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的同学是世界遗产 » 第九十九章 武陵源(二)

第九十九章 武陵源(二)

    “赚了赚了呀,”此刻,散财和尚正愁眉苦脸地数着他手掌心的五个铜板,“和尚本是三个铜板进的货,竟卖出去五个铜板,这可如何是好?”

    “两个铜板而已,”穆华夏拄着下巴,懒懒地抬眼望了他一眼,“你出门舍给门口那小叫花子,人家都不正眼瞧你一眼,也值得你这般纠结?”

    “非也非也,”散财和尚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和尚不该谋利,和尚赚了钱,佛祖是要生气的。”

    “那和尚就应该做生意了?”

    散财和尚以一种无可救药的眼神看了穆华夏半晌,最终似是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缓缓摇了摇头,低头继续唉声叹气地拨拉着他多赚的两个铜板。

    此刻酒馆里坐满了人。

    这本是天子山下一个不起眼的小酒馆,肉常是酸的,酒也算不得甘醇,往日里只有进山的人才会皱着眉头进来要二两肉,就着馒头填填肚子。

    但此刻,小酒馆里坐满了人。

    这要从数月前那个横空出世的少年郎说起。

    数个月前,差不多是清明前后的光景,一位二十来岁的少年,一人一剑上了武当山,挑赢了武当派这一代最杰出的五个弟子。

    这五人,原是武当玄真人当宝贝一样教养的关门弟子,打算不日出山名震江湖。可如今还没来得及想出个响当当的名号,就给旁人做了垫脚石。

    但让少年成名的甚至不是那一战,而是当时恰在武当山喝茶的豫章阁主偶然吐露的一句话,“这少年,似是武陵源中人。”

    这句话传将出来,江湖算是炸开了锅。

    江湖上有许多算不上秘密的秘密,其中一条就是——武陵源中有仙人。

    仙境中当然有仙人,仙境中还有让天下人趋之若鹜的长生不老的秘密。

    千年前,陶令写下《桃花源记》算是给后人留了一把钥匙,只是这门究竟在哪,千百年来始终还是个谜。

    无数江湖豪杰用尽一生去寻武陵源的所在,这世上凡有桃树的地方皆是被人一寸一寸地踏遍,但时至今日,始终无果。

    如今,武陵源中人现世,这让人如何不激动?

    至于豫章阁主究竟是凭什么看出来的,没有人问得出来。

    据说当时他只是惊呼一句,转瞬便自觉失言,只道是泄露了天机,自武当山下来便闭了关,一月后甚至连豫章阁也关了门。

    于是求问不得的江湖人士只能自己瞎猜。

    传说那少年束发用的是桃木簪,腰间挂着状若桃叶的玉佩,每件衣服的袖口必有一朵手工绣成的桃花,凡见过的人皆说那桃花不似人手绣成的,栩栩如生倒像是天工。

    这传言不知从何而起,越传越甚,到最后,信的人竟也是越来越多。

    自然,这世上事,有信的,便有不信的,那少年气盛的武当弟子听过这传言后不屑地撇撇嘴,“光看那身故弄玄虚的打扮就能断言他是仙人了?哼,我还说他是桃树成精了呢!”

    哦,忘了说,那少年姓陶,单名一个恕字。

    再说回这小酒馆,几个月的时间,无数江湖人四下打探陶恕的来历,最终也不知是怎么问出来的,说这小酒馆就是陶恕出山后第一个踏足的地方。

    既然如此,那武陵源就算不在天子山也应该不远了。

    穆华夏拄着下巴晃悠着他的酒,这酒难喝得紧,他实在喝不下去。

    散财和尚这会儿终于数明白了那两个铜板,正看着穆华夏笑。

    “笑什么?”穆华夏没精打采地问他,此处坐着属实无聊,但众人皆在这里等着,谁若是先动了,反倒招致猜疑。

    散财和尚本是个富态相,此时笑得如同尊弥勒像一般,“和尚笑你又馋这酒,又喝不下这酒,不若和尚本就不喝酒,省去了这口腹之欲带来的烦恼。”

    穆华夏琢磨琢磨,竟也笑了,边笑边将碗中的酒倾了出去,“可和尚却躲不掉这金银俗物带来的烦恼。”

    散财和尚笑不出来了,那烫手的两个铜板还在他的掌心,他若不能赔出去,恐怕今晚都睡不着觉了。

    这本不是什么难办的事,就像穆华夏所说,舍给门口的叫花子就是了,但和尚总有和尚的想法,没有人懂和尚的想法。

    散财和尚伸着脑袋东张西望地看了一圈,似是没找到合心意的买主,思忖了片刻,竟大咧咧站了起来。

    和尚这一动,触动了在场所有人敏感的神经,穆华夏已能听见宝剑出鞘的声音,他揉了揉眉心,坐直了身子。

    散财和尚虚压了压手,似是想镇住这躁动的局面,“请问哪位施主有闲钱?和尚想做笔生意。”

    散财和尚的生意,门口叫花子都做得,哪里需要什么闲钱?众人听闻和尚起身只为了此事,一个个又皆是放松了下来,为缓解方才不明就里剑拔弩张的尴尬气氛,还有人哈哈笑了两声。

    “散财大师想卖什么东西?”问话的人刻意隐瞒了方位,是以满场只闻其声,却不见其人。

    散财和尚却不管那人在哪,站在那里朗声答道:“和尚没有东西,索性有些拳脚功夫,好歹有些用处。和尚这身本事,原值三个铜板,今儿只卖一个,还附送一个没本事的秀才。”

    “没本事的秀才”自然是指穆华夏,但在场众人却无人敢真的将穆华夏当做没本事的秀才。

    被点到名字的穆华夏轻笑出声,竟也站了起来与散财和尚并立,“秀才会算账,也算是有些本事的,和尚只会做糊涂生意,秀才却会算明白账。”

    可无人有心思听他们在这里打机锋,一个铜板的生意,大家自然都是做得起的,但有没有命做,却还要各自掂量。

    三个铜板,这确是散财和尚做亏本生意的价钱,但却不是每个买主都能活到付钱的时候。至于这话是什么意思?佛曰:不可说。

    这冷场有些久了,散财和尚方才尚喜气洋洋的眉眼这会儿也耷拉了下来,“和尚连一个铜板都不值了吗?”

    穆华夏倒是笑了,笑得甚是畅快,“好在秀才本就不值钱,省去了这身价高低带来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