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隐相 » 第九十七章 风浪起

第九十七章 风浪起

    2楼

    贺知章前途安排上天翻地覆的变化让新进士们膛目结舌。也让他本人飘飘忽忽了一晚上,甚至觉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任是贺知章用滚烫的热水洗了三道脸,依然没能完全消除倦容,看看时辰也不早了,他也就再顾不得许多,换上簇新的官服雇了一辆赶脚直奔皇城。

    赶脚在宣仁门不远处停下来,贺知章下了车,却见着宣仁门前有些小小的骚动。他本是个爱热闹的人,好奇心也强,见状忙凑了过去。

    事情倒也简单,是七八个远自河北道赵州栾城来的百姓上神都告御状,却被禁军给拦下了,如今已通知了京兆衙门,现正等着他们来人。

    似这等事情几乎是隔三岔五就有,实在没什么好看的。贺知章瞅了几眼正要走时,那几个告御状的百姓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磕头诉冤情。

    待那为首的百姓一开口,贺知章刚刚迈开的步子顿时就收了回来。那些个禁军看他身穿官衣,遂也就没有驱逐他。

    最终贺知章静静的听那百姓将事情完整的说了一遍。

    恰在那百姓说完不久,皂服红裹肚的公差们也到了,一并将那几个百姓提到了京兆衙门。

    看看那些百姓及公差,再回头看看皇城,贺知章着实是犯了难,这可是他第一天履任,还是要去拜见上官婉儿的,这要是迟到,那可真是太不好了。

    心下犹豫迟疑了一会儿后,贺知章最终一咬牙,舍了皇城跟着那几个百姓及公差向京兆衙门走去。

    到了京兆衙门后,贺知章便在左近寻了一家茶肆坐下,点了一瓯茶却全没品出茶味儿,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衙门的大门口。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时辰,那瓯茶已经完全没有了滋味,眼瞅着天已近午时,才见那几个百姓脸色苍白的走了出来。为首的那人还是被人架着走的,分明是在里面吃小板打了屁股。

    见这几人出来,贺知章当即结了账走出茶肆,远远的跟在几人身后。

    远离京兆衙门有一段距离之后,贺知章快步上前拦住了几人。

    此刻他身上那件官衣发挥了作用,三言两语便将事情问清楚了。几人告状不成,那为首之人还挨了小板,并被京兆衙门勒令尽快还乡,不得再于京城逗留,否则下次再见便要以流民处断了。

    这几个百姓也是被弄怕了,死了告状的心思,准备即刻动身还乡。

    贺知章一番安抚,最终还是他的官身起了作用。那几个到底是心有不甘的百姓跟着他一起寻了一家小客店,暂时安住下来

    给这几人掏了房钱饭钱,将这些告状的百姓安顿好后。贺知章便马不停蹄的向皇城赶去。

    因早得了交代,贺知章顺利的进了皇城宫城,但他着实吃了不少的冷脸与冷眼,尤其是那个给他导引的小黄门,更是满脸的不耐烦,每一转身过来看他时都带着浓浓的早灾乐祸的意味。

