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宋金英烈传 » 第四十三章 南北屠龙帮

第四十三章 南北屠龙帮

    辛弃疾从临安来江阴上任之前,已令史遇明通知原屠龙帮主要领导人员安顿好身边之事便速来江阴议事。

    江阴地处JS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东接张家港,南临无锡,西连常州,北对靖江,简称澄,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古人称山之北水之南为阴,江阴意表江南。)江阴地处江尾海头、长江咽喉,历代为江防要塞,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河湖海联运换装的天然良港。

    江阴原属吴地延陵,南朝梁为江阴郡,南宋时为两浙路十六府之一。江阴枕山负水,襟带三吴,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芙蓉城”“忠义之邦”之称。

    北宋淳化元年(990年),江阴废军为江阴县,属两浙路常州。淳化三年(993年)复置江阴军。熙宁四年(1071年)废军为县。南宋时期,江阴设立江阴军,“军”相当于“州”级别,江阴军为独立建制,是两浙路十四州二军之一。

    南宋是江阴史上行政级别较高的时代,浙东上八府:越婺衢明台处严温,浙西下八府:苏松常润杭嘉湖和江阴军。

    南宋绍兴年间,江阴设立“市舶司”。宋代设置市舶司或市舶务机构,宋代市舶司是外贸行政管理机构。

    昔日中兴四将之一韩世忠曾引军退守江阴军,在砂山留下藏军洞。抗金名将岳飞亦曾驻守江阴,此处历来是军事重地。

    辛弃疾此番来到江阴任签判,负责起草书写来往公文,协助知军处理地方政务。他这几日也无大事可做,一边等待山东那边弟兄们过来议事,一边游览江阴,熟悉地理位置和军事布署。

    辛弃疾游览江阴并非图观赏名胜美景,他最感兴趣的是藏军洞,此洞宽可五马并行,洞长三十余里,是当年韩世忠,梁红玉夫妻二人在守楚州城时,为了与金兵对抗修筑了这一伟大工程。

    梁红玉原籍池州(今属AH),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方腊,啸聚山民起义,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失败,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梁家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但由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

    韩世忠是陕西绥德县人,虎背熊腰,一身是胆,为人耿介,尤喜济人急难。童贯平定方腊时,韩世忠建有奇功。大军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闷闷不乐,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引起了韩世忠的注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惜,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

    北宋灭亡后,金军大掠汴京而退,南宋建立后,定都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于是改汴京为开封,以宗泽为开封留守。建炎三年,金军在粘罕的带领下由彭城入泗州,直抵楚州。宋高宗又仓皇往浙江一带逃跑,外忧引起内患,御营统制苗傅与威州刺史刘正彦拥众作乱,袭杀了执掌枢密的王渊,分头捕杀了宦官,强迫高宗让出帝位,内禅皇太子,由隆祐太后垂帘听政。在这次叛乱中,在秀州拥有重兵的韩世忠的儿子以及夫人梁红玉也被扣压在内。

    事变发生之后,宋高宗的行动已是毫无自由,宰相朱胜非与隆佑太后密商,派梁红玉出城,驰往秀州,催促韩世忠火速进兵杭州勤王,并由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这里商量妥当,朱胜非就对苗傅说:“韩世忠听到事变后,不立即前来,说明他正在犹豫,举棋不定,如果你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劝韩世忠投奔你,那么你力量大增,别的人就用不着惧怕了。”苗傅听后大喜,认为是一条好计,立即派梁红玉出城,梁红玉回家抱了小儿子,跨上马背,疾驰而去,一昼夜赶到秀州。

    韩世忠在了解了一切情况后,当即会同张浚、张俊,带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宋高宗喜出望外,亲自到宫门口迎接他们夫妇,立即授韩世忠武胜军节度使,不久又拜为江浙制置使。

    之后宋金开战后,梁红玉与韩世忠并力抗金,她为了有力地截击金兀术部队,亲自爬到战船一、二十丈高的桅杆上,擂响战鼓指挥兵士作战。据说,梁红玉一手拿鼓锤击鼓、一手拿令旗指挥。由于她登得高,望得远,兵士们就根据她手中的令旗指向东就打到东,指向西就打到西,打得金兵无藏身之地。金兀术大败后,正准备从逃跑。韩世忠为了配合梁红玉一举击败金兵而通过藏兵洞巧布疑兵,虽然他们兵将不多,但却能出奇制胜,美名传扬。而“藏兵洞”也随之声名大震,流传至今。

    辛弃疾在藏军洞游览了两天,他见此处周围断壁残垣,荒草纵生,一看就是多年无人管理,他便心中有了安排。不几日,解恭带领原屠龙帮众堂主以及周进,常循章,马全福这帮天平军忠义之士便赶到江阴。

