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大周皇朝 » 天机玄说

天机玄说

    帝都汴京,大周朝的国都。

    朝阳初升,万物苏醒,晨露均落在花草树叶之中,硕大的秦王府看起来格外的静谧,唯有府中传来阵阵声响,打破了这静谧的环境。

    “殿下……”

    萧瑾芸满面潮红,羞涩的低下头,看着身旁的郭鸿渊,再三确认一下郭鸿渊是否真的苏醒。

    郭鸿渊顿感一阵头晕目眩,脑海里嗡嗡作响。

    “我是谁?这是在哪儿?……”郭鸿渊脑海中不断地搜索着记忆。

    “谢天谢地!殿下终于醒过来了。”

    “这是哪里?我我是谁?”

    “这里是您的府邸啊!您是秦王殿下呀!”

    “秦王?难不成我穿越到大唐王朝了?”郭鸿渊喃喃道。

    “奴家看殿下真是病糊涂啦!如今正值大周皇朝。您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周皇室的亲王~秦王殿下。”萧瑾芸噗呲地笑道。

    “大周朝?莫非是梁唐晋汉周的大周王朝?”

    “奴家不知什么梁唐晋,只知道我们大周朝开国皇帝陛下是出征在外时被将士们披上黄旗推举为新君,并且推翻前朝大汉才开创了大周皇朝。”

    “是了是了!现在是广顺几年?”郭鸿渊有点小激动,抓住萧瑾芸的芊芊玉手。

    “广顺三年!”

    “What?该死!为什么不早点穿过来!天不佑我大周王朝啊!”

    “殿下!您这是怎么了?”萧瑾芸疑惑不解。

    “我没事!是我们大周朝有事!不过,如今有我在!我定会助父皇力挽狂澜。快!给我更衣,我要进宫见父皇!”

    “殿下!您这大病初愈!还是等您再好些吧!”

    “不!来不及了。快!要快啊!”

    “来人,给殿下更衣!”萧瑾芸连忙招呼一众侍女过来,七手八脚的替郭鸿渊换好朝服,郭鸿渊骑上王府骏马风驰电掣般往皇宫里赶。

    “父皇!儿臣有十万火急的事情要面奏!”郭鸿渊急匆匆的赶到大周皇帝的御书房前高喊。

    “秦王殿下无恙了!陛下正想差人到府上探望!”一个阴阳怪气的阉人,手执拂尘从御书房出来,向秦王施礼。

    “王总管!劳烦通传陛下,我要紧的事,今天必须要见到父皇。”

    王总管见秦王一副义正严辞的样子,也不好阻拦。

    “是青儿醒了?快让他进来。”御书房里传来一个男人粗矿的声音。

    “儿臣叩见父皇!”秦王进了御书房扑通地拜倒在御案前。

    “我儿无恙就好!快快起来。”皇帝喜形于色。

    “来!给秦王看座。”

    “谢父皇。”

    “青儿没事就好!何故大病初愈便急着进宫?是不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父皇……”秦王左右顾盼,有些迟疑。

    “都退下!”皇帝一挥手。

    “诺!”太监宫女纷纷退出御书房。最后两个一左一右把门轻轻拉上。

    “父皇!请恕儿臣的无妄之过!接下来儿臣的话有可能触怒天威,但是为了我大周朝能够传承千秋万代,儿臣宁愿冒这天下之大不韪也要犯颜直谏!”

    “好!朕恕你无罪,你尽管放心的说。”

    “儿臣在前些日子得了一场大病,儿臣在迷糊之际,恍入异境。在那奇异之境中,有位仙人曾赐予儿臣一幅卷轴,并说事关我们大周朝的国运兴衰。卷轴名曰~《天机玄说》。则是对将来所发生的每个大事件作出精确的预測!。”

    “是什么?”

    郭鸿渊来到案前,不问自取龙案上的墨宝,大笔挥就!

    皇帝附前一看:一人高坐,另一人手持扇,其余都弯腰参拜。我们现代人也不难理解,因为这是天子的礼仪。

    “此图何意?”太祖皇帝心中一惊,还是故作镇定的问道。

    “天机谶曰:天一生水,资禀圣武,顺天应人,无今无古。”

    “怎么解?”

    “《古河图》开篇有这样一句话:‘天生一水,地六成之’,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一和六共居北方为水(东南西中分别代表木火金土),即天一生水。这是易经的宇宙观,在当下代表着战乱即将结束,一个新的朝代即将到来。‘姿禀圣武’则代表新朝新君英姿威武,英勇过人;‘顺天应人’字面意思理解顺应天命,赢得民心,也就是未来的新君统一天下的局面;‘无今无古’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主要说明此新君的成就和决策。譬如:杯酒释兵权,给和他一起建国的功臣高官厚禄,过着安逸的生活,这是很多朝代没有做过的事情。还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等等。”

    “当真会有这么一位有为帝王,能够完成天下一统,山河再造?”太祖皇帝顿时心态全面崩溃了,龙颜失色,气韵急促起来。他强忍着心如刀绞般的剧痛,跌坐在龙椅上。

    “父皇,您没事吧?”秦王见太祖皇帝脸色苍白,一手握成锤,不停地捶打着胸口。

    “父皇且放宽心!既然儿臣能解『天机玄说』的奥秘,相信儿臣定能找到此劫的破解之法!”

