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乱世凰权 » 40.遣使

40.遣使

    礼尚往来,螭族既然派了使团前来唐国,唐国为了两国贸易顺利进行,自然也要派遣使团前往螭族领土。

    这原本应该是促交的好事,只是在遣使的人员名单上嘉宁发了愁。

    唐国官员虽多,但实际上十之八、九都与氏族有关,若是派遣他们去往螭族,难免会出什么意外的事情。但那些与氏族无关的官员,在这个对付氏族的紧张时刻若是遣出,又怕遭遇不测,且嘉宁手上的人员本就紧张,因此难免愁绪不展。

    “科考制度必须实行了,如此用人之际,却无可用之人,唉!”嘉宁一声叹息,眉宇忧愁不散。

    文帝摇头道:“即使科考制度施行,几年之内也难见效果,如今难就难在现阶段人手短缺无以为续,你们可有什么想法?”

    齐院长几位老臣面面相觑,没人说话,大家其实都习惯了氏族推人,而他们这些人,虽然与氏族关系不深,却也是家族蒙荫起来的,或者干脆有些是自荐而来,大规模的获取人才的办法,这一时之间,还真难想到。

    诸臣之中,与会者最小的就是韩殇,他不过堪堪而立之年,因受嘉宁赏识才得以入了此处,每每有大会便都有他的身影。老臣们虽对他多有轻视,却也表现的不明显。

    只有丞相尹荣志对韩殇有颇多注目,暗中觉得此子将来必然有一飞冲天之时。

    因此此时老臣们虽然沉默,但尹相却将目光投向了韩殇,隐隐含着鼓励之意。

    见尹相的目光转到末尾年轻人的身上,在场众人不由也移转了目光看向韩殇,被这么多人注视,韩殇那脸上恒久不变的淡笑都差点龟裂,不由局促起来。

    “韩卿少语,若有想法,不防提出。”文帝鼓励了一句,对这位见过多次礼仪到位且被韦父夸赞的年轻人也颇有好感。

    韩殇起身致谢,略有些踌躇道:“陛下,殿下,诸位大人,微臣确实有一个想法可解燃眉之急,只是此方法也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才一直犹豫,不敢提出。”

    “哦?是何方法?”文帝身体向前探了探问道。

    韩殇再次躬身,而后道:“数百年来,各国早已习惯了氏族安排人员入仕,或者是家族荫封,或者是自荐,或者是清流待邀,总之,安排官员上,朝廷被被动的,因此才会有如今捉襟见肘的局面。而臣以为,若要打开这种局面,科考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科考也是极难在短期见效的方法,而除了科考之外,还有举荐制度可解一时之困!”

    “举荐?”祁阁老眉头一皱,“你说的,是大周女帝时期采用过的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的一视同仁?可那方法后来被证明并不可用。”

    “之所以当时不可用,甚至短时间内就被禁止,不正是因为氏族的干涉么?”韩殇不卑不亢道,“而如今我们不管是科考制度还是举荐,其目的,难道不是为了打压氏族对于朝堂官员晋升的垄断?”

    闻听此言,众人陷入思考之中。

    韩殇说的没错,这种方法之前也不是没人想到过,但确实都由于历史原因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举荐制度其实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你不能确定你举荐的人,德才兼备。

    “说的不错,目前来说,举荐制度确实是最好的方法。”嘉宁抬头,赞许说道,“不过举荐也必须有限制,否则若是举荐人被蒙骗,那将带来巨大的损失,韩卿可有具体的想法?”

    “有!”韩殇从广袖中取出竹简,“微臣早已有所准备,只是囿于各种因素一直未敢将之献出,陛下、殿下、各位大人,关于举荐制度,微臣认为只要有几个底线便可!”

    “一,同一人需有三位举荐人同时认同,此人方可得到任用。二,虽说举贤不避亲,但举荐人的亲属若要得到任用,他可以提出,但需要通过另外三位举荐人的同意。三,举荐人须得是德才兼备者,或身居要职,或享有盛名,如此方可信任其推荐之人的才能。”

    “微臣以为,只要具备这三点,目前我们可以使用举荐制度,并同时推行科考制度的施行,待科考制度成型之后,再依情况而定是否要废除举荐制度。”

    韩殇说完,便立在一侧,文帝看了一遍写的更加细致的竹简,沉吟着点头道:“韩卿此法可用,众卿以为如何?”

    “儿臣亦觉可用,只是需要加上两点:不限身份,不限性别。”

    齐院长长长的‘唔’了一声,问道:“殿下,不限身份是我等认同的,可为何不限性别呢?”

    “齐院长是觉得女子不可从政不可从军?”嘉宁神色肃然,“自古以来,从未有过明确限制,不过是大周末年,帝王昏庸,才慢慢重用男子,轻慢女子。齐院长,秘院可不是市井之地。莫非齐院长也有重男轻女的想法?”

