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邺城令 » 第十九章 神兵天降

第十九章 神兵天降

    部署完毕,桓霁心中突然升起无限的感慨。

    他自十六岁从军,凡二十余年,历经恶战不计其数,从未像今日这般沉重、悲壮。

    朝廷虽已派援军前来,然亦须数日后方可赶到,可谓远水不解近渴。真不知明日战后,帐下还能生还几人。

    很快,桓霁脸上又重新恢复了从容的神色,他“仓”的一声拔出佩剑,朗声道:

    “军人以护国保民为本,青山埋骨、马革裹尸乃我辈无上之光荣!朝廷将蓟州交于我等,当此危难之际,惟有死战报国尔!”

    帅帐内士气激昂,皆高声呼喊:“死战!死战!”

    次日辰时,北燕联军开始攻城。

    果然不出桓霁所料,慕容铣只在东西二门布置少量部队佯攻,主力步卒两万,烟尘滚滚一齐杀向北门。

    慕容铣一上来就摆出了拼命的架势,十数架投石机抛出的飞石雨点一般砸向城头。

    赵军士兵虽有盾牌护体,奈何飞石有十几斤重,又是高空飞来,盾牌如何能当?

    仅一波攻击,赵军便已死伤近百,桓霁见状,急令士兵矮身紧贴女墙暂避。

    紧接着,北燕军由四十名盾牌兵护卫的大型冲车,直往城门而来。

    其余部队在弓箭手的掩护下,潮水一般涌到城下,架起云梯,争先恐后地向城头攀爬。

    赵军以高临下,一齐发射羽箭和事先准备好的滚木礌石奋力还击,敌人完全暴露在赵军的攻击范围之内,中箭者、被同伴砸中者,惨叫着自半空跌落,不计其数。

    激战至午时末,慕容铣组织的三次进攻,均被击退,联军士兵死伤两千余人。

    看着城墙下遍地的尸首,慕容铣暴跳如雷,此时的他,就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

    慕容铣跨马在军前往来狂奔数次,高举旗帜喝道:“今日便是最后的决战,赵军已经坚持不住了。”

    “传本王令,登上城头者,官升三级,赏金百两。凡有怯战后退者,一概格杀!勇士们,踏平蓟州,活捉桓霁!冲!”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联军前仆后继奔向蓟州城,混战中,数十名敌军趁机登上城楼。

    桓霁扔掉长槊,挥宝剑杀向敌军,威风凛凛势不可挡,顷刻间便已斩杀数人。

    军兵们受到鼓舞,一个个舍生忘死奋勇杀敌。

    桓霁手持长槊,血浸征袍,面对着城外多如蝼蚁的敌军,神色一如平常。

    阵阵鼓角吹过,伴随着喊杀声、兵器的撞击声,响彻云霄。

    这一战,两军从清晨杀到日落,慕容铣接连攻城七次,尽皆受挫,士卒死伤三千余人。

    旌旗散落,刀弓堆积,狼烟遮挡住天空,鲜血染红了大地。

    城墙下数不尽的哀鸿,放眼望去满目的悲凉。

    慕容铣心有不甘,无奈天色已晚,又担心赵军分兵截其后路,只得收兵。

    这一日,总算是熬过去了,桓霁在心里盘算着。

    回到帅府,桓霁来不及用饭,迅速召集众将商议明日守城之事。

    古副将是个直肠汉子,性如烈火,见众人七嘴八舌,半天讨论不出个明确意见,按捺不住:

    “今日折三千,明日折两千,最多两日,剩下的这点兵马就全报销了!”

    “依我看,明日我等一起杀出城去,与那慕容老儿决一死战,即便战死沙场,也落个痛快。”

    桓霁连连摆手:“不可,我们的任务是守住城池,眼下敌众我寡,决不可贸然出击。”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攻又攻不得,守又守不住,难不成真要被困等死不成?”

    桓霁闻听此言,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厉声喝道:“古星云,休得浪言,胆敢惑乱军心,本帅决不轻饶。”

    古星云自觉失口,不敢再多说,退在一旁。

    “今日伤亡怎样?”桓霁朝军中主簿问道。

    “阵亡一千八百,伤者约九百,我军能战者尚有五千;弓箭兵甲还算充足。”

    “嗯,这和我估计的大体不差,东西二门情形如何?”

    副将孙成忙上前搭话:“大都督料事如神,敌军果然只是佯攻,将士们全力拒守,此二门安然无恙。”

    正商议间,门外士兵来报:“援军已到!”

    这个消息不亚于一颗炸雷,真是太及时了,众人喜出望外,帅府内顿时人声鼎沸,个个脸上喜不自胜。

    桓霁“腾”地站起,激动地问道:“援兵现在何处?”

