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道真缘 » 一 开元初

一 开元初

    住在静山脚下的苏先生话不多,人们也不常看见他。

    在大家印象中,苏义大概是这个小镇子里,难以形容,难以定义的存在。

    如果非要形容苏义的话,他应该是一个如同静州山野一般玄奇的人物。

    他身上的志怪故事,可以填满乡村的每一个蝉鸣蛙噪的夏夜。

    有人觉得他是山间的一棵老树,扎根在山脉之中,生于斯长于斯。有人觉得他是山中的一只大兽,守卫着这片山脉笼罩的区域。

    也有人说苏先生肯定是一个人。但是他掌握了三十六种奇门道术,其中有一门是闭口禅,所以他很少说话。

    当时立即有人反驳他这是佛家的术法,往往修了闭口禅的秃驴一句话也不会说,而苏先生偶尔是会跟大家说话的。

    所以他也许修的是道家的闭口神通。

    其实苏先生不说话不妨碍大家喜欢他,他经常帮助村民,比如在野兽频繁出没的日子提醒打猎的猎人们,比如晚上跟小孩子们说不要跑得太远的山上去。

    可是就算几乎没有人亲眼见过苏先生施法,这些故事却传得越来越奇怪了。

    其中有人言之凿凿地说亲眼看见了一些奇怪的事情。

    比如大家都知道苏先生有两个书童,但是村民平时路过他们家院子的时候,听不到书童说话的声音,有一天他就好奇趴在墙上看,发现院子里有两个稻草扎成的人,身高和两个书童差不多。

    也许那两个书童就是稻草人变成的。

    很多人都记得不久之前有一个游方道士拜访过苏先生,来的时候手上拿着一只活灵活现的鸟儿。

    他把鸟一放到苏先生手上,那只短腿的小鸟就变成了一张白纸。道士抚掌大笑,说隐士也不过如此,苏先生笑了笑,没说什么,就关门送客了。

    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太阳还没升起来,游方道士就登门赔罪。在他跌跌撞撞下山的时候,透过背篓的口沿,村民们看到里面装的全是白纸。

    关于苏先生的最后一点疑惑是,大家都不知道苏先生到底在这里待了多久,但是大家都习惯叫他苏先生。

    而苏先生就是苏先生——这里没有第二个人再叫苏先生。

    今日是旧历二月二,龙抬头。

    这个旧历是相对于当下的新历而言,新历之中删去了大量旧历的节气。

    二月二,也被删去了。

    井中之龙抬头,是为湿气上升。

    小镇里的村民都会备上一壶黄酒,早中晚各饮一次,驱散阴邪之气。

    苏义喝过村民送来的黄酒,拿着高粱穗制成的扫帚,挨着墙根清扫着自家的院子。

    虽然早就没有了“人身”的概念,苏义还是习惯遵循人间的民俗。他是个旧时代的残党。

    毕竟这些习俗本来就是“他们”确定的。

    时值正午,烈阳高照。

    “苏先生!!!”一个女子跌跌撞撞跑到院门前,一只手捂着鼓起小包的肚子,似乎是临产,汗顺着脸颊流下来,“苏先生?!”

    “吱呀”一声,门应声打开。

    苏先生一身白衣,即便是扫了半天院子,身上也没有一丝灰尘。

    “若是如此。”他双手负在身后,“或许是命中该有此劫。”

    话音落下,门随之关闭,女子顺势翻滚,堪堪滚进院子里,四肢朝天,躺在正中。

    原来这女子变回了真身,此刻通体沁血,如同被血池泡过,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腥味。

    “被仇家追杀,绝不牵连上圣。”变回真身的白虎声音颤抖,“希望……”

    “闭嘴,你没资格跟我谈条件。把自己的因果加到别人身上,这就是你们这些妖怪惯用的伎俩。我问,你回答。”苏先生看着这头白虎,眉头爬上一抹不喜与轻蔑,不过不是对这头白虎,好像是对某个很远地方的人,“什么妖怪会让你这个百年修为的兽王身负重伤。”

