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不再仰望 » 第10章 怎么不去死

第10章 怎么不去死

    ——被最亲的人叫嚣着去死,这是7岁的林多夕,受过的最重的处罚。她像条被人活剐的鱼,全身的鳞甲被一片一片剔除,剜心钻骨,没有一处不疼。

    29

    很快到了寒假。

    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打扬尘,办年货。

    盼盼下半年要小升初,忙着写寒假作业,李春华一大早出去办年货,林多夕写了会作业,就去找小琴玩。

    小琴家屋门打开,屋里却没人。抬眼望去,只见小琴奶奶正在枣树底下追着江小龙喂饭,三岁多的小龙很淘气,左躲右闪,他奶奶在后边赶着,逮到了就喂一口,然后再跑,再追。林多夕问起小琴,江奶奶满嘴埋怨。

    “在小菜场帮她妈卖菜呢。唉,卖菜能挣几个钱?早让她出去打工就是不听,非说舍不得孩子,我看呐,她就是躲懒,不想出去……唉,一家人早晚饿死,碰上这么个扫把星,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这一连串的唉声叹气,活像衰神转世,听得林多夕拔腿就跑。

    小菜场在六牌楼,从阅马场街走过去大概15分钟。牌楼早已拆除,只剩下一条破旧的水泥路。路不宽也不长,还有些坑洼,却是阅马场街、西门街、临江大街的交叉口,因此,成了城内最热闹的菜市场。

    林多夕跟着李春华路过几次,只见荤素交加,鱼肉混杂,路的两侧,有摆木墩卖猪肉的,有摆澡盆卖鱼的,有铺张凉席卖菜的,有摆张小桌子卖豆腐脑的,还有搭个大棚卖卤菜的……

    苏月琴的菜摊,在右侧第四个摊位。

    她坐在一个小板凳上,从红色大澡盆里捞出白萝卜刷洗。萝卜上海带着绿茎,看上去很新鲜。

    离澡盆不远处,各种洗刷的液体都流进了一个低洼之地,形成一条臭水沟,烂鱼臭虾和白菜叶子腐烂的味道混杂在一起,臭不可闻。

    苏月琴洗得飞快,澡盆里泥水飞溅,时不时溅到衣服上,她置若罔闻,洗出一个,往前放一个。江小琴把萝卜挨个摆在竹席上,整齐地码成三角形,远看像一座金字塔。

    林多夕远远喊了一声,江小琴招呼她过来,苏月琴听到,也回头冲她笑了一个。

    这一笑,让她大吃一惊。

    30

    苏月琴看上去像老了十岁。

    她穿着一件沾着泥点的黑棉袄,胳膊上套了一双黑胶袖筒,肥大的黑色套鞋正踩在泥水里。她的脸色蜡黄,大大的眼睛失去了神采,颧骨瘦得凸起,长发用黄色的橡皮筋随意扎在脑后,像吊着一束黑色的大拖把。

    往日里爱美的女人,像黄鹤一去不复返。

    “呀,你穿的什么呀?这衣服……连我奶奶都不穿吧?”江小琴拉着林多夕的衣袖,一脸嫌弃。

    林多夕穿了件砖红加黑的格子罩衣。衣服料子很粗糙,摸起来像只麻布袋。

    前襟四个黑扣子,两侧各有一个方兜,就是衣服的全部装饰——这是李春华亲手做的,为了省钱且耐脏,她买了块颜色最暗沉的土布,照着书上的样式裁剪,用缝纫机踩踩缝缝,最后竟无师自通地做了好几件。盼盼见了新衣服死活不穿,林超越衣服的针脚最扭曲,展示了最初最生涩的手艺——幸好林超越刚刚2岁,尚不知美丑。

    而江小琴却穿着一身火红的新棉袄。前襟镶着金色的盘扣和祥纹,脑后的帽子还带着两只龙角,小琴戴上帽子像个可爱的小龙女,又像一筒喜庆的红爆竹,林多夕看了很艳羡。

    江小琴穿着红棉袄,在街头吆喝,声音像百灵鸟一样动听。

    “卖萝卜喽,又大又甜的萝卜,便宜卖啰!大家快来买呀!”

    “卖萝卜喽!冬吃萝卜夏吃姜,买回去炖鱼炖肉都好吃喽……”

    她的声音稚嫩却极具穿透力,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独树一帜,很快吸引了不少人。

    “这多少钱一斤呢?”

