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宋金英烈传 » 第二十一章 吴氏弟兄

第二十一章 吴氏弟兄

    绍兴三十年(1160年)春,赵构任命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为入金贺谢使出使金朝,名为贺岁,实则探侦虚实。叶义问证实金军即将南侵的消息后,右相陈康伯、兵部尚书杨椿立即布置两淮守备。左相汤思退原为秦桧帮凶,时至此时仍上奏赵构道:“宋金和议尚在,今备战江淮,却是我朝毁约,望我主制止备战,守宋金和平之约。”朝中抗战派群起攻之,此时赵构也从美梦中清醒过来,认识到金人南侵也是旦夕之事,无奈之下,只得将汤思退免职。

    这年三月,金东海县(今江苏LYG东南)农民张旺、徐元等,因不堪金人压迫,率众数千起义,杀死县令。东海县人房真等到海州(今江苏东海东北)向官府告密。起义军杀死州、府派来的调查人员,并顶住了州府官兵的围攻。完颜亮闻讯后,对群臣说道:“区区毛贼只占一邑,本非朕所虑,今却可一试舟师矣。”遂派都水监徐文与步军指挥使张弘信等率舟师九百,浮海前来镇压,意欲一试舟师。徐文等到达东海,徐元、张旺战败被俘,起义军官兵五千多人遇难。徐文与张弘信回京之后,虚报歼灭起义军队多达数万,完颜亮重赏徐张二人,自认为其水师无敌于海上,更增加了其南征信心。

    临安城内近期人心惶惶,传闻高宗赵构有意立普安郡王赵玮为太子,意欲效仿靖康之变宋徽宗让位于宋钦宗自己逃命之事。这日早朝,老臣张浚专程从永州赶来上朝奏道:“臣窃闻圣上近日有立嗣之心,陛下春秋鼎盛,上天鉴怜,必生圣子,此非常时期,陛下不亦谈及立储,以免动摇抗金士气,望陛下三思。”吏部员外郎虞允文道:“老国公所言甚是,金人南牧之计,路人尽知,为今之计,君臣同心御敌方为正事,其余诸事,皆可暂缓。”

    赵构知二人之意,脸有愧色,于是对虞允文道:“卿有何良策制敌?”虞允文奏道:“金人必出兵五道,出蜀口,出荆、襄三道之兵,止以兵相持,牵制我西南诸路之军北上东进;淮东亦非用骑之地;它日正兵必出淮西,奇兵必出海道,应及早应对,方可无忧。”高宗与群臣善其言。群臣议论纷纷,讨论如何调兵遣将,众口不一,毫无结果,高宗宣布散朝。散朝之后,张浚与虞允文商量,深虑高宗北上抗金态度不决,张浚修书一封给四川宣抚使吴璘,令紧急布置防预事宜。

    吴璘是抗金名将吴玠之弟,兄弟二人在南宋初期抗金史上,与中兴四将齐各,但由于后来其孙辈受完颜纲利诱降金而导致南宋朝庭及宋史对兄弟二人功绩提及甚少。吴玠,字晋卿,生于公元1093年,卒于公元1139年。其弟便是吴璘,字唐卿,生于公元1100年。吴玠与吴璘祖籍北宋德顺军陇干城(甘肃静宁县)。吴氏先世几代人,都是德顺军的军官。其父吴扆,在一次战斗中不幸中箭身亡。父亲死后,吴玠和吴璘随母亲从陇干城迁往水洛城(甘肃庄浪县)。

    北宋末年,吴玠和吴璘兄弟投入泾原军。宋钦宗靖康初年(公元1126年),西夏军队南下进攻,在军队中崭露头角的吴玠率百余士卒反击,打退了敌人的一次进攻,并乘胜追击,斩获颇厚。吴玠的军事才能,得到上级的赏识,晋升为进义副尉,成为军中新秀。他的美名也由此传遍军中,成为受人瞩目的年轻将领。

