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万物为铜 » 第一卷 第三十一章 元宇宙体验馆(二)

第一卷 第三十一章 元宇宙体验馆(二)

    有一个被蓝星人土著称为“先知”的人,在如今的蓝星的行政中心卡里蒂亚修建了一座名为杰森凯利的实验室。旨在研究向未来穿越的方法。

    据说“先知”从一个时空裂隙捡到的漂流瓶里见到了存储在里面的三体和地球文明记忆,在他的带领下蓝星人步入一个异常先进的科技时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一致认为:星球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用科技来解决。

    但是三个世纪后,蓝星人的乐观逐渐消失了。

    因为三体和人类文明的最后记忆,投射出一种群体的绝望。虽然信息在宇宙大坍塌之前就已经终止了,但“未来始终没有出路”这一结局一再被证实。包括“时空隧道”建立以后,一些从遥远未来穿越而来的生物反复印证了这一点。它们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这个时代,为的只是在短暂的美好中看一看落日斜阳。

    “先知”的计划是穿越到未来查明具体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发展三体文明中相关科技、以谋求精准的救赎之道。

    “先知”做出这一决定得到了军方的支持。

    三体和人类文明(薛定谔的猫和量子干涉理论)的物理学理论证实,穿越并不能改变什么,却能产生一个又一个的平行宇宙。

    虽然穿越者改变的只是所到达的时空的结局,原先看过的结局已经从自己的生命中彻底独立出去了。

    但这也算一种方法。

    至少可以让时间里的奔波的自己获得心灵的慰藉——“生存与毁灭”的永恒循环里的那一丝丝安宁。

    但那足够了。

    至于这种“希望”是否能给现在的蓝星人以希望,借用先知在人类电视剧里看到的一句话:

    “她救了我,赋予我生命的价值。它(这段经历)是我不知该如何花的货币。”

    ----------------------------------------------------------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

    6个人进入“GC元宇宙体验馆”,过了安检之后顺着人流进入第一个“镜像馆”。

    这是一个汇聚了光影和模拟镜面、模拟水面的立方体。

    但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每个人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像,而看不见周围其他人的,甚至就站在自己身侧人的影像也看不到。

    “这地方很神奇啊!”游紫馨说。

    “是很神奇。但是应该跟全息板墙壁上的那些散点有关系。”杜登平解释说。

    “为什么?”车若溪也倍感好奇。

    “因为……我们看到的镜像……或者说只能看到自己身体镜像的原因,是进入眼睛的光线刚好包裹住了我们自己。”杜登平说。

    “小杜的意思是,能不看到影像无关乎镜子大小,只取决有没有光线进入到我们眼里。那些散点在采集我们每个人的身高、体型等信息,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投射。”龚自成进一步解释。

    “你们……”陆九霄低声说,“不该解释这些,也不该站在一起讨论。”

    “对!”何渺淼也低声说,“我们身处危险,务必要时刻警惕。”

    几个人按照约定,将右手垂了垂表示同意,同时左手的位置显示:目前并没有发现可疑之处。

    借着周围人群的嘈杂,杜登平和游紫馨已经单独行动,暗中开始寻找辅助音效装置了。

    陆九霄、何渺淼、龚自成、车若溪四人聚在一起,边向前走边观察,表面看似游览,实际已经按照约定好的计划密切关注场馆内的情况,他们的关注点在那些并不太容易引人注意的影像背后的墙壁上。

    “怎么样?”旁边有个妈妈问自己的小朋友。

    “看着千千万万个自己,感觉自己就像孙悟空一样!”小朋友回答。

    孙悟空?车若溪想到“分身术”的念头时刚好看到了场馆墙壁上的一处与众不同的散点。

    这个散点不像是杜登平提到身高、体型采集装置,倒像是某种仿生技术。

    即使监控可以实时看到游客的情况,但这显然不是那种常规的视频设备。

    由于一直从事生物机器人研究,职业敏感性让她意识到这种仿生技术她曾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对!2019年的“生物机器人设计与逆向工程会议”!

    车若溪的思绪瞬间回到会议上当时的场景去。

    “2018年12月,数千名度假旅客因为天气原因被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两天,导致航空公司损失了数百万美元……为了阻止这种意外情况再次出现,机场引入了一种仿生监测系统:基于生物视觉处理的无人机声探测。该系统模仿食蚜蝇的视觉系统,通过逆向工程设计,擅长区分信号和噪音,可以在接受周围大量信息的同时,迅速对这些信息做出处理……食蚜蝇的大脑神经元非常擅长将有意义的信号与无意义的噪音区分开来,并能有效的屏蔽它们……”

    车若溪已经记不起那个演讲者的名字了,但这演讲的内容她印象深刻。

    但是这其中又有一个问题。她立即想到:即便是如同他们6个,在生物视觉处理的无人机声探测设备面前谈论关于场馆的技术问题,也基本不可能让这种仿生系统重点关注。因为这种谈话带有的身份信息相当模糊,不经技术人员主观判定是不可能获取有价值的目标信号的。更何况——警方的卧底人员在反侦查技能和警惕性方面可是比他们几个高成百上千倍……