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天象 » 第二部分 第七章 争论

第二部分 第七章 争论

    当日晚上,皇帝李显并没有在韦皇后的寝宫就寝,而是来到了上官昭容的寝宫当中。此时的上官婉儿已经是上官昭容,成为了李显的一位“妻子”,虽然他们并没有夫妻之实。上官婉儿是武皇武则天留给中宗的政治遗产,也是非常有分量的一张牌。上官昭容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从面容上却看不出来。如果走在大街上,你一定认为上官昭容只有不到三十岁。再加上的梅花妆,上官昭容更是平添了很多魅力。

    还没等到李显开口,上官昭容就先开口了:“皇上今天的事情做的真荒唐。”上官万荣虽然既不是唐家人,也是韦家人,但这么多年来一直处在政治漩涡的中心。在这个神鬼莫测的漩涡中,上官昭容都能从容走来,是有大智慧的。李显还是非常信任她的,她才敢说出这样看起来大逆不道的话。

    本来李显的兴致很好,被上官昭容泼了一盆冷水之后,李显心情就没那么好了,“荒唐?朕让自己的圣象踩踏阿瞒的龙气,有错吗?”

    “错倒没错,但你这样做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上官昭容开始给李显讲道理,“皇上可想好了百年之后,皇位传给谁?”上官婉儿在政坛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一直能够受到武皇的重用,现在并非浪得虚名。中宗李显自然知道上官婉儿的能量,才会在这个时候来到上官婉儿的寝宫。

    在古代,有后宫不理政事的规矩。但,在当时的唐朝却并不是这样先不说武后和韦皇后,即使是长平公主和安乐公主都是这样,还有其他一些女子都广泛地参与政治,其中上官昭容就是一个代表。因此,李显并没有特别反感上官昭容的谈话,反倒是李显经常来询问上官昭容应该如何处理政事。上官昭容和武后共事这么多年,能够屹立不倒,还能够得到武后的青睐,可想其行政能力是非常强的。

    “朕还有儿子。”李显说的是自己的小儿子李重茂。

    “可那不是韦皇后的儿子。”上官婉儿说出了自己的疑虑。

    “可那是朕的儿子。”中宗李显一字一句地说道,仿佛在昭告天下人。

    “还记得皇上的三皇子李重俊吗?”上官昭容戳中了李显的痛处。几年前,李重俊造反,率领左羽林军大将军诛杀了武三思,接着要杀上官婉儿,逼近宫门。最后,李重俊兵败被杀,自己也不得不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李显心里清楚,自己的第三子李重俊是被逼造反,逼他造反的人真是他要诛杀之人,韦后和其女儿安乐公主李果儿一家。现在韦后和安乐公主李果儿尚在,以后自己的儿子李重茂说不定会重蹈自己的覆辙。李显又想起了之前自己的爱女李果儿想成为皇太女的时候,上官昭容就以死相逼,让李显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可韦后与自己共患难,安乐公主更是在自己最难的时候,出生在被贬的路途当中,甚至连襁褓都没有。李显实在不舍得让这两位心里不痛快,才会一直这样纵容他们。而且,在李显心理,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平衡术玩的很好,现在的局面不是几方势力都处在平稳当中嘛。

    “别说了。可,你让朕怎么办?”李显略显颓废的问道。李显虽然是一国之君,但生性懦弱,让他反对韦后的要求,李显明显难做到。中宗也清楚,今日之事,明显就是韦皇后从中作梗。

    “很简单,两不相帮。陛下是九五之尊,不应将自身陷入这宫廷斗争之后,应该超然事外,搞好平衡。”上官昭容接着说道。

    “平衡?谈何容易。”李显感叹道,“不过你说的有道理,以后我尽量少参与进去。你可知道,韦皇后是我的支柱。”李显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只有在上官婉儿面前他才会把内心的东西展露出来。

    是啊!支柱!如果没有曾经的韦皇后,就没有现在的皇帝李显。在李显被贬的时候,都是韦皇后在背后支撑着自己。而自己呢?自己那时候还在武后的身旁,还能呼风唤雨。上官昭容想到这些不免对眼前的李显有一些同情,或者说是对曾经的李显略显同情。天有些凉了,上官昭容为李显披上了一件外套,然后为李显倒上了一杯酒。

    “陛下,你可否想过要为李重茂做些什么?”上官昭容看着李显问道。

    “做些什么?”李显反问道。

    “李重茂姓李。”上官昭容淡淡地说道。

    “你是说李重茂要靠我们李氏家族?”李显回道,然后开始思索。

    “李重茂一直在外地为王,在朝中没有根基,在长安城这虎踞龙盘之地,更是寸步难行。陛下觉得就凭他,他能够对抗现在的哪方势力?”上官昭容接着说道。

    李显陷入了沉默。

    过了许久,李显好像下定了决心,对上官昭容说道:“你有宰相之权。”

    宰相之权?上官昭容明白了皇帝李显的意思。

    第二日一早,李显离开后,上官昭容写了一封密信给了自己的情人——崔湜。那天,崔湜刚刚回到家中,就从管家手中接过了一封信,没有署名,但从信封上那个梅花印记,就知道是上官婉儿给自己的信。崔湜看到梅花印记外面还有一个淡淡的圈,把管家打发走之后,在书房中赶紧拆开了上官婉儿的信,上面只有两个字,上面赫然写着:

    抓紧!

    联想到今天发生在临淄王府的事情,崔湜来不及吃饭,马上让仆人备好马车,去了太平公主的府邸。崔湜住的离太平公主的府衙很近,很快就已经来到了太平公主府衙的后门。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几声敲门声想过之后,一位仆人缓缓打开了后门,看了一眼外面的崔湜,并没有多说话,就直接把崔湜让到了里面。崔湜对太平公主的府邸早就轻车熟路了,很快就在仆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太平公主的议事厅中。太平公主端坐在上面,手中正在赏玩一件玉器,这件玉器是前不久中宗刚刚赏赐给自己的。玉器本身就是一柄玉如意,并没有特别神奇之处。可怪就怪在,这个玉器竟然是一柄玉如意。李显哥哥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送自己玉如意?辅政?太平公主虽然很了解这个皇帝哥哥,可一时也参不透这其中的奥秘所在。

    看到崔湜进来,太平公主从沉思当中回过神来,问道:“崔尚书此时前来,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

    “我刚接到宫中传出来的一封信,就赶紧过来向公主汇报。”崔湜来的比较急,说话声中还带着一丝气喘吁吁。

    “崔尚书莫急,先喝一口茶。”太平公主马上让下人看茶。不管什么时候,太平公主总是能马上能调整到一切全在掌握之中的气势。

    崔湜泯了一口茶后,说道:“上官来消息说,皇上今天去了临淄王府后,表明已经注意到了李隆基的动向。上官是想要告诉我们,已经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以应对不久可能到来的朝廷动荡。”一口气说完,崔湜就静等太平公主的回应。

    “这么说,皇上最近会有所动作?”太平公主说出自己的疑问。

    “这倒不至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在的各方势力都比较均衡,这对于皇上来说,是最好的局面。也许,也许是韦皇后想要有什么动作。”崔湜说出了自己的推测。

    “现在掌管禁军的分别是皇上的亲信、韦氏家族的人,还有一个是我的人。难道…...”太平公主没有再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