    “这……”齐院长张了张嘴,语塞住口。

    并不是他重男轻女,只是这两百年来,社会习气习惯了男尊,反倒是娇惯了男人的傲气,他是饱读诗书之人,却也偶尔难免有想法极端之时。

    祁阁老向来愿意与齐院长作对,见他吃瘪,内心暗自高兴,于是说道:“既然如此,不如开放的范围再大一些。从前士农工商,后等不允许入仕,既然殿下要惠泽百姓,不如就废弃这种身份限制,使所有人都有机会挣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祁阁老!”齐院长轻喝了一声,明显不认同这想法。

    “好想法!”嘉宁再次露出赞许的笑容,补充道:“祁阁老果然善及天下,不过也不能是所有人都可参与,罪人流犯等及三代内不可参与,如有特别优秀者,写奏文来给我审阅。阁老以为如何?”

    “大善!”祁阁老抚掌相赞,并用得意的眼神瞥了一眼脸色有些涨红的齐院长。

    “好!既然如此,那现在诸位先推举出来一位前往螭族的遣使来,稍后,还请父皇明文示天下举荐制度的施行!”

    文帝点头,表示同意。

    祁阁老心情好,兴奋地跃跃欲试:“老臣有两人推举!”

    嘉宁含笑道:“阁老请讲,今日殿堂,各位都不可私藏人才!”

    “老臣不藏!”祁阁老嗓门都大了许多,“老臣推举的两人,一位,是老臣故人之子,只是祖上从商,因此不得已继承家业,故往多有才华,却只能限于蝇营狗苟上面,此人名叫商琼,河洛人氏。另一位,是老臣的忘年交,韩大人应该听过,此人姓卫,自称卫夫子,实则才过而立之年。”

    “卫夫子?”韩殇惊诧,“可是河源学府的那位卫鞅?”

    “正是此人!”祁阁老点头。

    韩殇便浅笑道:“那微臣推举之人便与祁阁老重合了,微臣也有两人推举,一位正是微臣这位师兄卫夫子,另一位,则是微臣的老师,河源学府的大先生,韦父!”

    “好!”嘉宁抚掌,“那这位卫夫子便先有两人举荐了,可还有人愿为之做荐?”

    众人不说话,一时之间有些冷场,这时,云少雄道:“臣愿为此人做举荐人!”

    齐院长心情抑郁,见不得祁阁老那副样子,因此脾气有些大,“举荐一个人,总得有理由,云大人举荐此人,又是什么理由呢?”

    云少雄好脾气,儒雅清隽的面庞上露出浅浅笑容道:“多年前,臣去过河源学府,那时见过还是少年的卫鞅,臣与他把酒三日,同塌而眠,离别依依。后来,由于臣自身的原因,卫鞅与臣绝交,但臣依旧认为,他是臣的知己,朋友,是臣倾慕感佩的对象,且他将来必非常人。”

    绝交!

    这个词从云少雄口中说出,轻飘飘的没有重量,但了解过云少雄的人皆知,他是个诗酒风流的妙人儿,若有人与他绝交,那必然是有十分严重的事情发生。但此时并非是探寻隐私之时,齐院长皱了皱眉,虽然不悦,但也没再开口阻止。

    他与祁阁老不和,但可不是与卫鞅不合。

    “既然如此,作为首推,阁老,便麻烦您邀请这位卫夫子来长安了!”嘉宁故作无视齐院长和祁阁老之间的拆台,只自行吩咐下来。

    祁阁老点头:“自然,老臣既然举荐他,便一定想办法叫他进长安。”

    嘉宁颔首,“那么螭族遣使,阁老认为,卫夫子如何?”

    “这……”祁阁老欲言又止,看了一眼韩殇。

    韩殇苦笑道:“殿下,卫师兄不适合。”

    “为何?”

    “这……卫师兄有真才实学,乃是河源学府少见的青年思想拓路人,但他性格、性子难免孤僻桀骜,并不适合出使他国。”

    “自古大才,难免性子偏激,难以捉摸,也属正常。”文帝叹了一句,又问:“那阁老方才提到的商琼呢?”

    祁阁老这次很肯定地点头:“此人极为适合!”

    他历经三朝,见的人处的事较之嘉宁不知多了多少,他既然说适合,想必商琼必有可取之处,因此问道:“此人现在哪里?”

    “正在长安!这些时日氏族西南线路受损,他便来长安掌控他家生意,统筹全局,想吃下西南的市场。”

    “好大的野心!”文帝面无表情说道,吓得祁阁老猛地从兴奋中回过神来。

    “陛下!”祁阁老忙解释道:“老臣没有透露过丝毫消息,是他家在生意上和惊神城张家有所往来,因此收到惊神城的消息才想透其中关键的!”

    “若是如此,那这人倒是有一副七窍玲珑心,既然在长安,现在就宣他进宫,叫孤见见!”

    祁阁老脸色一僵,有种不好的感觉浮上心头,但未敢拒绝,向一位宣旨的天使告知了商琼目前居所,便忐忑不安地坐了下来。

    殿内气氛一时静默,齐院长露出了微微笑意。

    朝政之事若是外泄,那可不是小事啊!

    说不好,还会被免职呢?

    齐院长不由端起半温的茶杯,掩饰住了得意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