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侣奇谭 » 第八章 天分九境

第八章 天分九境

    说起灵源,就不得不提起之前所说的灵气。

    云起已经知道修士们唯有吸纳灵气入体,然后加以炼化,才能为自己所用,从而施展一些神通术法。

    既然要炼化灵气,自然需要先感应到灵气的存在,其次还需要能将感应到的灵气吸纳入体。

    在所有的生灵中,只有极少数的生灵才能感应并吸纳灵气。

    人族修士认为,这是由于这些生灵体内有一个可以吸纳灵气的源头,故而将此称之为灵源。

    当然,妖族那边倒不叫灵源,他们将此称之为灵根,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

    至于其他种族怎么称呼的,小册子上倒没写。

    灵源最重要的属性是吸纳灵气入体的速度,这也是划分灵源等级的一个重要依据。

    至于感应灵气的程度,倒是没什么太大区别。

    一般来说,最低等的四等灵源吸纳灵气的速度缓慢之极,拥有四等灵源的修士大多数一辈子也进阶不了炼气中期,更别说筑基成功了。

    而三等灵源则好了很多,身负三等灵源的修士,他们中的一大半人都是可以晋入炼气后期的,从而有了筑基的可能。

    至于能不能筑基成功,就得看造化了。

    看到三等灵源的修士大多数只能修炼到炼气后期,云起傻眼了。

    他一直以为自己将来活个千八百岁是没有问题的,可他也清楚的记得当初李凌峰说的那句“修为高深者,便是寿享千年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他现在还不清楚炼气后期是什么境界,但明显不可能是“修为高深”的那种。

    云起黑着脸继续看下去。

    如果说四等灵源和三等灵源的拥有者还算常见,但身负二等灵源资质之人则极其罕见。

    拥有二等灵源的修士只要不遇到那种特别离谱的瓶颈,或者英年早逝,基本都是可以筑基成功的。

    这让各大宗门对二等灵源弟子重视之极,毕竟这些都是妥妥的筑基期种子。

    看来李师姐将来筑基成功是没有问题了!

    云起黑着的脸总算恢复了正常,他为李素白的二等灵源资质开心不已。

    至于一等灵源,小册子上只写了一句“百年难遇”就没更多的介绍了。

    关于灵源的说明就这么些内容。

    云起捧着小册子,暗暗思索起来。

    从小册子上说的来看,只有三等灵源以上的弟子才值得各大宗门培养。

    毕竟四等灵源弟子基本一辈子都筑基无望,所以各大宗门招收弟子的标准都是三等灵源以上的资质。

    而二等灵源的弟子自然就是门派重点培养的精英了。

    至于一等灵源弟子,小册子上既然写了“百年难遇”,那多半是凤毛麟角,云起就自动忽略了。

    云起这么想其实没错,但各大宗门之所以放弃四等灵源,主要是由于拥有三等灵源的人是最多的。

    反而拥有四等灵源的人数要比三等灵源少得多,所以各大宗门才舍得放弃四等灵源资质之人。

    要是三等灵源像二等灵源那样少的可怜的话,各大宗门是说什么也不会放弃四等灵源的。

    毕竟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总有人能够打破不可能,筑基成功的。这些却是小册子上未曾提到的。

    想到这里,云起为自己拥有三等灵源感到庆幸不已。

    要是自己拥有的是四等灵源,说什么也不可能进入天云宗这样的宗门修行的。

    他想起了刚才的“炼气中期”、“炼气后期”这几个词,连忙拿起小册子在目录上翻找了起来,终于找到了“境界说明”这个章节。

    “境界说明”不像之前那些仅仅一页,它足足包含了好几页,似乎复杂之极。

    云起不急不躁的细细读了起来。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实际上到底是多久,编撰这本小册子的人也不知道,估计他能找到的所有古籍都写得是“很久很久以前”......

    那个时候得人族还不懂得修行之法,只是如现在的凡人这般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着。

    直到有一小部分人感应到了灵气,并渐渐摸索到了吸纳灵气修行的方法,修士才真正的出现在了天地之间。

    虽然这些修士只不过比凡人无病无灾的多活了数十年,但是修士们已经意识到吸纳灵气修行不仅可以强健自身亦可以延年益寿。

    出于对长寿的渴望,无数的修士开始尝试各种办法来突破当前的修为瓶颈,只是均以失败告终。

    在这个过程中,修士们渐渐的完善了当前的修行法门,他们将当前的境界称之为“炼气期”,寓意炼化灵气,强健自身。

    后代的修士们又对“炼气期”这个境界进行了细分,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小境界。

    至于这三个小境界有什么不同,小册子上倒是没写。

    随着一代代炼气后期修士们的探索,渐渐地,人们发现,离地面越高,灵气便愈加浓郁。

    实际上这个发现不算新颖,因为人族在开始修行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所以当时的宗门大多都修建在高山之上,不过即使最高山峰上的灵气比地面也没浓郁多少。

