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就被李世民率重兵包围 » 第10章 假李鬼与真李逵(求推荐 求收藏)

第10章 假李鬼与真李逵(求推荐 求收藏)

    “啊!”

    迪夫是万万没有想到,会是以这么一种方式遇上孙思邈,但听其口气,似乎是知道迪夫的。

    莫非我已经扬名在外?

    迪夫连忙将孙思邈请入座,同时细细地打量着,童颜鹤发,面色红润,几乎没有皱纹,腰背不驼,丝毫不显老态。

    “不知药王孙真人来找小子,所为……?”

    这一句话顿时吓了孙思邈一跳,连忙打断。

    “老道隐居秦岭太白山之中清修,也从未称王,道友莫要信口胡言,污蔑老道。”

    “实在抱歉,倒是小子犯了糊涂,不知孙道长来找小子,所为何事?”

    “老道四十年前曾卜算过一卦,知道五十年后有圣人治世,那时当出山以草药救治世人。却没曾想近日突然有感将有真人临世,所以提前出山前来找寻求道,正赶上陛下召集天下道士前来京城,为故去的将士安魂祈福,所以顺道前来。”

    “孙道长怕是找错人了吧?你看我有哪点像是得道高人的样子?”

    “道在身内而不在身外,道友莫要着于表相。老道细观道友,气宇出尘,格然不同,道友莫要自谦。”

    “小子是初来长安,并没有几个认识的,不知道孙道长是从何处得知小子的?”

    “问道不分先后,同道而行,结伴称友,迪道友不妨喊老夫一声道友?老道也是初次来到京城,蒙皇上召见,说起道友之事,称道友为神人降世,故而特地前来讨教。”

    “……”

    “老道研习经典,探索养生之术,却越发觉得修道之人,当修德积善,积之俞多,则俞利于得道飞仙,不知道友对此是何看法?”

    且不说迪夫就是一个假道士,从来没翻过经书,一个深受21世纪唯物主义熏陶的无神论者,好好的怎么探讨起神仙来了呢?

    迪夫只能绞尽脑汁地,半真半假地胡口乱编。

    “仙神之事从来都是虚无缥缈,当不得太真。不过顺着本心,救治世人,行积德行善之事,自然是功德无量。”

    孙思邈颔首点头道:

    “道友所言极是,尝闻道友于庄子中救济贫苦,积德行善,果当是同道中人。不知道友师承何人,能否为老道引荐拜访一番?”

    “倒是让孙道友失望了,小子的老师确实不在当今世上了。”

    孙思邈眼神一亮,询问道:

    “哦?不知老道能否在这庄子上结庐修行,老道医术尚可,也能为庄户省去些许的麻烦?”

    迪夫顿时大喜:“道友且随意,我那院子不日即将修好,道友也可挑上一间屋子住下。”

    “那就多谢道友了。”

    “不客气,倒是庄子上有着些许规矩,需要给道友说上一二的。”

    说着,迪夫站了起来,引着孙思邈在庄内走动。

    “孙道友,千金方一书是否准备在写了,还是已经写好了?”

    “千金方?可是药书么?不瞒道友,老道现在医术尚可,却也算不得精湛,所以不敢擅自出书,以免得有错漏耽误了后人。”

    不就是定理和猜想么,这个迪夫熟的很,直接就开口道:

    “道友太过自谦了,就算有错漏又有何妨。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后人自然会查漏补缺,道友无需纠结此事,只需标明其中哪些是确凿无误的,哪些又是尚存疑惑的便可。”

    孙思邈虽然一边点头,脸上还是严肃的神情:

    “道友大才,只是医药金方,难以斟定。药材繁多,相生相克,剂量不同,效用也是不同。老道听了道友之言,虽有心出书,但此事也是急不得的。”

    这个一下子就打到了迪夫的知识盲区了,迪夫也不好乱开口了,连声附和扯开了话题。

    “那是,都说三分药七分毒,用药自然需要谨慎行事。道友这边来,前面就是澡房了,庄子上的人每天傍晚收工之后,都需要先去洗刷一番换上新衣服,方能前去打饭。”

    孙思邈有些不解:“哦,不知此举有何用处?”

    “城外是十万敌军围城,若是城池守将能以一些微不足道的代价,将十万敌军变为一万,道友觉得守将应不应该去做?”

    孙思邈更加困惑了:“若是如此,必当试上一试。只是这与洗澡有什么关联么?”

    “当然有关联了。人就如同城池一样,病菌就如同那敌军,若是被攻破了城,那么就会大病一场。洗澡能冲刷掉附着在人身上的病菌,又何乐而不为呢?”

    “道友此言,老道倒是闻所未闻,以此说来,将水煮滚了再喝,也是意在渐少那病菌了?只是这病菌到底是何物?若是能将世间病菌全都杀死,那岂不是再无病患之忧?”

    “咳咳,按理说当然是如此,只是病菌却是杀不绝的。病菌广泛寄身在各种生物身上,人也只是其中之一。病菌也有好有坏,且都是单……”

    迪夫突然止住了话头,再扯下去细胞都要出来了。

    一是怕解释不清,在没有显微镜的年代,根本观测不到。

    二是怕孙思邈受不了,追寻了几十年的飞仙之路,一旦道心崩溃,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但肯定不会是好事。

    所以迪夫也不愿再去探讨医术了。

    孙思邈连着问了几次,都被推脱开了,也就知道迪夫不想再说了,只得作罢,但心里却如同被挠了痒一般。

    庄子虽然不大,但走上一圈也得耗费不少时间。

    等迪夫来到紧挨着书院的饭堂的时候,已经排起了老长的队伍。

    孙思邈看着这些面带真诚笑容的男女老少,神情有些恍惚。

    曾几何时,他也曾是这个队伍里的一员,家境贫困,父母以耕织为业。只是他没这么幸运,遇不上迪夫这样的东家。

    更加上自幼缺吃少穿,身体瘦弱几乎没什么力气,又一次还遭受了风冷,生了重病,为了去看病,耗尽了家里的余财,甚至还变卖田产。

    这么多年来,经历了兵荒马乱,也见识了隋朝的繁华,但是没有一个庄子能像迪夫这个庄子一样的,如此的善待庄民。

    或许是因为他也在修行,在积德行善,积攒功德。

    但看着队伍里吱吱喳喳嬉笑着的孩童,孙思邈还是忍不住说出了口:

    “东家仁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