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若水:高门庶女,何妨吟啸且徐行 » 第二十三章 棋局

第二十三章 棋局

    张夫人上房,几位管事嬷嬷正候在院中排队回事,领取对牌等。

    轮到孙大娘了,她捧上账目说道:“回夫人,支取常姨娘房中所用血燕、人参、灵芝等药材,银二百两。”

    话音刚落,头顶便飞来一盏茶杯,幸好没砸中,啪地一声碎在了地上。

    孙大娘吓得脸色发白,不顾满地的茶渍,赶忙跪了下来。

    张夫人房中的管事张嬷嬷忙走上前来,对孙大娘说道:“账目错了,算清楚了再来!”

    孙大娘含羞忍愧,捧着账目又出去了。

    外面排队的众人都互相看看,也不敢说话,院子里鸦雀无声。

    张嬷嬷想了想,叫过众人来问问,见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就让大家都散了,等吃过午饭后歇了晌再来回事。一边又叫来洒扫的小丫头,用手帕包了手,一点点将地上的碎瓷捡了出去。

    这时,房中传来张夫人的一声叹息,她说道:“翠萍,我是不是脾气越来越坏了?”

    张嬷嬷赶忙说道:“怎么能怪夫人呢?泥人还有三分土性,那边,越来越过分了……”

    夏太师回府已有一月。张夫人没有等到想象中太师的支持,也没有等来夏太师对夏清的怜惜。

    反倒因为皇上对夏润和夏粟兄妹二人的另眼相看,连夏太师的态度也起了变化。

    时时留宿常姨娘那不说,因夏熙不在府中,日常出入竟然常常把夏粟带在身边。显得很是看重。

    府中的风向也就变了,以前一些见人下菜碟的下人,也去跑去捧常姨娘的臭脚,竟然说出了“二少爷就是吃亏在庶出上”这样的话来。

    张夫人心中一股无名火起,焉能不生气?

    既然丈夫靠不上,儿子又不知去了哪里。张夫人觉得,还是得靠夏清。于是她常常督促夏清做些小东西呈进宫中,好提醒太后别忘了夏清。

    好在太后还是想着夏清的好处,时时赏赐些东西下来,聊以做安慰。

    再说宫中,夏润仗着皇帝的宠爱,混得风生水起。本身她就是如今嫔妃中最高的等级,加之她所获得的宠爱可以说是冠绝六宫。行事就尤为张扬。

    夏润自认为是后宫之中的第一人,本来是志得意满之时。偏偏宫中有个太后,虽是姑妈,却处处看她不顺眼,时不时打压她一番。

    虽然有皇帝护着,也不能真把她怎么样,但是夏润不免生了怨怼之心,两宫之间,相看两厌,关系渐渐地僵硬了起来。

    时间来到了夏末秋初,这个时节,皇帝本就易患咳疾。近日朝事繁杂,又加上跟丽妃多游玩了几场,便有些支持不住了。总觉得比往年更咳得厉害了些,把个太医院闹得人仰马翻,日日请脉看诊不止。

    这时,太后就跟元诚说道:“诚儿好生保养身体,后宫里有哀家替你管着,前面的朝事,好在你舅舅也回来了,可以多让他费心。咱们都是骨肉至亲,你就放心吧。”

    大齐以孝治天下,尊崇孝道。太后乃是皇帝的生母,所以,她说的这话,皇帝也不能明着反驳。

    当初自己能继承皇位,也是夏家全力支持的结果。于是对于太后的提议,元诚也只能点头答应。

    况且太医见得多了,元诚也知道,自己这个身体,肝火旺盛,失于调养,肝火旺则木生,也是因为每日忧思太过的缘故,所以常犯咳疾。

    现在自己还年轻,还压制得住,尚且如此,将来之事可虑。所以元诚也起了抽空保养的心思。

    于是渐渐地,他就不太出门了,每日在烟波斋中调养,得空也只招了高僧来讲佛,连大臣们也见得少了。后宫之事,更是凭太后一人裁度,连夏润都退了一射之地。

    于是,夏太后如同那精明的当家夫人一般,威严日隆。前朝之中,也是暗地里风波不断,相应的,夏太师的权柄也越来越大。

    一日,北海王来请安。

    皇帝正是病中烦闷之时,也盼着来个兄弟说说话,于是忙命快请。

    北海王进来,请了安,叙过寒温,他看皇帝气色尚可,也就放下了多日里悬着的惴惴不安的心。

    这段时间,因皇帝病着,未出来理事,京都之中,气氛竟然渐渐地怪异起来。

    如今看来,皇帝的病情并非十分严重,就在两人说话之间,他也并未听到几点咳嗽之声。

    枯坐无趣,皇帝叫人拿了棋子来,要同北海王对弈一局。

    一会儿工夫,苏兴寿取了墨玉做的棋盘和棋子来摆上,又亲自给北海王上了茶。

    元谅看苏兴寿倒了茶来,微微欠欠身接了,说道:“不敢劳动苏公公。”

    北海王可是出了名的不苟言笑。苏兴寿闻言笑得眼眯成了一条缝,连声说道:“应该的应该的。”

    皇帝也笑道:“你就安心坐着吧,我们兄弟好好下一盘。”

    这棋局犹如战场,纵横十九条直线,黑白分明,需要做眼、打劫。棋局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手遮天,不懂运筹帷幄,就不能高瞻远瞩。

    一时入了迷,越下越艰难,皇帝捏着棋子,多半时间却是犹豫不定。他敲着棋子感慨道:“若算机筹处,沧沧海未深。”

    好容易一局终了,元谅怕皇帝劳神,便想着告退。

    时已将近黄昏,皇帝也觉得今日坐得久了,起身说要出去散散,令北海王随行。

    二人且行且谈。苏兴寿带着一群内侍远远地跟着。

    他二人从先前的棋局谈起,不免说到当前朝中的几件大事来,以及夏太师的应对之法。

    元诚紧了紧披风,牵牵嘴角,冷笑道:“夏家势大,朕这朝廷,都快要改姓夏了!”

    元谅闻言心中大惊,不知该如何接话,抬头看去,皇帝已大步往前迈去,拉开了几步的距离,站在了白玉栏杆之前。

    元谅定了定心神,追了上去,在落后几步的地方停住,开口说道:“臣弟前日奉旨探查夏太师行踪,发现了一事,夏家大公子夏熙,前一阵离开京中数月,去向不明。现在倒是回来了。不知跟夏太师巡边是否有关?”

    元诚顺着白玉栏杆的边沿看去,金黄色的琉璃瓦在落日的余辉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飞檐处,龙吞夔护;勾栏间,有凤来仪。

    他闭了闭眼睛,说道:“暗中查查。你替朕,盯好夏家……”

    元谅拱手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