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万物为铜 » 第一卷 第二十章 黑客荣誉(三)

第一卷 第二十章 黑客荣誉(三)

    龚自成说:“无实物的凝聚态物质应用于刑侦,这我从来没有想过。因为这种物质形成的神经系统网络只反映了生物个体的主观记忆,我可以还原生物印记、甚至电信号,但是,我们怎样去解读……借用一句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个人认为‘无实物的凝聚态物质神经网络系统构建技术’最佳应用领域是心理学,通过还原当事人的主观记忆和原有体验,治愈心理问题。当然,这涉及到专业伦理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龚自成说。

    “我知道你有所顾虑,不过你也可以将刑侦方面的应用当做一种尝试。我答应你,对于以你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咱们只做分析案情的参考,不做断案依据,涉及到的审批问题全部由警方来解决。”秦龙说。

    “可我还是觉得奇怪,平常的居住环境是怎么出现零下273摄氏度这种超低温的?”龚自成说。

    ----------------------------------------------------------

    时间点:当下。

    地点: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

    ——“你知道当年NaCui德国占领这里的时候,就准备为地下结构配备有装甲防护的掩体系统吗?”

    ——“当然不知道。他们当时为什么准备这么做?”

    ——“因为这里部分结构就是为抗核打击而设计的。”

    -----------------------------------------------------------

    秦龙再次通过手机微信收到了H.U.C的后续调查结果。

    经核实,两起车辆坠江事故确实与卫星定位系统被远程控制有关。

    秦龙一方面对秦法医的结论十分重视,另一方面却希望对触电案是否属灵异事件做出自己的判断。他不能仅凭叔叔的经验就料定当今世界出现了尸检结果不能解释的神秘力量。

    其实一开始他想让赛坲和龚自成提供技术帮助还有背后更重要的一层原因:想看看顶级黑客和最前沿的光遗传学技术是否属于网警监管的盲区。

    他想通过自己的近距离接触和切身体验了解情况。如果证实这两方面确实存在隐患,他会提交一份报告阐明潜在的犯罪可能性,以期刑侦系统(尤其是技术部门)对隐匿的犯罪的方式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这是他所认为的当今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至于目前没有切实证据的触电案,他只能靠推理将线索联系起来,看能不能通过逻辑寻找到一些突破口。

    龚自成此刻无比纠结的实际是自己有些“言过其实”的说辞。

    “‘无实物的凝聚态物质神经网络系统构建技术’跟‘制造灵魂’实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龚自成在心里默默的说。

    作为应用型的理论研究者,他似乎内心深处永远有胜过胜过别人的愿望。

    所以他自认发现的方法理应是新颖独到的——像是在做“灵魂”层面的密码反推。

    “人只要与外界有视、听、嗅、触、味等感觉接触,就会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留下生物标记和交换痕迹,微观层面上就是以端粒酶代谢为基础、以生物电信号为体现的DNA痕迹。”

    这句话他在自己的“理化因素导致基因变异的研究”中就讲过,这也是为什么秦龙听了一遍就请他来为技术部门讲课的原因。

    秦龙发明的微观视图分析法,可以说与龚自成的“无实物的凝聚态物质神经网络系统构建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他对龚自成这一研究的先进程度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

    “没有真正完美的犯罪,只有未被发现的线索。”

    “犯罪活动是一种物质活动,任何犯罪现场都会发生物质的交换或转移。”

    这是作为犯罪现场重建基石的“洛卡德物质交换定律”的解释。

    无论是早期的微观孢子、如今的DNA检测,还是他们两人的微观视图分析法和无实物的凝聚态物质神经网络系统构建技术,都可以算作“洛卡德物质交换定律”的不同形式的体现。

    用龚自成自己的话说,“无实物的凝聚态物质神经网络系统构建技术”才更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让死者说话”(实际是借助以端粒酶代谢为基础、以生物电信号为体现的DNA痕迹展示死者的记忆)。

    “既然你答应了,咱们暂时就先不去找赛坲了。”秦龙说。

    “好吧,找他本来也是应你的请求。”龚自成说。

    “我是这样理解你的‘无实物的凝聚态物质神经网络系统构建技术’的,不知道对不对……”秦龙卖了个关子。

    “说说看。”龚自成果然很好奇。

    “技术的原理相当于谍战中的密码破译。而你是借助DNA层面的微观痕迹,反推某一时刻场景在人类神经系统中留下的物质交换或转移的信息。”秦龙一脸狡黠,此刻他似乎在怀疑龚自成说的“没有预想过会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刑侦”并非实情。

    龚自成吃惊的看着他,约莫有一分钟。

    他开始这项研究的灵感正是来源于看过的反映二战真实历史的电影——《模仿游戏》。

    图灵在电影中通过分析特定字母和词汇出现的频率和分布规律,找到了将密文乱码翻译成明文的方法。

    他回忆起这项研究“灵光闪现”的时刻。

    那是他看完电影后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刚好听到一位神经学家试图借助密码学的办法“破译”编码肢体运动的大脑信号的演讲。

    神经解码策略,加上谍战密码破译方法,两种火花一经碰撞,就成了龚自如今成果的创意来源。

    由于光遗传学本身就具备光学、软件控制、基因操作技术、电生理学的学科基础,他在转变成果方面属于借鸡下蛋、顺水推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