    声音有些发颤,嘴角上的胡须竟也不住地颤抖。

    “启禀大都督,援兵距城不足五里,已扎下营寨等候大都督令。”

    桓霁仰天长叹:“天不灭我蓟州!前日薛大帅传来消息,大军三日后方可到达,想不到竟如此迅速。诸位,快随我出城迎接!”

    桓霁怔怔地看着陈鹰与沈策身后的仅数千骑兵,脑子突然有点发蒙:说好的援兵,怎么才这点儿人?

    如同一个极度口渴之人,即使没有足够的清水,至少也要给几个梨子苹果。

    然而望眼欲穿等到的却只有一颗枣,叫桓霁情何以堪?

    陈鹰是个急性子,见桓霁亲自出城迎接,赶紧拉着沈策上前见礼:“见过大都督!我二人乃先锋营高破虏将军麾下副将,末将陈鹰,末将沈策。”

    “二卫将军辛苦!”

    桓霁往他二人前后左右看了半天,疑惑地问道:“怎么没看到高将军?”

    “高将军出城探查敌营去了,临行前命我二人率军先行入城。高将军说,军情紧急,未能及时前来拜见,特吩咐末将代为谢罪!”

    桓霁豪爽一笑:“高将军太客气了,不顾鞍马劳顿,孤身一人冒险深入敌营探查,本帅岂有责怪之理。二位快请,随我帅府叙话。”

    说着话,桓霁伸出手,一边一个,挽着陈鹰沈策往城里便走。

    一进帅府落座,桓霁便命人把开战以来的战况向陈鹰沈策做了介绍。

    他最关心的依然是明日将如何守城。

    桓霁把身子微微前倾,左手扶着桌案,满怀期盼的目光望着陈鹰和沈策:

    “敌军攻势甚猛,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几番交战下来,兵力已损失殆尽,如今援军既到,本帅可以放心了。”

    桓济这话有些言不由衷,自古以来守城,哪有用骑兵的。即使加上高破虏带来的区区五千骑兵,亦不过是多撑得一时罢了。

    但对方毕竟是来增援,桓济不愿扫了众人兴致,因此言语之间自是要客气一些。

    陈鹰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手拍着胸脯大打包票:“大都督尽管放心,莫说三国联军,即便十国联军,咱老陈也丝毫不惧,待末将明日出战,定取那慕容老贼的首级!”

    此话一出,帅府内气氛骤然尴尬起来,蓟州众将心中十分不满。然他二人毕竟是朝廷所派,因此不便公然表露出来,只默默地都不作声。

    沈策眉头紧皱,心道:“这个陈鹰,总是这么鲁莽,如此胡言乱语,岂不把桓大都督和满营众将全都给得罪了。”

    他担心陈鹰再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赶忙抢过话头:“大都督,事前薛元帅曾有交代,一切听从您的吩咐。但有所差,我等遵命便是。”

    桓霁却毫不在意,继续问道:“那么依二位高见,明日我军该当如何?”

    “当然是进攻!”

    沈策正要答话,一个声音自帅府外传来。

    众人正疑惑,自门外闪出一位身形欣长、风采超凡的俊美少年。

    不问可知,此人正是高破虏。

    高破虏信步走到桓霁面前,双手抱拳朗声道:“末将高破虏见过大都督,未能及时觐见,还望大都督恕罪!”

    桓霁大喜,三步并作两步绕过帅案:“说哪里话,高将军不惜以身犯险勘察军情,本帅高兴还来不及,岂有责怪之理!”

    “不知高将军有何妙计,本帅洗耳恭听。”

    “大都督请看”,高破虏用手一指地图,“我军目前总兵力不过万人,即使全力防守,也不过是多撑一两日而已,徒增伤亡。”

    “况且以骑兵守城,未免得不偿失。因此末将以为,我军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对方万万料想不到,我军此时竟敢主动出城迎战。”

    “再者,末将探查过了,北燕骑兵集结于此处狭小的山谷之中,前军一乱,后方骑兵根本来不及响应。”

    “所以,敌军在猝不及防之下,定然难以抵挡我骑兵冲击。如此,必可破敌!”

    的确是以弱胜强的妙计。

    然而,桓霁听罢却默默无言,不置可否。

    高破虏的计策他不是没想过,一击成功倒还好说。万一陷入鏖战,自己又无后续兵力接应,这区区五千骑兵恐将遭到灭顶之灾。

    桓霁在心中反复推演,一时拿不定主意。

    高破虏道:“大都督,有道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今我大军主力未到,此计或可收到奇效。大都督若是有顾虑,末将愿立军令状。”

    “诶,高将军且听我把话说完。”桓霁见高破虏误会,赶紧连连摆手:“此法虽然冒险,确是值得一试。”

    “也罢!就依将军,明日开城迎敌,给慕容老贼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有什么后果本帅一肩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