    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冬,金兵分三路南下。金兵统帅完颜娄室和完颜撒离喝率领西路军进攻西北,第二年攻下长安,占领陕州(河南陕县)、华州(陕西华县)、秦州(甘肃TS市),直逼泾原。吴玠和吴璘奉命率部迎战,击败来犯之敌,乘胜追击,攻占泾川县西南的青溪岭,接着奉命东进,一举收复金兵占领的华州。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一月,由于屡立战功,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接见了吴氏兄弟。张浚对吴氏兄弟十分赏识,遂任命吴玠为统制,吴璘为进武副尉“掌帐前亲兵”,从此,吴璘便成为张浚亲信心腹之人。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张浚发起著名的“富平之战”。张浚是文臣,忠君爱国,但不懂军事。文臣统军,是宋朝的一大弊端。未经充分的准备,也未与各路大军将帅商议,张浚就调集包括吴玠部在内的五路大军,号称40万人马,向地处关中平原的耀州(陕西耀县)富平地区集结,自己则坐镇邠州(陕西彬县)督战。他任命刘锡为统帅,与入陕金兵决战。

    吴玠刘锜都不同意在富平与金兵决战。他们认为,富平一带是平原,有利于骑兵,不利于步兵,而金兵多为骑兵,在此决战,利于敌而不利于我。张浚认为,眼前的形势是敌寡我众,我军前方又有芦苇沼泽阻挡,就是敌人骑兵来了,也难以施展。大军统帅刘锡见军中主将意见相左,对是否实施决战,开始犹豫起来。就在这时,大批金兵蜂拥而至。他们挑来大量柴草和黄土,很快填平了沼泽地,骑着战马掩杀过来。南宋军队分左右两翼迎战。左翼吴玠和刘锜指挥大军,与金兵统帅完颜宗弼大军作战,由于吴玠和刘锜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杀退了金兵,可是右翼的赵哲部临阵溃逃,吴玠和刘锜的部队被金兵左右夹击,也败下阵来。

    富平之战以南宋军队的大败结束,南宋损失军队30万,丢失土地16州,同时丢失了大量的粮草辎重。张浚以败军之罪遭到朝廷贬逐。危难之际,吴玠受命陕西都统制,与弟弟吴璘带领残兵败将数千人,驻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位于陕西BJ市西南)。败军驻守和尚原,士气非常低落。当时军中传言,金人有奸细混入军中,联合军中叛徒要劫持吴氏兄弟,交给金兵领赏。吴氏兄弟不为所惧,召集将士,歃血起誓,保家卫国,奋勇杀敌。吴氏兄弟的爱国之心和爱护士卒的行为,感动了大家,军营中士气开始上升,军队趋于团结。他们在组织军队屯田自救的同时,帮助驻地百姓,想方设法恢复生产。一年后,当地粮食大丰收,军心民心得以稳定。

    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三月,金兵进军和尚原。看到金兵来势汹汹,有人劝吴玠避其锋芒,放弃和尚原,退入汉中。吴玠正色道:“和尚原,乃川之门户,岂能拱手让于敌手,再有言退者立斩。”和尚原地势险要,四面山势陡峭,原上平整宽广,进可攻,退可守,是歼灭敌人的好战场。

    五月,金兵分两路扑向和尚原。吴玠指挥将士,利用有利地形作掩护,用强弓硬弩射杀金兵。金兵多为骑兵,擅长平原作战,进入山区,行动艰难,遇上伏击,大部队相互挤压践踏,难以施展。吴玠率领的将士,个个是山地战、游击战的好手,他们充分利用山坡沟壑,伏击金兵马队。金兵几次进攻,均被宋军打败。宋军连战连捷,士气大振。正面进攻的金兵频频失利,只好退回凤州。侧面进攻的金兵,也被吴玠的部队击退。在金兵退却时,吴玠又派部队抄小路迂回金兵后方,发动奇袭。一路上,金兵不断受袭,丢盔卸甲,大败而归。

    金兵统帅完颜宗弼得知在和尚原大败,异常震怒,发誓一洗前耻。是年秋,宗弼亲率10万大军,开进宝鸡。他针对吴氏兄弟的惯用战术,从宝鸡到渭水,步步为营,处处设防,扎下所谓的“连珠营”。吴玠识破了兀术的战术,决定诱他进军和尚原,在运动战中打击金兵。宋军假装惧,故意放弃神岔关,向后撤退。兀术见宋军仓皇后撤,以为吴玠胆怯,为自己的高明战术而暗暗高兴。到了十月中旬,他认为一切准备就绪,于是下令进军和尚原,向宋军发起猛攻。