    好你个措大第一天履任,面见上官待诏时都敢如此迟到,且等着好收拾吧

    贺知章心里也是惴惴,毕竟上官婉儿比不得旁人

    跟着小黄门到了上官待诏的所在,禀明进去之后,上官婉儿压根儿就没见他。只说让他去崇文馆寻唐松,今日履任迟到这么些时候如何处断,以后安排什么职司俱由唐松做主。

    听到这话,贺知章终于证实了昨晚的猜测。心里也随之轻松了不少。

    重又跟着那鼻子不是鼻子,眼晴不是眼睛的小黄门往回走,一路走到宫城们距离皇城最近的东宫所在时,崇文馆终于到了。

    这个皇家图书馆面积挺大,小黄门带着贺知章却没走正门,绕行几步到了一处竹林掩映的小侧门。

    走进小侧门便是一个面积不大,只有一进的小院。小院子三面皆有围墙与崇文馆里的其它地方分隔开,是以这地方虽然属于崇文馆,却实是一个独立出来的所在。

    小院儿内非常安静,贺知章跟着走到正堂门前。这时,前面那个小黄门陡然变了脸色,原本的冷脸瞬间热情似火起来。

    只不过这份热情却不是冲着贺知章的。

    上官婉儿办事利索,仅仅大半天的时间公事房就给安排好了。唐松对这个地方甚是满意,正在分拣宫人们送来的公事房所需一应物事时,就见一个小太监领着贺知章走进门来。

    打发走那个热情过度的小太监后,唐松皱着眉头走到了贺知章面前。

    贺知章知机,也不等唐松发问,径直将迟到的缘由备细说了个清楚。

    世上还有这么巧的事儿等贺知章说完,唐松紧皱的眉头早已舒散开,嘴角处甚至还浮现出若有若无的笑容,这事儿办得好

    贺知章是个很四海的性子,人又喜欢笑。唐松一笑之后。他笑得更大声。

    两人又说了几句这事之后,贺知章笑道:从今之后某就随大人职事了,却不知咱们这地处究竟是干什么的

    干大事不等贺知章完全兴奋起来,唐松跟着又补了一句,大难事

    贺知章还待再问,唐松已笑着摆了摆手,这事儿三两句之间也说不清楚,以后你自然知道。走,去看看那几个告状的百姓,路过皇城时你也顺便到吏部把该办的公文给办了

    见唐松也要走,贺知章愕然道:这还没到散衙的时辰吧

    咱们这不是衙门说话间,唐松已当先向外走去,该忙就忙,该闲也不在这儿死撑

    时间如此自由

    贺知章边跟着唐松往外走,边喃喃的嘀咕了一句,这究竟是什么地处啊

    重回皇城吏部,贺知章享受到的待遇与之前截然不同。不过是例行公事罢看书就来w]ap。了,结果昨日那吏部主司郎中却亲自来给他办这芝麻绿豆般的事情。

    办完之后,那主司郎中甚或还力邀贺知章往他公事房坐坐,言说最近刚得了今年新出的上品蒙顶石花茶。

    贺知章虽然好酒,但对茶也不是全没兴趣。若非顾念外面还有唐松等着,以他那性子还真有心去尝尝这号称大唐七大名茶之首的上品蒙顶石花究竟是神么滋味儿。

    见他执意要走,那吏部主司郎中一脸惋惜的亲送他出来,边送边拐弯抹角的探问他与上官待诏的关系。贺知章也不笨,云山雾罩的扯了一通,其实什么都没说。

    还别说,皇城里的人就是吃这一套说话的方式。贺知章越是扯得云山雾罩,那吏部主司郎中待他就越客气。

    一路送到吏部衙门大门口时,那吏部主司郎中方才隐隐约约的点了一眼儿,之前贺知章这状头之所以会被分发到恍若如此僻地,确平是刚刚上任的凤阁侍郎,如今正红火的苏大人有过授意。

    某这位置外人看着风光,着实是不好做啊吏部主司郎中叹着气亲热的拍了拍贺知章的肩膀,季真少兄多体谅

    好说,好说

    辞了吏部主司郎中向宣仁门口等候的唐松走去时,贺知章心底对苏味道的鄙夷实是达到了顶点。

    就这么点儿心胸,居然还能做士子楷模,诗坛领袖,我呸

    出皇城后,贺知章便带着唐松去了那家小客店,顺利见到了那几个上龘京告状的百姓。

    此时,贺知章就见到了唐松随意洒脱的另一面,这人做事极其认真细致,此前分明已经听他说过事情原委,但此刻却似从不知道这事一般,向那几个百姓从头到尾一丝一毫都不曾遗漏的将事情又核实了一遍。一并将几人带来的东西也是再三审视,惟恐稍有疏漏。