    “五分钱。”

    “哎哟,那真不贵,给我来两个。”

    “小姑娘,给我也来一个。”

    “我要两,就底下那两个……对对……”

    江小琴忙不迭地称萝卜、装萝卜、收钱、找钱,忙得像只陀螺,鼻头冻得像只红萝卜。

    看到小琴手忙脚乱,林多夕上前帮忙装萝卜。慢慢地,就变成了小琴收钱、数钱,她负责称萝卜、装萝卜。

    两人搭配默契,转眼萝卜卖了一大半。

    临近中午,苏月琴高兴地说:“小夕,中午去阿姨家吃饭好不好?阿姨给你做萝卜炖鱼头。”

    林多夕点点头。

    苏月琴笑眯眯地摸了一下她的脸,嗯,手果然很粗,像刀片刮在脸上。

    “小琴,妈妈先回家做饭,一会看隔壁卖鱼的赵叔收摊,你就用布把菜盖上再回家吃饭……记得把小夕带过来呀。”苏月琴脱下袖套,推着一辆四轮板车走了。

    腊月寒风刺骨,林多夕冻得够呛,于是,她仰着头,吸着鼻涕。一到冬天,她总是感冒,但鼻涕擦在袖子上,会被李春华骂。

    “唉,我爸也不知道去哪儿了,我妈说他去打工了,过年不回来,真愁人。我爸不在家,我妈可惨了,天不亮要去收菜,天黑了要拉板车。这板车可沉了,上次我妈没拉住,摔断了半颗门牙,回来抱着我一直哭一直哭,哭得我都哭了……”

    江小琴也仰着头,看着灰蒙蒙的天空,眼里噙满水花。

    林多夕刚想安慰她,冷不丁头顶传来一声暴喝。

    “林多多,你在干嘛——”

    31

    只见李春华站在萝卜摊前,两眼喷火。

    她完全不听解释,扯住林多夕的耳朵就往家拖,一边拖一边痛骂。

    “大冬天的,不在家好好写作业,居然跑街上卖菜来了?你贱不贱?是不是贱胚子?有福不会享,非要自己找罪受……”

    李春华一路骂骂咧咧,路上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

    大庭广众之下,林多夕觉得每一步都在油锅上煎。

    如果有自尊,这自尊一下子砸得稀碎。她像囚犯一样被拉着游街示众,沿途不停地有街坊问:“春华,这是怎么了?孩子犯什么事了?”

    李春华谁也不应,像踩着风火轮一样往家赶。

    林多夕一路踉跄小跑,才能保证耳朵不会裂成两半。

    一进家门,耳朵终于松了,鞭子立即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林多夕被打得哇哇叫,幸好冬天穿得厚,抽上去衣服“簌簌”响,但并没有打着肉,要不这顿“竹笋炒肉”下来,明天一定青青紫紫。

    不知什么时候,苏月琴闯了进来。她一只手拉住李春华胳膊,另一只手把鞭子夺走。

    “春华,小夕是看我忙不过来,就帮个忙……孩子好心好意,你怎么能打她呢?这孩子心多善哪……”她劝着。

    “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打就打,关你屁事?滚!给我滚远一点!”李春华一边骂,一边把人往门外搡,“你个缺德玩意儿,我们家老二才七岁,就被你骗去菜市场卖菜!你个狐狸精,一天到晚勾勾搭搭,还来勾我们家?滚滚滚,别脏了我们家的门……”

    “李春华,你嘴巴干净点!当着孩子面,整天骂骂咧咧,像什么样!”苏月琴气得满脸通红,但吵架不是对手。

    “那也比你这狐狸精强!你个骚包!平时跟男人眉来眼去就算了,还以为你说几句好话,灌几泡猫尿,所有人都被你哄得团团转,供你使唤呢?你哄男人还行,别想着哄老娘!”