    辛弃疾大摆筵席为众英雄洗尘接风,席间众人问及辛弃疾日后计划,解恭说道:“帮主现已入得仕途,据传圣上对帮主青睐有加,日后若能青云直上,必可大展宏图,带领我等上阵杀敌,收复河山。”

    辛弃疾喟叹道:“大哥高估当今朝庭了,我等欲抗金军,还需另辟蹊径,个中原委日后小弟与你详述吧。”众人不禁愕然,但听辛弃疾话已至此,自是不便再问,于是众英雄开怀畅饮,大醉一番。

    次日上午,辛弃疾召集解恭,黄佐,杨华,周进,常循章,马全福及原屠龙帮众堂主议事。他首先将夜探汤思退府中见到完颜纲送汤思退夜明珠,并托汤思退面圣之事告于众人。常循章一听怒道:“此等狗皇帝,总把奸贼当亲信,帮主雄才伟略,又忠心耿耿为大宋出生入死,他却听奸佞小人不让参与军政事务,倒不如我等仍当山大王逍遥自在。”

    辛弃疾听罢言道:“当今朝中奸佞之辈言我等为归正人,即便将来带兵上阵杀敌,也会常遭掣肘,与其那样倒不如我们仍自行抗金。”

    黄佐说道:“我屠龙帮弟兄,一部分投军魏胜将军帐下,一部分仍在屠龙帮总部,虽然帮中弟兄人数仅两千余人,但无不以一当十。”

    解恭说道:“但帮主已是朝中之人,如何能再去总部领导帮众,若帮众悉数迁至江阴,却离金人巢穴太远,无论刺探军情还是与金人对抗皆不可能,这却如何是好?”

    辛弃疾说道:“各位所言正是今天我欲解决之事,我有一提议,大家看是否合适?”

    陆子淇说道:“有什么打算快快说给大家就是了,但无论如何这南北通讯却困难极大,必须增设顺风堂人员方可解决此事。”

    辛弃疾说道:“这个却是应当,我今天想和大家说的就是屠龙帮分为南北两舵,北舵由解大哥统领,南舵由我负责领导,两舵之间多通信息,有大事统一调遗。大家以为如何?”

    众人各抒己见,一番讨论之后做出决定,原屠龙帮分为南北两帮,北帮仍叫屠龙帮,解恭升任为帮主,原来各副堂主升为北帮各堂堂主,南方屠龙帮由辛弃疾秘密领导,因辛弃疾已为朝庭命官,不便在江湖中过于张扬,名义帮主定为杨华。原屠龙帮各堂主为南帮堂主。帮中四位长老中黄佐与程浩呆在北方,杨华与梁宾归入南帮。

    计划拟定之后,众英雄分头行动,各堂主带过少量精兵强将来到江阴重新选址建立总部。辛弃疾建议在藏兵洞附近购置土地建立总部,把藏兵洞便作为屠龙帮军事基地。

    屠龙帮在山东重招旧部极其容易,在南方却知者甚少,要招慕志同道合帮众壮大实力还需一番努力。一个新的帮派在别人地盘扬名立万必须做出一番惊天动地之举才能站稳脚跟。历朝历代,对于江湖组织都是非常忌惮,而且是严格禁止的。宋朝一向崇文抑武,对江湖帮派防范更甚,当年方腊利用日月神教徒众起义,势力曾遍布南方各省。所以南宋虽偏安一隅,但朝庭对江湖帮派仍查之甚严。《宋刑统》规定“禁止异姓人歃血为盟,结拜兄弟,违者以谋叛罪论处。”谋判罪”是“诛九族”的重罪。

    屠龙帮要在南宋境内扎根需要秘密开展,鉴于此辛弃疾决定南屠龙帮成员除女眷外悉数参军,这样聚集议事或统一行动反而有诸多方便。当时南宋地方军队管理涣散,节制和统帅等事权不统一,大部分士兵彼统兵将校私自占用。他们令士兵搬运土木,营建民舍,更有甚者统兵将校出资令士兵为其商贾,或贩物于各地,或坐列于市区。士兵们大部分为谋生路,能领得俸禄赖以生存也不管其他事了。因此地方军队也就无所谓教骑习战,操练技能了,部队中应用的规矩纪律也就无从谈起了。于是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也不成什么武装部队了。

    辛弃疾正是看中这一点才令帮众入伍,一来可获一份朝庭俸禄,二来操练帮众杀敌技能或是帮中聚会活动也可以光明正大进行。屠龙帮就这样在南方慢慢扎稳脚跟,逐步发展吸收志于抗金之士壮大帮中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