    “真的?”太祖皇帝重新燃起一丝希望。

    “是!儿臣可以对天盟誓绝无半点虚言。”

    “那就好!”太祖爷咳了几下,努力撑起身子。再次端详这幅关系到大周皇朝的国运能否长治久安,传承千秋万载的天机秘要!

    “这图中还说明了什么?”

    “天机又曰:纳土姓钱并姓李,其余相次朝天子,天将一统付真人,不杀人民更全嗣。”

    “又是何意?”

    “第一句中的‘钱’是吴越国钱王;而这里的‘李’指南唐后主李煜;则意为新君派人渡过长江灭亡南唐,李煜被俘;第二句指的是其余的割据势力;第三句指天下将统一,‘真人’意为对新君的尊称;第四句指新君得到民心,给和他一起建朝时的功臣高官厚禄,乐享生活,即所谓的‘杯酒释兵权’。”

    “唉!能够兵不血刃就能收缴众武将的兵权。不失为一代明君雄主!”

    “不!儿臣绝不会让这等事情发生!儿臣既能拆解天机谶言,也必然可以找到秘法匡我大周天下与日月恒古不改。”

    “傻孩子!哪有万古不衰的王朝!哪怕能延续千百年,我心足矣!”

    “父皇!儿臣斗胆问一句:父皇可是准备立晋王兄为储君?”

    “……青儿,为父为父……”

    “父皇不必过分忧虑!儿臣也正想向父皇保举晋王兄来接掌朝政!”

    “青儿,你不会怪罪父皇?”

    “事关我大周皇朝的兴盛,社稷之长治久安,儿臣愿意为晋王兄保驾护航,全力辅佐。”

    “但是,为父现在想作出易储的修正!为父想让你继任我大周的正统!”太祖皇帝把已经拟好的传位诏书亮到龙案上!

    “不!父皇!万万不可!为了我朝千秋基业长存,儿臣愿意作出让步。父皇这天机谶言还有另一层意思!”

    “哦?怎么讲?”

    “天机谶言所指的是新君乃当世之英豪,勇武果绝,当有匡扶天下之才。他可以是新朝的英主,也可以是我朝将要承继大统的新君上。若是让儿臣在这方面做做文章,晋王兄便是当世不可或缺的明主,是天命神授之君,那自然可以压住未出世的明主!把天机谶言所指应验在晋王兄的身上,那必然可以开万世之太平!”

    “说得好!我儿有此胸怀,我大周天下则无忧矣!”太祖皇帝顿然开朗,心情愉悦,精神抖擞。

    “来人!宣晋王进宫。”

    “诺!”门外进了一个传召太监,领了皇帝的旨意后连忙赶去晋王府传召!

    好巧不巧,晋王郭荣正要进宫见驾,与传召太监在宫门外碰上了。

    “哟!这不是晋王殿下!咱家正要到府上传旨呢!”太监迎了上来,替晋王勒主马缰!

    “是陛下龙体欠安?”

    “非也!是秦王进宫了!秦王在御书房见了驾,说了一会儿就遣咱家传召晋王进宫。”

    “是青弟醒过来了!?看来有大事发生!”晋王下马,急匆匆往御书房赶。

    不一会儿,晋王进来拜伏在龙案前:“吾皇万岁万万岁!”

    “荣儿平身!”

    “见过晋王兄!”

    “青弟病愈了!难怪为兄到你府上探望,下人说青弟大病初愈便急匆匆的见驾!不知是何等的要事,能让青弟一刻都不想耽搁了?”

    “荣儿,你过来看看!”太祖皇帝指了指案上的画。

    “这是……”

    “天机玄说!”

    “这图所示莫非是关乎社稷传承,天下大势的推断?”

    “正是!图中所指:将有一位有德有为之君,挽江山既即倒,拯苍生于水火!”

    “那不就是恰好应验在父皇身上了!父皇禀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岂不更合乎天意?”

    “非也!实乃天命不有违者,孤历时三载,虽有寸功,夙夜在公,殚精竭虑,却迟迟未能完成天下一统,解社稷之困苦,救黎庶于水火,孤每每深感愧咎于上苍之托付与千万子民的期盼!”太祖皇帝泣泪如注,痛心疾首。

    “父皇!保重龙体!儿臣定会想出对策,协助晋王兄好好打理大周万年基业。”

    “父皇!侄臣观青弟如今气色更胜从前,乃龙御九天之气象。或许谶言所指的明主应该就是青弟吧!”

