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宋金英烈传 » 第五十章 丐帮帮主(二)

第五十章 丐帮帮主(二)

    程青竹跟随师父走后几日,这天秀竹正在家中为程青竹缝制一件新衣,突然从门外闯进几个宫中之人,他们不由分说便要带走秀竹。这下急坏了刘宗元夫妇,刘宗元连忙上前作揖问道:“小女一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知何处吃了官司要抓走小女,还请诸位大人明示。”一个领头宫人说道:“老丈不必惊慌,应该恭喜你家才对,皇宫选秀要十五岁以上秀色女子全部参加,说不定哪天你家闺女便成为皇后娘娘了。”

    这时秀竹娘走了过来说道:“我家仅此一女,我们老两口将来还要靠女儿养女老送终,我们愿尽捐家资,求官家高抬贵手放过我女儿吧。”那宫人一听厉声道:“若不参加选秀便是抗旨不遵,你可担当得起这个罪名?!”说完一挥手对手下人说道:“带走!”

    刘秀竹一看难逃一劫,她此时反而冷静下来,对二老说道:“父母大人,请恕女儿不孝。”说完与母亲抱头痛哭,宫中之人催促道:“快快走吧,不许哭哭啼啼了。”刘秀竹止住哭啼在母亲耳边轻声说道:“等青竹哥回来了让他设法救我。”然后告别二老跟随宫人离开刘记酒馆。

    经过几轮选拔,最终秀竹被选入宫,入宫之后,给宋哲宗昭怀皇后做了婢女。

    昭怀皇后刘氏是宋哲宗第二任皇后,初为宋哲宗的御侍,聪明伶俐,姿色美艳,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深得宋哲宗宠爱,且能孝顺哲宗嫡母向太后和生母朱太妃,甚得欢心。从平昌郡君晋升到美人,生下皇三女懿康公主后,进封婕妤。

    刘婕妤有盛宠,孟皇后位居中宫时,刘婕妤因宋哲宗宠爱,不守嫔妾之礼,恃宠而骄,常公开挑衅孟皇后。郝随、刘友端、梁从政、苏珪、章惇等臣子皆与刘婕妤同党,刘婕妤花容月貌,心肠歹毒狠辣,时常设计夺取皇后之位,便诬陷孟皇后以道符诅咒皇帝,又以养母燕氏、尼姑法端等人设坛,名为孟皇后祈福,实将祸患转至皇帝身上,刘婕妤的近臣乘机便把孟皇后宫中三十多名宦官、宫女拘禁,以重刑逼供,绍圣三年孟皇后被废,刘婕妤因而进封婉仪。绍圣四年刘婉仪又生下皇四女懿宁公主,进封为贤妃。

    元符二年(1099年)八月,刘贤妃生下哲宗独子赵茂,哲宗大喜,命礼官备仪,立刘贤妃为皇后。谏官右正言邹浩上疏极谏却被流放。元符二年(1099年)九月二十五日,刘皇后的儿子夭折,只活了两个月。宋哲宗十分悲伤,辍朝三日。四天之后,在元符二年(1099年)九月二十九日,刘皇后的小女儿懿宁公主也夭折了,刘皇后伤心欲绝,宋哲宗又辍朝三天,之后哲宗也生了病,卧床不起。次年即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崩,年仅二十五岁。

    宋哲宗的异母弟弟宋徽宗赵佶即帝位,尊嫂嫂刘皇后为元符皇后。嫡母向太后授意宋徽宗将被废的孟皇后也接回来,尊为元祐皇后,地位在刘皇后之上。刘皇后非常气愤,想要再次废黜孟皇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向太后去世,宋徽宗废黜孟皇后。崇宁二年(1103年)二月初五,宋徽宗破例尊皇嫂元符皇后为元符太后,居崇恩宫。

    话说刘秀竹自入宫中之后,开始每天郁郁寡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父母,尤其是对程青竹的思念更是刻骨铭心。由于刘秀竹聪明伶俐,相貌极其美丽,刘太后此时无一子女,便认刘秀竹为义女。刘太后对刘秀竹关爱有加有如亲生,秀竹才慢慢的心情好了起来,寄希望他日能够出宫再见程青竹。