    针对金兵人强马壮、密集进攻的特点,吴玠和吴璘采用了“驻队矢”的战术。这是吴氏兄弟发明的一种战术,弓箭手分为三排,密集列队,放在阵地前沿,每一排士卒手持弓箭,当敌人冲来时,第一排弓箭手瞄准放箭,然后迅速蹲下,准备第二次射击;第二排弓箭手立即放箭,然后迅速蹲下,准备第二次射击;第三排弓箭手接着瞄准放箭。第三排射手利箭出手,第一排弓箭手已经做好了射击准备,立即放箭,如此循环往复,箭如骤雨,密如飞蝗。弓箭手组成的编队,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万箭齐发,经久不衰。几乎是一眨眼的时间,金兵马队倒下一片。后面的骑兵,收刹不住,冲上前来,又纷纷中箭,倒下一片。第三拨骑兵,撞上前面的人马尸体,连人带马,栽倒在地,还没有爬起来,身上已经插满了利箭,人和马犹如一只只刺猬。很快,宋军阵地前方,金兵尸体由远及近,层层叠叠,垒成长堤,尸体之下,鲜血汇成小溪,蜿蜒数十里。

    一天之内,金兵发起两次密集进攻,两次溃败下来,阵地前方,金兵尸体堆积如山,血流平地,经马践踏,变成暗红色的污泥沼泽。完颜宗弼见进攻失利,只好下令撤退。吴玠和吴璘趁金兵慌忙撤退之机,派兵绕到敌后,又是一阵冲杀。金兵大败而回。

    夜晚,金兵在营地生火做饭取暖,吴玠和吴璘又命神射手,持强弓偷射火旁金兵,吓得金兵东躲XZ,不敢点火做饭,只好啃着生肉,打着哆嗦,坐等天亮。二更时分,突然金鼓齐鸣,杀声震天,营外箭如飞蝗。原来是吴玠和吴璘组织宋军,对金军大营发起袭击。金兵人困马乏,饥肠辘辘,顿时被宋军杀得鬼哭狼嚎,弃营奔逃。

    四更时分,劫营成功的宋军凯旋。吴玠和吴璘见士气异常高昂,又组织宋军,向大散关前方的金兵营地发动进攻。金兵没有想到,刚打完仗的宋军,还有能力发动新的进攻,因此没有思想准备,结果,又让宋军杀得四散逃窜。

    金帅完颜宗弼连夜收拢兵马,于次日凌晨开始撤退。金兵后撤,早在吴玠和吴璘的预料之中。他们下令全军由防御转入进攻,全线反击,同时派出兵马拦截金兵辎重粮草。金兵丢了辎重粮草,心中恐慌,乱了建制,一窝蜂地逃跑。吴玠和吴璘早在金兵逃跑路上埋下伏兵。看到金兵溃败下来,伏兵四起,从和尚原追杀到神岔关,沿途金兵人马尸体,铺满山路,填满沟壑。这次战斗,金兵损失惨重,仅被杀和被俘的甲士就达万人。完颜宗弼身中两箭,丢盔卸甲,逃跑时,割掉胡须,换上士卒军衣,这才摆脱追杀,捡了一条性命。和尚原大战,是完颜宗弼进攻中原以来最大的败仗。

    和尚原大捷的消息传到南宋朝廷,朝野一片欢腾。自靖康之变以来,这是宋军取得的最大胜利。宋高宗激动不已,派遣特使来到前线,拜吴玠为镇西军节度使,拜吴璘为康州团练使、泾源路马步军副总管。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吴玠和吴璘受命屯兵河池(甘肃徽县)。次年初,金兵10万人马,绕过和尚原,企图夺取防守较为薄弱的饶凤关。很快,金兵占了金州(陕西AK市),准备夺取饶凤关。吴玠得到情报,火速增援饶凤关。

    饶凤关位于陕西AK市石泉县西北,是陕西连接四川、湖北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金兵占领了饶凤关,就可以长驱入川。吴玠率领2000名轻骑兵,疾驰300里,在金兵到来之前赶到了饶凤关。