    “这孩子,不是它的。”白虎眼中带着泪花,“我临产之时,它突然暴起发难。”

    “知道了,不用再说了。”苏义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这是三年前那个赶考举子的一夜风流债。它口中的另外一只它,就是和这头白虎双生的黄皮兽王。

    早在轩阳八年就以肉身而非神魄高居三山正神的位置,没有香火,他已经苟延残喘,等待了一千年。

    他看过的故事,也许比史官记录下来的还要多。

    野兽开蒙,不是坏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来得有点快。

    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但是这个从未被本朝封正的山野小“庙”,当年香火,其实鼎盛无二。

    所以才会被“她”下意识地当做最后的救命稻草。

    “我救你和你的孩子,你去人间走一走。”苏义心中规划好了一条线路,由静山北上,越岭过河,穿过三州府邸,可以直到京都。

    然后“她”就会亲眼看到那个那个信誓旦旦说要回来娶亲的书生现在已经是宰相的府客,很有可能成为他的府宾。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铃铛还需要自己系解还有一句话是冤家宜解不宜结,自己的心结自然要自己来解。

    “感谢上圣。”白虎声音哽咽,泪珠滚滚落下,“谢谢上圣。”

    化形妖兽在人间行走,往往引来诸多觊觎目光,而苏义开口,便相当于一道免死金牌。

    只要不兴风作浪,行不可为之事,帝都天子脚下的青阳宫内豢养的道人都拿它没什么办法。

    它早就想去找,可百年幻形之后,它更加感受到了外界的凶险,所以不敢离开静山半步。

    苏义没有搭理她,坐在一旁的木凳上,拿起枯枝随手在地上勾画,既然结下了因果就要想办法了结。

    万年没有的大年份,谁先做好准备,谁就能能走到前面。苏义没有争夺先机的习惯,但是他喜欢走得稳一点。

    算一算别人会怎么走,也不是与谁争抢。

    此刻白虎神魂已经稳固,身上的血与碎草慢慢凝结成一块又一块漆黑的斑点。

    不多时,那小兽呱呱坠地,一下地便四肢触地,睁开了眼睛,一双琥珀色的眼睛炯炯有神,却不看它的生母似乎是苏义浑身散发着夺目的金光,它只被苏义吸引着。

    “看来有仙缘。”苏义停下畴算,与这小兽对视。

    即便是行走五州之时,苏义也很少播种仙缘,仙缘仙缘,便是缘分。

    而其他同路之人在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年份随意播撒份所谓“仙缘”,其实只叫因果。

    这只小兽,有很深的仙缘。

    所谓的大年开启,可能并不意味着参天巨树会更加茁壮,它们遮盖的树林也并不一定雨露恩泽,皆是天恩。但是在那不起眼的丛林深处,必有雨后春笋冒出来,一茬接着一茬,然后只等春雨。不久,就会越长越大。

    这只白虎小兽,便是一个嫩绿的雨后春笋。对于以他为首,从北向南长途跋涉的这一批人间真灵来说,这才叫真正的仙缘。

    缘起缘灭,缘分生长,都是天命使然。

    而那批逆流而上,由南向北的真灵,或许大多金身都已腐朽大半。

    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给你起个名字吧。”苏义伸手,小兽自然而然地顺势爬上他的臂弯,淡金色的神光将这只可爱的小白虎笼罩,涤尽它身上的污垢,“我就叫你初元吧。”

    这一年,是为开元初年。

    小白虎通灵似地点点头,似乎很认可这个名字。

    那头硕大的白虎也受到神光余晖照耀,身上伤口缓慢复原,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此刻乖巧地躺在上圣手中,不敢说话。

    眼睛里却有不舍,留恋,遗憾,而不敢有悲伤难过和怨恨。

    “回去,一个月后再来找我,它们带你去京都。”苏义眉眼耷拉着,逗弄这只先天灵兽,顺着苏义的手看去,他指的正是靠在院墙一旁的两个稻草人。

    从进门到现在,他都没正眼瞧过这头兽王一眼,缘尽于此。至于从此之后的牵连,从这只小兽切断就好。

    仙本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