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天象 » 第二十五章 惊变

第二十五章 惊变

    另一个包间中,王鹤和李萍坐在坐榻上,面前的桌子上摆着几个小菜和一壶酒。王鹤是爱酒的,就像大部分文人一样是爱酒的。但是,王鹤并没有太多机会喝到好酒,毕竟他的家境不允许他这样。好在,时不时会有人请他赴宴,兴致好的时候甚至大碗喝酒,然后酩酊大醉。王鹤的身体是扛不住酒精的过度侵蚀的,他也不想成为刘伶那样的人,也不会为了逃避像阮籍那样嗜酒如命。今天,王鹤可以品尝一下好酒了,而且有李萍这样的佳人在,不喝几杯确实说不过去。胡昊又是一个慷慨之人,上的酒自然不是不入流的。而李萍面前只有一杯清水,李萍是不喝酒的,从来不喝。王鹤本来想给李萍倒一杯,被李萍用笑意拒绝了。

    这个房间没有之前的华丽,但是有着脱俗别致的味道,简洁朴素,清新自然。想来胡昊也是有心了,知道王鹤和李萍两人不是那种喜欢浓意之人。在房间的侧面,挂着一副《明妃图》,上面的王昭君身着轻裘,侧坐于马上,怀中抱着琵琶。从画中,还能看到王昭君的一脸哀怨。王鹤盯着这幅画,心里想王昭君是否真的如这幅画上表现的那样凄楚。但是一纸诏令,王昭君远离故国,只能回首遥望,想必心里总是有些落寞的。

    看到王鹤有点拘束,并且盯着墙上的《明妃图》目不转睛,而且神情还有一些恍惚,李萍说道:“公子在看什么?”这是明知故问,其实就是想让王鹤回到现实当中来。

    “没什么,只是看着这幅画,想到了那个远赴塞外的王昭君。”王鹤被李萍这么一问,瞬间回到了现实当中。

    “可是看到这幅图伤感了?”李萍从王鹤的表情中能看出来。

    “也算不上伤感,王昭君能够远赴塞北,而我只能寓居在小旅馆中。男儿本来就应该驰骋沙场,万里觅封侯的。”王鹤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公子还年轻,以后肯定会有这样的机会的。”李萍安慰道。

    “王某生来就体弱多病,这个年级头上就有了白发,恐怕这一生都与征战无关了。”王鹤说的有点凄凉。

    王鹤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不好,马上转变了话题:“姑娘你看这《明妃图》,这王昭君抱着的也是琵琶,这么看来姑娘也是一个‘王昭君’啊!”

    “奴家怎么能和王昭君相比。不过,倒是学习过一些有关王昭君的事迹和乐章。”李萍笑着说道。

    “姑娘可会那首《怨词》?”王鹤问道。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李萍吟了出来,接着说道:“可惜,这首《怨词》的曲子已经失传了,不然我可以为公子再弹奏一曲。”

    “这《明妃图》,最好的知己就是《明君》曲了。从东汉以后,出现了各种《明君》曲,最有名的就是胡笳《明君》四弄了。”王鹤说道,言语中还有回味之情。

    高山流水遇知音。既然王鹤都已经这么说了,李萍则款款起身,再次取来琵琶,侧坐着,轻拨细捻。乐声中,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王昭君出塞的途中。远远的,一只孤雁,一系斜阳,一路颠沛流离。乡关何在,故国何时能归?天地苍茫之间,只能遥遥南望,望向心中的那个长安。一个女子,一把琵琶,一个哀怨,一丝不舍,泪水早就划过了脸颊,落在了这黄沙之中,没有一点痕迹,也不想留下一点痕迹。雁过留声,大雁却无语。王鹤缓缓闭上了眼,记忆中的家乡浮现在脑中,故国,故乡?我亦飘零久啊。弦未断,音未绝,人还在。

    曲音未落,一根银针从窗外射来,直直地射向李萍。李萍眼中寒光一闪,身形一偏,刚好断过了这跟银针,然后脱口一句:“小心!”王鹤还沉浸在曲音之中,被李萍这一声惊了一下,然后坐在那里不再敢动弹。瞬间,屋子里面就闯进了几个蒙面人,也不多话,直接要带走两人。王鹤什么时候见过这种场面,差点一下栽倒在地上。李萍则摸向琵琶的下方。

    一个黑衣人警告道:“最好别动,不然你的这个‘知己’会马上死在这里。”

    李萍马上放弃了反抗,任由黑衣人带走了自己和王鹤。也许自己能够在这些人手下逃脱,但是带着一个王鹤是肯定逃不了的,她不想连累王鹤。与此同时,胡昊和小若的房间也遭到了偷袭。不过,这时施友仁已经正好赶了回来,惊走了那行人。胡昊和小若只是受到了惊吓,并没有受伤。他们赶紧来到王鹤和李萍的房间查看,但是已经不见了两人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