    吴玠进入饶凤关,一方面构筑工事,一方面派人给金兵主帅完颜撒离喝送去一颗柑橙,并附言:“大军远来,聊逢止渴。今日决战,各忠所事。”准备进攻饶凤关的完颜撒离喝,一见吴玠附言,大惊失色。他知道吴玠智慧过人,带兵有方,英勇善战。但吴阶怎么会突然出现在饶凤关?完颜撒离喝百思不得其解,迟迟不敢进攻,吴玠乘机从各处抽调人马,增援饶凤关。二月初五,完颜撒离喝下定决心,进攻饶凤关,此时,宋军已经做好防御准备。

    完颜撒离喝针对吴玠善用强弓硬弩的特点,一改大军掩杀、密集猛攻的战术,挑选出一批精兵,身披厚铠重甲,作为攻关先锋。吴玠很快识破了完颜撒离喝的计策,一改强弓硬弩射敌之术,在山上滚落巨石,碾压金兵先锋。这场战斗,空前惨烈。金兵上来一个,被巨石砸死一个,砸死一个,又上来一个,宁死不退。宋军在吴玠的指挥下沉着应战,吴璘更是身先士卒,战斗在最前沿。吴玠所部及前来增援的各地宋军,总计达到三万余人。大家凭借险要地势,以巨石和强弓硬弩轮番抗击金兵,顽强坚守六昼夜,金兵伤亡惨重,攻关不下,只好屯兵关下。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二月,养好伤的金兵统帅完颜宗弼,重整旗鼓,亲率精兵10万,分三路杀来。这一次,他不仅粮草非常充足,而且制定了新战术,图谋一举击败吴氏兄弟,攻入四川,图谋江南。他们先攻破和尚原,很快直逼此时吴玠驻守的仙人关(甘肃徽县东南)。吴璘得到情报,率部驰援仙人关,一路上受到金兵重重阻拦,苦战七天,才进入仙人关。

    金兵人多势众,来势凶猛,每天轮番攻关,都被宋军击退。经过几个昼夜的激战,宋军中出现了怯战心理,溃败的势头一触即发。在这紧急关头,吴玠手握长刀,站立城头,大喊:“我等将士,死要死在城上!后退者,立斩!”军士们看到主帅镇定自若,终于稳定下来,义无反顾,坚守城头。

    仙人关久攻不下,金人改变战术,兵分两路,左右夹击。宋军两面应战,左右驰援,难以坚持,只好收缩防线。宗弼看出了宋军的问题,展开了更加激烈的进攻。金兵选拔精兵,组成敢死队,身披双重铠甲,手持弯刀,拼死冲杀。宋军用强弓硬弩射击,用乱石猛砸。金兵敢死队死战不退,前面的人死了,后面的人爬上来,踩着同伴的尸体猛冲。双方多次肉搏,开始喊杀阵阵,后来无人喊杀,只是一味拼杀,阵地上尸体成山,血流成河,双方死战不退,都伤亡惨重。

    生死关头,吴玠派出一支奇兵,由部将杨政率领,持长刀、大斧,从左右两翼突然杀入金兵大营。他们进入金兵大营,横冲直撞,猛杀猛砍。金兵不摸宋军底细,突然遭遇劫营,慌了手脚,顷刻间一片混乱。与此同时,吴玠派出士卒,在四面山上放火、擂鼓呐喊。一时间,金兵大营四周火光冲天,战鼓雷鸣,杀声震天。

    久战不决的金兵,已是惊弓之鸟,没有坚持多久,就溃不成军,全线败退。宋军乘胜追击,完颜宗弼落慌逃走。仙人关大捷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正月,吴玠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官居一品,后又任四川宣抚使,成为封疆大吏。这年六月,吴玠积劳成疾,病逝于仙人关,年仅47岁。吴玠此前原想死后安葬于故乡水洛城(甘肃庄浪县),但因战事频繁,交通不便,被安葬在了徽县县城东北的吴山。吴玠去世后,吴璘继承兄长遗志,代为统帅,接过了抗金守土的大旗,朝廷加授他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绍兴九年秋,在秦桧的操纵下,宋金议和初步成功,南宋答应向金朝称臣纳贡,年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金则把黄河以南及陕西地区归还南宋。根据议和协议,南宋朝廷下诏吴璘等将领,要他们向北转移,驻守陕西。吴璘不同意向北转移。他认为金朝言而无信,反复难测,不可不防。如移师陕北,入川关口空虚,金兵南下,可以轻易进入四川。朝廷采纳了吴璘的建议,让他继续驻守陕川交界处,守住入川关口,只派一部分兵力入陕,屯兵延安一带。

