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幻境街探案录 » 第94天趣话:清匪记02

第94天趣话:清匪记02

    大年三十似乎故意和盼望过年的孩子们过不去一样,日子越来越近,脚步却越来越慢了。孩子们已经等不及,有的已零零星星放起鞭炮来。农历腊月二十七这天,更是冷得出奇,走在外面的人,似乎能听到小小山村冻得不停颤抖的声音。

    塞西县新口场白石沟村,董廷武舅舅家却异常热闹。灶膛里和屋中央的火炉内,“隆隆”地燃烧着木头拌子,滚热的炕上几乎坐不住人,屋内的温度已经让人无法再穿棉衣,个个都脱得只剩下内衣内裤,董廷武竟然光起膀子来。

    炕中央一张饭桌上,摆放着六碗浓浓的茶水。六个人正在秘密谋划着一件大事。

    数日前同刘长海在蓝地主家的那一场火拼,董廷武一个班只剩他一人,还搭上了弟弟董三的性命。

    原来,那天夜里击毙了董文武,在院子里火拼不成,狡猾的刘长海并没有回到原来的屋内,而是埋伏了七名士兵,他带着几个亲信住进了兰地主屋内。听到火拼的枪声一响,他带人从外面来了个合围。若不是董廷武跑得快,小命也一准交代了。

    董廷武连夜奔逃,次日黎明闯进一户农家,用枪逼迫农妇将家中仅有的一只老母鸡杀了,吃饱喝足后,又抢了一户人家的马匹,直奔塞西新口场舅父家。

    他不甘心失败,定要拉起一支人马,惊天动地的大干一番,攒足了资本,将来进入妖族部队,混出个人样后,定找刘长海给两个弟弟报仇,否则死不瞑目。出了村,正要快马加鞭,突然,从树林内闪出一队长曹德玉和田福贞。

    田福贞是曹德玉的亲信。

    曹德玉向前一步:“文廷弟,哥哥我可等你半天了。”董廷武以为刘长海的人马已埋伏此地,当即吓出一身冷汗来,但他不是那种随便服输的人,“嗖嗖”拔出两把手枪,瞪起眼睛向树林内张望:“妈的,就是都来了,老子也不怕!”

    曹德玉笑笑:“文廷弟,只有我和田福贞两人。刘长海已经不知去向了。”董廷武仍旧半信半疑:“曹兄,你二人……”曹德玉:“昨夜你们火拼,我站在一边谁也不帮,刘长海一定对我怀恨在心。如果我继续跟着他走,将来会有好果子吃么?我见文廷弟是个能干大事的人,而且心胸广阔,肯定不会怨我昨夜两不相帮,所以愿为文廷兄孝犬马之劳。”

    既然“愿效犬马之劳”,就不能再充大哥了,只好改口为“文廷兄。”

    董廷武暗想:我不怨恨你么?如果当时你能相助,我岂能有此一败?三弟又如何能死?只是眼下我急需帮手,曹德玉又是当过大掌柜(匪帮中第一首领的职称)的人,熟悉匪帮中的大小事务,确实缺不得此人。当即跳下马来,抱拳道:“对不起,小弟刚才冒犯了。”

    曹德玉抱拳还礼:“不知文廷兄此去有何打算?”“去塞西拉杆子,怎么样?干吗?”“那地方山多林密,确实是拉杆子的好地方。再说,文廷兄也决不会永远做土匪,将来必有更大的出路。小弟愿意牵马坠凳。”“那好,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董廷武也不推迟,不但接受了曹德玉和田福贞,还接受了“大哥”这个称谓。

    曹德玉本是董廷武的上司,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董廷武的属下。

    三人又夺了两匹马,农历二十四这天来到了董廷武舅父家。

    舅父对这位外甥本无好感,开始有些不冷不热,听到他们要起局拉杆子,顿时改变了态度,并且积极参与进来。他明白,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年代,想本本分分地做人,都不容易,想本本分分地出人头地,更不可能。“有枪就是草头王”,拉起杆子,有了资本,再投靠官府,即刻就能得到封赏。到那时,官职、地位和金钱也就一同来了。

    董廷武如此,将来必有出息,舅父岂能不“刮目相看”,为自己找个靠山。

    次日,董廷武四弟董四和妻子肖月华前来看他,也被留下。舅父老谋深算,说他们个个都不识字,成不了大事。要干大事,必须有个有文化的人做军师,并且推荐了邻村的王清。

    王清满腹经纶,工于心计,口中仁义道德,做的却是男盗女娼,纯属文化人中的败类。常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既是同类人,自然一说即合。

