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武林外传:大内密探六六六 » 第四十五章 一代奇人

第四十五章 一代奇人

    告别了钱掌柜,燕小六便拿着这只铜唢呐来到了西凉河边,就着西凉河的河水洗了洗,

    他在老钱面前表示自己不在乎这唢呐能不能吹,那是为了压价,这好歹值一钱银子呢,可是这捕快半个月的工资!

    这唢呐长约两尺,去了扩音器跟箫差不多长,虽然是精铜铸造,泛着古朴的金色,毕竟蒙尘多年,上面已星星点点生了些碧绿铜锈,看上去倒有股子“金镶玉”的味道。

    燕小六将它洗净之后,便自然而然地放嘴里一吹,没反应!

    难道是里面堵住了?燕小六有些不信邪,便催动内功长吸一口气,使劲一吹!

    终于唢呐咿咿呀呀冒出了些许声音,能行!

    燕小六不禁大喜,看来这唢呐不是不能吹,而是需要有一定内力作为辅助,老钱当年只是找过唱曲儿的,他们没有内力自然吹不响!

    燕小六心中大定,看来这一钱银子花得值,没买到假货,这唢呐既可以用作练习内功的进阶道具,还可以辅助练习玉箫剑法。

    至于老钱口中的“十二平衡率”,就以后再研究是真是假吧。

    燕小六又掏出了那副钱掌柜赠送的鸳鸯板,作为曲艺达人,燕小六自然深谙其中技巧,当即又是耍了一段试了试手感,也还不错。

    下午便是说书宣传了,他这时便再去一次白马书院,有趣的是这次小书童书香没再为难他,把门一开直接让他进来,只是一张小脸阴沉沉的,很是不悦。

    燕小六以为是他是对教自己读书的事感到恼火,便笑道:“小哥不要苦恼,我学东西很快的,以后你就是我的小先生了,还请多多担待!”

    而书香听他叫自己“小先生”,原本烦闷的心里忽而放松,也是,自己还是在教这小捕快的同时复习经典,准备应考才是,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原来她恼火的不是教燕小六读书的事,而是朱先生。

    之前她提议让朱先生将吕知府那败家孙儿聘为书院的教书先生,也算是接济人家一番,结果也不知道那老家伙哪根筋搭错了,不但收了聘用的心思,还想趁机去挖苦他一番!

    朱先生对书香一向是言听计从,这次自然令她大为光火,两人本来还在争辩呢,结果燕小六就上门来了。

    “哦?原来是燕捕快来啦?是来拿唱词的吧?”朱先生不敢去看书香,连忙对燕小六和颜悦色道。

    而燕小六便也客气道:“朱先生言重了,你叫我小六就是了,叫捕快不就生分了嘛。”

    “呵呵呵,还是你会说话。”朱先生捋着须微笑道,“书香啊,你还不去把老夫写的唱词拿过来,给燕捕快好好讲解一番?”

    书香又是一翻白眼:“是……”

    朱先生这时已经意识到,之前自己答应他入学旁听是件多么英明的决策,每当这燕小六到来,便是自己一天中最舒坦的时候!

    而燕小六却是摆手道:“现在先不用,我怕把昨儿个先生教我的给记混了,我就先在这儿排练一会儿。”

    他这时才发现自己没有对朱先生说自己的时间安排,便补充道:“朱先生是这样的,我打今儿起是先在书院上半天的学,顺便排练一下当天的唱词,然后中午去和师父会合,下午就打板儿,然后明天继续以此类推,您看这样合适嘛?”

    “合适?非常不合适!”朱先生直接当场拒绝,你就只来半天怎么行?最好一整天都跟那小姑奶奶耗着!

    燕小六闻言一呆,他承认自己还是想多花点时间在练武上,所以就把旁听加排练给挤一块儿了,结果朱先生直接不同意?

