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风华:神级皇太孙 » 第133章 捐款,善人勋章

第133章 捐款,善人勋章

    朱瞻基一听,赶紧搭话:

    “陛下,臣毛遂自荐,想亲赴河南参与赈灾。”

    朱瞻基不是脑子一热,想去河南;

    而是他拥有润大发超市,润大发超市里可以存放超级多的粮食;

    他一个人,就是行走的超级无穷大的粮仓;

    所以,他去河南赈灾,最合适不过。

    “好!如此,才是我朱棣的好孙子!”

    朱棣赞道,“中原有难,咱们朱家人,要和天下人,一起扛!”

    定国公徐景昌出列,躬身行礼,道:

    “陛下,臣有本奏。”

    “讲!”

    “臣身为国公,又是皇亲,也当为国效劳;”

    “近些年,陛下对臣的赏赐,金银丝绸土地等,臣等几辈子享用不完。”

    “臣的一切,包括身家性命,荣华富贵,都是陛下给的,臣无寸功,却锦衣玉食,内心诚惶诚!”

    “如今河南天灾,臣不敢专享,故臣,愿捐银三万两,布五千匹!”

    定国公徐景昌掷地有声的说道,眼泪也在不经意间滑落。

    “准!”

    朱棣大声说道,随即用很欣慰的眼神,看了一眼徐景昌,随即目光扫视了一圈殿中的武将公侯们。

    殿中的武将公侯们,闻弦歌而知雅意;

    纷纷开口:“陛下,臣也认捐!”

    此话一出,让一旁的文官们,诧异万分,甚至有人咔吧一声,惊掉了下巴。

    有人因为吃惊,居然捋断了几个胡须。

    文沉们为啥会有如此反应呢?

    因为这些勋贵武将们有钱不假,但平时都是只进不出的滚刀肉。

    谁要是想从他们手中,抠钱,简直比登天还难。

    其实他们的钱,很多都是拿命换来的,自然格外珍惜。

    但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居然各个争先恐后的捐钱。

    其实刚才定国公徐景昌,已经很明白的给大家提了个醒:

    “咱们的一切,包括身家性命,荣华富贵,都是陛下给的;”

    “既然是陛下给的,如果我们惹恼了陛下,陛下会随时收回去的。”

    “这叫予取予夺,全看陛下的心情。”

    如今河南洪水,灾情汹涌,如果此时不积极表现,恐怕朱棣老爷子,会很不高兴。

    老爷子不高兴,后果很严重滴!

    所以,此时捐钱,正是能讨好老爷子的大好时机。

    而且,刚才老爷子那环顾我等的眼神,绝对饱含深意。

    只要把握好朱棣的脉,就能对症下药。

    所以,当这群勋贵武将们争先恐后的表示捐款时,

    朱棣老爷子龙颜大悦:

    “好,都是好样的。”

    “咱们君臣一心,共同对抗天灾,朕相信,人心齐,泰山移;咱爷们齐心,定能胜天!”

    朱瞻基走到朱棣身边,朗声道:

    “皇爷爷,臣也有本奏。”

    “哦,你想说啥?”

    朱棣微笑着问道:

    “皇爷爷,英雄慈善基金会的钱,是专门为伤残退伍老兵,烈士家属等准备的;所以不能动;”

    朱瞻基刚才听到有人私下议论,提及英雄慈善基金会,所以率先发话,把这个想法扼杀在摇篮。

    英雄慈善基金会,确实有不少银子,但都是民间筹集的;

    如果被官方借走,赈济河南,则极有可能有借无还。

    尤其是在朱棣老爷子的认知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整个大明的,都是他的;

    他可以为所欲为。

    但朱棣老爷子,对他的兵,尤其是伤残退伍老兵,是真好。

    以前没有银子,就算好,也只能嘴上好;

    现在大孙子整了个英雄慈善基金会,办他解决了这个天大的难题,他自然会格外珍惜。

    所以朱棣也开口道:

    “谁都不能打英雄慈善基金会的主意!”

    一锤定音!

    “但,臣想发动金陵城的富商巨贾,绅士豪强们捐款,捐粮,捐物。”

    朱瞻基再次朗声说道。

    “太孙,富商巨贾,绅士豪强们向来吝啬,你想让他们捐款,捐粮,捐物,恐怕比登天还难吧。”

    黄淮站出来,疑问道。

    其实也不能怪黄淮有此疑问,因为在真个大明朝,他们这帮读书人,压根就瞧不起做生意的。

    甚至就连朱棣、朱高炽等,也会对做生意的低看一眼。

    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之阶级说,商就是商人,地位最低。

    大明时期,商人的地位,格外的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要有利可图,富商巨贾,绅士豪强们会蜂拥而至,争相捐款、捐粮、捐物。”

    朱瞻基神秘一笑,说道。

    “话虽如此,可你拿什么,让他们觉得捐了款,还能有利可图?”

    胡俨疑惑的问道。

    “胡大人,您可知,商人巨贾,缺啥?”

    朱瞻基依旧神秘一笑,问道。

    “他们不缺吃,不缺穿,更不缺钱,他们似乎什么都不缺啊。”

    胡俨一脸困惑。

    “他们缺,缺身份地位。”

    朱瞻基一阵见血的说道。

    “缺身份地位?”

    胡俨似乎有些懂了,心说太孙啊,您可真敢说,尤其是当着陛下的面说。

    你啥意思,难道你想让陛下提高商人的身份地位?

    别说陛下不答应,就连我们这帮老臣都不答应。

    果然,朱棣的脸一寒,似乎想训斥朱瞻基。

    “皇爷爷,请允许臣把话说完吧。”

    朱瞻基抢先一步,继续说道:

    “我的设想是,我们制定一批勋章,暂且就叫善人勋章吧。”

    “只要捐银超过100两者,咱们就给他们发一枚善人勋章;”

    “只要佩戴善人勋章,以后,去往别的州,不需要路牒,见官不跪,个人乘坐官家的舟楫、马车,也无须费用,就连住驿站,也可免费。”

    “有了善人勋章的加持,那些商贾的身份,除了还需纳税外,已经和秀才没什么两样,甚至,某些地方的待遇,还要超出一截。”

    “如此一来,为了得到这枚勋章,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们,会不会挤破头捐款呢?”

    胡俨一听,忍不住赞叹道:

    “想不到太孙竟然还有这等妙招,简直妙不可言。”

    黄淮也笑道说:

    “照太孙的说法,善人勋章,其实,就是身份地位的提升。”

    杨士奇也进一步补充道:

    “太孙,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勋章分几个等级,捐款越多,得到的勋章功能越大,代表的身份地位也越高?”

    “杨阁老所言甚是。”

    朱瞻基忍不住给杨士奇点赞,心说你丫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还真他么的强。

    “好,太子,你连同杨士奇等人,全力以赴,按照太孙的提议,制作不同等级的善人勋章;”

    “咱们不仅要发动金陵城的富商们捐款,也可以扩散到全国嘛,只要他们对国家做出贡献,老子不介意多发几枚勋章。”

    朱棣最后拍板,根本没有给反对者任何发言的机会,同时眼神瞟了汉王、赵王等一眼。

    意思很明显,你们他么的在这个节骨眼上,别给我窝里斗!

    否则,我饶不了你们!

    “小子,朕命你为钦差,前往河南赈灾,再赐你先斩后奏权,你务必要把这趟差事完美的办好。”

    “孙儿遵命,定不负皇爷爷厚望。”

    朱瞻基欣然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