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豪横 » 第二十七章民表心意

第二十七章民表心意

    大明教育阁佬徐光启,建设指标下发,各县要建立高等学府,高等学府视情况而定。五所中等学校,每村要建一座小学。

    小学六年制,中等学院三年制,高等学府四年制。

    小,中,高,学生在校学习均为免费。

    学习成绩优异,可以深造,进入学院学习。

    小学基本学术科目,文学,法律,数学,地理,人文,格物,乐理,医术。

    中等学校加科化学,玄幻,心里,制造。这个制造是真的动手制造,毕业需要制造一样东西出来,利用所学所见,可以改造,可以仿造,学校里面就有机械等。学校对这个放宽,只要自己动手制造出来就可以。

    高等学府,学习到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可以说是精英人才,四年学府给与帮助,解决学术问题,解决一些麻烦,学生有什么不懂,可以根据情况,请求学院帮助学习等,四年制也可以提前考入学院深造。

    指标下达,同样劳工部,建设部开始行动,建设部招标开始,商人投标,价低者可以承接学校建设。

    而有的村听说,自己村要建学堂,皇上要进行招标。

    “招标你不懂了吧,你牛二娃不是知天知地,也有你不晓得的。”牛二娃的发小,很是得意的说着,从县城里面打听来的消息。

    “成格别说那么多,你给俺说说,这个学校如何建,是真的每个村都建。”牛二娃急吼吼的问。

    天启皇帝设村,每村千户人,这个规定是很明智的,现在修建一个小学不会资源浪费。

    当然是真的,“我给你说下午张公公就该来了。”

    张海魏就是卫矛村的布告使,每日行走与县城和村之间的人。

    卫矛村的人知道消息,全村人都跑到告示牌旁边等着。

    读书。

    这样的事,以前村子里面是不敢想,东家好的建学堂,会找一两个小娃陪读。

    东家不好自己娃就去给东家放牛。放羊,割猪草。

    能读书,每家每户都提前到村告示牌等着老张。

    张海魏以前在皇宫里面,没当官,没卡油,因为没实权,只是一个坊间小太监,每日做着活,连皇上都没见到过。

    当有一日,皇宫所有太监,都被送到皇庄学习。

    太监对于出宫学习哪一天,他们都见到皇帝了,那个是他们的天,是他们的地。

    也是他们太监的主心骨,没有他太监什么也不是。

    每一个太监都向往,魏忠贤的地位,魏朝的高位。

    皇爷说我们作为大老爷们,就应该做大老爷们的事。

    从那一天开始,太监们拼老命的学习。

    后来来到一个偏远乡村,宣读圣意,开始很难,没几人信,说他是骗子,报官的有,辱骂他的有。

    没人信他就是皇宫里来的太监,后来锦衣卫来了,给了好处,日子也逐渐好过。

    在后来改革了,农民分发土地了。

    今日……

    天大的好事来了,村子里面要建学校,张海魏喜急而泣。

    看着卫矛村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张海魏对这里是有感情的。

    开始不信任他,到后来村里面的人喊他老张。

    还让孩子认他做干爹,张海魏也在村子安家。

    他不想回皇宫,皇爷也体谅我们奴婢,亲自下达圣意,说不想回来的,都可以在外安家。

    娶妻是不可能,收养孤儿是可以,到养济院办理收养手续。

    张海魏自己在村里面也有三十亩田地,自己收养了个半大小子,一个闺女。

    皇上说养儿养女都一样,女子不能种地呼,还是女子不能下田呼。

    太监记得这些,张海魏养女儿,主要是给儿子找一个童养媳。

    思想不是一下能转变过来的。

    老张回来了。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来来来。老张你辛苦了。”村长急忙把张海魏的包袱拿下来。

    “老张来喝茶。”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端着一杯粗茶递给张海魏。

    这个时候,“爹爹。”

    “哎呦乖乖你咋来了,你哥哥呢?”张海魏抱起身边的小女孩。

    哥哥和二狗去田里面干活,还没回来。

    一阵忙活,张海魏准备开始宣读布告书。

    张海魏拿出自己的宣读使章,在布告上盖章,村长核实两张布告是否一致,村长自己要留档一张,张海魏也要留档一张,一张张贴到布告栏里面。

    “好啦!安静。”村长拿起布告。

    “今天老张辛苦了,就我来给大家念一下这个布告。”村长满脸笑意的说着。

    张海魏也不在意这些,底层做事不要一成不变,只要事情做好就行,这个皇爷每次上课都会交代的一句话,案例也举了不少。

    “你念吧。”张海魏摆摆手,就把闺女抱在怀里,站了起来。

    天地君亲师,民为重君为轻。

    布告开端被天启皇帝改了,不在是什么约了,直接了当的,你们是大爷,我皇帝什么都不是。

    可是开头一句,皇帝除天地以外是最大的,后面一句,民众为基本。

    表达我天启皇帝对民极其重视。

    内阁教育阁复议,统一同意修建,村小学,县中学,县高等学府。

    以竞标制度,谁得标谁负者修建。

    布告里面还有竞标要求,竞标图子。

    县里面要修多少学校。

    村学,每个村必需建设。

    中学,每个县必需最少五个。

    高等学府,各县看情况是否修建。

    村子当晚欢呼,要修学校。

    自家孩子能有书念,地有了,学堂有了。

    农民感到幸福,以前只要一家人吃饱即可,现在不光能吃饱,地是自家的,孩子还能上学堂。

    十五日后,县府竞标现场。

    商务部;

    劳工部;

    建设部;

    教育部;

    土地划分部;

    一众部门都到达现场。

    县府开始讲话,阳光明媚,秋风瑟瑟。

    ……

    前面一大段关于秋收的事将完,开始明年事宜规划。

    又将了一个多小时。

    二狗……

    旁边一个青年摇了摇。

    怎么了?

    县府说的这些和建学堂有关系么?

    二狗看了一眼,傍边同村的人。

    “没关系。”可是和明年规划有关。

    “哦。”傍边的同村人明显不太关注上面讲话的县府。

    县府讲完,已经快到中午了。

    可是……

    学校的事还没影,招标还没开始。

    她婶你们家要养殖么?

    刚才县府说了,搞养殖找畜牧部。

    还有那个补贴三百文钱每年。

    中年妇女看了一眼旁边的人。

    县府讲了,“要达到数量才给补贴。”

    农业部的又站起来了。

    下面的人一看农业部的,哗哗的拍手。

    农业部的可是最受欢迎的部门,比县府还要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