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万物为铜 » 第一卷 第十一章 造龙(二)

第一卷 第十一章 造龙(二)

    小宇宙中只剩下漂流瓶和生态球。漂流瓶隐没于黑暗里,在一千米见方的宇宙中,只有生态球里的小太阳发出一点光芒。在这个小小的生命世界中,几只清澈的水球在零重力环境中静静的漂浮着,有一条小鱼从一只水球中蹦出,跃入另一只水球里,轻盈的穿梭于绿藻之间。在一小块陆地上的草丛中,有一滴露珠从一片草叶上脱离,旋转着飘起,向太空中折射出一缕晶莹的阳光。

    “剩下的宇宙……”周天一脸木然的说。

    -----------------------------------------------------------

    车若溪在实验室里工作的时候就成了真正的“女魔头”。

    她熟练的将复苏的沙蜥细胞用营养液打散、摇匀,将“配方图纸”录入电脑,然后又添加了另外两种形成角质和骨质的干细胞,做好了制造“中国龙”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有形生物体的制作使用的是伊利诺伊大学发明的3D打印技术,通过3D支架将构建生物机器人需要的各种细胞联接起来,然后使用电子和光学脉冲制成目标体。

    这项技术开始只能打印小于1厘米的生物机器人,打印开始前需要提供制造机器人的“配方图纸”。随着生物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在各个国家得到重视,3D生物打印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打印“墨水”由最初的禽类或鼠类的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延伸到各种干细胞。经过培育繁殖的干细胞按照“配方图纸”打印到“3D支架”上。

    所谓的3D支架,也叫基板,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这样做出来的可以接受光信号、电信号控制的机器人就是生物机器人的第一代鼻祖。

    相比于这些鼻祖们,车若溪团队的研究实现了跨越式前进。

    她们的成果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消除了物种之间排异的关键,这样就可以完全用干细胞来打印生物——换句话说,可以制造一个不依赖高分子聚合物的生命体。

    高分子聚合物相当于医学手术中的植入假体,排异反应再小、再逼真的假体比起生命体的“原装”组织来说,性能和寿命都差的太多、太远。

    “中国龙”如果能成功制造出来,就应了程东风说的“打破了遗传学规律的‘石破天惊’”的话。按照神学的认知,这应该是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情。

    而且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灭绝了的物种不但都能被还原和复制回来,同时还可以人为制造具备各种生物优势的新的物种,比如飞着的老虎。

    这比克隆技术影响还要深远和巨大。

    对于人类而言无异是把只有上帝才有使用权的双刃剑。

    车若溪此刻就准备完成人类依靠科技扮演造物主角色的尝试。所以她的心情极为复杂。

    她深吸一口气,担忧和顾虑如同试图穿破理性思维的墙的洪水猛兽。她不确定这是“息壤”(注:古代传说中能自行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还是“潘多拉魔盒”,她甚至无力分辨自己对成功和失败的期望值哪边更多一点。

    她小心的将配制好的干细胞倒入材料仓,点下了鼠标。

    但是那一刻,打印机却出了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