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锦衣镇大明 » 第一百一十七章 讨伐{四}

第一百一十七章 讨伐{四}

    嘉兴府城内,两侧站满了惊惶无措的百姓,眼看着举着大明旗帜的将士入城,这才终于松了口气。

    虽说吴通摇旗造反,可并没有对于普通百姓造成什么伤害,或许他也是害怕激起民愤,会给自己的规划,带来不好的后果。

    “下官…有罪!”

    嘉兴府知府、同知、通判、知事等一干官员,跪在讨伐大军前方的道路中间,重重的一记叩首。

    蓝玉跟毛锐对视一眼,只见蓝玉瞪目点头,毛锐顿时厉色道:

    “身为大明官员,屈服乱党,置朝廷与满城百姓于不顾!

    贪生怕死之徒,真是丢尽了大明的脸面…本官可饶不了你们!”

    蓝玉身为此战统帅大将,只管打仗,而毛锐掌控官员生死大权,有权当场处决嘉兴府等一干官员。

    “来呀,当场行刑,以儆效尤!”毛锐没讲丝毫情面,因为这些官员大多数都是支持吴通的同党。

    要不然吴通又怎么可能会回到浙东,仅用几日时间,便彻底掌握三城府地!

    “是!”数名锦衣卫翻身下马,手握腰后刀柄,大步向前迈去。

    “我等有罪!”嘉兴府一干官员知道在劫难逃,干脆自己拿下了头顶上的乌纱帽,放在左侧,等待刑决。

    “也不知道吴通给他们灌了什么迷魂汤,竟能让他们冒着风险,背叛朝廷。”

    蓝玉看着这一幕,不解的滴咕着。

    毛锐轻哼一声,答道:

    “天下熙攘,皆为利往。

    庙堂蝇营,皆为名来。”

    若不是吴通许下了足够的好处,那这些官员,又如何会甘愿冒险一试?

    噗噗噗噗!

    随着前去的锦衣卫挥落绣春刀,一干嘉兴府官员的脑袋掉在地上,街道两旁的百姓默不作声。

    若是外族入侵,百姓们此时定然起哄,鼓掌叫好!

    可中原的内部战争,让这些每日只顾得活下去的百姓们,没有太多想法。

    讨伐大军入城以后,直接占领了府衙。

    “如今吴通已失一城,现在定是急的满头大汗,寻求退路!”

    蓝玉大马金刀的捧着茶壶,不解渴的仰头,勐灌了几口。

    “那接下来,你打算怎么瓮中捉鳖?”毛锐与蓝玉皆坐在上首位置,不分职权大小。

    再往下,则是蓝玉的一系列义子亲信,跟毛锐的锦衣卫心腹。

    “兵贵神速,趁夜打劫!”

    蓝玉“嘿嘿”一笑,今日攻打嘉兴城,兵力根本还没有全都用上,余留了一万状态饱满的精兵。

    “台州府已无守将,我料此城,必已大乱!

    待到夜晚之时,先礼后兵!”

    如果不是老朱给的兵力太少,蓝玉可能现在。就已经平定两城之乱了!

    不过也没办法,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都要休息进食,不能逼的太紧。

    毛锐捏着下巴,思量道:

    “我派一队人马配合你们,在城下伺机而动。

    如若他们不投降开门,那就让我的部下攀墙。”

    比起讨伐大军还得做准备工作,搭云梯,顶盾攀爬。

    锦衣卫独属的飞钩鹰爪,明显会更灵活轻快,且近身陆战,乃是锦衣卫的强项!

    然而,就在蓝玉与毛锐商议之时,浙江的海岸线,突然多出了数千个脑袋。

    “王上,风将军与林将军还在孤守城墙,咱们为何要逃啊!?”

    周桢衣袍脏乱,披头散发,两臂发颤的问向吴通。

    “你当朱元章是废物,还是当蓝玉跟毛锐是废物?”吴通焦急的在海边渡步,回道:

    “朝廷不缺精兵良将,可咱们呢?

    就凭两个从草蜢里爬出来的臭虫,也敢异想天开的对抗,大明朝廷?”

    三千名京营卫守在两人四周,戒备的遥望远方,仅因为他们马上就要离开这片故土。

    “就因为这个?”周桢双手胡乱的拍打在一起,愁眉苦脸般劝道:

    “难不成,你真的要带领大家去投靠那,倭人外族?

    咱们可是土生土长的大明贵族,等你到了那里,又该何去何从啊!

    不错,吴通之所以带人逃离到此,就是因为与倭人那边打通了关系,联系到了船只会过来接应。

    在灿烂的春光照耀之下,海上的冰渣早已融化。

    “你怕个什么劲儿?”吴通此刻有些后悔带着周桢一起出来了,完全是乱上添乱的选手。

    “我这次带了足够的金银财宝,等到了那倭人的弹丸之地,何怕不能够打下一片江山?”

    原来吴通一开始的目的,就不是打算与大明朝廷对抗,而是想逃离大明地界,去倭人的岛屿开创天地。

    至于浙东三城、风啸雪、林之痕、还有所谓的浙东义军,全是他拖慢讨伐大军脚步的炮灰而已!

    周桢听后,颜色大惊:

    “你!你……竟这般无情无义!

    抛弃了前线为你浴血奋战的守城将士,奸险狡诈,枉读圣贤!”

    周桢虽然沦落为了乱党,可!以国家民族为大的风骨,犹存。

    “你说什么?”被周桢怒声责怪,吴通疾言厉色,贴着周桢的脸庞低吼道:

    “你也不看看你这副德行,若不是我让人劫了囚车,哪还有你活命的今日!?”

    话虽如此,却也无错。

    没有吴通救他,现在他与全家老小,已在苦寒的边疆之地。

    “此恩周桢心中铭记,但!”周桢拂袖转身,走到一家老小面前:

    “叛国离族之事,老夫羞与为伍,我们走!”

    周桢明知此一去,极可能会害死妻儿老小,可他有属于自己的原则。

    投靠外族,那是深刻于心的耻辱!

    他可以尊吴通为王,唯独不能丢掉民族大义,改姓换代!

    “周桢你不知好歹,只要你一回去,锦衣卫的毛锐定然不会轻饶了你!”

    吴通愤怒呐喊,若不是自己已经被屠了族人,自己又怎会愿意背井离乡?

    听到吴通的呐喊,周桢脚步一顿,紧搂着妻儿仰天“哈哈”大笑:

    “是脚下这片土地滋养了我周家,若是死后能够落叶归根,有之何惧乎?”

    我周桢这一辈子可以贪生怕死,可以反对大明朝廷,可以放下手中权柄,但绝无投靠外族之心!

    造反与投靠异族的罪名,之间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恐会遗臭千年,这是读书人最难以容忍的事情。

    所以周桢才会怒斥吴通,枉读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