    “你,你说到哪儿去了?建成哥在路上看我拉不动板车,就帮我拉了一程……”

    “哥什么哥!你个臭不要脸!你个净会使唤人的狐狸精!你家婆婆天天坐门口骂,说你不要脸,你装聋作哑,还往我们家跑!你不要脸,我们家还要脸呢,别把我老公孩子带坏了……”

    苏月琴骂不过,气得薅住李春华的头发,两人大打出手,你挠我掐,又扯头发又抓脸,打得不可开交。林盼盼在房里写作业,听到李春华的尖叫,立马跑了出来,帮着李春华又扯又咬,直到邻居们赶来把两人拉开。

    苏月琴被人拉走了,李春华一屁股坐在门口,开始哭天抢地。

    “天呐,我造的什么孽哇,连个婊子都敢上门打我。我还不如死了算了……我命怎么这么苦哇,12岁就要上生产队干活,好不容易嫁到城里,又嫁了这么个废物……”

    她一把鼻涕一把泪,林盼盼扑上去抱着她一起哭。盼盼一哭,李春华顿时心软了,搂着盼盼泪如雨下。

    “还是我家盼盼好,盼盼是妈妈的小棉袄,知道帮妈妈一起打坏人。不像这个白眼狼,天天吃我的肉,喝我的血,还一心帮着外人,简直猪狗不如……”

    她越说越气,跳起来指着林多夕鼻子大骂:“你怎么不去死?你生下来就该死!死了一了百了,免得把我活活气死……”

    32

    被最亲的人叫嚣着去死,这是7岁的林多夕,受过的最重的处罚。

    她像条被人活剐的鱼,全身的鳞甲被一片一片剔除,剜心钻骨,没有一处不疼。

    她无力反抗,只能张着嘴巴,一开一合,明明眼珠子汩汩冒水,却连哭声都发不出来。

    可即使这样,也是错的。李春华跳起来,大声咆哮。

    “不许哭!站好!再哭,我把你眼珠子挖出来……”

    她骂着不解气,又找来缝纫机上的竹尺,攥着林多夕的手,狠狠地抽打。这次是真打,好像要用尽全力,把林多夕打死不可。

    林多夕被打得心神俱裂。

    她想起秋天的时候,一只麻雀不小心闯进了卧房,它没头没脑地飞着,隔空拉了泡屎。那坨热乎乎的鸟粪,刚好掉在新洗好的床单上。李春华气得半死,从院里找了根长竹竿,锁紧卧房门窗,疯狂地捉打麻雀。

    麻雀被敲得满屋子乱窜,棕灰色的羽毛簌簌往下掉,一不小心被打中,掉在地上被李春华抓住。李春华左手攥着麻雀翅膀,右手拿竹竿狠敲它的头和肚子,嘴里不停地骂“我打死你!让你拉屎!让你拉屎……”,她一直打到麻雀羽毛飞散,一动不动才停止。

    此时此刻,林多夕好像变成了这只小麻雀,被人攥在手心,无力挣扎,哀声嘶鸣,只求一丝怜悯,却眼睁睁看自己被打死。

    她的手掌红得快渗出血来。

    她的灵魂仿佛早已出窍——它就静静地飘在上空,冷眼看着李春华。

    她仿佛被人打傻了,从中午一直站到天色渐晚。

    李春华和盼盼围着火盆烤火,她像只木桩子一样杵在门口,眼泪冻成了冰渣。

    没有人理她,也没有人喊她吃中饭。她的肚子饿得失去知觉,手掌却恢复了触觉,像被电击一样不停地抽搐。

    傍晚老林回家解救了她,她终于不用被罚站,哆哆嗦嗦地去烤火。

    老林来了一句“腊月二十四,打孩子过年”,就去院里忙活了,林多夕原本干涸的眼泪,再次像喷泉一样涌了出来。

    在李春华的宽赦下,她哆嗦着去吃晚饭。她的手不停地抖,白菜夹了三次才夹上。

    “早知道打左手好了,这吃饭写字都费劲了。”

    李春华很懊恼,又抱怨苏月琴,“我也是气狠了,都怪苏月琴那贱人,好好的把我们家孩子骗去卖菜……”见老林一声不吭埋头吃饭,她又恼火地骂:“你是死人呐,孩子手肿成发糕了,还不赶紧拿红花油擦擦?”

    老林放下碗筷,找来红花油,一边擦,一边小声嘀咕,“卖菜不挺好吗?小孩子多做点事是好的。毛主席说了,劳动人民最光荣……”

    红色的油浇在手心火辣辣的,像一千只跳蚤在血液里奔腾,又像一万只钢针齐发,扎得林多夕眼泪哗啦啦。

    “好什么好?要多可怜才去街边卖菜?我嫁到你们家,就图当个工人有班上,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倒好,养出来的女儿去给别人卖菜,这不是上杆子当泥腿子?你说气不气人……更可气的是苏月琴,她要不插手,我还没这么生气,她一插手,害我把孩子打成这样……”

    她永无休止地抱怨。她怨天怨地怨所有人,怨到自己就只怨命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