    不过这次的发现和以往可有所不同,这个时候的修士们已经可以炼制法器,并借此御器飞行。

    那些修为早已达到炼气后期却进无可进的修士不断地向上飞去,他们本来是想趁着自己寿元尚存,探一探天有多高。

    谁知他们飞的离地面越高,灵气也就比地面越加浓郁。

    这些修士们兴奋之极,觉得自己找到了突破修为的方向,故而前赴后继的向着更高的地方飞去。

    只是空中的灵气越是浓郁,对修士们的压力就越大,这压力从四面八方传来,似要把他们压成肉饼。

    由于这股压力的存在,大部分修士只能悖悖而返。

    但总有不信邪的修士依旧坚定不移的向上飞去,结果没飞多久就爆体而亡了。

    从此修士们便不再狂热的追寻飞的更高,直至过了很久,有一群修士凭借一件异宝,终于飞越了之前的高度。

    他们继续努力的向上飞,结果在某一个高度,修士们发现此处灵气的浓郁程度远远超出地面,周围的云朵因为灵气浓郁的关系沾染了一丝丝青色。

    这群狂喜的修士终于借助浓郁的灵气突破了炼气后期的瓶颈,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修士们把这个灵气极其浓郁的区域叫做“青云境”,以和地面进行区分。

    看到这里,云起吐了一口闷气,原来前往青云境这么危险,要不是师叔师伯们的护持,自己恐怕也和那些修士一样爆体而亡了。

    随着青云境的发现,越来越多的修士突破了炼气期,进入到了下一个境界。

    修士们在漫长的摸索中完善了第二个境界的修行法门,他们将第二个境界命名为“筑基期”。

    同样也分了“筑基初期”、“筑基中期”、“筑基后期”三个小境界。

    再往后,修士们每当遇到了进无可进的修为瓶颈时,他们便想方设法的向更高的地方飞去。

    他们相信,更高的地方有更浓郁的灵气,自然也有突破修为的契机。

    只是除了越来越强的古怪压力以外,更高的地方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

    但是这丝毫没有阻挡修士们的探索之心,毕竟每提升一个大境界,寿命就几乎翻倍的延长,这给了一代又一代的修士们无穷的动力。

    渐渐地,他们发现了“凌云境”,从此修道界多了个“结丹期”,之后又发现了“辉云境”,“元婴期”也随之产生......

    就这样,无数修士们的前赴后继,才渐渐形成了现在的修行体系。

    小册子写到这里便没了。这让本来还想看“辉云境”与“元婴期”之后是什么的云起大感失望不已。

    云起心里不由得埋怨起编撰这本小册子的人吊人胃口。

    实际上这怪不得编撰这本小册子的人,毕竟数百年来,几乎没听说过有元婴期的修士出来走动。

    整个天云宗上下就连凌云境的结丹期长老们都没有办法进入辉云境,就更别说比元婴期更高的境界了。

    当然,最主要的是这本小册子仅仅是一本入门手册而已。

    云起撅了撅嘴,苦闷不已。

    随即他突然想到了李凌峰提到过的“仙人”,云起拿起丢在地上的小册子又翻了起来。

    果然,小册子目录里的最后一个章节便是“仙人”。

    云起迫不及待的翻到了介绍“仙人”的那一页,上面寥寥的记录了几行字。

    其中第一行就是李凌峰说过的“寿与天齐,万劫不灭!”。

    云起嘴角不由得抽了几下,原来李凌峰是从这儿抄来的。

    不过下面一行字却吸引住了云起:“天分九境,仙境为最!”

    云起呆了一下,随即便明悟过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共有九境,前三境应该就是小册子上说的“青云境”、“凌云境”、“辉云境”了,而第九境是“仙境”。

    至于中间几境却是不知道了。

    那按照一个修行大境界对应天之一境,修行应该是有九大境界了。

    云起暗暗思量着,这让他对元婴期后面的境界更加好奇不已!

    实际上云起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青云境对应的是修士的筑基期,而炼气期和天之九境是没有关系的。

    这么算来,修行的大境界应该是十个才对,而不是九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