    目睹此状,贺知章心中暗自凛惕,以后跟着唐松做事断不能有丝毫马虎。

    细细将事情问完,唐松将那几个百姓好一番安抚,又留了一些钱财后才带着贺知章离去。

    出了小客舍,贺知章便建议尽快这这事发作出来,却被唐松摇头否了,时机不到,且再等等吧。知道你好酒,走,今日某便做个东道请你一醉

    唐松没带贺知章去庄海山与柳叶的小酒肆,而是在北城寻了一家之前经常好去的地处。

    这家酒肆位置稍偏,但胜在酒不掺水,菜也洁净。历来便是士林中人常好光顾之地。

    酒肆没有二楼,雅阁俱都是用屏风在大堂三个角落里隔出来的,是以虽曰雅阁,但在里面吃酒时却能听到外面座头上的议论。

    贺知章是海量,喜饮酒性极烈的三勒浆。唐松却更喜欢河东葡萄酿,且只是小口品呷,悠然自乐。

    堪堪等唐松吃完两樽河东葡萄酿时,外再的酒客食客渐渐多趄来,各种议论也多了起来。

    到这地方来的多是士子们,吃酒闲谈时少不得还是要说士林中的那些事。而当今神都士林中最惹人关注的事情莫过于两件。

    第一件便是崔沉的声名大振,随着崔师怀告老,崔莅事件终结。蛰伏了没几天的崔沉近来颇是活跃,频频拜访京中诸位诗坛耆宿,频频参加各种文会诗会,频频在各种场合放出旧作新作。

    他出身于博陵崔家,头顶着四玉树之冠的光环。人又长的唇红面白,漂亮的很。加之又有新科进士的身份光环加持,这番趁着神都各色人等正对新进士大感兴趣的时刻主动高调出击,顿时就引来好评如潮,各种赞誉不绝于耳。

    凭借着之前春明园新进士赐宴后被选为探花使遍游京中名园采摘名花的惹眼荣耀,崔沉的才名与长相漂亮的美名甚至远远超越了士林,在普通百姓之中也流播极广。

    算算这崔沉从河北道定州博陵进京不过两个月时间,便已名动神都,且这名声还在不断上扬,不断由神都向整个天下流播开去。若论其崛起之速,在年轻一辈士子中声名之大,与去年彗星般崛起的唐松实有一拼。

    而且这崔沉相比于去岁的唐松,更有着几条绝大的好处。

    一者,去岁唐松扬名是起于市井,借助沈思思与如意娘的大花魁之争迅速崛起,其才名主要是在民间普通百姓中得到认可。士林内却是颇有争议,尤其是那些个诗坛霸主们,即便在唐松声名最盛的时候,这些人也没为唐松说过一句好话。

    诗坛盟主们不予认可。

    这就使得唐松获得的才名有些虚浮落不到实处,舟疑者仍众。

    与唐松截然不同的是,现下风头正劲的崔沉却是获得了士林以及民间百姓的共同赞誉。尤其是在那些个诗坛耆宿纷纷在不同场合大力肯定,乃至是夸赞了崔沉之后,这位崔门新锐的声名就有了无比坚实的根基,且凭借这一根基更增了高扬的势头。

    苏味道力挺崔沉,崔融称赞崔沉,甚或文章四友中素来不夸人的杜审言都在某个公开场合说了崔沉有诗才,堪称少年一代中俊杰人物的话。若非李峤已被远窜琼州,就是整个文章四友力推崔沉的格局了。

    文章四友之外,沈侩期也对崔沉赞誉有加,据说就连仍在牢中的宋之问也将崔沉一番好夸,因流传出来的这些夸赞之语实在太过肉麻,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至此,当今诗坛最顶尖的七人中,除了远窜的李峤和不喜欢崔沉诗风的陈子昂之外,其他五人俱都合起力来共推崔沉上位。

