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韬略 » 第720章 指控李贤的罪证(跪谢支持)

第720章 指控李贤的罪证(跪谢支持)

    关于明崇俨的死亡之谜,一度在宫内宫外形成流言蜚语不断,虽然有些大臣根据多年经验猜出了是太子,但是明面上还都不敢说出其中的关键,今日突然听到天后这样说,有些大臣的心里却仍然不是太相信天后调查的这一结果。

    空口无凭,得有证据才能更让人信服。随后,武媚娘让宫人们拿出了十足十的证据,有太子下达的手令、有具体负责执行刺杀行动的人证,这些证据一一展现在众位大臣面前。

    在证据面前,大臣们包括丁瑜洲全都明白了,原来明崇俨之死根本不是什么鬼怪所为,而是太子命人提前在明崇俨的床榻上安装了机关,才导致明崇俨的神秘死状。

    事实真相如当时丁瑜洲勘察完现场之后,所猜测的大同小异。

    在如此证据面前,大臣们信服了,对太子失望了,同时越发震惊不已,不过还是有零零星星几个大臣认为此事存有蹊跷,只是不敢说出来,毕竟太子的大势已去,所以只得保持沉默。

    再者这件事是帝后主持派刑部的人去查的,无论从法理上还是道德上,都不应该存在也不会存在什么可疑之处,他们不敢上前质疑,怕惹火上身。

    大臣们的心情随着证据的出现而逐渐得到平复,由起初的不敢相信到后来的渐渐相信,始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询问这其中的缘由或者过程,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表示质疑或者反对,全都以一种漠然的姿态对待此事。

    集体失声的麻木,是武媚娘希望看到的结果,也是她筹谋许久之后的结果。

    这些天来,一直召开紧急会议,专门研究太子的事情,一次两次大臣们还有很高的兴趣,可是多次之后,热情和耐心都被磨没了,自然就会出现当下的场面。

    武媚娘一看这情形,心里有数了,她特意与丁瑜洲对视一眼,对着他浅浅一笑。

    丁瑜洲从武媚娘的敏锐目光当中看出了那种目标顺利实现,阴谋顺利得逞后的喜悦。

    他只是微微颔首回应武媚娘,始终与其他大臣一样,保持着沉默,他知道武媚娘接下来还会抛出更大更劲爆的消息。

    大殿中微微躁动,却并不激烈,似乎大家都在等待着天后的定夺。

    果不其然,这一个环节过去之后,还有下一个更震惊人心的环节。

    如丁瑜洲所料想的一模一样,武媚娘所为都是有备而来的。

    武媚娘已经筹谋好了一切,这些都是她自己一人独立所为,没有丁瑜洲的从旁协助,没有咨询丁瑜洲任何建议和提示,完全是独立自主开展和行动的。

    丁瑜洲有种凄凉的心绪在身体里来回游动,确切得说是他不适应这种不被武媚娘需要的感觉。

    他有种失落之感,与其他大臣无异的待遇,让他一直搞特殊的心理一时难以接受。

    丁瑜洲忍住内心的难过,继续看着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虽然没有参与武媚娘的此次大计,但是他却很明白武媚娘的目的,因为他有“金手指”,带着史书记忆而来的。

    丁瑜洲从中看出了武媚娘的别有用心,也看出了武媚娘早已下定的决心,心中默默想着:看武媚娘这样子,今日的目的是已经下达了最后的决心,就是要将太子彻底打垮了。

    在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下,很多大臣对于太子的所作所为表示出了很大的失望之情,同时对于太子的平时表现也抱有极大的怀疑和猜测,发生这么一件事,已然对太子产生了很坏的印象,而往往就是这样的印象最容易让人对事或物产生错误认知。

    武媚娘很会把握他人的心理,她是一个很厉害的心理学家,她察言观色的水平极高,一个微笑细节就能看出群臣的心思。

    他把握住了群臣现在的心理,也很会把握事态的发展变化。

    武媚娘保持着明亮如灿的眼光,目视着前方,没有看底下的任何一个大臣,嘴角紧紧抿着,带着坚毅的表情,无形之中透露出一种杀伐果断的霸气,朱唇轻启:“太子李贤的所作所为当真让本宫很是失望至极,明崇俨生前处处针对太子,有他的不对,但是李贤不应该将他残忍杀害,大可将这件事告诉本宫和陛下。他作为堂堂太子殿下,心胸狭隘到不能容忍一个大臣,不能倾听逆耳忠言,难以担当大任啊。大唐律法规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不能够做出有违天意伤天害理之事。太子不光杀害明崇俨这一件事有违天理纲常,他还有更加不堪启齿的事情呢,着实让本宫为之寒心。”

    说完,武媚娘痛哭流涕,不断地用锦帕擦拭脸上的泪水。

    众位大臣听到天后如此说,震惊之余还带着诧异,虽然不知道太子还犯有什么罪行,但是从天后的语气和表现中可以看出这件事要比暗害明崇俨还要恶劣。

    出于好奇,许多大臣私底下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太子殿下,真是糊涂啊,私底下竟然做这些错事,当真不该啊?”

    “太子殿下难道还犯有其他大罪吗?那这件事得达到什么程度,让天后如此痛心疾首,为何天后如此犹豫不决,不肯说出来,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

    “平日里你与太子交往密切,恐怕你要大祸临头了啊。”

    很多大臣各怀各的心思,这些大臣都是高官的高官,不光他们自己,身后还有很多联系密切的官员,一旦倒台一个,势必要倒台一大片。

    听天后这么说,又见天后这般行为,平日里和太子交好的大臣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表示忧虑,他们紧张地双腿发抖,心情压抑,心里头暗暗求天求地保佑自己。

    武媚娘隐隐约约间听到了底下群臣的议论,对此她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继续哭哭啼啼,表示伤心和失望。

    她越是这样,越能体现出对于太子行为的愤恨和声讨,就越让大臣们对太子失望一分,就越多了拉太子下马的可能。

    梨花带雨的武媚娘一边哭着,一边手指着大殿外面,气愤地说道:“快把那东西拿上来,让众卿家都看一看,看看太子李贤究竟做了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