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中华之工匠 » 七十六、穿山走密林

七十六、穿山走密林

    过山龙从树上下来后也砍开一颗,问大板道:可知这椰子的来历?楚大板晃晃头,说:“椰子就是树上结的呗,还能有什么来历。”过山龙本来想讲述古人称椰子为“越王头”的事,可看大家都喝得好好的,想想就没说,反问大板,那椰子里的水是从哪来的。大板一脸窘态答不上来,众人都笑了起来。

    这一路行来大家只喝了一次水,此时这些椰子无疑是天赐甘泉,胜过琼浆玉液。过山龙看大家都喝好后,又将剩下的几只椰子都剥掉皮准备带上路。马也饮足了水,在河边吃起草来,过山以请示的目光看向黄师木,黄师木站起身来说:“我们出发。”过山龙说:“我们再往前行可要加快些速度了,现在天长,又没有太阳晒,今晚天黑前一定要赶到儋州,否则就要在野外露宿了。”众人起身上马,这是今天最舒适的时候,天虽阴暗却未落雨,野外风起,正好赶路;休息了半个时辰,马也补充了水草恢复了体力,四蹄如飞,终于在天将黑尽时,远远看到了亮起灯火的儋州城。

    儋州古称儋耳,汉武帝元封元年,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两郡,这是海南最早出现的行政建制。唐高祖武德五年改郡为州,将“儋耳郡”改为“儋州”,宋元沿袭此名。为防海盗骚扰,明洪武六年,知州田章智率军民运石,并招集了一批工匠用石块砌城墙。隆庆朝时又新建了四角楼,建筑规模十分雄伟,为当时海南之首,号称“天南名镇”。苏东坡曾在儋州谪居三年,讲学明道,使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

    此时已是家家掌灯时分,五人牵马入城。过山龙找到客栈,将马交给店小二,吩咐加料饮水。众人各自打清水洗漱,或许是途中吃了椰子的缘故,竟不觉饥渴。一杯茶的时间,过山龙已经点好了饭菜;小二端上来一大盘热气腾腾的炖猪蹄,香味扑鼻。过山龙介绍道:“这叫东坡绵蹄,相传当年苏东坡谪居儋州时,啃猪肉感觉困难,就把猪腿肉煮熟后泡水至软再加配料,文火慢炖,装盘后,不仅十分味香且不油腻,口感绵软,回味无穷。也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这道菜成为了当地名菜,流传至今。”说话时,小二又端上来一盘儋耳狗肉,楚大板指着狗肉说:“听说这个吃了补身体,夏天吃了会发热。”大家都笑了,过山龙只是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认可。黄师木劝大家享用,可仙枝和紫霖两人都没有吃,众人也没太在意。吃罢饭后,过山龙又到后院看了看马,见五匹马都在安详的吃着草料,才放下心来,众人各回房间安歇。

    第二天早起赶路,中午到南丰村休息吃饭,下午未时上路,晚上到了博沙。

    博沙位于琼州岛西部,地处黎母山脉中段北麓,境内高山绵延,到此已经进入原始森林地区,这里森林资源极为丰富,主要珍贵木材有子京、坡垒、母生、油丹、绿楠、陆均松、乌墨、野荔枝等。

    过山龙知道这地方很小没有客栈,往来过路的人都是借宿民宅。好在民风淳朴,也都给提供便利,走的时候留下个茶水钱就行。过山龙走遍了海南的村村寨寨,这里更是经常过往,他带领众人直奔一大户人家而去。到了门口,过山龙一人先进去,众人牵马等在院外。只是几句话的功夫,过山龙与一老者迎出门来,招呼众人进院,有人来帮牵马饮水,给马加草料。原来这老者乃陈公,德高望重,是此地为数不多的读书之人,平生乐于助人。陈公有二子,小儿子陈多善也在府城当差,和过山龙二人很要好。过山龙与陈公讲明了是受知府所遣,陪京城黄大人四处考察。陈公老两口和长子陈多福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房间多有空余。盛夏时节也不需要被子,竹木床正好纳凉,众人就在院子里打水洗漱。大板给师娘端了一盆水到房间,陈公看看人多,叫家人重又生火煮饭,不到半个时辰,饭菜已好。陈公与家人在厅堂用餐,黄师木与众人就在院子里另起一桌。

