开。而朱由校最喜欢的是按压和拔动结合在一起的组合式,双手忙碌着,若在古琴上弹拔一般,十根手指不停的快速动作,在别人还眼花缭乱时,机关盒已经打开。

    自此,朱由校开始让人到处搜集不同样式的机关盒,他逐一进行拆装研究,分析这些盒子的结构原理。可让他失望的是,目前在市场上流行的都属于较低层次的普通级,这和黄师木设计的这款差了好几个等级。朱由校不知道,正是这些简单的入门级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毕竟是普通人多,哪有像他那样聪明的头脑。也只因结构不复杂,这些人忙碌一会儿才有打开的可能,如果要是设计得太复杂了,人们忙了半天也打不开,也会让他们失去耐心而没了兴趣,聪明人毕竟只是少数。黄奇工设计制作的机关盒子是用来销售的,是针对市场上那些普通人,重点在种类和款式的多样性。而眼前这款高层次的机关盒就不同了,这是黄师木在原基础上进行了升级,等于是专业人员设计创作,专给那些有些小聪明,喜欢和自己较劲,对自己大脑灵活创造性比较满意,喜欢向高难度挑战的人准备的。这就有了一定的难度,一般人若不经专人指导,仅靠自己费心琢磨很难打开。

    朱由校让人从市场上搜集到的这些机关盒子也大多是黄奇功开发设计的,尽管简单,但款式多种多样。他进行了分类整理,发现多是简单的三层式,外形有四方、六角、八角、多面体,正圆型,椭圆形,更有雕刻成人物和小动物造型,但总体上还是以四方形的盒子居多。打开方式有:按压式,抽拉式,旋转式,折叠式,拆装式,复合式等。在拆装过程中,他发现这些难度都不如这款升级过的构思精巧,尽管这一款的复杂程度仅是相当于中级难度,但对当时的朱由校来说,已经是足够能吊起他的兴趣了。也正因此,他才决定拜黄师木为师,专一学习家具器物的设计制作。

    就这样,当他鼓起勇气向黄师木提出拜师的请求时,也当然的遭到了黄师木的婉拒。然而他岂是一个肯轻易放弃的人,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坚持不懈的恳求,软磨硬泡,最终黄师木妥协了。这倒不是黄师木没有原则,因为他知道,以这位少年执著的个性来看,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让他改变决定,阻止他进入木作家具工艺的专业殿堂。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十二岁的朱由校正式拜黄师木为师,这一年黄师木也只有二十六岁。

    那个特定年代不管是在哪个行业领域,徒弟拜师是都是要给师傅行跪拜大礼的。可此时的朱常洛已是大明朝皇太子,照理朱由校即为大明朝的皇太孙,尽管此时这个皇太孙还未经册封,可黄师木哪敢让他跪拜磕头,只能坚守自己的底线,要求行个作揖礼而已。朱由校眼里的黄师木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和他在一起,总是轻松快乐。他还是头一次看到黄师木的另一面,一脸严肃,凛然不可犯的样子。他知道到黄师傅绝不会再退步了,怕再坚持会惹他生气而拜师不成。于是听从了建议,按着要求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作揖礼,然后又双手合十鞠一躬,如童子礼观音,正式的行了拜师礼。他给黄师木敬献了一杯茶,响亮的叫了一声“师傅”。黄师木微笑着接过杯小饮了一口。当黄师木将茶杯放下起身时,朱由校又面对着鲁班的牌位,郑重鞠一躬。也正是这一举动,让黄师木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真诚和善良。这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家具人才,以他个人的能力和产生的影响,日后将对大明家具工艺的创新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在黄师木内心世界里一直认为:一代明君,应坐在朝堂之上,治理朝政,整顿吏治,勤政爱民,心系天下才是正业。若一门心思都在放在木作工艺设计制作的爱好上,这就是错位。这对大明江山社稷、天下百姓及朝政建设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黄师木虽不知道,可他总有自己本能的担心和顾虑。