    如此,他们已经五个人了。

    二十七日这天商议起局之事,王清极力反对。“起局非常重要,而我们只有五个人,折腾不出什么声势来。我们要做大事,起局就要起得有声势,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这样也可以给其它绺子一个下马威。”

    董廷武点点头,觉得有道理,又想了想问:“依你之见,我们应该怎样做?”“先把绺子名定下来,然后打着妖族军队的旗号招降其它绺子,对于不肯投降的,先放一边,等我们起局后,依次灭之。这样一来,我们不但有了靠山,名正言顺,而且还有了实力,也有了声势。”王清摇头晃脑地说,“然后,我们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董廷武妻子肖月华进来送水,插言道:“绺子名可得起响亮点,像什么‘占东山’了,‘金山好’了的,太没气势。”

    肖月华虽与董廷武结婚多年,但因一直没有生育,仍然保持着姑娘一般的身材。她一进来,就让屋内的男人们多了几分精神。

    王清道:“起个有气势的名字不难。不知大掌柜有多大志向。”董廷武早已深思熟虑,道:“学张作霖,将来独霸东三省。”“那——”王清又摇晃几下脑袋,“就叫‘塞北大局’。”“果然有气势。”肖月华随声附和,大家拍手叫好。

    曹德玉道:“名字有了,也有气势,可是,打着妖族部队的旗号,怎么打?我们将来是要投靠妖族的,千万不能没开始就给自己挖出陷阱来。”

    “妖族正在到处招降绺子,拉队伍,我们自己送上门去,他们岂能不收?而我们要到做的是,既投靠妖族,但还要自己独立。”王清说,“这事交给我了。我有个熟人,名叫徐胜,能和妖族军队联系上。将来把他也拉过来,做我们与妖族军队的特别联络员。但是,目前我们还要做一件事,就是熟悉绺子规矩,会说黑话,不然,无法去招降别的绺子。”

    “这事简单,我来做各位的教官,保准三天就能学会。”曹德玉胸有成竹。“算我一个。我也要加入‘大北大局’。”肖月华又在一旁插言。董廷武看她一眼,没有言语。曹德玉笑道:“嫂子是怕大哥再娶压寨夫人吧?”“这事你大哥做不出来。我们感情好着呢。我要做个女土匪给你们看看,肯定不比你们这些老爷们差。”

    肖月华是个极其好胜,而且胆量不输给男人,又极有心机的人,董廷武自然同意。

    肖月华果然学了一身好骑术,能双手使枪,百发百中,而且累累作案,杀人不眨眼,犯下了滔天罪行。这些都是后话。

    之后,他们又都各自取了匪号:董廷武匪号与绺子名称相同,为“塞北大局”,这也是关东匪帮的规矩:大当家匪号就是匪帮称号。肖月华匪号“大局”,表示与丈夫同心协力,夫妻一体。曹德玉匪号“草上飞”,此人奔跑速度确实快于常人。田福贞匪号“平推”,此人不但是个亡命徒,而且枪法极准,又心黑手辣。王清匪号“老九占”,“老九”是对文化人的称谓,“占”为“占卜”,“老九占”是说自己特别有文化,而且能掐会算,超过常人。董四匪号“穿山甲”,因其善于爬山越岭。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徐胜那边消息。果然正月初三下午,徐胜带来喜讯。

    他已和妖族军队某部取得了联系,同意他们自称“塞北军独立大队”,下设五个分队。大队长由董廷武担任,大队长以下官职,由董廷武任命。但是,他没有对下级军官做任何任命。在他看来,“塞北军独立大队”只是他讨好妖族的一个门面。等自己有了相当实力后,要做更大的官。何况,徐胜也没有带来“委任状”,只有一纸文书而已,他的这个任命也是形同虚设。

    不过,拉大旗作虎皮,招牌可以一用。这也是他们的初衷。

    次日一早,董廷武带着曹德玉、董四、田福贞和肖月华,五人五匹马一同上路,开始收编其它匪帮。每到一处,都自称“塞北军独立大队”,大讲一番土匪的可悲下场,再讲解一番国军即将占领塞北的大好形势,目前正是脱离土匪,走向“光明”的好机会,然后拿出文书,以“分队长”的官职为诱饵,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将“占东山”“付海”“金山好”三个匪帮收编过来。