    “不!不!臣弟绝不堪当此大任!父皇生于乱世,长于军伍,虽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取后汉而代之,但究违天命,难以成就这天下一统的丰功伟业。然晋王兄则不同!伏惟晋王殿下,体上圣之姿,膺下武之运,协一千而命世,继八百以卜年,化被区中。恩加海外,虎步则时钦英主,龙飞则图应真人。”

    据史上所载:五代薛居正对太祖皇帝和世宗皇帝的评价颇为中肯:周太祖……有统御之劳,显英伟之量。旋属汉道斯季,天命有归。总虎旅以荡神京,不无惭德;揽龙图而登帝位,遂阐皇风。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何迁善之如是,盖应变以无穷者也。所以鲁国凶徒,望风而散,并门遗孽,引日偷生。及鼎驾之将升,命瓦棺而薄葬,勤俭之美,终始可称。虽享国之非长,亦开基之有裕矣。

    世宗顷在仄微,尤务韬晦,及天命有属,嗣守鸿业,不日破高平之阵,逾年复秦、凤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加以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辩奸,多得其理。臣下有过,必面折之,常言太祖养成二王之恶,以致君臣之义,不保其终,故帝驾驭豪杰,失则明言之,功则厚赏之,文武参用,莫不服其明而怀其恩也。所以仙去之日,远近号慕。然禀性伤于太察,用刑失于太峻,及事行之后,亦多自追悔。逮至末年,渐用宽典,知用兵之频并,悯黎民之劳苦,盖有意于康济矣。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好了你们兄弟俩不必互相恭维了。朕相信谶言所指并非我朝之君。为今之计,只好让青儿请教异界仙尊指引他如何逆天改命,扭转乾坤!”太祖皇帝笃定这图谶的真实性!也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有能力替自己开创的大周朝改变这颓势!

    “儿臣一定倾尽所能,为大周延续国祚!”

    “甚好!甚好!”太祖皇帝一激动,扶案起身,却顿感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吐了一口暗黑的鲜血,匍匐在龙案之上,昏阙过去。

    “父皇,父皇!快来人啊!传御医。”郭荣大惊失色。

    太监问声连忙去找太医!

    郭鸿渊则探了探太祖皇帝的脉象,并暗自运功为太祖皇帝治疗急症!

    “父皇不碍事了。晋王兄且宽心。”

    “青弟还会什么秘法?方才片刻之间就给父皇驭疗了?”

    “不瞒王兄!是臣弟前些日子得到归墟异境中仙人的点拨!我就是应个急而已。”

    “异境?何为异境?”

    “就是虚数空间!跟我们生存的相对立的幻境,也是异次元空间。”

    “……”晋王听得一脸懵逼。

    虚数空间,应该是一个与现实共轭,存在超自然现象的异次元空间。虚数空间和现实空间是可以连通的,连通的方式即是“行境幻化”,把虚数空间的东西投射到现实。

    那么郭鸿渊又是如何机缘巧合地闯入这所谓的虚数空间?

    这那得从隐帝下令以反叛之罪尽数诛杀太祖皇帝郭威留守在汴京的妻儿老小以及郭荣的妻儿三人说起。

    且说,一天,汉隐帝将身边几个看不起自己的辅臣杀掉后,准备顺便干掉统兵在外的将军郭威。

    可是执行命令的人不但没去杀郭威,反而还将消息泄露出去。

    郭威知道消息后,长年征战杀伐果断的他当然不肯坐以待毙。

    于是他伪造了一份圣旨,对于自己的那些心腹将领说,皇帝让我把你们都处决了。

    那个年代,“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这些有兵权的将领都信以为真,谁都不想死,于是他们就跟着郭威反了。

    郭威于是以“清君侧、杀李业”为名在邺都起兵,渡河南下,杀向京城,一时各地纷纷迎降。

    极度愤恨的刘承祐,将郭威郭荣在京的全部家属一律诛杀。唯有郭威长子郭青歌被路过的游方道士的袁泓所救,但因身负重伤,尚有一息微弱的脉象,袁泓及时喂他服下保命的『九转回魂丹』,才护住了他的心脉。并且在他强势好转之后,袁泓还替他熬制舒筋活络汤药让他浸泡了七七四十九天。在这昏沉沉的四十九天里,袁泓还不定时助他运起『天罡玄功』游走周身大小周天各三百六十周才能恢复神速。但一时间还是无法苏醒,于是袁泓就秘密通知郭青歌的家人,结果碰到已被郭威确定为大周朝的继承人郭荣。

    郭荣也没有多想,连忙把喜讯告知他的姑父也就是后来人认他做义子的大周朝的太祖皇帝郭威。太祖皇帝得知长子尚在人世,一时间喜出望外,恨不得立马布告天下要册立郭青歌为东宫太子!后来经一班老臣再三劝谏,加之郭青歌尚在昏迷不醒的状态,如何能册立他为东宫储君?

    皇太子乃未来之国君,册立太子关系国之根本,兹事体大。太祖皇帝才作罢!后来,还是在祭告天地宗庙时,册封青歌为秦王,并赐府邸,封郭荣为晋王!等青歌醒来再举行敕封仪式!

    朝野上下也不敢再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