    文章四友及沈宋已是如此,这就更不说那些个诗名稍逊的耆宿了,一时间,凡是在神都士林间提及崔沉,这些个前辈诗人几乎是众口一辞的就是一个字:夸

    更可怖的不仅是士林,便是皇城,乃至整个权贵圈子对这个粉嫩新人也是同声夸赞。秘书监夸,国子祭酒夸,六部好几位主官夸,三省中有人夸,就连政事堂也有一两位相公提到这个崔沉时点头说了两句不错,不错

    这声势,这阵仗,这众口一辞的肯定,一年前的唐松真是拍马都比不上啊。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进来神都各酒肆歌女乃至兴艺坊各伎家们唱唐松那曲子词的已经渐渐减少,唱崔沉歌诗的却是越来越多。

    除这一款之外,崔沉相比于唐松还占着别的优势。譬如他是正宗的进士出身,还曾出任新进士中仅有两个名额的探花使。唐松却连进士都不是,唐人重进士可不是假的。再譬如崔沉扬名凭借的是诗,唐松却是曲子词。唐人重诗那也不是假的。

    再加上崔沉无论走到那里参加文会诗会都会带上十来个同榜的新进士,众星拱月,一枝独秀。

    总而言之,如今的崔沉已在各种合力之下光耀璀璨的崛起。随着他的声名大振,不仅渐渐抹去了前些时因崔莅之事给博陵崔门带来的不利影响。且使崔沉本人俨然有了诗坛年轻一代领袖的气象

    甚或现在就有不止一人放言:长则二十年,短则十余年之后,崔沉必为诗坛执牛耳人物。

    听着外面那些个士子酒客们满带艳羡的议论,雅阁中的贺知章带着浓浓酒气叹道:嘿,第一世家,博陵崔氏果然不同凡响

    唐松依旧在小口的呷着河东葡萄酿,闻言,但只一笑而已。

    议论完崔沉,外面就说起了近来神都士林的另一件热闹事。继苏味道率先放言痛批曲子词为伶工乐人们不入流的东西,读书士子沉迷于此便是自甘堕落之后,相继就这一问题发声的人越来越多,发声人在诗坛与政坛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诗坛耆宿们附和苏味道,皇城里有人应和苏味道,譬如前面夸赞过崔沉的秘书监监正郑子仪,譬如执掌国子监的卢祭酒。到最后,就连那些一辈子也没写过一首诗的顶级权贵们都开始就这个他们本来不会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言论了。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字:批,痛批且越批越狠,话越说越重,也越来越出格。

    虽然这些批评里并没有直接点名,但当世写词的人本就极少,正规士人出身的几乎一个都没有。方今以曲子词扬名的就仅有唐松一人,如此情况下,又何须点名。

    耳听外边的议论中转述出国子监卢祭酒说以文观人,文如其人,读书士子沉迷于曲子词不仅是辱没士林,更是才不堪大用,似这等人断不能入朝堂以免败坏政风的话后,贺知章再次长叹了一口气。

    大人当日真不该填了这些曲子词出来,以致今日遭人如此诟病这句说完,贺知章蓦然眼神一亮道:以大人之才,何不再作几首好诗出来,压一压这股邪风

    便是作再多好诗,也抹不掉这段曲子词的经历吧

    贺知章闻言,神情一黯。是啊,只要这段曲子词的经历在,便是写出再多的好诗又有何用

    见他如此,唐松淡淡一笑,我且问你,那几首曲子词究竟如何

    确乎是好

    我再问你,那几首曲子词早在去岁就已广为流传,为何当时无人批驳,现在却如此群情汹汹

    大人的意思是

    唐松没说什么,只是迎着贺知章的眼神点了点头。

    某原以为苏侍郎挑起这个话题只是一己之私,却没想到沁

    闻言,唐松哈哈一笑,无心插柳啊,今岁前后两次科举中某得罪人的太多了些

    走了,那秘书监监正郑子仪乃是荥阳郑氏出身。国子监卢祭酒则是范阳卢出身,恰与博陵崔是同气连枝言说至此,贺知章再次啧啧叹息起来,这下子他们可是抓住大人的痛脚了

    诗与词不过都是文字的组合罢了,何以词就不如诗

    这当然不同贺知章随口说了一句后,才觉出不对,歉意的笑了笑后才接着道:曲子词文辞虽美,然来来去去都是在男女私情上打转,甚或还多好写闺阁风月之事,境界如此之低,如何能与诗相提并论