    一弯月牙儿从东山上升起,上弦新月,明亮光华,满天澄澈,四周静悄悄的,不时传来几声犬吠。众人吃罢饭后,过山龙安排好各自的房间,大家休息。黄师木躺在床上,心情有些激动,一时难以平静下来。这一路走过千山万水,如今终于来到了黄花梨的生长地,这里是黄花梨的故乡。物以类聚,在这绵延无尽的深山密林中,和黄花梨相伴而生的会有多少良材佳木,有多少尚未被发现的名贵树种。听过山龙说,在深山密林中,头上见不到阳光,藤萝缠绕,人空手都很难行,更不要说再牵匹马了,那该如何行走。黄师木浮想联翩,直到过了子时,才轻轻入眠。

    第二天早起,吃过饭后,陈公又给带了些食物留作路上吃。黄师木众人告辞陈公一家,仙枝拿出二两银子交给陈公,以示感谢关照,陈公却坚辞不收。过山龙在院子里牵马,见状,又回到房间,再出来时拿出一个小布包交给陈公说:“我这件东西路上带着不方便,先寄放在您这里,等回去的时候,我再过来拿。”陈公接过布包,并让长子陈多福护送众人一段路程。过山龙摆手道:“不用了,陈老伯,你还不知道我吗,自小就长在这大山里,有哪条路我不知道?”众人道谢,告别陈公,出门上马。

    出了县城后,仙枝将银子交给过山龙说:“多谢阿龙哥。”楚大板不明就里看看师父,黄师木是明白了,对过山龙说:“还是你有办法。”过山龙笑笑说:“此地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你这样给他,他怎肯收。”楚大板问过山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过山龙说:“我将房间睡觉的枕头翻过来,包了二两银子给陈公。陈公没有细看翻过来的枕头,等他发现时,我们已经走远。”这楚大板恍然大悟,心里赞叹过山龙的机智,更加佩服师娘反应机敏。

    骑马行了半个时辰,这时已经深入到黎母山区。黎母山自古以来被誉为黎族的发祥圣地,黎族人的始祖山。境内山脉是由五指山的支脉伸展而成,整个山脉连绵百里,堪称动植物王国。相传天上仙女迷恋这里的美丽富饶,不肯归去,隐居山中,福荫百姓,当地黎家人尊其为黎母。黎母山地形极为险峻,怪石危崖,洞险潭深;茫茫林海,巨树参天,瀑布飞挂,溪涧奔流。这里漫山遍野见缝插针生长的都是热带植物,经年葱绿;森林茂密,水碧山青,风光旖旎,美景醉人。放眼一望,到处是高大的红壳松、子京和坡垒木。黎母山是黎、苗族聚居地,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传统风俗和生活习惯,形成独特的黎家文化。山下建有黎母庙,黎母石像是黎族人供奉的始祖圣像,是黎民心中的神,世代受黎家人祭拜。元代曾在府城内建有黎母庙,明永乐四年重新修建,每年“三月三”及三月十五前后,岛内各路黎胞乃至非黎族的善男信女,不管身在何处,不畏山高路险,竞相前往祭拜。黎母庙香火鼎盛,热闹非凡,届时,群山为之舞动,溪水为之欢歌,并演绎成深山中的一场盛会。

    当年苏东坡被贬海南时,曾来此处,遥观美景,并留下一首诗:《题黎婺山》

    黎婺山头白玉簪,古来人物盛江南。

    春蚕食叶人千万,秋鹗凌云士十三。

    去日黄花香袖满,归时绿草映袍蓝。

    荒山留与诸君破,始信东坡不妄谈。

    诗人陶醉于黎母山的美景,内心把对黎母山的赞誉之辞,寄于诗中,饱含了深厚情感,拓展其心志,抒发文人士大夫情怀。后来,太平营兵务把总曾忠和游击将军邓钟先后来此,观景吟诗,也都分别依东坡韵和诗一首,水平都很高。

    沿着溪水向西南行走,渐渐远离黎母山,开始进入“雅加大岭”地区。雅加大岭是海南岛中西部的一组山地,是全岛三组山地中规模最小的一组,主体部分在昌江县东南部,分霸王岭和雅加大岭两部分。众人是沿着雅加大岭向西南方向行走,一个时辰后,路越来越窄,已成崎岖山路,众人只能下马。走到一处转弯路时,过山龙告诉大家:“沿此路前行,是个绕弯处,黄大人和我从林中间穿过,约有二里路程,你们牵马顺着路走,我们在前面岔路处一颗荔枝树下汇合。”

