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天后 » 第五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第五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难不成,是朕的吏治方向是错的?

    可是,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杜绝党争呢。

    密室内,朱祁镇听着楼上的谈话,陷入了沉思,不停的用手指急速的敲打着桌面,虽然声音很轻,然而每一下,却都像是敲在了跪伏于地官员们的心脏上一样。

    特别是马顺,此时镇抚使大人身上的飞鱼服已经湿透,仿佛刚淋过雨一样。

    上面骂的太起劲了,生怕皇上一生气,随便把谁拉出去给宰了,以此泄愤。

    朱祁镇目光凝重地抬头,看着密室的屋顶,仿佛想要透过石牢,看见天上的太宗皇帝一般。

    正统皇帝从小就崇拜太宗皇帝,连他的父亲宣宗也曾一再告诫他,要以太宗皇帝为榜样,成为朱棣那样的英雄,要以硬手腕治国。

    对外厉兵秣马,对内励精图治,朱祁镇也一度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时间,将大明带上一个新的辉煌时代。

    他不在乎被人冠上暴君的恶名,严苛又如何,硬手腕又如何。太宗诛乱党,杀余孽,北征大漠,扫荡犁庭,刀下的亡魂何止百万,还不是被后人夸赞是千古一帝,永乐盛世。

    从汉朝以后,少有王朝可以只图自保而长治久安。他可不想有一天大明像南宋一样,退居长江以南,蜷缩一隅。

    若想居安,必先思危。

    而此时朝堂之上,南迁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内阁六部的权臣,大多是江西、两浙人士,百官的目的就是将帝都定在离他们更近的江南。

    所以,要想大明强盛,必用雷霆手段,刷新吏治。

    道理很简单,就像韩琳说的那样,仁宣二帝时期,施政过于宽松,官吏放任自流,导致永乐一朝的制度近乎荒废,而宣宗离世后,朱祁镇9岁继位,主少国疑,皇权一度被架空,内阁更是借此,掌控朝政长达将近十年之久。

    而且党争已经非常严重了,不站队,已经到了没办法在官场待下去的地步。

    于谦就是例子,他就是因为不站队,才在朝堂之上树敌无数,他被打进诏狱,不但没人求情,甚至有人落井下石,弹冠相庆。

    “宽松不一定是为了治国,息兵也不一定是为了养民。”朱祁镇喃喃自语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才敢说出这样的话。

    这个韩琳,必定不简单。

    “陛下,要不要把那韩琳押下来,您亲自审问一下他呢。”马顺磕头请旨道,再让这个韩琳胡说八道下去,说不定一会他这个镇抚使大人的小命就没有了。

    朱祁镇却摆手制止了马顺,冷冷的训斥道:“朕还没有听到这个韩琳说该怎么解决党争的事情呢!”

    马顺这个后悔啊,自己到底是哪一根弦搭错了,才给皇上出了这么一个偷听的馊主意呢。

    密室上方,韩琳依然躺在地上,悠哉悠哉的忽悠着于谦。

    “如果想改变当前现状,朱祁镇就要先从吏治着手,治民先治官。”韩琳挑了个简单好理解的说道。

    “对,必须要整顿吏治!”于谦大义凛然道,怒发冲冠的模样仿佛变身成了超级赛亚人,要一拳贯穿明朝那黑洞洞的官场一般。

    韩琳非常欣慰,自己这位室友大叔终于开窍了,虽然开的不多。

    于谦义愤填膺道:“韩琳老弟,你一定要告诉我怎么办,我要好好整治一下这些蛀虫!”

    哎,自己这位狱友大叔是真的精力旺盛,为什么总往自己身上揽活,不累吗。

    韩琳轻轻一笑问道:“你想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大明现状?这可是个得罪人的活儿。”

    勇气可嘉,志向可嘉,但你一个兵部的人,要管吏部的事,这真的不是越俎代庖吗,人家厨子乐意不。

    “不过一死而已。挣这五斗米的官饷,也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那天下苍生!”于谦慷慨激昂的说道。虽然他也知道,很少有人当官是为了百姓。

    “不容易不容易,正统一朝,竟然还有你这样的人。”韩琳由衷的感慨。

    “老弟你这话说的。”于谦的脸瞬间黑了下来。

    “我是夸你呢,贪官多如牛毛,清官少如麟角。大明那么大,总不能什么事都麻烦你一个人去做吧,应该用制度去约束管理这件事,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

    指着你自己一个人发光发热?

    你以为你是太阳啊!

    “从思想上改变是不切实际的,出门做官为的吃穿,这是烙在儒家思想骨子里的东西,程朱理学选出来的人才,脑袋倔强的狠,不好改变。而封建统治又以儒家为正统思想,从根源上就已经注定了这个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洪武大帝,杀了无数贪官污吏,却总也杀不尽的原因。”韩琳欣慰的笑道。

    她说的这些并非杜撰,朱元璋为了反贪反腐,杀了至少10万贪官污吏。

    空印案一万、郭桓案三万、胡惟庸案三万、蓝玉案三万,这还不算那些平常清算的小鱼小虾们。当时的朝堂一度吏治清明无比,才过了五六十年,这正统一朝又变的乌烟瘴气了。

    贪官如雨后狗尿苔一般,顺着墙根长出一溜。

    于谦依然倔强说道:“韩琳老弟,你说的不无道理,但这群鼠辈,还不足以撼动我大明的根基,只需我正统皇帝,稍动手腕,定然将这群贪官污吏连根拔起。”

    啥,自己没听错吧。

    就凭朱祁镇那个50万打两千都白给的主儿,比孙权孙十万那货还败家,你这么捧他真的好吗,韩琳觉得好笑,又不好意思点破这位热血沸腾的狱友大叔。

    “韩琳老弟,你快教我到底该怎么做。”于谦放低了姿态继续问道。

    “改掉当前的人事任命的制度就可以了。”

    永乐帝之后,内阁废除铨选,改为保举制度,这就导致府台以上的人事任免归内阁直接任命,所以认亲不认贤。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有这种好事,谁不为自己亲戚想着,这才是正统一朝,朋党林立的根本原因!

    “要先废除保举制度,改为铨选,五品以上官员必须由皇帝认命,这样就能唯才是举。然后,需收兵权,集财权,重开下西洋以通海上丝绸之路。有权就好说话,有钱就好办事,如此坚持不懈,便是盛世开端!”韩琳侃侃而谈。

    改保举为铨选?收兵权,集财权?重开下西洋?

    一个又一个的词,如惊雷般在朱祁镇脑海炸响,震耳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