    此时“塞北大局”已有匪徒三十多人。

    董廷武觉得此时可以起局了。

    “时候还不到。这三个绺子收编得也太顺利了,我们的威风根本没有显出来,声势也根本没有造出来。这样不会有人重视我们。”王清道:“你们听说过‘全胜’绺子吧?大掌柜杜三愣可是有一号的,如果把他也收编了……”

    “那不可能。”曹德玉拦住王清的话说,“杜三愣的脾气我了解,决不会低头做别人的属下。而且,‘全胜’也是清源一带比较有名的绺子,不容易收编。”

    “所以我们才要把他收过来。”老九占王清用提示的眼神看着董廷武。董廷武完全明白了他的用意:所谓收编就是将“全胜”一举剿灭。可他还是有点担心:“‘全胜’距离我们这儿比较远,中间还要经过两个绺子……”

    “我们可以化整为零分散过去,到了‘全胜’的地盘再集合。回来时要大造声势,造出塞北军独立大队的声势来。我敢说中间那两个绺子,绝不敢出头管闲事。如果方便,就捎带把那两个小绺子也拔了。这样一来,我们‘塞北大局’的名声在这方圆百里可就响开了。”

    董廷武点头称妙,随即派穿山甲董四前往“全胜”的老巢北地头沟踩点(侦查)。四天后,董四带回信息:“全胜”绺子算大当家的在内只有12人。杜三愣和北村一个有夫之妇相好,隔三差五的就去相会一番。董廷武听罢便有了计策:“省事了,用不着兴师动众。”

    “不,大当家,还是要兴师动众,而且要大兴师大动众。”王清又讲出一番道理来。

    杜三愣的相好姚氏是个漂亮、聪明而又善良的女子。丈夫马大华是个本分农民,勤劳而又忠厚。他们无法忍受杜三愣的欺辱,可又无可奈何。“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一个本分农民,岂能惹起土匪头子?他们只好把牙打碎了往肚里咽,忍气吞声熬日子。

    这日上午,北村来了一男一女两个“大神”,从马大华家门前经过时,发现院子里到处都是鬼魂,搅得阴气太重,阳气翻不过身,一家人总得被人欺负,便走进去详加说明。马大华一家人每天都忍气吞声地过日子,岂能不信?男“大神”又说:“我可以驱除这些鬼魂。”

    马大华却有些犹豫了,嗫嚅着问:“需要多少钱啊?”“我自愿帮忙,要什么钱呀?分文不取。”女“大神”说,“但条件却有一个,我们要作法三天,不能把我们在你家的消息外泄漏出去,那样就不灵了。”

    马大华与老婆顿时高兴起来,急忙按照吩咐备办纸钱香案。下午时,男女“大神”正在小里屋内“作法”,忽听窗前有人经过,大喊一声:“今晚来掐灯花啊。”

    “掐灯花”为土匪用语,是有一定来历的。

    塞北地区的一些小股土匪,一般都是每年青纱帐起来时聚拢一起,到处抢掠一番,到了年终庄稼收回家里后,也就各自散了,等到下一年再聚拢。那些没有家的土匪,有的住进妓院,有的住进相好家里,过着一妻二夫的生活。只有比较大的绺子,才有固定的巢穴,终年聚集一起。

    也有这样的土匪:自己有房子,或者和父母住一起,没有老婆,却有相好的,而相好的又有丈夫,虽然丈夫也知道妻子的这种事,但不方便三人同住,便在每晚前去相会之前,先从相好的家窗前走过,叫一声:“晚上来掐灯花啊。”

    这家的丈夫便知道土匪今夜要来睡自己老婆了,就会在黑天之前知趣地躲开。

    今天来马大华家窗外喊“掐灯花”的却不是杜三愣,而是他手下一个亲信崽子(匪帮中对普通土匪的称谓),奉命前来送信的。

    屋内的两个“大神”正是化装而来的董廷武和肖月华,听到窗外这一声喊,知道杜三愣今晚必来,不由相视一笑。

    马大华忽然进来,脸上带着气愤和无奈问:“作法的事能不能延后一天?今晚我家要来人,我怕不灵验。”

    “我已经知道是谁了,没关系的。”肖月华说,“我们作法,就是为了让他将来不来。而今天,我保证你们就不能挨欺负。但是,你也要保证,以前那人来时你怎样,今天还要怎样,不能有半点差样。”

    董廷武又叮嘱一句:“千万不能让他看出破绽,不敢进屋。不然,你们两口子这辈子,也别想指望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