    此后,金国内部发生派系争斗,无力南下。南宋朝廷以为议和成功,斗志松懈,秦桧等人,更是沾沾自喜,弹冠相庆。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主战派完颜宗弼执掌金国朝政。正如吴璘所料,金朝立即撕毁议和协议,集中全部兵力,分四路南侵。

    金兵大举南下,宋军内部一片慌乱,一些将领主张后撤逃跑,吴璘主张抵抗。金兵西路军由完颜撒离喝统帅,迅速占领长安,直趋凤翔。在四川宣抚副使胡世将的支持下,吴璘率部迎敌,几场激战,大挫金兵锐气。

    为了彻底击败金兵,吴璘制定了一套绝妙的作战计划。他先下战书,约完颜撒离喝会战。会战开始,他以弱军坚守阵地,抵御金兵冲击。完颜撒离喝见宋军阵地上都是老弱病残,以为宋军不堪一击,没想到宋军阵地易守难攻。久攻宋军阵地不下,金兵战力不断下降。就在这时,吴璘派出强悍的骑兵反击。金兵突然遇到宋军骑兵冲击,很快溃不成军,败走扶风。完颜撒离喝不甘失败,亲率主力,列阵20里,与宋军决战。吴璘督促全军猛扑,又一次击溃金兵。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八月,金兵统帅呼珊、迪布禄领兵5万,驻扎陇州(陕西陇县)刘家圈一带,宋军则驻守仙人关一带。吴璘率领精兵3万,取道秦州,与金兵决战。金兵统帅呼珊、迪布禄自恃兵力雄厚,不把宋军放在眼里,营地没有严密设防。吴璘窥透金兵心理,命令将士占据有利地形,借着浓雾掩护,摸到金兵营前,突然发起火攻。金兵大营,外是木头栅栏,内是皮毛帐篷,全是易燃物,遇到火攻,很快燃成一片。呼珊和迪布禄没想到兵力远不如己的宋军会发起突袭,只好仓促应战。吴璘亲临阵前,带头冲杀,众将士跟着他,一起杀进敌营。金兵大乱,开始败退。这一仗,宋军杀死金兵数千人,俘虏金兵上万人,给金国军事力量以沉重打击。

    吴璘在同金兵交战中,创立了“叠阵法”。所谓叠阵法,就是布阵时,将士卒分为三排,第一排士卒手持长枪,坐于地上;第二排士卒手持强弓,跪于其后;第三排士卒全是神箭手,站立于弓弩手身后。他先派出小股部队,诱敌来攻。等敌人距离阵前百步时,神箭手先射,专射敌军领头的将领和冲在前面的士卒;等敌人距离阵前70步左右时,强弓手齐射,射杀冲在前面的敌人。如果敌人骑兵冲到阵前,坐在地上的长枪手,一起伸出长枪,刺杀敌人的战马和骑手。布阵时,吴璘把骑兵列于阵前,用铁钩相连,以遮挡对面敌人的视线。敌人骑兵冲来,经过神箭手、强弓手和长枪手三层劫杀,要么所剩无几,要么元气大伤,这时,隐藏于后面的骑兵冲出,很快把剩余的敌人歼于阵前。吴璘创立的叠阵法,屡战屡胜。

    吴磷在停战期间把他历年征战经验结合古人兵书以及宋军步兵,金人骑兵作战优劣特点,编定成书,闲时操练士卒,不断研习精修,终成《吴氏兵法》。

    吴氏兄弟早年受张浚欣赏,多次提拨,吴璘此时已是六十有余,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收到老国公书信,立马复书回报张浚,告知张浚自己早已进行筹备,并发誓死守川陕,“吴璘在,川陕在”,务请老国公放心。吴家弟兄长年经营川陕一带,川陕将领多为吴家提拨,军中诸将大多只认吴璘不认朝庭。由于吴氏兄弟战功显赫,军中威望极高,而且忠义之名扬于全国,赵构对吴家军也极为信任,从未削过吴家兵权。金人素知吴家军勇猛异常,打战也极有韬略,也深惧吴磷。完颜纲几年之前便不断安排黑龙会成员监视吴磷动向,并命人侍机盗取《吴氏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