    时间的脚步总是来去匆匆,无论是生活在王府还是栖身于民宅,也无论是每天快乐,抑或是整日忧愁,谁都无法阻挡它前行的脚步。该发生的总是要发生,朱由校喜欢也好,不愿意也罢,他在不经意间竟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且不说他还没有做好心里上的准备,恐怕满朝文武大臣也都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样快。因为两天前的光宗还是在大殿之上君临天下,垂询众臣,也不能说因为昨天病了,今天就有别的想法;但是事情就是这样来得突然,这现实如今就摆在面前,不管是如何的震惊,你都得无条件的接受。如今这皇帝位的宝座可是没有任何悬念,也不存在竞争人选,大明祖训就是皇长子继位,就这样,在君臣一致拥戴下,朱由校继承了大位,次年改年号“天启”。

    朱由校生母早逝,他是由皇妃“李选侍”带大的。说是带大,也就是在西李的眼皮子底下生活,整日还要受她训斥,以至形成了从内心里惧怕她的软弱性格。他甚至不敢和李选侍目光对视,在他登上皇帝宝座后已是九五之尊的身份时还依然如此。李选侍是哪来的这种特权呢?说白了,还不是泰昌帝给的。我们前文介绍过,李选侍妖娆貌美,是皇宫三媚娘之一,特别受光宗宠爱,她本人也因此而侍宠而骄。只怪她自己命不好,没能给光宗生下一个皇子,要不然这太子继承人还真可能有点变数。李选侍是个控制欲望极强的女人,泰昌帝朱常洛驾崩后,尽管宠她的后台已经不在了,她考虑到朝中大臣目前还不敢将她怎样,只要能牢牢地控制住朱由校这位小皇上,就等于控制了一切。于是,她借助自己的余威,利用手中仅存的一点权力,以朱由校生母早逝为由,将已经继位的朱由校扣留在身边。

    这下子大臣们着急了。天下哪有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登基了,作为养母的她还赖在乾清宫不走。朝臣们生气归生气,可是李选侍不走,不给倒地方,一时也没人敢把她怎样。这时一位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太监王安。

    王安是万历朝的宦官,雄县人,为人比较正直。王安最早隶属于宦官冯保名下,万历六年时选入内书堂读书,受命为皇长子伴读。当时郑贵妃图谋立自己生的朱常洵为太子,所以经常使人搜集皇长子朱常洛的过失。王安从中极尽周旋,费尽心机,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朱常洛,终使郑贵妃一无所获。尽管如此小心,可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中午发生的一件事,差点改写了大明历史。一位叫张差的人手执木棍,闯进太子住的慈庆宫,把守门的太监打伤。在此关键时刻,太子内侍韩本用闻讯赶到将张差制伏,这就是轰动当时的袭击太子案,史称“梃击案”。

    “梃击案”发生后,郑贵妃内心十分恐惧,六神无主。她以为自己这下可要完了,并也做了最坏的打算。这时又是王安出面,以太子名义起草诏书,对此事进行了解释,打消了群臣的疑虑,更为重要的是不仅安抚了郑贵妃的心,也使得万历皇帝不再为难。大家都对王安大为赞赏,认为他把这事处理的十分妥帖,照顾了各方的面子。朱常洛即位后,王安即被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职位是很高的,可以说在皇帝一人之下,群臣之上,无论任何大事小情,令皆由此出。王安也是集思广益,采用了门客中书舍人汪文言的意见,奉劝皇上实行各种有利于国家的政治措施,所以才有朱常洛登基伊始就发内帑白银一百六十万两赏赐前线将士之事。一时间,王安声誉鹊起,朝野上下交口称赞。

    自古以来由于太监干预朝政太多,人们大都带着成见看人,从内心瞧不起太监。而王安却得到上至天子下至众臣的一致认可,就连大学士刘一燝、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人都十分尊重他。看来自古及今,人不管处于什么职位,只要人正心善,做事循理,终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敬。

