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韬略 » 第696章 母子争执

第696章 母子争执

    武媚娘听完太子李弘说的这些话,越发火冒三丈。

    太子这些话相当于超武媚娘的伤口上撒盐,赤裸裸地挑战武媚娘的耐心和底线。

    丁瑜洲在一旁看着,听着这对冤家母子的所作所为,着实为太子李弘担心和忧虑。

    太子此言着实触碰了武媚娘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挑战着武媚娘的底线。

    原本就见不得光的事情竟然还要让满朝文武知晓,这是冒犯武媚娘的大逆不道。

    “你难道还嫌丢人丢得不够大吗?还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吗?”

    武媚娘刚刚已经走到了殿门处,猛然间听到太子的话,动作迅速地转过身,头上带着那朵硕大的牡丹花险些从发髻上掉落下落,却也已经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

    武媚娘的脸色变得很难看,阴沉地如同乌云密布。

    她的整个状态很显然是震怒的,她不再往殿中走去,而是又从殿门前走了回来,脚步很快,迅速地移动到李弘的身边,目光如同鹰眼一样犀利地看着他,无声地质问着他。

    “太子,你要顾及你的身份,有些事情你该管,有些事情你不该管,你明不明白?本宫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你不要与本宫为敌,更不要去帮助仇人说话,你不知道其中的恩恩怨怨,少在这里装善人对本宫指指点点,要知道本宫才是你的母后,不是她萧淑妃,也不是她王皇后!”

    说到最后,武媚娘近乎呐喊,有些声嘶力竭的样子,显然是盛怒至极。

    “那时咱们母子俩险些要丧命于这宫中,要不是母后兵行险招,你早就不在这世界上了,你啊你,看不透事情真相,就在这里大发慈悲,你以为你是观音菩萨啊!”

    武媚娘对李弘一通训斥,虽然言辞犀利,但是仍然把太子李弘当作自己的儿子,只是对太子表示出一种失望和无奈。

    武媚娘怒目而视,审视着李弘,她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李弘必须听从她的意思,否则后果很危险。

    突然之间,延英殿的局势发生了微妙变化,李弘看到武媚娘盛怒,不敢抬眸看母后,他感觉到周围有一股强大的气流向他袭击而来,他被这种强硬的气势压得喘不过气来。

    武媚娘对李弘的行为表示了全盘的否定,这让李弘一时难以接受。

    李弘虽然不敢公然违抗母后的意思,但是心里头却窝着一股无名之火,他本来以为自己现在监国摄政,又有群臣的拥戴,也取得不小的成就,是因为他仁爱治天下所致,却不料今日在母后这里受到了打击。

    武媚娘对李弘的观点和信念表示了全盘的否定,这让李弘心里头顿时有了一种年轻人受了打击、被泼冷水的颓败之感,心底深处却还保留一股不服输的特性,不愿轻易承认。

    ”母后的话,儿臣不敢苟同,君臣一心方能天下大同,如若为君者尚且都怀有恶心,天下如何大同,为君者必须逛施仁德,德润天下,方能天下太平,如今儿臣监国理政,应该以仁孝治天下,如果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处于水深火热,尚且不管不顾,任凭他们在鸡犬猫舍中受苦,都置若罔闻,那还当什么国之储君?”

    太子一席话说得旁征博引,大道理一堆,倒也是极有道理,对武媚娘刚才的话表示出一种轻薄和挑衅。

    武媚娘听了之后,眼睛瞪得很大,因为惊讶,也因为太子的冥顽不灵,更因为她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太子如此顶撞自己。

    太子李弘在武媚娘的心中一直都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武媚娘让他往东,他绝不会向西,武媚娘让他往西,他也绝不会往东,而如今竟然发生了太子对自己不恭不敬,还公然顶嘴的行为。

    原因何在?原因何在?

    武媚娘后退了几步,心里头一直在纠结着这个问题,其实她是知道答案的。

    不错!

    她知道答案,大家都知道答案,只是她还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

    太子已经不再是小太子了,已经二十多岁了,到了弱冠之年,已然成为大人了,大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怎么还会再听大人的呢。

    之前武媚娘不愿相信,可是这次,她是彻底清醒了,也相信了。

    太子长大了,羽翼渐丰,就会不听父皇母后的话了。

    母子二人互相瞪视着,彼此之间的气氛突然间变得剑拔弩张起来,不再是平日里那母慈子孝的和睦画面。

    如此气氛紧张的画面,一度让周围的宫人们全都大气不敢出,害怕至极到了极点。

    丁瑜洲一直跟在太子的身边,目睹着太子从太极宫到大明宫的这一系列过程,他很明白也很清楚太子的心境。

    太子并不是单单只是想为了救下他的两位姐姐那么简单,这背后还体现着太子的一种理想状态和坚持的信念,那就是我对你们好,用善心感化众生,进而实现天下太平,没有战事,没有纷争。

    他原本想劝说太子,让他认清楚这残酷现实,可是他的语言在太子那里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子一步步走向与武媚娘决裂的深渊。

    丁瑜洲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母子失和的历史事件,惊觉所发生的一切与史书记载没有任何区别。

    丁瑜洲除了偶尔回应武媚娘几个眼神之外,他没有说话,也没有发生任何声响,他只想当个旁观者,但到了目前的情况,他觉得到了自己应该说话的时候了,应该发挥一下自己作为大臣的作用了。

    周围的宫人们早已吓得瑟瑟发抖,大气不敢出,更别说让他们开口说话了。

    现在,在延英殿内的唯一一位大臣就是丁瑜洲,理应他发表见解了:

    “娘娘、殿下,都请息怒,容微臣说一句,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想来现在宫里宫外也都传开了,再把二位公主安置在旧宫,着实有些说不过去了,当然公主们年纪大了,也不能挪到大明宫,所以应该为两位公主找驸马了。其实这件事可大可小,全在娘娘和殿下的掌握之中。要说这件事很大,那确实很大,毕竟公主婚姻是国之大事,但要说小,那也是很小的事情,无非就是公主嫁人,许配何人那是娘娘和陛下说了算的。大与小,全凭娘娘裁决。”

    武媚娘听了丁瑜洲的分析,点点头,表示赞同。她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不少,不再似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阴霾。

    还在找"大唐韬略"免费小说?

    百度直接搜索:""看小说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