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万物为铜 » 第一卷 第二章 从修改《风起陇西》的结局开始(二)

第一卷 第二章 从修改《风起陇西》的结局开始(二)

    所以他更希望何渺淼能用“架空历史”或“平行宇宙”的方法解决这一切。

    陆九霄的本意是想看一下大概,因为他在完善细节工作的基础上创建游戏系统的新人物的任务也十分艰巨。要想在这十几天内让游戏如期上线并进行试玩和内测,一定要尽可能争分夺秒。

    正文第一段没有标题,只有几个加粗的黑体字:解铃还须系铃人。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故事是以何渺淼的惯有的行文方式开始的,她喜欢“凝重的经典”。诸葛丞相的《后出师表》正是这种典范。

    “……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山海经》的神秘奇异在她眼里也不可或缺。

    地点:蜀汉边境。

    荀诩仔仔细细的重新推想了一遍。

    想要救陈恭和翟悦,冯曹掾——甚至杨长史也是力不从心的,因为烛龙计划的真正掌舵者是诸葛丞相。这是一艘万吨级的远洋巨轮。水手、大副都是没有最终决定权的。

    这就是他没再上报任何人,自己一个人几经波折回到中军帐中找到诸葛丞相的原因。

    诸葛亮此时正在细细端详帐中挂着的汉中地图。

    两个月前诸葛丞相召见他的时候,那些激励他奋勇向前的话历历在耳。

    如果不是为了表妹和表妹夫,荀诩是绝不愿在北伐之前再度打扰诸葛丞相的——毕竟那已经不再是当年躬耕南阳时天天想见就能见的卧龙先生,而是蜀国真正的股肱之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中流砥柱。姑且不说他肯不肯在宏图伟略中为名不见经传的下属的命运分心,单就“安邦定国”四个字来说,实际也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另一种说法。陈恭、翟悦的生死,跟蜀国的命运以及光复汉室的大业比起来,简直不能算作值得诸葛丞相念及旧情出谋划策的事情。

    “丞相。”荀诩恭恭敬敬的伏在地上。

    “孝和。”诸葛亮跟他还是入上次来的时候一样温和,“大老远折回来找我,所为何事?”

    “丞相……我和陈恭是八拜之交,他妻子翟悦是我表妹。”荀诩准备开门见山的讲明一切,他实在不想耽误诸葛亮一分一秒的时间,“所以属下有一个不情之请——翟悦此番作为外勤下线打入五仙道,若能一举铲除邪教立下功勋,还望丞相看在我荀家和翟家历代先辈为光复汉室不遗余力的情分上,准许……她与表妹夫至我先祖的封地耕织归隐!”

    荀诩说完,还是忍不住抬头偷偷瞄了一眼。

    “嗯。”诸葛亮应了一声,转过身来眉头微蹙,“让他俩专心完成任务,到时我向陛下奏请为其颁布诏令。”

    “多谢丞相!”荀诩大喜过望。

    “快起身吧。五仙道黄预阴鸷多疑,为保潜入之后谍探的安全,我已写下两个锦囊。你一并带回。”诸葛亮指了指旁边桌上的锦囊。

    “谢丞相!”荀诩喜出望外,同时也对这位儿时伴读的先生更加敬爱,起身之后拿了锦囊离帐而去。

    回来之后他才发现怎样将锦囊交给荀诩和翟悦成了最大的问题。虽然他也万分好奇诸葛丞相的奇谋妙计,但是起祖训、家风以及职业操守均不允许他窥看秘密。

    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多年以前“锦囊妙计”就并非是诸葛丞相的专属,还有一人也深谙此道——阿瞒曹孟德。

    陈恭此时已经成功假冒天水间军司马糜冲混入了五仙道,应该很快就能见到已经成了“圣姑”的翟悦。所以现在交付锦囊只要想办法交给其中一人就行了。

    这一点稍稍让荀诩感觉省去了些许麻烦。

    但他也知道,五仙道教众对谍探人员防范极其严格,一方面源于宗教特殊群体的审核机制和管理方式,另一方面也跟大祭酒黄预的性情有关。

    用翟悦的话说,黄预的疑心之重世间罕有。翟悦初入五仙道之际,任何与她有关的蛛丝马迹黄预都要反复过问、审视查看,这种情况足足持续了一年。

    “那真可以跟曹孟德媲美了!”荀诩跟自己说,“这次我想再来一招‘借尸还魂’,但必须有一个信物才行!”

    他还不知道荀诩在五仙道受到黄预和两名长老试探的事,他只是单纯的相信陈恭的应变能力。

    地点:五仙道营地。

    一名教众来报:“大祭酒,我们在峡谷外抓住一人,自称是大魏密使。”

    黄预看了看在座的众人,说:“带进来!”

    两名教众押着一个双手被反绑的人进来。

    黄预问:“你自称大魏密使,印鉴或信物呢?”

    那人答:“你就是黄预?信物问你手下!我奉大魏皇帝陛下密令前来,御赐锦囊于你。想不到一见面就连同信物和锦囊都被抢走了。传闻五仙道大祭酒机敏过人,原来是不分青红皂白、有眼无珠之人!我对不起皇帝陛下的嘱托,更对不起太祖皇帝!”

    黄预和几个长老面面相觑,又看了一眼陈恭,说:“关太祖皇帝什么事?把收缴的东西拿过来!”

    一名教众将一枚符文和一个布袋交给黄预。

    黄预看了一眼符文,微微诧异。之后打开布袋正要拆锦囊。

    那人大骂:“黄预!你怠慢我也就罢了!此乃太祖皇帝留与陛下的奇谋妙计,你怎敢如此造次?陛下念及御封的大魏平南将军身处边境,唯恐遭遇诸葛之狡诈万一有失,叫我持密令、符文信物,送此锦囊妙计保你周全!此乃太祖武皇帝留给陛下应对蜀、吴两国来犯的奇谋妙计,连陛下也得遵守‘只能在万分危急之时打开’的遗训,你——现在竟敢动手拆看,这不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