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邺城令 » 第八章 道人玄尘

第八章 道人玄尘

    谈松年有些懊悔,若非刚才过于托大,此刻断不至于如此被动。为首的这名黑衣人尚且堪堪应对,更何况又上来四个武功不弱的好手。

    为今之计,须得想办法取得趁手兵器,否则,对方只需游斗便能将自己累死。

    打定主意,谈松年猛地伸出左掌击向剑身,接着左脚向前迈出,伸出右手一把抓住黑衣人手腕。

    这个人万没料到谈松年竟然反守为攻,就在这一愣之间,谈松年左弓步重心下沉,探左手猛地抓住黑衣人的腰带,用力向身后甩了出去。

    趁着混乱之际,谈松年一跃而起跳出包围,三两步跨入厅中取出一杆长枪。

    这杆枪乃是其父谈鹤行留给他的遗物,谈松年视若生命,十数年来凭此枪上阵擒敌首,下马诛群寇,不知取过多少敌人的性命。

    虽说近年来疏离战阵,但仍日夜勤练未曾懈怠,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再次跃马提枪,上阵杀敌。

    谈松年手提长枪跳入院中,枪尖抖动,寒芒数点,隐隐竟有虎啸龙吟之声。

    这几名刺客也是心中一惊,他们素知谈松年沙场骁将,家传深厚,却未曾料到竟是如此神勇。

    未及多想,几个人各执刀枪又一齐攻了上来,只听得“叮叮当当”一阵激斗,刀剑翻飞,枪出如龙,又是二十多合。

    夜深人静,打斗声惊动了前院,管家庞九一看府中进了刺客,迅速集合十几名家丁赶来帮忙。

    原来庞九早在跟随谈鹤行时,每逢谈鹤行练习武功,他便在一旁伺候,有时候也跟着练几趟拳,摆弄几下棍棒。

    家丁们平时也都举过石锁,扎过马步,有时谈松年练得兴起,也让他们给自己喂招,所以对于功夫并不陌生。

    今日见主人正与刺客打斗,也只是片刻之间稍显慌乱。随即便镇定下来,有的提刀剑,有的持棍棒,一拥而上加入战团。

    只是以他们的功夫,仅能防身而已,如何能是这几名江湖高手的对手。

    不到三五合,已有两人死于刺客之手,还有几个人受了重伤,庞九也被踢中一脚晕死过去。

    饶是如此,剩下几名家丁仍是拼死护主,力战不退,一时之间倒也难解难分,势均力敌。

    谈松年眼见家丁死伤惨重,不由心中大怒,爆喝一声,枪势加紧,把刺客的攻势全部吸引到自己身上。

    此时,一名黑衣人纵身跃起一丈多高,双手捧刀向谈松年面门砍来,谈松年并不闪躲,压枪攥提枪尖顺势刺出,寒光一闪如长蛇吐信,其快如电,一枪刺中对方前胸。

    枪尖自后心贯出七寸多长,谈松年回步撤枪,“噗”的一声,鲜血喷涌而出,这名刺客重重地自半空摔下,当场毙命。

    一击而中,谈松年精神大振,转身攻向使长剑的刺客,拨拦缠圈拿,刺撩扑点扎,枪尖飞舞,寒星四射。

    这名黑衣人武功原本就与谈松年相距甚远,见对方全力向自己攻来,心中一慌,招式愈发散乱。

    仓促间躲闪不及,被谈松年一枪刺中脖项,喉骨碎裂瘫倒在地。

    突然,谈松年感到身后有掌风袭来,力道甚是猛烈。谈松年心知已然躲闪不及,只得深吸一口气,让开致命之处,以左肩硬接了一掌。

    原来,就在谈松年方才全力向其中一人进攻时,为首的这名黑衣人眼见谈松年越战越勇,并无溃败之象。

    不禁大吃一惊,暗想:“合五人之力尚且拿不下谈松年,眼见又一名同伴性命堪忧,照这个形势发展,今晚能不能全身而退还是未知之数。”

    他自恃身份,五人联手已是大失颜面,若再要暗中偷袭,岂不令世人耻笑。

    但转念又一想,如今已成骑虎之势,若不能除去谈松年,且不说无法交差,日后朝廷追查下来,亦将再无立足之地。

    他把心一横,闪电般欺到谈松年身后,举起右掌,重重地朝谈松年肋下拍去。

    谈松年虽有所防备,却如何受得了对方的全力一击,“嘣”的一声正中后背。

    谈松年只觉眼前一黑,身形摇晃,内息如波涛一般乱撞翻腾,两臂发麻气血阻滞,一股热流自心口直冲咽喉,他知道大概是要吐血。

    谈松年明白,一旦这口血吐出来,恐怕再难以支持,到时只能如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谈松年强提一口真气,转攻为守,尽量减少消耗与敌勉力相持。

    谈松年暗自盘算:“这伙贼人定然与军库一事有关,依眼前情形,势必要除掉我以绝后患。”

