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有个书生万户侯 » 第102章 九月九日忆地球兄弟(第二更求订阅~)

第102章 九月九日忆地球兄弟(第二更求订阅~)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谓之重阳。

    九乃数之极,二阳相重,是为大凶之日,重阳节非是庆贺,所为者是逢凶化吉。

    这只是对于重阳的说法之一,各地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重阳节的真正起源已经不可考究,起初过节的目的也无从了解,到了魏朝,九月九和三月三一样,成了人们登高游玩的节日。

    三月三乃是春游,九月九则是秋游,本就是全家出动的节日,这次连林赵氏也早早梳妆打扮准备好了出游,灵儿早上不老实吃饭,被林赵氏抽了一顿屁股,悲愤之下多吃了一个包子。

    骄阳升起一竿有余,李汐兄妹带着皇宫内最难管教的一只萝莉公主,准时出现在了苏府门口。

    一进门,淑宁就跑去找灵儿了,如今她对苏府可是熟悉的很。

    本来皇室也会组织重阳节的活动的,可是今天情况不同,各地秘密调运粮草,准备开春的大战,老皇帝则在关注皇家园林的火药作坊,李瑜兄妹这才得空。

    京城县衙,众官吏还在等着新任县令的三把火,没想到到任第二日,县令大人就宣布休沐,除了几个留守的衙役,其余人允许陪家人过节。

    李太府邸仅有一辆破旧马车,苏瑾吩咐车夫过来接上他们一家,三个小姑娘坐在同一辆吗车上,一路叽叽喳喳不停,又在群玉院门口停留片刻,一行人出城向西。

    重阳登高,不用多想,城南的小山头早就聚满了人,他们这次要去城西几十里外,一处稍高一些的山地登高。

    出城三十余里,有山曰翠华,山清水秀间,风景如画,山峰有一池,不知其所名,池水碧波涟漪,清如明镜,不少游人戏称为明镜湖。

    山下虽有行人,但对于高大的翠华山来讲,些许游人根本不会大煞风景,反而多了几分人气,令人更加神往。

    不少人家都是全家出游,带上酒食,沿着山路向上攀爬。

    到了山脚下,淑宁拉着灵儿跳下马车,对着车上的筠凝招招手,小姑娘筠凝比起她们两个更容易害羞,见没人注意,也双腿并拢跳下马车,小脸激动的涨红,似乎从未做过这种粗鲁的事。

    “先生,我们快登山吧,瘟魔要来了。”

    苏瑾哈哈一笑,知道她说的是东汉传说中的恒景除瘟魔的故事。

    苏瑾领着三只小萝莉一马当先走在前面,护卫跟在后面背着东西,中间是女眷,林赵氏和李家婆媳二人说说笑笑,李汐和灵雨不知在说什么悄悄话,而狄文宣和柳青筠肩并肩走在一旁,二人手不时地碰在一起又迅速抽开,心虚的看看四周有没有人注意他们。

    翠华山有段地方比较崎岖,李太俯身准备背李老太太上山,却被拒绝,老太太非要自己爬山去,看着倔强,却是在心疼儿子。

    不算太高的山坡,因为队伍中女眷比较多,硬生生爬了一个多时辰,主要是途中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恨没有早日发现这处宝地。

    没有爬到最顶峰,一行人在被称为明镜湖的山池停了下来,不只是他们,多数游人也都停在此处,或许是故意不去山顶,留给下一次登山一点新奇感吧。

    池边已有不少游人升起了炊烟,这也正常,人们登高除了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饮酒吃肉也是重阳节的另一个习俗。登高与野餐结合起来,更加充满了吸引力。

    登高饮酒也是有依据的,大魏之前战乱时期,有一孙姓名医在《千金方·月令》中写道:“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苏家酒坊出产名酒,此行自然不会少了酒,此时正在护卫身上背着呢。

    登高的除了权贵富户,也有平头百姓。

    不过来此登高的百姓,肯定也是不愁温饱的,苏瑾看到大多数人都准备了肉食,可以吃肉的人家,肯定不会穷苦到哪里去。

    而那些富贵人家,准备更加充分,帐篷、烤具、乐器等等都有准备,此时正架起烤具大吃大喝呢。

    苏家自然不会缺了这些,地上铺好垫子,拿出烤架和猪羊肉,外加几口铜锅,并架起帷幕防止别人偷看,毕竟他们这里女眷众多。

    见到铜锅,淑宁欢呼一声,上次的火锅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不过这次少了牛肉和毛肚等食物,在外面吃牛肉还是要注意一些的,尤其是李瑜在这里,若是被有心人发现,他少不得要受到弹劾。

    而鸭肠毛肚等东西,在这里终究难登大雅之堂,在自己家里吃也就罢了,还是不好拿出来。

    琴棋书画带了“琴棋书画”上山,远处的几处帷幕里,隐约传来歌舞声,显然里面正玩得兴起呢。

    巧巧接过画儿手中的古琴,轻轻试了一下音律,方才坐好。画儿连忙跑了过去,她最近琴艺精进了不少,但和灵雨巧巧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

    巧巧抚琴,灵雨唱了一曲蝶恋花,大家抚掌和弦,李老太太在林赵氏耳边说了些什么,林赵氏含笑点头。

    三个小丫头虽然也觉得琴音和歌声美妙,但大半的注意力都被烤架和火锅吸引,见大家玩得兴起还不开吃,泪水都在嘴角流了出来。

    见三人可怜巴巴的馋样,苏瑾宣布开饭。

    饮酒作赋,时间似乎跑的飞快,酒正酣处,苏瑾的思绪随之飘远。

    之前狄文宣饮酒作赋,他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差点脱口而出,但还是忍住了。

    不知王维作诗之时是什么心情,苏瑾现在却想将其引为知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家家倍思亲。

    初闻只觉韵律优美,现在却有了直观的感受。

    然而重阳节后世算不上什么重要节日,连一天假期都没有,登高也不过是听别人说起。

    兄弟亲友虽然无处登高,也没有茱萸可插,但自己终究是不能回去了。

    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记忆中的情景有了一丝不真实的感觉。

    对于这里的苏瑾,亲朋好友尽在此处;而对于地球的另一个苏瑾,不知是生命已经结束,还是如他一般,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