    词在发展前期,乃至于到北宋时的地位也长期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境算太低。贺知章此言并不错,唐松心中也清楚,是以听了他这话之后,但只点点头也就没再多问。

    倒是贺知章复又旧话重提,言说自前朝以来越是在诗坛享有大名者在仕途就走的越顺越高,这文坛地位与仕途中的地位其实紧密相关,一并举了虞世南与上官仪两位太宗及高宗朝的宰相为例证。随后又难免担忧唐松如今遭人如此贬抑,将来仕宦途中必然会吃亏甚多。无妨,此事自有办法

    听唐松这话,贺知章愁眉苦脸的抬起头来,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将那些曲子词再牧回来吧

    唐松扬手间将樽中如血一般的河东葡萄酿一饮而尽,随即站起身来,天色也不早了,走吧

    是一脸疑惑的贺知章转身走了。

    唐松心下其实一直挂念着昨日弹劾诸武,并请迎回庐陵王的那几本奏章。当时他可是亲眼目睹武则天对此非常生气,并立即召回了在白马寺思过的武承嗣。

    这么大的事情断然不会没有后续,无奈他如今在皇城中太不受欢迎,又没有耳目,就是想打听也打听不出什么东西。但贺知章就不一样了,此人不像他这么惹眼,性格又很四海容易交朋友,加之在皇城里还有一些同年,即便打听不到太重要的消息,一般的情况总还是能问出一些的。

    放走贺知章,唐松便重又陷入了发呆般的沉思中。控制世家门阀,这么大一篇文章,却从何处入手才好啊

    贺知章这一去就是大半天时间,直到下午皇城快要散衙时才回来,不过他毕竟没有瞎晃,终究是带回来了一些有用的消息。

    除了那几本奏章之外,这两天来陆续有大臣进言此事,弹劾武攸宜尤其是武三思的人越来越多,众口一辞要求召回梁王,彻查三阳宫督建之事。

    在这一过程中,武则天只是听着看着,没有任何表态。

    文昌左相可还朝了

    回来了

    他可有什么举动

    没听说,

    唐松站起身在公事房中走了两圈儿后复又问道:当前弹劾诸武的人中,以谁地位最高

    贺知章闻言,略想了想后道:刑部张孟将大人,御史台桓士则大人

    孟将是张柬之的字,贺知章口中的张孟将其实就是张柬之。至于桓士则指的是御史大夫桓彦范。

    一听此言,唐松沉吟良久后摇头一声叹息。

    这些人真是不好说,自己都能看出危险的事难昏他们这久经宦海历练的人会看不出来

    武则天虽然没就此事表态,但急召武承嗣还京这样的事情都做出来了,如此明显的信号岂非就是最好的表态,难昏他们也看不出来

    这一回,朝局真是要大动荡了。

    果不其然,仅仅隔了一晚,第二天上午贺知章就打听回了一个震动整个朝堂的消息。

    就在今天早朝中,政事堂二号人物狄仁杰出班奏请圣神皇帝清查武攸宜强占民宅事三阳宫督建事。

    狄仁杰一出,桓彦范张束之随即跟上附奏,其他附和者不下十人之多。

    对此,武则天回以再议既没有同意狄仁杰等人的奏请,也不曾斥责。

    此事一出,朝堂内气氛紧绷,皇城内风声鹤唳。

    唐松沉思世家门阀的事情之余,紧密关注事态发展动向。仅仅五日之后,又一个更大的消息震爆朝野。

    狄仁杰谋反张束之,桓彦范等是为同谋,此八人已被来俊臣拘拿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