    刘皇后被尊太后,仍不安分守己,野心勃勃,再次兴风作浪,百般干预朝政,并在宋徽宗生病时企图垂帘听政,掌握大权,激起群臣不满,而她在宋哲宗死后,难耐寡居寂寞,公然与外臣通奸,淫乱后宫,行为不谨。所有这些她也从不避讳刘秀竹。政和三年(1113年)二月,宋徽宗打算废黜刘太后,与宰相辅臣商议后,安排侍卫秘密将刘太后最亲近的刘秀竹给他带来,准备审问刘秀竹,欲从其口中得悉刘太后诸多把柄。赵佶生性多情风流,他一见刘秀竹如此美艳漂亮,顿生爱怜之情,便不忍恐吓辱骂。又令带来刘太后另一贴身宫女贵香过来审讯,从贵香口中尽知刘太后诸多风流艳事,刘太后闻得皇上亲自审讯自己贴身婢女,知道大势已去当夜她用帘钩自缢而死。刘太后享年三十五岁,陪葬永泰陵,谥曰昭怀皇后。

    刘太后死后,太后宫中婢女悉数被送出宫中暂时安置于汴京一尼姑庵中。而赵佶想起太后义女刘秀竹容颜,念念不能忘怀,一日他问杨戬刘太后身边侍女安置情况,赵佶说道:“太后有一义女,宫中可有特殊安排?”杨戬一听便知赵佶心意,便答道:“太后近身婢女已悉数送出宫外,是老奴胡涂,太后义女也算是皇室宗亲,本应留于宫中,老奴马上去把她带回交皇上发落。”

    杨戬当日便带人将刘秀竹接回宫中,赵佶大喜,当即封秀竹为才人。秀竹天资聪颖,善解人意,且心灵手巧,善化妆,每造一件新衣服,立刻被人仿制。又兼其姿色明艳,聪颖机灵,赵佶对秀竹喜爱有加,经常与秀竹品诗论画,琴瑟和鸣。但他见秀竹始终郁郁寡欢,赵佶多次问及秀竹,但始终未能探得究竟。

    一日,赵佶宴请众嫔妃才人,但始终未见秀竹踪迹,赵佶便令杨戬去传秀竹。杨戬一进秀竹房间大吃一惊,只见一副白绫悬于梁上,秀竹已然吊于绫上。杨戬忙把秀竹救了下来,好在及时,不消一刻秀竹便苏醒过来。杨戬忙问原由,秀竹只是哭啼不语,杨戬突然看见桌上有一封信,他拿起一看封面上写“程青竹亲啟”字样。秀竹一见杨戬动那书信,立马止住哭啼说说道:“杨公公,请将书信还我,否则我立刻死于你的面前。”说罢从从床头抄起一把剪刀对准心口。

    杨戬一看便猜出八九分,那书信定是秀竹写给心上人的遗书,他又知道赵佶深喜秀竹,如若秀竹出事自己哪能担待的起。于是他急忙说道:“才人何至于此,你我皆是苦命之人,我年少被迫入宫做了阉人,也曾痛不欲生,但谁都有父母兄弟,为了父母家人苟且至今,好在苍天刀见怜有了今日,也算光宗耀祖。”说完喟然长叹,他见秀竹稳住情绪,便又说道:“老奴入宫数十载,有多少和你一样贞烈女子最后不得委屈顺从,昔日有一张姓女子因殉情自杀落了个满门抄斩,自己情郎又无辜遇害,才人聪明绝顶,做出这种傻事又是何苦?”

    秀竹听完愣了片刻,深深叹了口气说道:“人世间真有身不由己之时,想不到自己欲求一死尚且不能。”杨戬也叹息道:“你还年轻,人生在世,有很多时候并不是为自己而活,唉!”

    刘秀竹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杨戬磕头道:“小女子求公公答应我一事,今生今世定当记得公公大恩大德。”杨戬连忙扶起秀竹说道:“刘才人折杀老奴了,只要老奴能够做到定当效犬马之劳。”

    刘秀竹说道:“我求公公今日之事不要言于皇上,就说我身体有恙不能参加宴会,他日若有机缘为我传个口信给程青竹就说我心甘情愿入宫事君,让他死心塌地忘掉我就是了。”说完她从杨戬手中夺过遗书并迅速撕成碎片。

    杨戬一愣旋及说道:“老奴答应你,但老奴出宫也需待到机会,若有机缘一定办到。”刘秀竹当即从怀中掏出一只玉佩说道:“小女子谢过公公了,他日你拿这只玉佩见他便是信物。”二人说完杨戬告别秀竹匆匆复命而去,秀竹独自一人茫然的望着这深宫高墙喃喃自语道:“也许这就是命运安排吧。”