    原来,昨晚黄师木将自己的想法和过山龙商量,每到一处山地,都要去林中看一看,只有如此才能了解更多的良材佳木生长状况,否则,走马观花,空受了这漂洋过海、涉水登山的辛苦。过山龙也明白了黄师木的心思,是担心连人带马不方便进入密林深处,错过考察的区域。今天作这样巧妙安排,不仅因这一段路的特殊性,也表现出过山龙对这一带地形非常熟习。仙枝让紫霖随黄师木一同进密林,过山龙明白仙枝的意思,说道:“此处常有猎户出没,林中少有大的凶猛野兽,还是我们两人方便些。”仙枝看过山龙自信的样子,思考了一下,也没有再坚持。黄师木随过山龙进了密林,过山龙用砍刀在前面开路,只见参天大树遮蔽了光线,林间显得阴暗,植物高矮不一,杂生其间。但这些植物也并不都是和平共处,也有生死存亡的争斗,大自然生存法则的弱肉强食不仅是体现在动物界,植物间也更是如此。这里典型的当属高山榕,这是一种附生植物,结出的果子被飞鸟啄吃,飞鸟把没有消化掉的高山榕种子排出在红椤树杈的凹陷处。种子借助雨水又萌发生芽,长出气生根,缠绕在红椤树的干茎上;有些气根直垂吊下来,沿着树干依生,伸进地下扎根,生枝长叶,成为一株附生的植物。当气根大量增加时,就把红椤树干重重包围起来,犹如巨蟒缠兽,年长日久,红椤树就这样被“绞杀”了。密林中有上千条如碗口粗数百米长的木质藤往返穿梭,一圈圈地从这棵缠到另一棵树,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的林间网带。

    这时,黄师木期待已久的黄花梨树终于出现在视野里,在前面几丈远的地方,几只黑冠长臂猿蹿跳着。黄师木的目光随着黑冠长臂猿的跳跃而移动着,这时,他的眼光停留在长臂猿跳走的那棵树上。就是这棵树,这棵黄花梨树在他睡梦中曾不止一次地出现过。在来琼州岛之前,黄师尚未亲眼见过生长着的黄花梨树,其实不仅是做了一辈子工匠的父亲没有见过,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的木工们虽说每天都锯刨着黄花梨木料,可真正见过野外生长的大树又能有几人。黄师木凭他从业多年,从多方得来的对黄花梨树描述的消息加上自己的想象加工,在他大脑深处交织起来,组合成了一棵高大的黄花梨树。在府城第一眼看黄花梨树时,竟然和他内心中已经形成的黄花梨树模样完全一样,无半点差异。

    黄师木两眼盯着前面的黄花梨树,急着要穿过前面野藤的阻拦,过山龙见状忙冲到前面。他是怕有毒蛇,一路上都是用开山刀在前面敲打着树枝,就是在打草惊蛇。这时见一只穿山甲在脚下挖洞,黄师木几乎要踩到它,绕过穿山甲,过山龙砍断了野藤,黄师木终于来到了黄花梨树下。

    黄师木内心激动不已,多少个日思夜想和上万里路的长途跋涉,酸甜苦辣,万千思绪在这一刻涌上心头,他伏下身子双手抱着树干,泪水湿润了眼眶,一旁的过山龙痴呆的看着黄师木激动的表情。他不理解,他也想不明白,在他眼里,这就是一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树而已,而在琼州岛,比这还高的黄花梨树不知道会有多少,而黄大人竟能见此落泪,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黄师木伫立在黄花梨树下,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这颗黄花梨树干有六、七丈高,胸径两尺多,树皮呈灰黄色。由于是在林间与其它树木杂生,容不得旁生斜枝,树干是笔直的往上长。黄花梨木的珍贵在于材质坚韧,稳定性好,不易开裂变形,且经久耐用;材质色泽由橙黄到深紫,有着漂亮的花纹和清淡的香味。这也是江南工匠和文人雅士从众多良材佳木中优选出来,历经两百多年的使用推广,得到了上层社会消费群体和市场大多数人的认可。现在竟成了高端名贵木料,是皇宫王室及权贵富豪阶层家具用材的首选。真没想到那些美奂美轮置身于皇宫王府大殿华堂和豪门大户明厅亮室内的家具器物,所用的黄花梨居然是生长在这样残酷恶劣的环境下。过山龙到另一边又找了找,紧接着又陆续的看到第二棵、第三颗黄花梨,再往前走零星又发现几颗,总计有十几颗,因不是成片生长,还不能称为黄花梨树林。

    正是:若使菁莪逢此地,也应同喜育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