    这回面对李选侍的非份企图,又是王安挺身而出,找了个机会把朱由校给抢了出来。当王安扶着朱由校走出乾清宫大门时,等在外面已有几天的众大臣看到这一幕,激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连呼万岁。杨涟最先冲上前,从王安手中接过太子,背在自己身上就是一路小跑,直到轿子前,将他轻扶上轿子。大臣们也全都跟在杨涟身后,就这样,他们一路小跑来到了文华殿,在此昭告天下,这就是大明朝第十五位天子朱由校。

    朱由校离开了乾清宫后,李选侍就像天塌了一样,虽然不甘心认输,可手中已经没有了筹码。王安又趁热打铁,连哄带吓,此时她已然乱了分寸,环顾四周,怅然一声长叹,带着万分的不舍,徒步离开了乾清宫。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移宫案”,为明宫廷三大案之一。

    王安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位正直太监之一,对大明朝是有功劳的,只可惜他的结局却十分悲惨。天启皇帝让王安作司礼监太监,王安力辞。没有权利的他,最后遭魏忠贤诬陷迫害致死,这既是王安的不幸,更是大明王朝的不幸。

    封建王朝几千年,仅皇帝就一大批,而太监更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从第一个指鹿为马的宦官赵高开始,让强大的秦帝国亡于一旦,由此让人们认识到了宦干政的厉害。唐朝有宦官宰相李辅国,北宋有宦官监军童贯,到了明代,宦官专权引发的祸端再创历史新高。王振专权乱政,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刘瑾贪婪专权,攫取富可敌国的财富,堪称古今之最。太监祸乱朝政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历代都有,以至人们一提起宦官就没有好感,甚至成了奸恶的代名词。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同样,太监中也有正直之士,也有做出了成绩并有一番作为的,其中亦不乏对历史进步有重大贡献。如东汉的蔡伦和明朝的郑和。王安以其少有的自律性和个人修养可占一席,只是其出色的表现与前二者相比,没那么耀眼而已,然其忠诚的人品及顾全大局的观念,还是赢得后人的尊敬。

    这一日,朱由校诏告天地,承继大统,时年十六岁。第二年改年号为“天启”。

    朱由校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乳母客氏封为“奉圣夫人”并赐金印一颗。这颗金印就是装在他自己设计的黄花梨机关盒子里。客氏接受后,拿回自己的房间,摆弄了半个时辰也没打开。从内心讲,她对自己乳养大的这个小皇帝确实有着很深的感情,也非常疼爱;如今他坐了皇位,自己终于有了回报。可好事还在后头,朱由校接着又赐给客氏大片的香火田。

    客氏原名很古怪,名巴巴,是保定府定兴县平民侯二的妻子。关于她的传说可以写成一部长篇评书,客氏为本部书“皇宫三媚娘”之一,分别是倾国倾城的郑贵妃、妖娆美艳的李选侍、身材曼妙的客巴巴。

    客氏长得面如桃花,丰乳细腰,就连一些正史专家学者也持相同观点。客氏妖冶美艳,且时尚姝容,甚至是连年轻的宫女、嫔妃们也无法企及,要不她怎么能让已经长大成人的朱由校一直都离不开她。《明史》云:“妇寺窃权,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明史虽然对客氏的祸害作了总结,却未对她的容貌作什么描述。其实这一切都是后人的猜测和臆想,认为皇上离不开的女人一定是超越西施、赛过貂蝉。这种判定虽有些道理但并不全面,因为没能从根本上去做深层次分析,认清事实真相。客氏没有郑贵妃高贵的地位,就是和李选侍也没办法比,她只是朱由校的乳娘。而也正是由于朱由校继承了皇位,成了天子,且此时的朱由校已没有了其他亲人。他还是个心里不成熟的青年,这些因素结合到一起,让她才有了出头的机会。

    正是:百年机会真难遇,一线光阴更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