    再说程青云随师父江通海来到幽州之后,师徒二人四处打听叛徒消息,过了几月之后才探到叛徒消息,原来他已投入辽国南院大王府中。师徒二人好不容易才找到机会除去叛贼。待二人回来之后刘宗元夫妇将秀竹被带入宫中消息告知程青云。程青云听后如五雷轰顶,但皇宫森严,高手如云,自己进入宫中也须精心策划,何况要救出秀竹更是万难。

    光阴似箭,眨眼之间已经是公元1105年北宋崇宁四年,此时丐帮老帮主已隐退江湖。他将帮主之位传与程青云,江通海将帮主之位传于程青云时千叮万嘱程青云首先务以民族大义为重,再就是丐帮帮中之事为重,不可为了儿女私情入宫营救刘秀竹。程青云知道师父怕自己入宫遭遇不测而使丐帮群龙无首,他含泪答应了师父嘱托。

    宋徽宗赵佶热爱书法、丹青、花石、射箭、足球,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有着非凡的天赋。但他看人不准,他启用的重臣蔡京、童贯、朱勔、杨戬、高俅、梁师成等,被时人称为“六贼“。他们迎合上意,满足徽宗一切的奢侈爱好,搜刮民间,祸乱国家。

    赵佶酷爱花石,最初,蔡京取江浙花石进呈,后来,规模越来越大,他主持苏杭应奉局,专门索求奇花异石等物,运往东京。

    这些运送花石的船只,每十船编为一纲,从江南到开封,沿淮﹑汴而上,舳舻相接,络绎不绝,故称花石纲。花石纲之扰,波及两淮和长江以南等广大地区,而以两浙为最甚。凡民家有一木一石﹑一花一草可供玩赏的,应奉局立即派人以黄纸封之,称为供奉皇帝之物,强迫居民看守,稍有不慎,则获“大不恭”之罪。搬运时,破墙拆屋而去。凡是应奉局看中的石块,不管大小,或在高山绝壑,或在深水激流,都不计民力千方百计搬运出来。

    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为了帝国最大的园林建设工程——艮岳,徽宗皇帝在苏州设置应奉局。苏州人朱勔,于山石素有心得,被蔡京推荐管领应奉局,专事在东南江浙一带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花石到手后,多经水路运河,千里迢迢,运往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十船一组,称作一“纲”,此“花石纲”名称之由来。“花石纲”持续二十多年,“大率太湖,灵璧、慈溪、武康诸石;两浙花竹、杂木、海错;福建异花、荔枝、龙眼、橄榄;海南椰实;湖湘木竹、文竹;江南诸果;登莱淄沂海错、文石;两广、四川异花奇果”,都是搜求强夺的目标,侵扰范围之广,亦远不止于东南一带了。

    为保障“花石纲”的运输,关系国家民生之重的漕运都被挤在一边,漕船和大量商船都被强征来运送花石。全国上下,费百万役夫之工,加上尽心尽力的朱勔一伙等人,只要听闻何方何处何家有奇石异木,就不惜破屋坏墙,践田毁墓,致使天下萧然,民不聊生。

    徽宗酷信道教,自称为道君皇帝,他的身边不乏一些极具神秘色彩的道家人物,茅山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徽宗便将其奉为国师。

    赵佶身边有两个太监,一为童贯,一为杨戬。童贯虽为太监,但其不但武功高强而且熟读兵书战策,擅于用兵打战;杨戬精通诗文音律,与赵佶有共同爱好,此二人皆深受赵佶宠幸。尤其是杨戬,深谙赵佶心思,这一日赵佶在宫中玩弄几块江南新贡的玉石,欣赏片刻没有什么中意品种,心中郁郁寡欢,杨戬言道:“不知圣上为何事忧伤,可否告知老奴?”赵佶叹气道:“朕贵为天子,倒不如昔日自由了,每日只能闷在宫中。”

    杨戬说道:“圣上若有意出宫游玩,老奴不妨安排一下太后那边,我们傍晚时分悄悄出去就是了。”赵佶说道:“母后不知最好了。”

    于是杨戬安排好宫中之事便计划出宫,杨戬挑选了四名武功高强的侍卫,又有童贯、刘混康陪同赵佶一起出宫。八个人都乔装改扮易服出行,赵佶四人在前,四名侍卫在后跟随出了宫中。