    “如今我已身负重伤,性命在须臾之间,不宜恋战。所幸先暂避锋芒,将贼人引至他处再做打算。”

    “否则一旦我性命不保,妻儿家眷必遭毒手。”

    又斗了几个回合,谈松年趁势虚晃一枪跃上房顶。

    果然,剩下的三名黑衣人抛下地上躺着的两名同伴飞身追赶而来。

    此时刚过五更,夜色尚沉,由于天气寒冷,人们正在熟睡之中,所以街上并无行人。

    谈松年一边运气调息,沿着街道大步向城外奔去,他伤势虽重,然趁着夜色加之道路熟悉,要甩掉追兵也非难事。

    但他深思之后觉得不妥,若贼人寻他不见,转回身再杀入府中,以家人性命相威胁,那时只能束手就缚了。

    故此谈松年一边奔跑一边暗中观察身后,远远望见有三条人影追来才觉放心。

    刺客亦是同样想法,虽然谈松年受了一掌,但似乎并无大碍,仅凭一人之力恐难对付,稳妥起见只得一起追赶。

    思往事彷徨无际,望前路生死不知。

    这大概就是谈松年当下的心境了。

    谈松年且战且退,旧创未愈又添新伤,后心挨了一掌,右腿也被划了两剑。

    不知不觉间已出城百余里,此时天已经大亮,贼人犹自紧追不舍。

    谈松年暗自揣度:“崔玄度的确称得上人中翘楚,武功高强,骁勇善战。”

    “此人虽是行伍出身,但极有城府,做事滴水不漏,多年来深为太子赵貆所器重。“

    “可即便如此,以崔玄度的地位和根基,断没有能力谋划出这等逆天之事,莫非…莫非…,哎呀不好!”

    一个可怕的念头突然涌上谈松年心头,他不敢再往下想。可是人往往都是这样,思维的闸门一旦打开,便再也无法抑制。

    谈松年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不去探究这背后的是非纠葛,然而越是如此,心内越是烦乱,渐渐地大脑之中忽而一片空白。

    神智一乱更觉气血翻腾,呼吸急促,真气如脱缰的野马在体内横冲直撞,脚步也虚了起来,飘飘忽忽好像踩在一片棉花堆里。

    谈松年只顾奔跑之际凝神思索,全然不辨方向,待到回过神来已然误入群山之中。

    说来也怪,往年的这个时候,永丰一带通常连绵大雪长达月余,银装素裹,深可过膝。

    今年却不知怎地,整个冬天滴水未落。

    只见四周山影重重,群峰环绕,枯木行行,怪石嶙峋,灰蒙蒙、暗沉沉的天空没有一丝杂色,与群山接为一体,阴沉如人间酆都,清冷似满锈生铁。

    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直伸向远方,在天地一色的映衬下,更显得荒凉肃杀。

    正思忖间,三名刺客以追至迫近,谈松年暗道糟糕:“怎会走到这荒山之中,前无村店,后有追兵,自己又重伤在身,处境可谓大大的不妙。”

    谈松年把心一横,转身站定,把长枪插在地上,大声说道:“诸位且慢!”

    几个人正奋力追赶,眼见谈松年突然停下,俱是一愣,随即也止住身形,一字排开,紧紧地盯着谈松年,口中却并不答话。

    谈松年继续说道:“请恕谈某愚钝,在下与各位可曾有过仇怨?”

    为首的黑衣人往前迈了一步道:“谈大人客气了,大人与我等远日无怨近日无仇。”

    “既然如此,为何对在下苦苦相逼,非要置谈某于死地?”

    “谈大人,我等行走江湖,大人高居庙堂,我们素来井水不犯河水,今日之事实属无奈,得罪之处请谈大人原谅。”

    说话虽然恭谨,然而语气之中透着冷峻、坚决。

    “在下久居军中,不识天下英雄,诸位可否摘下面具,好让谈某一睹真颜?”

    黑衣人心中一阵好笑,哪有自报家门的蒙面刺客。口中却是十分恭敬,冲着谈松年抱拳道:“谈大人就不必费心了,我等亦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其它的恕不便奉告。”

    谈松年心下了然,黑衣人的这几句话果然印证了他之前猜想。

    谈松年虽然身在朝堂,但对江湖之事并不陌生,这些黑衣人并非普通江湖杀手,而是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游侠”。

    谈松年曾听其父谈鹤行说过,所谓“游侠”大抵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

    早期的墨家声名赫赫,人才辈出,墨者不仅深植庙堂,做官为宦,更有精通剑术,武力惊人之辈。

    如墨家名士禽滑厘、段干木、公尚过等皆是数百年前名噪天下的剑士。当时甚至有“天下之言,不归墨,则归杨”的说法。

    及至始皇东出,剪灭六国一统天下,百家争鸣的盛况不复存在,墨家也随之声势渐衰。

    到了汉朝,世宗武皇帝独尊儒术,墨家弟子逐渐分化为两支,一支专注于机关术、器械铸造,另一支就成为秦汉以来的“游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