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邺城令 » 第三十三章 悠悠往事

第三十三章 悠悠往事

    高破虏躬身谢道:“晚辈何德何能,岂敢与陈胜公这样的英雄豪杰相提并论。不过陈胜公为民请命,敢为天下先,晚辈素来十分敬仰。想不到今日竟能遇到先贤之后,也算不虚此行了。”

    陈寔突的一拍脑门,歉声道:“哎呀,失礼失礼,你我二人畅谈这么久,竟忘了请教公子尊姓大名,不知可否相告?”

    “前辈客气了,晚辈高破虏,初入江湖,想必前辈并不知晓。”

    陈寔笑道:“难怪,难怪,老夫远遁尘世,江湖上的是是非非早已无心过问。竟不知世上有高老弟这般后起之秀。”

    陈寔亦是个慷慨豪爽之人,适才交手之时,他发现高破虏武功之高固然难得,然心胸宽广,更兼这个年纪少有的沉稳谦逊,登时大感欣慰,颇有倾心相交之意。

    因此言谈之间称呼上便显得亲近许多,态度也不似开始那样冷峻了。

    高破虏心有疑惑,忍不住问道:“前辈,晚辈有一事不明,不知可否赐教?”

    “诶,高老弟不必客气,老夫知无不言。”

    “今日在山道之中,那支匆匆而过的马队,似乎与前辈认识。请恕在下冒昧,前辈的伤势是否与此有关?”

    听了高破虏的询问,陈寔原本兴高采烈的脸上顿时略显尴尬,语气也变得低沉起来:

    “小兄弟你果然聪慧非凡,正是如此。”

    高破虏奇道:“据晚辈看来,以前辈的武功,江湖上恐怕少有敌手,为何……?”

    他本是朝廷将领,按理说不应过多插手江湖恩怨。

    但今日之事情有特殊,一来高破虏对眼前这位陈寔颇有好感,既有缘相识,便想着关键时刻助其一臂之力。

    更为重要的是,高破虏此次青州之行担负着保护晋王的重任,在这深山古道之中,突然出现大批江湖人物,其中更是不乏陈寔这样的世外高手。

    因此,高破虏不得不万分小心,谨慎处之。

    “哎——”陈寔缓缓起身,慢慢踱步到祖先灵位前,忍不住一声长叹。

    接着又道:“此时说来话长,不知小兄弟对敝先祖当年之事知道多少呢?”

    高破虏道:“惭愧,陈胜公当年的英雄业绩晚辈只是略知一二,内中隐情还请前辈赐教。”

    “敝先祖当年因不堪劳役,命在旦夕之间。无奈之下联合假王吴广公,揭竿而起。数月之内,众达数万,声势之大,天下震动。”

    “只可惜,本该前景一派大好之际,二公因受奸人所谗,生出嫌隙,最终大业毁于一旦。吴公为部下所杀,敝先祖竟死于马夫这等宵小之手,真是令人可悲可叹!”

    高破虏恍然大悟,不禁惋惜道:“想不到陈胜公兵败的原因竟是这样。”

    “是啊!”陈寔继续说道:“先祖兵败之后,其部下亦各作鸟兽散,很快便为官军所灭。”

    高破虏于文学典故并不精通,只是在幼年随师学艺之时,曾听师傅偶然提起过。

    今日听到陈胜后人当面将内情徐徐道来,如身临其境,自有一番震撼之感。

    高破虏安慰道:“前辈无需介怀,陈胜公虽然功败垂成,但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足以惊天地泣鬼神,震动古今!”

    “若无贵先祖这振聋发聩的一呼,恐怕也不会有后来的大汉太祖高皇帝以一介布衣之身,荣登九五之位。”

    陈寔看着高破虏,满脸的赞许与欣慰,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欣赏眼前的这个年轻人:“难得你年纪轻轻,便有如此透彻的思考与认识。”

    “不错,先祖虽然最终失败,却也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为王者,心中若不时刻以民为重,广修德政,天下人便可起而反之。数百年来,帝业兴衰莫不如是!”

    高破虏道:“前辈所言甚是。晚辈还有一问,陈胜公遇难之后,为何会葬于这芒砀山之中?”

    “说到这件事,老朽所受之伤便与此有关。”

    陈寔引高破虏重新回到卧榻之上,喝了口水继续说道:“先祖临终之前,曾嘱咐心腹部下,务必把他的遗体运回芒砀山安葬。”

    “后来,官府发下文书,尽捕陈氏族人。先祖在原籍曾经娶妻,育有一子年方六岁。”

    “万幸的是,部下抢先官府一步,找到他们母子,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历经九死一生来到这里。”

    “先鼻祖母遭此变故,心灰意懒,决定远离尘世。母子二人在此守着先祖陵寝,结庐而居,孤独终老。”

    这本是一段惊心动魄,生死皆在一线之间的悠悠往事。如今在陈寔的口中娓娓道来,脸上沉静如水,心中波澜不惊,如同一位老僧,平静地讲述着身外之事。

    高破虏不禁心中大为感叹:“人生匆匆数十年,王侯将相也好,贩夫走卒也罢,皇图霸业、名利荣辱,都不过是过眼云烟,最终只是化为一抔黄土而已。”

    高破虏道:“晚辈明白了,难怪此地叫做隐王镇,原来竟与陈胜公有关。”

    “正是,安顿好先祖的家人之后,一些心腹部下不忍相弃,便在这芒砀山中避世而居。”

    “数百年来,虽无大富大贵,更没有显赫的声名,却也是安居乐业,免受战乱之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得失只在存心之间而已。”

    陈寔突然语气变得激动起来,灯光照耀之下,胡须微微颤动:“最近几个月以来,隐王镇突然出现大批可疑人物,他们举止异常,行踪诡秘,其中不乏江湖中成名高手。”

    高破虏眼前一亮,心道:“果然不出所料,隐王镇绝非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

    只见陈寔突然压低了声音,身体朝高破虏微微倾斜,继续说道:“小兄弟刚才说道白天那支马队,你可知他们是谁?”

    高破虏道:“不认识,晚辈从未见过。”

    陈寔点点头:“老朽想来也是这样。他们便是横行于凉州一带的江洋大盗,领头的叫郭通。我二人还曾有一段恩怨。”

    “数年前,老朽途经青石关,正好遇上郭通行凶害命。我出于怜悯之心,施以援手,并且打伤了郭通。”

    “当时本想取他性命,一时心软放了他。那郭通不但不感激,反而大言不惭,说十年之后必报此仇。”

    “我只道是情急之下的一句戏言,并没有当回事。若不是今日山道之中偶遇郭通,我几乎把这件事忘记了。”

    高破虏此时才如梦方醒道:“怪不得前辈见到那支马队,似乎如临大敌一般,急忙追过去了。”

    陈寔郑重地点了点头:“正是如此,公子所言丝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