    这几人来到马行街夜市,此时天色虽已黑了下来,但汴京的夜市依然繁华不减。宋朝是夜市最流行的朝代。宋朝乾德三年,宋太祖赵匡胤“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徽宗年间,蔡京下令,从冬至日到上元日,东华门以北都不禁夜。北宋中期以后,夜市不再受到时间的限制,朝廷还设置街灯桥灯,方便百姓夜晚出行。

    北宋都城开封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不夜城,而开封夜市则是我国夜市的“鼻祖”,有“店铺不可细数”之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瓦舍勾栏,酒楼茶坊,笙歌不停,通宵达旦……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开封街市的一角,在一个十字街口,左上方是香药铺“刘家上色沉檀楝香”;右上方是说书摊、羊肉铺、小吃摊、鲜花摊、酒店“孙羊正店”;左下方是“解库”(类似于当铺);右下方是旅店“久住王员外家”“香饮子”(饮料)摊。酒店“孙羊正店”大门两边的屋檐下各悬挂了两盏红纱栀子灯,地面立有三块灯箱招牌,都说明了夜晚要营业。

    北宋年间,开封最著名的夜市是马行街夜市和州桥夜市。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州桥夜市小吃应有尽有,价廉物美。根据时令节气,煎炒、熬炖、蒸煮、凉拌,各具特色。马行街夜市比州桥夜市还要繁荣百倍。《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宋朝蔡絛的《铁围山丛谈》中的一个细节,也印证了马行街夜市的火爆。彻夜燃烧的烛油,熏得整条街巷连一只蚊子都看不见。东华门外小吃店魏氏鲊铺卖的东华鲊,还曾经作为御宴上的大菜。诗人梅尧臣也写下了“客从都下来,远遗东华鲊”的诗句。

    宋朝的夜市文化丰富多彩,除了开封,北宋年间的杭州,即南宋都城临安的夜市同样繁华。小吃摊随处可见,冬天三更以后,夜市上还有卖茶的。陆游的《夜归砖街巷书》描写杭州夜市“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南宋文学家周密也在史料笔记《武林旧事》中记载了杭州夜市的景象。根据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临安夜市已经实现了全年无休,商品应有尽有。

    此外,宋朝是有夜市文化的,古人并非仅仅喜好吃喝。吹拉弹奏、说学逗唱、歌舞小戏、卖艺杂耍、说书卖文、填词作画、品酒斗茶……娱乐方式多种多样,雅俗共赏。民间高人层出不穷,以卖酸文为生的李济,文章生动,销路很广。在销售者和表演者之间自由转换角色的“点茶婆婆”,技艺纯熟,边唱边卖。《梦粱录》记载,算卦摊也非常受欢迎,卖卦的高人为了招徕顾客,给卦摊起的名号都噱头十足。北宋汴京还有艺术品市场,有时候甚至凌晨三点出市,也有顾客光临。在特定的节日,宋朝夜市还会有特别项目。

    如此丰富的夜生活让皇上都心生羡慕,这是秦汉以来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宋人施德超的《北窗灸輠录》记载,一日深夜,宋仁宗在宫中闻丝竹声笑之声,问道:“此何处作乐?”宫人回答:“此民间酒楼作乐处。”宫里人也经常便装逛街。想象中古代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躲在深闺无人识。其实不然,宋朝女性不仅白天可以出门,还可以逛夜市。

    赵佶与杨戬童贯一行人不觉已行至马行街夜市,赵佶来到一处小吃摊便欲坐下,这时童贯说道:“公子,此处鱼蛇混杂,老奴深恐不便。”杨戬接着说道:“依老奴之见,我们不如去一家酒店小酌几杯,让人把公子喜欢吃的小吃送到店中更为妥当一些。”赵佶本想感受一下街市小吃摊的情趣,怎奈两人同时劝阻,赵佶扫了一眼夜市,说道:“也罢”。然后依依不舍离开小吃摊就近走入一家名为“东京梦华楼”的酒店,四个侍卫在小吃摊把五六种小吃全部打包了然后也来到酒店,四人把小吃送至赵佶所在的雅间就在大厅中离这间雅间最近的一个桌子坐了下来了,他们点了几个凉菜要了一壶烫酒便默默坐下,眼睛不时瞟一眼雅间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