    果然,朱先生凭着这处反驳道:“你一个上午又是请教意思又是排练,哪还有时间学习?不行,你晚上还得来!”

    朱先生此时便仿佛是一位收复失地的将军,自从那小姑奶奶跟在自己身边,他已经多久没有享受过傍晚时分的悠闲时光了?

    而燕小六心里却是暗暗叫苦,这叫什么事儿啊,娄知县那边给工作加担子,你这边又给学习腾时间,我这还练不练武功了?要不参加科举得了!

    而这时书香也过来了,将手上那张纸交给了他,显然就是她自己写的唱词了。

    而朱先生一见她回来了,忽然心中一动,对燕小六训诫道:“正所谓‘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不经一番磨砺,又如何能成就一番事业?旁人的扶持终究只是一时,只有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才能真正成为一块璞玉啊!”

    燕小六有些发懵,他这是在说啥?

    听这朱先生话里的意思,其实他让这书童来教自己,已经是很大程度地地放松对自己的管理,毕竟书童文化也有限教不出个啥,自己还是可以在藏书阁自由活动的嘛!

    而一旁的书香却是知道朱先生这话完全是说给她听的,心里虽然不满,但还是不得不认可了他的做法。

    朱先生见她垂下臻首,终究还是摆出了一副受教了的模样,心里又是十分得意,这小捕快来得好,还能缓和矛盾呢!

    而“想通了”的燕小六便也点头道:“那就麻烦朱先生了!”如此也好,老邢后面还要安排他巡夜,这样倒也方便。

    于是他便拿出了鸳鸯板开始排练,将身上别着的那只铜唢呐取出来放着。

    而这只加长版的唢呐自然引起朱先生和书香的好奇,不禁凑近了仔细端详起来,这玩意儿也叫乐器?

    书香笑道:“这么长的杆,还有这么多孔,能吹么?”

    燕小六正要解释,而朱先生却是大为吃惊:“这……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燕小六心中一动,便说道:“这是我刚从钱掌柜店里买的,朱先生看出了什么?”

    而书香也是好奇道:“是啊?这不就是一只唢呐么?咦……”

    她也发现了门道,也是大惊失色:“这……这是!”

    朱先生看了书香一眼:“不错,这正是朱端清的手笔!”

    朱端清,这难道就是那位王爷的名字?燕小六连忙追问,而朱先生又是一叹,道出了此物的来历。

    原来在他记忆中的那位明朝王爷,实际上便是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河南郑恭王世子,朱载堉!

    要说其人生平,便已可称传奇,在他十五岁时,其父因上书劝谏触怒了嘉靖皇帝而获罪被囚,禁锢于著名的“凤阳高墙”,他便于王宫外“席藁独处”十九年表示抗议,最后其父被放,他才重回宫中。

    而随后郑恭王薨逝,本应承袭王位的他十五年间七次上书推位让国,潜心著书,朝野上下一片哗然,称其为“天潢中之异人”。

    他在混吃等死的明朝宗室中自然算得上是一个异类,因为他不但精通天文历算,更难得他在音乐方面有着超卓的造诣。

    他便是在万历十二年,用横跨八十一档的特大算盘,开出了二的十二次方根,用数学为乐器定调,这便是“十二平衡率”!

    而这只铜唢呐,便是他当年用“十二平衡率”对乐器进行改良而做出的奇物之一,当时他还是郑王世子,这只唢呐便一直留在王府之中,后来他上书让爵归隐,而他兄弟的子孙也就没怎么重视他这“遗物”,任由处理变卖。

    至于朱先生口中的“朱端清”,却是他的谥号了。

    朱先生说完后不禁长叹:“当时朝廷内忧外患国运艰危,对于这律算之事极是不屑,认为不过是末端小道,直到前朝时徐大学士重视术算一科,这才使其一番成就重见天日,却想不到当年他所制“十二平衡率”的乐器,竟然流落于此。”

    燕小六又是一愣,徐大学士,难道是……徐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